第八百九十七章 勁敵難敵

安市城的城門顯然也被楊萬春加固過,但凡有經驗的守城將領都清楚,城門是整座城池防線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敵軍攻破的地方,所以城門的防守從來都是重中之重。

安市城的北城門已被震天雷轟炸了小半個時辰,眼看着它似乎在不停顫慄,可偏偏仍未倒下,仍死死地釘在城門甬道口,城門正上方的城樓上,守軍無數的箭矢瘋狂地朝下面射去,簡易組裝的拋石車不停朝城牆下傾瀉着巨石沸油,仔細觀察城頭守軍的動態,雖然來回急促跑動,但並未見絲毫亂象,每個士卒的每個舉動,皆在一絲不苟地執行將領的命令。

整整一上午過去,戰況仍沒有任何進展,城門沒有倒下,唐軍這邊的投雷手卻陣亡近千,全是近距離投擲震天雷時被城樓上的守軍用箭矢射殺,或是被拋石車投下的巨石砸死。

近午時分,李世民眯着眼冷冷地盯着遠處鏖戰的戰況,神情冷漠地哼了哼,擡手朝北城門遙遙一指,道:“過去十架拋石車,朝城內拋火油,然後點火焚城,還有弓箭營列陣,朝城樓射箭,再傳令投雷手,集中一點朝城門投雷,一定要給朕把城門炸開!”

傳令將官匆匆離去,很快,中軍陣內推出十架巨大的拋石車,拋石車的後面,緊跟着一個弓箭營方陣,靠近吊橋邊停下,一個個巨大的陶罐安置在拋石車上,士卒狠狠一扳機括,拋石車發出刺耳的聲響,騰的一聲,巨大的陶罐在半空劃出一道高高的拋物線,越過高聳的城樓,直接落入城內。

陶罐內滿載着極易燃燒的火油,落地而碎,火油流滿一地,城外弓箭營方陣內,隨着將領厲聲大喝,一輪輪點燃了的火箭也劃過一道拋物線射入城內。

城內火勢頓起,很快燃燒起來,黑色的濃煙滾滾扶搖而上,伴隨着城內守軍和百姓驚慌的喊叫聲,有條不紊的防守節奏頓時被這一陣大火弄得一團混亂,城牆上的守軍明顯有些慌張了,在將領們的拳打腳踢和呵斥下,這才漸漸恢復平靜。

烈火焚城,也是古往今來攻城手段之一,這種手段有些殘忍,城中一旦火起,則不分將士和平民,也毫不顧忌城中的建築物,很多人就是被大火活活燒死,同時很多難以攻克的城池隨着大火而陷入混亂中,軍心動搖,民心不穩,不太堅定的索性便因此而打開城門投降了。

李世民下令放火也是這個原因,大火可挫敵軍士氣,可動搖城中百姓民心,他的目的便是讓城中混亂,唐軍便可亂中取利。

看到遠處城中火起,李世民和觀戰衆將嘴角紛紛勾起一抹微笑。

戰爭從來沒有仁慈,一旦戰火燒起,百姓的生死便不在交戰雙方的考慮之中,雙方軍隊求的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勝利。爲了勝利,死多少百姓全無所謂,戰後的文人們只會煽情地用一句“必須付出的代價”來粉飾無辜百姓的死亡。

無可否認,李世民無論被人吹噓過多少次,多少年,他同樣是無情的君主,與古往今來的君主們沒什麼區別,他的眼中也只裝着“勝利”二字,至於百姓,尤其是敵國的百姓,他是不可能放在心上的,否則也不會下允許屠城的命令。既然不在乎了,放火焚城對他來說自然是毫無壓力的,他只恨火燒得不夠大,燒死的人不夠多。

城中火勢越來越大,李世民和衆將的笑意也越來越深。

火越大,城越亂,唐軍則越容易從中取利。

“下令投雷手,加快速度,給朕把城門炸開,率先破城者,朕封萬戶侯,賞黃金千兩!”李世民語氣激昂地下令,爲了破開安市城,李世民着實下了血本。

命令傳達下去,城牆下的唐軍投雷手們愈發瘋狂了,一個個冒着青煙的震天雷沒命地朝城門飛去,爆炸聲比剛纔更加密集。

終於,城門在無休止的爆炸聲中開始搖晃了,中軍陣內的君臣們看得真切,不由兩眼發亮,呼吸也開始急促起來。

破城即在此刻!

又過了一炷香時分,城門搖晃得愈發厲害,最後終於發出刺耳的吱呀聲,巨大的城門不甘不願地頹然倒下。

與此同時,城外將士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李世民興奮得騎在馬上直搓手,仰天大笑道:“城破矣!”

笑到最後的人,纔是笑得最好看的,事實證明,李世民笑得太早了。

安市城的城門倒下後,唐軍正準備衝進城內,誰知騎兵剛準備催馬,城門倒下時的塵煙已散盡,城門甬道內卻一片漆黑,再仔細一看,唐軍驚愕地發現,冗長的城門甬道用巨石堵得嚴嚴實實,不見一絲縫隙,近十丈的甬道內全部都是巨大的石塊堵在裡面,按這個厚度算的話,哪怕唐軍將所存的震天雷全部扔完,也不見得能炸開這十丈長的甬道。

唐軍上下倒吸一口涼氣,這個楊萬春竟準備得如此充分,唐軍攻城之前便已將城門徹底堵死,而且相信他堵死的不止這一個城門,另外東西南三面的城門想必也堵得嚴嚴實實,而且能夠推斷得出,這些巨大石塊應該是昨日休戰之時新堵上的,因爲就在前天,從城門裡還殺出一支敵軍,將唐軍的投雷手殺了個精光。

不得不佩服楊萬春的才能,以及堅強的意志,這根本就是擺出了一副與城同生共死的架勢,誓與唐軍周旋到底。

城外中軍陣內,李世民的臉色頓時變得非常難看,一臉鐵青地盯着那條被堵死的甬道,魁梧的身軀微微發顫,眼中似乎要噴出火來。

耗費一上午的時間,浪費了不計其數的震天雷,當城門終於被炸破後,沒想到居然是這麼一個結果。

李世民氣得腦袋發暈,頭部一陣陣的疼痛,是真的痛。單手扶額,李世民咬牙切齒地開始想象,想象有朝一日破了安市城,該把楊萬春這傢伙切成多少塊,以及切成什麼大小形狀方消他心頭之恨。

對這位高句麗名將,李世民真的感到很無力了。

只是攻打一下你的城池而已,你那麼認真幹什麼?

城門倒下後,唐軍上下一片震驚,將領們目瞪口呆看着城門,下面的士卒也有些手足無措了,一時間城外的戰場上竟一片寂靜,將領們忙着發呆,沒了將領的命令,下面的士卒也不知道該幹什麼,所有人就這麼愣在原地。

幸好楊萬春把城門封死了,否則這個時候若是城內殺出一支兵馬,對着戰場發呆的唐軍將士發起一次衝鋒,唐軍今日不大不小又要吃虧。

城門堵了,接下來怎麼辦呢?

李世民目光陰冷地盯着城門許久,從齒縫裡冷冷迸出一句話。

“鳴金,收兵!”

士氣已衰,氣力已弱,繼續攻城沒有任何意義了,而且在城門被封死的情況下,攻破安市城的難度已無限提高了許多,絕非一朝一夕能拿下的。

…………

…………

毫無收穫地回到大營內,李世民在帥帳中暴跳如雷,李素卻在後勤大軍的營帳外悠然自得地曬太陽。

大雪連下了三日,今日一早難得地放晴了,雪下得很厚,天氣仍很寒冷,但放晴後的北國風光景色卻委實不錯。

李素讓高素慧在營帳外的雪地上鋪了一張毯子和一層厚厚的褥子,面前生了一堆篝火,李素便盤腿坐在篝火旁,一邊曬着太陽,一邊烤着羊肉。

李素的營帳扎得有些偏,附近來往的將士不多,從家裡帶出來的百名部曲將各自的營帳紮在李素營帳的四周,標準的梅花狀分佈前後左右,將李素的營帳拱衛在正中間,看起來非常的工整對稱,賞心悅目。

前後左右全是自家部曲,李素在營帳外曬太陽烤肉很有安全感,哪怕旁邊侍候他的人曾經是個女刺客。

高素慧一聲不吭地跪坐在他身前,撅着身子給篝火添柴,火勢在她的撥弄下越燒越旺。

“我王師剛纔攻城又一次鎩羽而歸,這事你聽說了吧?”李素闔着眼似睡非睡,彷彿夢囈般問道。

四周除了高素慧外再無旁人,李素既然開口問了,自然是在問高素慧。

高素慧神情不變,平靜地道:“奴婢剛知道了。”

李素勾起嘴角笑了:“楊萬春這傢伙挺厲害呀,若不是敵我有別,我真應該請他喝一次酒,能把我二十多萬大軍拖在安市城下進退不得,可見此人本事不小,此人用兵如神,詭譎莫測,你可知他的兵法是跟誰學的?”

高素慧搖搖頭:“奴婢只知道他用兵確實厲害,當年泉蓋蘇文篡權,楊城主公然宣稱不服平壤宣調,泉蓋蘇文惱羞成怒,領二十萬大軍攻打安市城,奴婢記得那一戰令泉蓋蘇文吃盡了苦頭,別人防守城池都是關閉城門死守,而楊城主卻經常派騎兵出城,主動尋找戰機,半夜偷襲,火攻,設伏,收買敵將,製造敵軍內鬥,甚至暗殺敵軍將領等等,無所不用其極,但凡能折損敵軍的手段,能用上的全用了,因爲楊城主也是高句麗人,對泉蓋蘇文率領的大軍下手留了分寸,泉蓋蘇文這才僅僅只損失了兩萬多將士,不得不撤軍回平壤,默許楊城主世代永鎮安市城……”

李素含笑聽着,心頭卻愈發沉重。

楊萬春果然不容易對付,本來從這幾日雙方大軍互相攻守可以看出,楊萬春用兵很詭異,誰也無法預料到他的思路,每次總能出其不意,這樣的敵人往往很可怕,有點瘋魔的意思,說不定瘋起來連自己都打。

聽了高素慧的話後,李素對楊萬春愈發警惕了,當二十多萬唐軍面對如此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身處在一個堅若磐石的城池裡面,他的麾下還有十二萬死心塌地的部將士卒,這麼一個可怕的敵人,如何才能打敗他?

李素想了很久,然後頹然地發現,他沒辦法。

這不是穿不穿越的問題,古人的智慧和才能不一定比千年後的人低,後人唯一的優勢便是製造火器,然而事實證明了李素曾經說過的話,戰爭靠的是人,不是武器,再厲害的武器,敵人終歸會想到對付它的辦法,只有人的智慧纔是無窮無盡且防不勝防的。

所以曾經無往而不利的震天雷在楊萬春面前毫無用處,楊萬春是個聰明人,從他聽說震天雷的威力後開始,想必便一直在琢磨如何對付它,這個聰明人很快想出了辦法,事實證明他的辦法很有用。

這個聰明的可怕的敵人,他的弱點在哪裡呢?李素無數次想過,如果自己是一軍統帥,要與這麼一個可怕的敵人交戰,如何才能找到他的弱點,然後打敗他。

很可惜,李素思考了很久,還是沒能想出辦法,這個楊萬春似乎沒有弱點,除非李素能混進安市城內,與楊萬春交個朋友,然後每天與他同吃同住,只有近在咫尺才能慢慢了解一個人的優點缺點是什麼,如今兩軍交戰,城內城外信息情報不暢,對敵人的性格和意圖完全只能靠猜測,大家離得這麼遠,李素不可能找出楊萬春的弱點。

發了一陣呆,李素的目光一瞥,看到了一聲不吭的高素慧。

“你曾說過,你是楊萬春訓練出來的刺客?”李素饒有興致地盯着她,目光上下打量。

高素慧有些不自在地用手理了理略見凌亂的髮鬢,然後點頭道:“是,楊城主收養了奴婢,訓練奴婢多年。”

李素目光露出戲謔的意味,妹紙演技不錯,這時候還堅定地咬死了楊萬春,非要跟他扯上關係,渾然不知李素早將她看透了。

飆演技嘛,李素不介意陪她搭個對手戲。

“除了訓練刺殺之術外,平日裡楊萬春對你怎樣?”

高素慧臉上閃過一絲懷念,幽幽道:“楊城主對奴婢很嚴厲,但平日裡也對奴婢頗爲關懷……”

“也就是說,楊萬春對你視如己出?”

“不至於,但也差不多了。”

李素興致勃勃地坐直了身子,興奮地看着她,道:“如果把你當成人質,刀架在你脖子上,把你押到城牆下,要挾楊萬春打開城門投降,你覺得他會答應嗎?”

高素慧不由露出苦笑:“公爺您莫調侃奴婢了,兩軍對陣,事關兩國的國運氣數,還有萬千將士和百姓的生死,楊城主怎麼可能會爲了奴婢而投降?若要讓奴婢猜他的反應,多半會親自拉弓搭箭,將奴婢當場射殺於城牆下。”

李素不高興地皺眉:“竟然如此殘暴,是親生的嗎?”

隨即李素一滯,想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是的,本來就不是親生的。

****

高句麗都城,平壤。

平壤是座古城,相傳三千多年前,天帝庶子桓雄與熊女所生的檀君建立朝鮮國,其都城阿斯達就位於平壤,後來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滅商,爲避新朝之禍,紂王的叔父箕子領着一家老小往東逃亡,一直逃到現在的高句麗,創立了箕氏侯國,其國漸漸強盛,直到漢朝時才被滅國,於是這一段時期的箕氏侯國,被後世人稱爲“箕子朝鮮”。

由此可見,地球並不一定是個村,但亞洲各國卻一定是個村,國與國之間多多少少都有點沾親帶故,幾乎是個大族羣,當然,族羣的大家長自然是中原漢土。

平壤城很破敗,作爲高句麗的都城,它實在太提不上臺面了,低矮如鴿子籠般的民居,小氣逼仄的市場,還有大街上寥寥無幾而且基本都是老弱婦孺的平民百姓,這便是平壤城的全部景象了。

此刻的平壤王宮內正舉行朝會,高句麗王高藏坐在大殿正中,打着呵欠一臉不耐煩地看着下面的臣子們議論紛紛。

高藏身前不足三步的一塊蒲團前,坐着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男子身軀魁梧,面色黝黑,五官頗爲平凡,但目光卻不時兇光閃現,顯然是個不怎麼友善的人。此人正是弒殺前任高句麗榮留王,扶持現在的傀儡高藏即位的高句麗權臣奸佞,泉蓋蘇文。

此刻高句麗君臣齊聚一殿,能商議的國事自然是唐國舉兵入侵之事。

朝堂議事,身爲君主的高藏一臉索然無味,毫不感興趣的模樣,不時地扭頭張望殿外的天色,似乎急於結束朝會,入後*宮與各色美女們胡天胡地,商議國事顯然是在浪費他的寶貴時間。

泉蓋蘇文作爲臣子,商議國事卻是最認真的一個。

他不能不認真,原則上來說,高句麗整個國家基本由他說了算,高麗王高藏只是他扶持上去的一個傀儡而已,奸佞篡權,國君架空,君不似君,臣不似臣。

說是商議國事,實則基本都是泉蓋蘇文在發號施令,下面的臣子們唯唯遵從,早在唐軍長安誓師東征之前,泉蓋蘇文便知道唐國皇帝李世民有東征之意,唐國上下囤積糧草,打造兵刃之時,泉蓋蘇文也在高句麗國內厲兵秣馬,整軍備戰。

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戰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五百一十一章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誰試鋒芒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六百六十三章 暗生反心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
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戰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五百一十一章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誰試鋒芒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六百六十三章 暗生反心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