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

在突厥人的連番反撲之下,左武衛歷盡血戰,傷亡超過了三成多!張煥早就知道,冷兵器時代一支軍隊一旦傷亡超過兩成,十有八九就會崩潰。而左武衛幾乎傷亡過半,卻仍然浴血死戰不退,不愧是平陽昭公主留下的百戰精銳!對於這位從沒見過的岳母大人,張煥心中無比欽佩。

歡呼過後,張煥下令收集戰死將士的屍骨。雖然此時的人都有入土爲安的念頭,然而現在正值初夏,屍體若是不妥善處理,只怕會發生可怕的瘟疫。再者此地距離關內路途遙遠,天氣又炎熱,根本沒辦法將屍體運回去。無奈之下,張煥下令對照身份牌,確認屍體的身份之後,就地焚化將骨灰帶回去。

唐軍將士足足花了三天時間,纔將陣亡將士的遺體處理完畢。至於突厥人的屍體,就近挖了七八個大深坑掩埋,據說幾十年後,附近的人還時常能在夜裡聽見峽谷附近傳來的鬼哭聲。黑石峽谷裡的泥沙幾乎全變成了血紅色,許久之後都沒有恢復原樣,黑石峽谷也被當地人改稱爲血色峽谷。

四月二十六日辰時,黑石峽谷東側。

在閻鋼的率領下,數百人正使用各種器械,將一塊兩丈高,三尺寬的石碑緩緩立了起來。程知節、契苾何力、張煥等人都一臉嚴肅,靜靜的在一邊觀看。

今日凌晨,程知節和契苾何力率領後繼大軍趕來,得知大勝之後驚喜交加,大加讚揚了張煥和左武衛將士。此戰之後,突厥人在西域東部、中部已經再無兵可用,乙毗咄陸想要繼續和大唐對抗,就必須從怛羅斯城附近抽調兵馬。就算乙毗咄陸不派兵前來,大軍也會繼續向西,將突厥人徹底逐出西域。

“大將軍,石碑順利完成!陣亡將士一萬一千二百四十三人,已經全部銘刻在上!”石碑立起來之後,閻鋼上前仔細查看一番,確認沒有任何問題,趕緊跑過來向程知節稟報。

“這麼多人!”即使已經聽張煥大致稟報過傷亡情況,再次聽見這個數字,程知節和契苾何力還是倒吸了口涼氣。

張煥眼眶一紅,緩緩將目光從石碑上移開。

程知節微微嘆了口氣,用力拍了拍張煥。

契苾何力道:“大將軍,還是先宣讀祭文吧!”

“也好!”程知節點點頭,從袖中取出一份祭文,想了想之後遞給張煥。

張煥一愣:“大將軍這是?”

“此次陣亡將士,都是左武衛精銳,你是左武衛主將,這篇祭文還是你來讀吧!”

張煥感激地點點頭,雙手接過祭文,緩緩走到了石碑下面。一篇短短的祭文,張煥卻花了很長時間才艱難的唸完。唸完之後,回頭再看看石碑,張煥的視線已經開始模糊起來。

隨後程知節等人相繼上前拜祭,接下來開始做起了盛大的法事。忙碌半天回到高昌城,已經是午時了。用過午飯,張煥帶着瓦佈德向程知節的住所走去。

突厥大軍投降之後,紇幹承基向張煥說了瓦佈德的事情,張煥十分感興趣,馬上將瓦佈德找來敘話。這瓦佈德雖然對漢人兵法學的似是而非,不過對於孔孟之道卻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張口閉口就是子曰聖人言,還用聖人之言勸告張煥,不可對投降的突厥聯軍妄加殺戮。

張煥啼笑皆非,滿口保證唐軍絕對不妄殺俘虜。瓦佈德沒了性命之憂,心情大好之下竟然和張煥談起了文章書法。張煥隨意露了幾手,就將瓦佈德深深折服,對張煥態度恭敬,此前有些敵意也蕩然無存。不但如此,瓦佈德還主動向張煥介紹了西域的一些情況,對突厥人更是瞭如指掌。今日程知節等人到來,張煥就想讓瓦佈德也向他們談談突厥人的情況。

“大將軍,張煥將軍求見。”

“請他進來。”

程知節正在和契苾何力對着地圖指指點點,見到張煥帶了個外族人進來,都有些奇怪。

張煥上前道:“大將軍,這位乃是龜茲國王子,十分熟悉突厥人的動向,末將特意將他帶來,以便大將軍垂詢。”

“哦?如此甚好!”程知節臉色很是喜悅,“本將軍正在和契苾何力將軍商議下一步的動向,有人能詳細介紹突厥人的情況,那真是太好了!”

“在下龜茲王子瓦佈德,拜見二位將軍!”瓦佈德禮節周全,一口大唐官話也說的很是不錯。

程知節和契苾何力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一絲驚訝。

張煥道:“大將軍,瓦佈德告訴末將說,執失突利傾全部兵力前來,如今西起碎葉、疏勒,東到龜茲、焉耆,都已經沒有了突厥重兵。以末將看來,此時正是迅速向西進軍的大好時機!”

程知節點點頭:“剛纔我們也正說起這個問題。瓦佈德,你將突厥人的具體情況說來聽聽。”

瓦佈德躬身答應一聲,開始娓娓道來。原來乙毗咄陸率衆初到西域時,連續擊敗了、高昌、鄯善、石國等國家,將可汗牙帳設立在了石國。後來繼續大肆擴張,吐火羅、突騎施等國也相繼和乙毗咄陸簽訂了合約,西突厥幾乎霸佔了整個西域中部。隨後乙毗咄陸再次將可汗牙帳西遷到了怛羅斯城,準備在西域東部和大唐對抗,同時向西邊繼續開拓。只是這次大唐大軍西征,乙毗咄陸纔不得不停下向西擴張的計劃。

根據瓦佈德所說,執失突利大軍全軍覆沒之後,碎葉城、疏勒城僅僅只有幾千老弱病殘。若是聞聽突厥慘敗,只怕不少小國都會轉而投靠大唐。如今乙毗咄陸手中控弦之士不下十萬,又有其他附庸的部落和小國,集結起來大概也有二十幾萬人。不過突厥主力都駐紮在怛羅斯城、俱蘭城一線,就算乙毗咄陸想要向東邊調兵,也不是幾天之內就能做到的。因此若是唐軍趁勢西進,肯定會兵不刃血收復大片土地。

程知節仔細詢問,確認瓦佈德沒有說謊,揮揮手令他退了下去。

瓦佈德出去後,契苾何力道:“本將看來,這人說的有理!臨行之前,皇上曾經透露過,想要將整個西域設立成一個大的都護府,如今正是迅速向西,搶奪地盤的絕佳時機。”

程知節道:“這點不容置疑,肯定是要繼續向西的。不過眼下有倆個問題需要解決,其一,糧草尚且在伊州一線,最快四天後才能運到。其二,諸如焉耆、且末、龜茲這些小國,是要全部滅掉,還是保留他們的國號?張將軍,皇上可曾和你說過這件事?”

“略微說過一些。”張煥點點頭,“皇上的意思是我大軍剛到西域,爲了孤立突厥人,這些小國暫時先留着,不過要讓他們派遣質子去長安。”

“原來如此!那麼明天就讓鞠智勝等人前去長安吧!”

契苾何力插言道:“說來說去,到底何時進軍?”

程知節沉吟一會道:“左武衛傷亡慘重,也需要休整,不如由契苾何力將軍率領右威衛輕裝先行。等到糧草運到之後,本將軍再和左武衛一起行軍。”

“如此甚好!事不宜遲,末將這就下去安排,明日就向西進軍!”契苾何力大喜,撂下一句話就大步走了出去。

張煥又和程知節聊了一陣,也告退回了住處。沒想到剛回去喝了杯茶,正要向李世民寫奏摺,李文進來通報說有人前來拜訪。見到來人,張煥很是意外,來人赫然是焉耆相馬大師休勒思。

“休勒思大師一向可好?”

休勒思態度很是恭敬:“拜見大將軍!”

“哈哈,你我是老朋友了,不必多禮。請問大師前來有何貴幹?”

“將軍,小的是奉我王之命前來,請求將軍答應,將高昌人奪取的三座城池交還給我焉耆。”

張煥很是意外:“有這種事情?”

“將軍,小的不敢妄言。”休勒思取出一份地圖擺在桌上,“將軍請看,去年鞠文泰依仗突厥人支持,兵出銀山,將我焉耆三座城池盡數霸佔。”

張煥瞟了一眼,那三座城池確實在銀山西麓,距離焉耆都城很近。

“這件事我無法做主!”張煥搖頭拒絕,見休勒思一臉失望,接着笑道:“不過我可以向皇上上表,幫你請求這件事情!”

休勒思喜出望外道:“真的?多謝將軍!”

“自然是真的!不過若是以後需要大師爲我大唐效力的話,大師不要推辭纔好!”

休勒思有些爲難:“小人只會相馬,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啊!”

“大師客氣了,說不定就是要藉助大師相馬的能力呢!”

休勒思恍然大悟,漢朝皇帝就曾經爲了西域天馬大動干戈,難道大唐皇上也是這個意思不成?如今形勢比人強,還要求大唐歸還城池,休勒思自然滿口答應。

張煥見他答應了,笑着問起他的雙胞胎女兒。說起一雙女兒,休勒思的拘束也減輕了不少,滔滔不絕的和張煥聊了起來。臨了還說,休麗娜姐妹想要去長安看看,不知道張煥能否幫忙。那對小姐妹十分可愛,小癡又對她們很有感情,張煥當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連聲吩咐休勒思隨時可以將人帶來。

休勒思要回去向焉耆王稟報,事情談完後就告辭離去,臨行前告訴張煥,最遲三天就會將休麗娜姐妹帶到高昌城。

次日一早,契苾何力就率領右威衛四萬大軍輕裝出城,在嚮導帶領下向西而去。

張煥的左武衛則加緊休整,一旦糧草運到高昌城,也全軍向西開進。

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欺騙的大食人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再臨伏俟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九)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九章 排戲(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六十四章 侯君集的建議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二百零四章 甦醒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
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欺騙的大食人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再臨伏俟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九)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九章 排戲(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六十四章 侯君集的建議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二百零四章 甦醒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