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康國的大石老了,久居蘭宮不出;康國的太子瘋了,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整個康國的百姓,瓦剌人、突厥人、蒙古人、烏茲人等等,都切實的知道一個消息。

那就是王復切切實實做了權臣。

所有戎事、政事,皆由王復一人決定,也先被王復徹底架空。

當王復做了權臣之後,康國並沒有任何的變化,因爲這些本來都是王覆在處理。

相反,一直擔心火併的佔分配階級的所有人都鬆了口氣,包括瓦剌諸部的臺吉、突厥諸部的特勤、烏茲別克人的部族首領,他們更不希望發生火併。

因爲火併,就會出現分配階級的變化,相比較火併,他們更喜歡一個穩定的康國。

康國的百姓也鬆了口氣,撒馬爾罕常年處於頂層火併的狀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再平常不過,只要撒馬爾罕不亂起來,康國就會穩定。

百姓們也喜歡一個穩定的康國。

王復做了康國實質上的王,在陳循帶領着使團進入撒馬爾罕,王復跪迎聖旨之後,王復這個康國的王,得到了大明的認可。

而王復投桃報李,減免了五成大明入康國的鈔關稅緡。

“天山商路的堪輿圖,所有的山川、水文、崗哨、暗哨、雷區示意等等,都在這裡了。”王復將一張佈防圖交給了陳循,這是康國給大明的禮物。

是大明和康國和平共處的基本條件。

撒馬爾罕至碎葉城,碎葉城至阿拉山口,阿拉山口過艾比湖延阿西特蘇河東出至百泉鎮,走天山北麓山道一直至輪臺,就是天山商路的主要城池。

走過輪臺,出天山隘口便是安樂(吐魯番)城,復東行七百里便是哈密。

輪臺(烏魯木齊),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的輪臺。

西漢時輪臺叫車師六國,漢屬西域都護府。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天山北麓設庭州,下轄四縣,輪臺就是四縣之一。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天山北麓隘口建輪臺城,輪臺成爲軍鎮,扔隸屬庭州,輪臺鎮的靜塞軍,爲大唐守衛絲綢之路長達百餘年,一直到大唐丟了西域,輪臺和靜塞軍的大名,便只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文字之下。

而此時,輪臺以西的天山商路在康國手中。

輪臺以南至哈密,在哈密國將軍也密力火者手中,而哈密國的都城並不在哈密,而是在安樂城。

嘉峪關、瓜州、哈密、安樂、輪臺、百泉、艾比湖、阿拉山口、碎葉城、撒馬爾罕,沿路主要城池的山川、水文、防務等等,都到了大明的手中。

“輪臺歸我大明。”陳循擺出了自己的條件,如果康國需要大明的支持,那麼輪臺鎮這個天上北麓的礙口,必須歸大明管理。

王復倒是頗爲平靜的說道:“飛地嗎?大明和輪臺還隔着一個也密力火者吧。

陳循看了眼伯顏、和碩、阿史那合霍等人,才繼續說道:“不勞王諮政操心,這是大明的事兒,一個貳臣賊子,既然叛出大明,就不要過問大明事了。”

貳臣賊子,十分的刺耳。

王覆被噎了一下,蘭宮諮政大院議事廳內,立刻變得寂靜了下來。

王復和哈密國將軍也密力火者一樣,都是權臣,都是實際上的王,同樣有實無名。

陳循這指着鼻子罵,讓康國和大明的談判,變得十分的僵硬。

陳循看着王復如同便秘一樣的神情,纔不鹹不淡的說道:“也密力火者想要對大明朝貢,大明答應了,但是換取了哈密、安樂(吐魯番)城的駐防,輪臺城並非飛地。”

陳循解釋了大明爲何要輪臺鎮,這地方易守難攻,大明不是無法攻打,而是在攻打的過程中,有太多的變數,對於大明而言,攻打輪臺,是一場軍事冒險。

一旦康國和也密力火者聯合,大明攻打輪臺便會腹背受敵,如果能夠通過談判獲得,那大明便可以減少無所謂的傷亡,慢慢蠶食也密力火者,最終建立西域行都司,將整個西域囊括大明四方之土之內。

這也是爲何陳循願意坐下來的原因。

王復喝了口茶,不住的點頭,蒙頂甘露他也有,味道十分的純正,他不鹹不淡的說道:“別說一個輪臺,就是大明要阿拉山口,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大明打的下來,儘管拿去。”

王復這一句話,又讓這場談判,變得僵硬了起來。

伯顏帖木兒看着王復和陳循互嗆,心裡忍不住的嘀咕,他猜測王復是大明的人,但是看這架勢,一丁點都不像。

陳循作爲大明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若王復真的是奸細,陳循能不知道?

若是陳循知道,怎麼還一句一個貳臣賊子?

若是王復真的是大明的奸細,此時順勢答應大明的要求,割讓輪臺鎮便是,爲何態度又如此的強硬?

伯顏帖木兒陷入了迷茫,這王復到底是不是大明的奸細?

王復嗤笑一聲,不屑的說道:“大明打的如意算盤倒是不錯,輪臺歸大明所有,那艾比湖和百泉鎮無險可守,大明佔領整個阿拉山口以東,指日可待。”

“若是有膽,就自取便是。”

陳循嘴角抽動了下,甩了甩袖子說道:“康國要什麼?”

王復玩味的看着陳循,笑着說道:“一、康國入大明鈔關稅賦減免五成;二、在輪臺設置貢市,不得以銀幣、景泰通寶結算;三、輪臺軍鎮駐兵不得超過萬餘;四以輪臺爲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助捕;五、大明每年供銀十萬,絹二十萬匹,至百泉鎮交割;”

康國入大明鈔關稅賦減免五成,是和康國減免大明四成相對應。

貢市設立,代表康國這個藩屬國與衆不同的地位,貢市代表的是日常化貿易,而非每年、每三年、每十年一次的朝貢。

輪臺駐軍的限定,是保證百泉、艾比湖、阿拉山口等地的安全。

輪臺爲界,逃亡罪犯互相引渡,自然是因爲當初河套渠家人的歷史教訓。

而最後一項,明面上是助軍旅之費,其實就是租賃輪臺費用。

每年十萬銀幣,二十萬匹絹。

王復自問,他開的條件並不過分。

伯顏、和碩、合霍等人聽王復說完,整個人都挺了起來,互相看了幾眼,根本無法掩飾彼此的震驚!

這王復已經不是獅子大開口了,這是在漫天要價!這是在欺天啊!

旁的不說,就這十萬銀幣、二十萬匹絹的助軍旅之費,就非常的離譜!

這是問大明要軍餉?!

陳循聽完王復的條件,臉色變得醬紅,指着王復,連點了數下,才大聲呵斥道:“王復,你午時三刻的大夢還沒醒嗎!”

午時三刻是一日陽氣最盛的時候,陳循說王覆在做白日夢。

王復頗爲平靜的說道:“不答應,就自己取,不瞞陳學士,也密力火者的使者也在撒馬爾罕。”

“你威脅我?”陳循看着王復不可思議的問道。

王復一樂,佯裝大驚的說道:“呀,陳學士學聰明瞭,沒錯!顯而易見,我就是在威脅你啊!”

和王復談判,已經七十三歲的陳循得虧是沒有什麼基礎病,否則早就被氣死了。

“哼!”陳循再次甩着袖子,大怒離開。

伯顏看着大明使者離去,纔開口說道:“王諮政啊,要鈔關減免,還要貢市,這也就算了,還要助軍旅之費,是不是太過分了些?”

太貪心!

大明已經派出使者,正式確定康國的法理地位,並且將康國納入了大明的朝貢國,甚至還簽訂了貿易協定。

陳循出使康國,這是一個態度,表明了大明就是康國的靠山。

無論是奧斯曼王國還是帖木兒王國,亦或者其他諸多小國,諸多部落,在作妖的時候,都要掂量下,康國背後的靠山!

這個靠山到底能不能靠得住,誰都不知道,所以無論做什麼,都要先思考下大明的態度。

這就是靠山的意義,有就可以狐假虎威、狗仗人勢。

“過分嗎?一點都不。”王復放下了茶盞頗爲嚴肅的說道:“如果這都無法答應,我們就和也密力火者達成協定,掣肘大明西進的步步蠶食。”

“我們是大明遠征軍,要點軍旅之費怎麼了?按理來說,軍餉、糧草、軍備應該全都要!我單要點軍餉而已。”

伯顏帖木兒汗顏,這大明的書生果然上嘴皮下嘴皮一碰,全是道理,說的他無言以對。

明明是敗犬西進,硬生生的說的如此的冠冕堂皇,有理有據。

輪臺城對康國而言,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因爲康國鞭長莫及。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就是輪臺現在對康國的意義。

拿着雞肋要挾大明,這王諮政也是膽大包天。

王復頗爲嚴肅的說道:“若是沒有貢市,咱們康國何來長治久安?我們有寶石、犀角、象牙、羊牛馬牲畜等物,但是鹽鐵銅油香料等物奇缺。”

“若是無法簽訂盟約,百姓如何生育繁息?牛羊如何被野漫山?”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吾之期許。”

伯顏帖木兒忍不住打量這王復,現在這個康國實際上的王,實在是太爲康國着想了。

“那大明要是不答應呢?”伯顏帖木兒有些忐忑的問道。

如果大明不答應條件,陳循大怒離開撒馬爾罕,這剛剛安穩下來的康國,豈不是又要風雨飄搖?

王復搖頭說道:“大明不虧,他們會答應的,此事不急。”

“如此苛刻的條件,大明會答應嗎?”阿史那合霍有些驚駭的問道,大明剛強,如此要挾,大明的顏面何在?

王復想了想還是解釋道:“大明得到的更多。”

“輪臺城對我康國而言實乃雞肋,但是對大明而言,卻是勢在必得。”

“一旦輪臺城納入大明麾下,也密力火者那幾萬人,就會變成甕中之鱉,被大明一口一口蠶食,大明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建立西域行都司。”

“大明失去是銀兩和絹帛,也密力火者可是失去了所有進退騰挪的空間,要麼全面倒向大明,要麼立刻起兵謀反,攻打嘉峪關。”

“嘉峪關百里雄關,也密力火者是打不下來的。”

“所以也密力火者死路一條。”

輪臺城到了大明手中,也密力火者就被逼入了牆角之中,大明建立西域行都司的野望將不再是空中樓閣。

王復既然提出了條件,自然經過了極爲慎重的思量。

大明現在有的是錢,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對大明而言,都不是問題。

伯顏帖木兒、和碩、阿史那合霍再不多說,既然王復已經決定,那就看看大明的反應再說。

王復聊完了正事,扶額說道:“昨天阿失臺吉是不是放火燒了自己的寢宮?損失幾何?”

說起阿失臺吉,在座的幾位都是滿腦門的官司。

昨日,阿失臺吉將火油潑在了地毯上,點燃了寢宮,若非怯薛軍拼死相救,阿失臺吉昨天就被自己一把火給燒死了。

和碩嘆了口氣說道:“銀錢損失事小,死了七名班直戍衛才把阿失臺吉救出來,其中有三名瓦剌四部臺吉子弟。”

班直戍衛的怯薛軍,有很多都是瓦剌諸部臺吉的子嗣,爲了救阿失臺吉,死掉的七個班直戍衛裡,有三個是臺吉子嗣。

阿失臺吉是瓦剌、突厥、烏茲人牽扯王復的政治籌碼,阿失臺吉畢竟是太子,王復若是做的過分,他們還有得選。

但是阿失臺吉這個籌碼,實在是太燙手了!

王復也是一臉的迷茫,和碩已經看的很好了,但是這阿失臺吉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

他認真的思忖了許久說道:“既然覺得寢宮不好,在修好之前,把阿失臺吉扔馬廄裡住着吧。”

伯顏帖木兒想了想說道:“我去把太子請到馬廄住幾天!”

王復點了點頭對着怯薛軍萬戶和碩說道:“把死掉的七個人的生平交給我,我去安撫瓦剌諸部的臺吉們。”

阿史那合霍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說出口,他想說的是,要不把阿失臺吉殺了吧,省的礙眼。

不過考慮到他自己女兒是王復的可敦,阿史那合霍纔沒說出口。

和碩點頭說道:“我已經寫好了,都在這裡。”

“真是會惹麻煩啊!”王復看完了死掉的名單,就是頭疼不已,遞給了伯顏帖木兒。

這死掉的七人之中,最棘手的一人,是和碩特部的首領隔乾颱吉的次子。

和碩特部,是瓦剌四大部族中除準格爾部以外,實力最強的一部。

準格爾部是瓦剌本部,就像乞顏部對蒙古的意義,和碩特部首領隔乾颱吉,在正統年間,還是大明冊封過的賽刊王。

現在,隔乾颱吉的次子,因爲阿失臺吉縱火燒自己的寢宮死在了火災之中,阿失臺吉屁事沒有,王復還得給他擦屁股。

因爲大明使者入撒馬爾罕,接旨等事太過於重要,伯顏帖木兒也是剛看到名錄,他看完之後臉色數變,將手中的名冊用力的甩在了地上,憤怒無比的說道:“造孽!怎麼沒燒死這個孽種!”

王復走過去拿起了名冊拍了拍說道:“交給我吧。”

王復爲什麼是康國的王?

因爲遇到這種束手無策的事兒,只有王復能平事。 шωш¤ттkan¤¢O

------題外話------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意思是滿頭白髮的人也不認識干戈,指的是和平安康,歲月靜好的意思。

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904章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
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904章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