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

有代溝,不僅是年齡上的代溝,而且還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溝。

牛進達對李素還是很愛護的,真把他當成子侄看待,越是愛護便越不講道理,幾句喝罵裡面多少能聽出提醒之意。

李素也不傻,殺降的話題自然以後絕不再提。

“還是要西進!”牛進達看着地圖,嘆道:“我們能把帳算清楚,朝中的文臣,還有民間的百姓們卻不會算這筆帳,大戰之時殺了多少吐蕃人他們不管,只知道大唐吃了虧,而我們這些武將爲國征戰,收了鬆州便罷手,不圖爲百姓報仇,一說便是喪權辱國,領軍的皆是酒囊飯袋之輩,況且此戰大勝後,軍中將士士氣如虹,正是軍心可用之時,若不繼續西進說不過去。”

李素的神情也有些鬱悶。

民族自信心太強烈了也不是好事,透着一股目空一切的味道,受了一點點委屈便恨不得殺人全家,大唐帝國自從滅了東突厥後,無論軍或是民,心氣兒普遍高了許多,對鄰國的戰爭,勝了是常態,是理所當然的事,若是敗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結果。每戰必勝的結果幾乎已讓君臣和百姓都麻木了,唯一能當作話題的只有敵我衆寡比例,敵衆我寡的比例越高才能撩撥到軍民們的……g點?

很複雜的感覺,這顯然不是正常的風氣,李素隱隱感到擔憂的同時,卻又忍不住爲大唐自豪,有慢慢被大唐同化成爲無數唐朝憤青一員的趨勢。

其實對於西進吐蕃,李素內心並不太贊成。

從他平日死要錢……不對,應是竭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現就能看得出,李素是利益主義者,說唯利是圖有點難聽,至少也應是無利不起早……也難聽,算了,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利益主義者和商人一樣,從來不幹沒有回報的事情,唐軍攻進吐蕃境內,殺人也好,佔領城池也好,首先要考慮將會付出多大的代價,然後再計算一下會得到多少回報,回報是否對得起付出,算清楚了帳,再決定要不要打進吐蕃境內。

與吐蕃軍隊交戰將要犧牲多少關中子弟且先不說,僅說吐蕃的高原氣候,險峻的山路和雪災頻頻,這些自然因素便是一個強大到幾乎無法戰勝的敵人,天災比**更可怕,造成的非戰鬥減員甚至不會比交戰犧牲的人數少,就算最後勝利了,吐蕃的國土被大唐佔了,最後大唐得到了什麼?那樣一個農奴制國家,除了遍地犛牛和羊羣,以及少得可憐的青稞蕎麥等等,還能得到什麼?

況且,就算有了手榴彈這種超越時代的武器,能不能征服吐蕃還真不一定,手榴彈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決定每一場戰爭的勝負。

李素的想法很多,但他很明智地選擇了沒開口。

這些話不是他該說的,人沒有分量,話同樣也沒有分量。

牛進達眼睛只盯着地圖,過了許久,忽然道:“收復鬆州以前,我派了十名斥候深入吐蕃境內,昨日他們回來了。”

“結果如何?”

牛進達嘆了口氣,神情鬱卒地道:“你沒說錯,吐蕃境內氣候果然險惡之極,十名斥候死了三個,剩下七個都受了輕重不等的傷,死傷不是與敵軍交手造成的,進入吐蕃五百里便是高山峻嶺,如你所說,斥候們根本喘不過氣來,有兩人活活喘死,路上還遇到了一次大雪崩,又死了一個,再往裡走了一百多裡後,斥候們受不了了,越發覺得不能呼吸,只好全部退回來……”

李素沉默無語,進也好,退也好,都有苦衷,都有理由,如何選擇只能看李世民和三位名將怎生衡量得失了。

****

又過了兩日,長安城來了聖旨,除了大肆褒揚侯君集三位大總管外,聖旨裡也做出了繼續西進入吐蕃的決定,督促侯君集休整大軍後啓程。

李世民的意圖很明顯,不能慣着松贊干布的毛病,這次既然敢入寇大唐,就一定要把他打痛,打出他的心理陰影,讓他以後一想到大唐倆字就忍不住全身直抽抽,從此不敢再犯我疆境。

要達到全身抽抽的效果,僅僅收復鬆州是不夠的,還得繼續攻打,松贊干布做初一,大唐做十五,大家有來有往,你攻完了換我攻,大家有來有往,搞基似的有攻有受換着來。

宣旨的是位文官,名叫高季輔,官職是中書舍人,這種宣旨的活也只能由中書舍人來幹。

從長安騎馬至鬆州,高季輔在馬背上顛得面泛苦色,下了馬臉上滿是塵土,兩腿呈羅圈狀往外撇開,而文官向來對禮儀要求甚嚴,於是忍着痛苦使勁把腿往內擠,痛得老臉扭曲成一團,出席殯禮的模樣。

宣完了督促進軍的聖旨後,高季輔左右環視一圈,揚聲道:“誰是李素?闊水道錄事參軍李素何在?出來接旨。”

李素老老實實跪在衆人後面不顯山不露水,此刻高季輔一喊,所有人扭頭望着他,李素只好起身走了幾步,站到接旨人羣前列重新跪下。

“下官李素接旨。”

高季輔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似乎不敢相信宣旨的對象居然是個小娃子,急忙環視四周,發現所有人並無異色,看來確是正主無疑,這才壓下心中驚訝,清咳兩聲後展開一卷黃絹,悠揚念道:“制曰:襃賢昭德,昔王令典,旌善念功,有國彝訓。涇陽縣太平村李素者,夙參謀謨,綢繆幃幄,竭心傾懇,備申忠益……”

李素一臉狗眼星星的模樣,茫然地盯着高季輔。

這次是真的真的完全聽不懂啊,沒一句像人話的樣子,他到底是在誇我還是罵我?

“……志堅金石,誓以山河,實允朝議。封李素爲涇陽縣子,食邑二百戶,欽哉。”

聖旨唸完,李素恭敬將聖旨接過,口稱拜謝天恩,李素聽不出聖旨裡的味道,但侯君集牛進達等人臉上卻露出異色。

聖旨開頭用上了“制曰”二字,足以說明這道聖旨的規格很高,是朝廷正式封爵的聖旨,而且聖旨裡的對仗駢文也是很嚴格的聖旨格式,更玄妙的是,李素如今所任的錄事參軍是從八品,但涇陽縣子卻是從五品的爵位,聖旨裡也沒說罷去李素的官職,一個從五品的爵位配一個從八品的官……大唐立國至今從未聽說過。

侯君集與牛進達迅速交換了一下目光,這道聖旨太有內涵了,果然是聖心不可揣測。

至於聖旨裡的內容,基本都是些假大空話,封爵的理由更是蒼白得拿不出手,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子哪裡來的“夙參謀謨,綢繆幃幄”?

不過裡面的原因侯君集等人倒是懂了。

,這屬於高度機密的事情,絕不能外泄,所以只好用一些假大空話應付過去,封爵的真正原因,大家心裡有數便是。

李素雖然沒聽懂聖旨內容,但最後一句“涇陽縣子”還是懂的,從領旨到謝恩,他的表情一直很平靜,沒有什麼牴觸的情緒,他很清楚發明手榴彈在這個冷兵器時代代表着怎樣的意義,李世民的封賞亦在意料之中。

李素確實不想當官,他覺得自己沒做好踏入官場的準備,但有時候情勢逼人,若不發明手榴彈,王家兄弟就得死在鬆州城下,發明了手榴彈,自己就得接受隨至而來的風光與兇險。

事情已然做了,就絕不後悔。人的價值觀很多變,以往不惜一切代價都要躲開的東西,當有一天情勢將自己逼到懸崖邊時,只能攤開雙手主動迎合它。

……或許心裡隱隱還有一絲別的期待,有了爵位,算是勉強有了身份,他離東陽是不是更近了一些?

高季輔唸完了聖旨,笑眯眯地看着李素:“萬沒想到,爲我大唐立下潑天大功之人,竟是一位如此英俊倜儻的少年郎,倒真是出乎老夫意料了。”

李素急忙躬身謙虛幾句。

高季輔接着道:“老夫臨出長安時,陛下有過吩咐,涇陽縣子接旨後即日回赴長安,陛下要召見你,你趕緊回帳收拾一下,然後上路吧。”

李素恭聲應了,轉過身看着牛進達,遲疑地道:“大總管,下官回長安……不是獨自回去吧?”

高季輔接道:“縣子是我大唐爵位,爵者皆有儀仗,不過要等你回長安後由朝廷安置,從鬆州到長安嘛……”

牛進達呵呵一笑:“屁大點事,予你十騎送你回長安。”

李素靦腆一笑:“下官放肆,這十騎裡可否讓下官點兩個人?”

“誰?”

“陌刀隊的王樁,弩箭營的王直。”李素不假思索地道。

搞出這麼多事情,又是發明又是封爵,爲的就是這倆貨,明日要開拔吐蕃境內,前路不知多艱苦,這倆貨一定要帶走,什麼建功立業,什麼不甘平庸,先保了命再說,若是讓這倆貨死在征伐吐蕃的路上,那麼李素之前做的這一切有什麼意義?

***

ps:還有一更在明天早上,等更的同志們就別等了,洗洗早點睡吧。這章是定時發佈的,我晚上大概七點左右就要睡了,調整作息的鬥爭成績非常喜人,應該快正常了。。r1152

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爲第五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二百八十四章 塵緣難斷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一百零五章 馬載離愁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四百九十一章求首訂!!求月票!!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給大家拜年!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
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爲第五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二百八十四章 塵緣難斷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一百零五章 馬載離愁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四百九十一章求首訂!!求月票!!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給大家拜年!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