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

離開太平村,衆人策馬飛馳。

景色在李素眼中飛速倒退,和煦的春風拂過臉龐,柔柔癢癢的,很舒服。

微風一吹,李素的腦子忽然清醒起來,想到剛纔東陽欲言又止的樣子,不由生出了疑惑。

她是不是有事對自己說?

剛纔見面太匆忙了,李素暗暗記住,等面君過後,再好好問問她。

一個多時辰後,李素領着部曲們進了長安城,進了城後,李素老實地下馬,部曲們爲他牽着馬,李素則負手在前面慢慢走着。

雖說李世民早已允許他長安城騎馬的殊榮,李素卻很少在城裡騎過馬。皇帝允許不代表自己可以肆無忌憚,人家那是客氣,自己不能當成福氣,爲人臣子該有的謙遜與謹慎還是要時刻記在心裡的,古往今來那麼多臣子被皇帝莫名其妙弄死,大抵便是臣子真沒把自己當外人,皇帝允許什麼他就幹什麼,大大咧咧百無禁忌,總以爲自己是皇帝捧在手心裡的寶,這種人的結局很少有壽終正寢的。

牽馬穿過長安城的各坊,直入朱雀大街,順着朱雀大街一直往前,李素很快到了太極宮門前。

朝門口的羽林禁衛遞上腰牌,禁衛仔細查驗過後,便派人入宮通稟,等了約莫小半個時辰,宮門打開,門縫裡閃出一位年輕的宦官,笑着朝李素行禮,然後領着李素入內。

跟着宦官走進宮,直到甘露殿門口,宦官示意李素在殿外等候,沒過多久,宦官傳話,陛下宣李素進殿。

李素在殿外廊下脫了鞋,只着足衣悄然入殿。

走入殿中,李素明顯察覺到一股濃濃的頹喪氣息,只覺得殿內很壓抑,就連陽光灑進來都帶着一股子消極的味道。

擡頭看了一眼,李世民正半坐半躺在殿首的軟榻上,仔細看了看李世民的模樣,李素不由大吃一驚。

李世民的頭髮竟然白了一半,神情憔悴,氣色灰敗,額頭上纏着一塊白巾,雙目呆滯無神,就連李素進殿他也只是淡淡地掃了一眼,彷彿連擡眼皮這個動作都覺得費力。

“臣,涇陽縣公李素,拜見陛下。”李素朝李世民躬身行禮。

李世民嗯了一聲,嘴脣張合間,輕聲說了一句話,李素此刻離他一丈多遠,李世民語聲太輕細,李素沒聽清。

“呃,陛下剛說了什麼?恕臣耳力不好,沒聽清楚。”李素尷尬地道。

李世民嘆了口氣,聲音高了許多,這次李素聽清了。

“朕剛纔說,要你走近一些,朕……說話費力。”

一句話說完,李世民已有些喘息了,同時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

李素暗暗嘆息,聽李世民說話,中氣不足的樣子,似乎已非常虛弱了,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精神矍鑠的天可汗陛下,此時像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英雄遲暮,君王意氣已盡。

東征一戰的結局,幾乎打垮了這位向來不肯服輸的皇帝,一生的榮耀和威名,在這一場征戰中消耗殆盡。

李素朝李世民走過去,走到離他兩步距離時才停下腳步。

離得近了,李素才發現李世民蒼老了許多,臉上甚至出現了零零星星的黑色老人斑,呼吸也有點急促,聽着呼哧呼哧的喘氣聲,給人一種隨時一口氣喘不上來立馬駕崩的感覺。

“陛下,您……保重龍體。”李素神情傷感地道。

無論他對李世民多麼的不喜歡,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終歸是一位好皇帝,這位皇帝當父親很失敗,當上司很失敗,當兄弟很失敗,當別人的兒子很失敗,可是,皇帝這個角色他無疑是成功的,大唐正因爲有了他,纔會如此精彩,如此激昂,煌煌盛世有了他的帶領,這個充滿了神奇與浪漫的國度纔會煥發蓬勃的生機,壯闊時如同進軍的戰鼓,深沉時如同淺斟低唱的詩句。

盛世仍在,英雄已老。

李世民看着李素,臉上終於露出了笑意:“昨日李績進宮,與朕詳細說過你們斷後狙敵的經過,朕很欣慰,你和李績的戰果給朕挽回了天大的顏面,此次東征本是敗局,因爲你們舅甥二人的謀劃,敗局生生扭轉成了平局,聽說攻打高句麗都城的主意還是你出的?果然不愧是大唐英傑,不枉朕這些年饒你一次又一次闖出來的禍,你……很不錯。”

李素急忙道:“臣只是奉旨而爲,並無寸功,陛下運籌帷幄,遙勝於千里之外,臣等攻破敵國都城皆是陛下謀略授意,臣不敢居功。”

李世民神情平淡地道:“呵呵,昨日李績進宮見朕,也是同樣的說辭,你舅甥二人難道早已商量好了?鐵了心要把這樁功勞推給朕?”

“陛下,臣不是推功勞,陛下命臣等斷後狙敵之前面授機宜,就是這般吩咐臣的,臣只是奉陛下之命而行罷了,不敢居半分功。”

李世民忽然冷笑:“你們推得倒是乾淨,朕卻沒那麼厚的臉皮接住,功勞是誰的就是誰的,朕若連臣子的功勞都搶去的話,這個皇帝當得豈不悲哀?朕從起兵反隋到如今,何時做過搶功之事?李素,你以爲朕的臉皮和你一樣厚麼?”

李素腦中飛快轉動,嘴上卻道:“不敢,臣的臉皮其實和陛下一樣薄,可謂吹彈可破,世人對臣的誤解甚深也……”

“閉嘴!”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氣息又有些亂了,這次顯然是被李素氣的。

急促地喘息了片刻,李世民緩緩道:“是非功過,後人評說。事實上,朕發起的東征根本不必等後人評說,朕自己就能做個評斷。”

頓了頓,李世民神情頹喪道:“東征之敗,皆朕之過錯也!”

李素愣了一下,擡頭迅速掃了他一眼,然後垂下頭沒吱聲。

“此戰發起的時機不對,國庫貧瘠,糧草不足,軍械緊湊,士氣不穩,決策錯誤等等,這些都是東征之戰裡埋下的隱患,靺鞨六部燒燬我軍糧草是致敗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全部,我軍久攻安市城而不下,損兵折將士氣低落,被敵人驟然偷襲,所有的隱患全部爆發出來,這纔是東征之敗的真正原因。總之,朕在這場戰爭裡犯過的錯太多了,事後朕回想自省才發覺,東征之戰從開始便錯了,若能再等上三五年,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李素垂頭仍沒說話,關於這一戰,死的人太多,錯的人太多,戰後思考的人也太多,大戰結束以後,彷彿人人都成了諸葛亮,當初這樣做不對,那樣做纔對,當初打這裡就好了,打那裡不對……

好話歹話都讓你們說完了,李素還能說什麼?

神情失落地注視着殿外的陽光,陽光有些刺眼,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悠悠嘆道:“子正,你說說,朕有生之年能征服高句麗麼?”

李素垂頭道:“陛下,高句麗已由國主高藏掌權,高藏與泉蓋蘇文不一樣,至少二人對大唐的態度不一樣。”

李世民聽懂了他的言下之意:“你的意思是,讓朕暫息東征之心?”

“是,臣以爲,近十年內,不應再東征了,請陛下給大唐百姓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吧。”

李世民眯起了眼睛:“這是你的想法?”

李素擡頭直視這他的眼睛,回答得很堅定:“是,臣以爲,大唐十年內不宜再發動任何大規模的戰爭了,再打下去,好好的盛世基礎會被消磨殆盡,百姓們將重新回到貧困之中,臣建議陛下將大唐國政的重心從征伐轉化到民生,請陛下的目光從異國的版圖轉移到治下子民的衣食上,懇荒,扶農,興商,開渠,修堤,減賦,推行改良新稻種,這些纔是迫在眉睫必須要做的事,戰爭已結束,百姓和將士們都該喘口氣了。”

李世民盯着李素的臉,許久,緩緩地道:“子正斯言,實爲謀國治世之論,不知不覺,子正也漸漸像個合格的臣子了,朕很欣慰……”

並沒有正面迴應李素的話,李世民忽然說起了另一件事:“……高藏奪權,王宮前斬泉蓋蘇文,其所爲應與子正脫不了關係吧?”

李素笑了:“有關係,但關係並不大,臣確實給了他一些建議,甚至還臨時給他五百顆震天雷,可惜高藏有他自己的主意,並未全按臣說的去做,當然,最後的結果成功了,過程如何並不重要了。”

“站在大唐的立場,你認爲高藏當權比泉蓋蘇文更好,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李素老老實實道:“臣不敢保證,但臣以爲,高句麗誰當權並不重要,無論是泉蓋蘇文或是高藏,他們內心裡對大唐都存着敵意的,臣需要做的是讓高句麗國中生亂,亂成一鍋粥,兵變奪權什麼的,誰輸誰贏臣不在乎,臣在乎的是讓他們自亂後騰不出空來與大唐作對,只能強行壓下敵意,老老實實對大唐俯首稱臣。”

李世民笑了:“既然心存敵意,他們遲早會再次撕去恭順的外衣,那時大唐該如何應對?”

李素也笑了:“那已是一二十年以後的事了,那個時候,大唐大抵也喘過氣來了,陛下再領軍去教訓他們一頓,或者乾脆滅了他們的國。”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子正此事做得好!其實你們攻破高句麗都城的消息傳回長安,世人皆贊爾等之功,可是依朕看來,你助高藏奪權,製造敵國之亂,此功的分量比破敵都城要重得多,這纔是真正的謀國之策,出一計而安天下十年,甚善!”

笑聲一頓,李世民忽然浮上傷懷之色,喃喃道:“十年……朕哪裡還有十年可等?”

李素一震,擡頭望着他,卻見李世民神情黯然,那張臉像一堵千年的古牆一般蒼老斑駁。

“陛下……”李素想說幾句安慰的話,可話到嘴邊,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任何安慰此時都顯得空洞無力,李素實在不知該如何勸這位帝王重新振奮,此時的李世民在他眼裡,像一盞即將燃盡的枯燈。

李世民卻灑脫一笑,道:“罷了,留給下一代帝王吧,朕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打下這大好江山偉業,足夠了,若世間真有英靈飄蕩,朕可以拍着胸脯告訴那些逝去的人,朕這個皇帝儘管犯過許多錯,做過許多混淆善惡的事,但朕無愧於黎民百姓,無愧李氏社稷,這就夠了。”

李素躬身道:“陛下不遜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帝王,這是臣的心裡話。”

李世民笑道:“得子正之贊,殊爲難得,此時此景,朕當與子正浮一大白,可惜朕的身子已飲不得酒了……”

李素心裡有些難過,沉默片刻,道:“陛下好好養歇身子,保重龍體,臣定能等到與陛下開懷同飲之日,這一日想必不會太遠。”

李世民哈哈笑道:“子正也會說討巧的奉承話了,朕假裝相信你的話便是。”

李素強笑道:“陛下不必假裝,臣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實話。”

李世民黯然道:“這一次,朕恐怕真的大限不遠矣,唉,皇圖霸業,江山社稷……”

李世民語聲漸小,剛纔君臣的一番對話已耗盡了李世民的精力,李世民說着說着,眼皮開始耷拉,腦袋一點一啄的打起了瞌睡。

李素等待良久,見李世民耷拉着腦袋不出聲,李素不由小心地上前一步,輕喚道:“陛下,陛下……”

回答他的,是李世民沉重的呼嚕聲。

殿後的屏風內,常塗的身影如鬼魅般冒出來,陰惻惻地道:“陛下已睡着,李縣公可退出殿外。”

李素嚇了一跳,接着反應過來,急忙朝李世民行禮後緩緩退出殿外。

跨出殿門,李素心頭一動,轉過身深深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仍盤坐在殿內,腦袋耷拉着,常塗正悄悄給他披上一張皮氅,陽光灑在他身上,將他的身影拖拽得冗長,漸漸的,他的身軀化作一道模糊的光影,光影彷彿在陽光的照射中慢慢虛弱下去,顯得孤獨而蒼老。

李素莫名紅了眼眶,他並不喜歡李世民,從認識他那天直到今日,一直都不喜歡。可是,這些年他與李世民的種種恩怨浮上心頭,掐指細數,終究是恩多於怨,作爲他的臣子,李素不得不給李世民一個公正的評斷,這位千古一帝其實已做得很好了,真的很好了。

默不出聲的,李素站在殿外,悄然朝李世民長長一揖,久久方纔起身離去。

常塗一直靜靜地看着殿外的李素,見李素沉默行禮,常塗陰冷的表情微微一緩,眼中露出幾許柔和,直到李素離去,常塗這纔將目光轉移到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仍在呼呼大睡,睡得很沉,因爲是坐姿,李世民的身軀搖搖欲墜,常塗急忙伸出手,扶住李世民的肩,然後慢慢的,輕輕的讓他放躺在軟榻上,緊了緊裹在他身上的皮氅,直到李世民睡踏實了,常塗這才收回手,仍如一道影子般,無聲無息恭立在李世民的身後。

不知爲何,當李世民的生機漸漸耗盡,常塗那筆直如標槍般的身軀也顯得蒼老佝僂起來。

靜謐的大殿內,常塗忽然嘆了口氣,不知爲誰嘆息。

…………

…………

離開太極宮,李素走出宮門,呼出胸中一口濁氣。

今日面君其實還有很多話沒說,李素在高句麗立下的大功名揚天下,按理說李世民應該論功封賞,可李世民卻一句話都沒提,而李素當然也樂得不聞不問,反正他對升官晉爵並無太大的愛好。

只是李世民絕口不提封賞,難免給李素留下了一個懸念。究竟是李世民身體不行了,腦子有些糊塗,所以忘記提起封賞之事,或者是李世民另有深意,刻意不提此事,李素也想不明白。

天色尚早,李素決定去一趟晉王府,然後拜望一下幾位長輩。回到長安,許多該盡的禮數便必須做到,這也是李素向來在朝堂中頗得人緣的原因之一。

晉王府也在朱雀大街上,離太極宮不遠。李素獨自負手走在前面,後面的部曲們牽着馬,衆人緩行漫步,如踏春一般走向朱雀大街。

太極宮的正門正對着朱雀大街,大街兩旁皆是王公權貴的府邸,能住在這條街的人,大多都是當朝開國國公或郡王,包括程咬金,牛進達等。

朱雀大街對李素來說是一個險地,長安城治安不錯,差不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境界,不過朱雀大街是個例外,當然,李素這個人也是例外,不知道爲什麼,每當李素走在這條街上時,經常莫名其妙被人打劫,而且打劫他的強梁好漢每次都是同一個人,不僅如此,這位強梁好漢不搶別人,專門搶他,就好像李素生來的使命就是準備好各色重禮,等着被這位好漢搶走似的,很憋屈的心情。所以走在這條街上時,李素難免有些戰戰兢兢鬼鬼祟祟之感。

今日既不幸也大幸,大幸的是,李素今日進宮面君,並未帶禮品,不幸的是,就算身無長物,可還是碰到了這位強梁好漢,實在不知上輩子造了多大的孽……

“哇哈哈哈哈哈,小後生站住!老夫出來活動一下手腳都能遇見你,咱爺倆真是緣分吶!”

一陣魔性的大笑聲從李素身後傳來,提神醒腦,招災破財。

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二十三章 白色聖光第七百一十三章 恩澤蒼生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兮禍伏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六百零四章 驚天秘密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 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
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二十三章 白色聖光第七百一十三章 恩澤蒼生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兮禍伏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六百零四章 驚天秘密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第八百七十四章 渡河之戰 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