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行省

早在貞觀年間,大金川以西就設立了西昌道,將這片包括西山弱水四十八羌部的邊遠山區都納入了大唐直接控制。

設州置縣,屯兵駐軍。

以西寧州(涼山西昌)爲首城,設立了會野州(康定),丹巴(西嘉梁州),道塢州(道孚),劍川城(劍川),聿齎城(德欽),劍尋(維西),鐵橋,謀統城(鶴慶),鬆外城(鹽邊),會川(會理),保塞(冕寧)諸州縣、城堡、驛站等。

不過當年初設西昌道後,對於東女、西山八國等爲首的諸西羌部落,其實也還是以羈縻統治爲主的。哪怕後來設道,但也給予了那些西羌很多的自治之權。

畢竟大金沙江、大雪山以西地區,實在算不上什麼好地方,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人煙稀少。

只是既然是邊遠蠻地,那麼西羌部落首領們,便不免格局有限,往往有些酋長便目光短淺,甚至容易膨脹,桀驁不馴。

這幾十年來,雖然朝廷堅定不移的往西昌道加強控制力,修建道路,增加驛站,甚至是移民,又是開發當地的礦山等,但受限於這裡的條件,發展的還是比較緩慢的。

因此時常有劫掠貢品、稅賦,部落互相兼併、仇殺,以及公然對抗朝廷的事情發生。

西羌過去號稱四十八部,實際上這不過是個統稱,事實上大大小小的部落林立無數,一直也都是一盤散沙,早年較強勢點的也就是東女國、西山國等,其餘的也都是這個佔一條河谷,那個佔幾條山川,反正就是在山裡逍遙自在。

一般他們部落仇殺、互相劫掠兼併,西昌道的官員、駐軍也都會去調解,只要不太過份,就是不搞到朝廷、官軍頭上,也不會大動干戈。但有時這些人也會膽大的搶劫商路,甚至打動中原商人過去開的礦山,劫掠移民的屯堡等,這就是犯了紅線。

前兩年蔓延整個康藏高原的大叛亂,其實起因就是朝廷在山南控制了滇越和麗水等地區後,對這片高原也形成了一個戰略包圍,朝廷有了南面更富裕的河谷平原、河口三角洲後,當然也就更有動力要打通高原,聯通內地。

所以新一輪的改土歸流開始,也帶動了區域內的許多礦產資源等的開採價值上升,大量商人涌入,甚至朝廷的駐軍都在增加,朝廷實行更高規格的流官派駐,對土酋自治的權力削弱,對他們以往那種亂來容忍更低。

於是各地都出現了規模不小的剿匪行動,其實也就是敲打那些土人,同時也是搶奪一些重要的資源礦產等,衝突加劇,最後爆發了蔓延整個高原地區的大叛亂。

之所以沒牽涉到劍南雲南以及青海隴右等地,就是在於,那些地方朝廷的控制力度更強,而康藏地區其實之前一直是半羈縻狀態的,他們的利益觸動是最大的,所以他們反應最激烈。

只是現在畢竟不是貞觀朝了,朝廷連麗水、滇越都拿下了幾十年,還會允許康藏高原上這些蠻子們鬧騰,當然是不客氣的出兵。因爲當時西昌鎮節帥剛好病逝,西昌軍一時羣龍無首,加之西昌軍在邊鎮中屬於不論數量還是實力都偏弱的,因此剛開始的平叛中表現不太好,惹的滇越道的秦彥道直接聯合了麗水道的吳師德,三江鎮的程伯獻一起出兵,迅速聯手平定叛亂,殺的人頭滾滾。

事後,朝廷從安西調來了郭待封做西昌節帥。

郭待封是個狠人,來了又殺了一通人頭滾滾,然後上書朝廷,說之前改土歸流不夠徹底,給土人們的自治權力太大了,得收回,要全面改土歸流,西昌鎮將士們願意爲朝廷深化改土歸流,提供武力支持。

郭待封甚至還上了一道平藏三策。

紫宸殿。

東西兩府聯席會議,共議國政,內相翰林院大學士、計相轉運使以及御史大夫也都列席,另外皇帝的內廷諸司宦官首領太監們也都在。

左右宣徽院使、左右樞密院使、左右翰林院使、左右政事堂使等大宦官們,被尊稱爲太監,這個稱呼來源是宣徽院二使分兼內侍監和殿中監。

二監最早是用士人文臣爲長官,被稱監,或大監、太監。後來漸漸的專用宦官,也尊稱太監,現在則成了對最頂級的那羣宦官們的敬稱。

右僕射秦孝忠在向皇帝報告郭待封的平藏三策,其實也是老生常談,不外乎加強整治川滇腹地邊境野番地區,將腹地三邊之蠻夷,收入版圖,設官治理,將整個西昌連帶着之前爲朝廷藩屬的蘇毗、吐蕃、象雄甚至是泥婆羅,都要直接改土歸流。

郭待封力主把這四藩也都納入西昌道。

最後一策則是加強對高原的開發,先是修建幾條連通整個高原,並連接劍南雲南麗水滇越以及安西、信度、青海、隴右的大路,使的聯繫一體,同時改造高原,廣興教化、開發實業,加大對當地資源礦產的開發。

礦產資源的大力開發,也能帶動地方經濟稅收,甚至能帶動地方百姓,也能引入更多的人口過去,有助於加強控制。

“蘇毗、吐蕃、象雄、泥婆羅四藩都納入西昌,全部改土歸流,那這個西昌道也未免太大了些,東西得有六七千裡,南北也有兩千裡,太大了,根本管轄不過來。”

新拜中書侍郎入政事堂的魏元忠提出異議,他早年是在西寧州任過刺史的,算是西昌道出來的官。

很清楚的瞭解那片地區,蠻的很。

雖然貞觀朝起,道一級行政區劃就穩固了下來,後來又常設了經略使司、觀察使司、常平使司和提刑使司,分管軍、政、財、法,不過道一級,四司是平行機構,甚至許多道的四司都不是設在一城。

往往是各駐一城,有的道甚至四個司分駐四城,因此道都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正式道城。

而在後來,朝廷又正式取消了內地都督府制度,大的都督府改設爲府,如幷州府、揚州府、廣州府、益州府等,這些升格爲府的原大都督府治地,削去了許多軍事職權,甚至對周邊州的管控權力也大多削去。

府只是比州高一級的區劃,但依然屬於道之下。

道依然還只是個不夠完整的行政級別,始終沒有一個如府尹、州刺史這樣的主官設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這一級,管轄地方太大,如果給州以上的道級設立了常設的主官,統領整個道內的各州,並衙級的四司,那權力大的驚人。

朝廷甚至得考慮,會不會失控。

畢竟現在道設四司,可這四司終究是各管一塊,而且屬於是朝廷中央有司的派出機構。

這也是後來爲何朝廷在邊疆地區,把大都督改成了節度使的重要原因,邊疆地區遠離朝廷中樞,形勢又更復雜,需要比較統一的事權。

所以設立了節度使,相當於軍區,在軍事這塊有很大的權力,甚至這些年還漸漸的讓節度使又兼任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等,就是爲了讓事權統一,以更高效迅捷的自治邊地事務,避免事事請示中央,延誤時機,效率低下。

但朝廷在內地可不敢這樣做。

西昌不算內地,也是設了節度使的,但如果把四藩也納入西昌,那就算節度使一人再兼四司使,也管不過來。

“陛下,臣近來思考國朝以來的行政區劃,從武德朝時設立過的行臺,到總管府,再到後來的都督府,再到後來設道,設四司,甚至是設節度使,總是不斷的變化調整的,目的不外乎是爲了更適合當前形勢,更好的爲天子管理地方。”

秦孝忠掏出一本奏章,開始獻策。

他建議在非內地腹心的沿邊地區,恢復行臺制度。

武德朝的行臺制度,也稱行尚書檯制度,這不是大唐獨創,而是魏晉南北朝時興起的一種制度,行尚書檯,就是尚書省派出地方的臨時機構,代行使尚書省在當地的權力。

行尚書檯長官也稱尚書令,或行臺尚書左右僕射,一般大行臺還設有行臺六部尚書,一般行臺則設兵吏戶等兩三部行臺尚書。

由朝廷派遣宰相或是大將、親王等出鎮地方,一般是在戰時,或是地方發生叛亂等特殊時期,臨時設立這麼一個機構,派出一位大臣坐鎮,給予他足夠高的權限,以更快速的處置事務。

事平之後,往往也就裁撤了。

當年李世民就曾任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整個潼關以東的中原地區,都在李世民這位行臺尚書令的控制之下,文武軍政各方面事務都直接由他說了算,他就是大唐長安朝廷在陝東地區的最高代表。

不過唐初的行臺很快就廢除了,之後是權力稍弱的總管府、都督府。

現在秦孝忠提出在部份地區,設立行臺,因爲如今朝廷中樞是中書門下,所以行臺當稱爲行中書門下省,簡稱行省。

比如西昌道,如今形勢特殊,可以設立西昌行省,由朝廷從中樞派一位宰相,或者是選派一位高級大臣,加中書侍郎或是門下侍郎銜出任行臺長官。

行高官官可以設兩位,比如行省中書令和行省侍中,當然,如果覺得這樣容易跟中央長官混亂,也可以改個名字,也是很簡單的事。

但是行省設立,它的權限會很高,屬於中書門下派出機構,是政事堂的分支,但是可以是常設,所以不需要如唐初行臺一樣,從中樞調派人出去。

而是挑選足夠級別和能力的官員,組建行省衙門,道級的四司,也成爲行省的下屬機構,如州刺史下的六曹。

這個行省的長官,不管是叫總督還是叫行臺中書令,他與之前設立過的宣撫使、宣慰使、安撫使等這些臨時性的官職不同,他是一省的正式主官,其所統領的行省,也將取代道,成爲健全的一級行政區劃。

在一道之內,行省衙門就猶如一個小政事堂,其權力之集中和強勢,都是前所未有的。

秦孝忠的這行省制一出,殿中都一時安靜。

第620章 門閥第120章 福利第1135章 來將可敢留姓名第769章 海中之國第230章 食君之祿第398章 笑面虎第273章 指點迷津第321章 釜底抽薪第551章 夜黑第1380章 西征第1153章 招兵買馬第165章 妖僧法雅和辯機第274章 財神爺第1005章 臨終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493章 馬革裹屍第712章 小目標第1325章 昏君亂命激呂宋第361章 上門女婿第635章 逼宮第348章 兵諫逼宮第1092章 會獵第604章 奪旗第1046章 封王之諾第326章 麻煩來了第1012章 各安天命第9章 新羅婢投毒盜金第749章 禮下於人第276章 捲毛獅子隊第20章 你是屬狗的嗎?第82章 北邙山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553章 秦瓊第990章 不識相第791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1037章 臣請封皇太孫第767章 滿朝流氓第 176章 皇帝特許,先斬後奏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709章 待漏院第758章 密謀第51章 削爵奪職第356章 統萬第1055章 鬆州詐雞局中局第558章 截殺第1352章 削奪王爵第194章 顫抖吧,蝗蟲第1133章 風雪阻兮宰相殞第1467章 安排後事第341章 北國第1397章 校長第299章 交易第249章 霹靂炮與火器監第792章 冊封越王第798章 刺客聯盟第398章 笑面虎第1402章 秦太師西辭洛陽,王樞密天南宣威第229章 火爆長安第621章 妻妾第736章 富長良心第169章 白渠原野燃希望第398章 笑面虎第805章 以德服人第1330章 秦家將種第700章 刀快了第736章 富長良心第163章 後宮三千太上皇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1351章 落日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527章 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第640章 白麻宣拜第634章 宮門攔駕第476章 太子無恙第793章 皇帝特旨第715章 寒門宰相第370章 聽調不聽宣第613章 分功第64章 圖窮匕首現第904章 戰爭孤兒第1046章 封王之諾第619章 初秋第1280章 位極人臣請歸去第589章 壯士斷腕第854章 三番五次第684章 深水區第351章 無定河邊骨第748章 太上皇第939章 糖衣炮彈第957章 廣州之春第1024章 十萬火急第1415章 血濺南宮第821章 婦人撒潑第118章 輸了江山第975章 小龍出海第795章 武帝城第977章 春宵苦短第1120章 遼東建安第1281章 危險第1章 離玄武門之變只有三天了
第620章 門閥第120章 福利第1135章 來將可敢留姓名第769章 海中之國第230章 食君之祿第398章 笑面虎第273章 指點迷津第321章 釜底抽薪第551章 夜黑第1380章 西征第1153章 招兵買馬第165章 妖僧法雅和辯機第274章 財神爺第1005章 臨終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493章 馬革裹屍第712章 小目標第1325章 昏君亂命激呂宋第361章 上門女婿第635章 逼宮第348章 兵諫逼宮第1092章 會獵第604章 奪旗第1046章 封王之諾第326章 麻煩來了第1012章 各安天命第9章 新羅婢投毒盜金第749章 禮下於人第276章 捲毛獅子隊第20章 你是屬狗的嗎?第82章 北邙山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553章 秦瓊第990章 不識相第791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1037章 臣請封皇太孫第767章 滿朝流氓第 176章 皇帝特許,先斬後奏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709章 待漏院第758章 密謀第51章 削爵奪職第356章 統萬第1055章 鬆州詐雞局中局第558章 截殺第1352章 削奪王爵第194章 顫抖吧,蝗蟲第1133章 風雪阻兮宰相殞第1467章 安排後事第341章 北國第1397章 校長第299章 交易第249章 霹靂炮與火器監第792章 冊封越王第798章 刺客聯盟第398章 笑面虎第1402章 秦太師西辭洛陽,王樞密天南宣威第229章 火爆長安第621章 妻妾第736章 富長良心第169章 白渠原野燃希望第398章 笑面虎第805章 以德服人第1330章 秦家將種第700章 刀快了第736章 富長良心第163章 後宮三千太上皇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1351章 落日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527章 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第640章 白麻宣拜第634章 宮門攔駕第476章 太子無恙第793章 皇帝特旨第715章 寒門宰相第370章 聽調不聽宣第613章 分功第64章 圖窮匕首現第904章 戰爭孤兒第1046章 封王之諾第619章 初秋第1280章 位極人臣請歸去第589章 壯士斷腕第854章 三番五次第684章 深水區第351章 無定河邊骨第748章 太上皇第939章 糖衣炮彈第957章 廣州之春第1024章 十萬火急第1415章 血濺南宮第821章 婦人撒潑第118章 輸了江山第975章 小龍出海第795章 武帝城第977章 春宵苦短第1120章 遼東建安第1281章 危險第1章 離玄武門之變只有三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