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

朱翊鈞是有些意外的,意外於大明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咆哮的蒸汽機並沒有被視爲冒着黑煙的怪物、水肥也沒有被看作是怪力亂神、大範圍的開礦也沒有被視爲破壞龍脈、蒸汽機從皇陵附近呼嘯而過,也沒有驚擾列祖列宗,快速帆船沒有被視爲大一統的離心力反而被看作是海貿利器、圈養式的畜牧也沒有被視爲倒反天罡,很快被邊民所接受,地裡不種糧食卻種草,這是一種很古怪的生產,但很快被人接受了。

說起來也是好玩,大明士大夫們確定水肥是肥料的辦法,是它和堆肥一樣的臭,確切的說,是比堆肥還要臭,所以,水肥是肥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士大夫們的疑惑。

朱翊鈞來到大明就是當頭棒喝的王大龍刺王殺駕,很快因爲不滿足晉黨利益,張四維大火焚宮,合一衆膽大包天,西山宜城伯府的刺殺,朱翊鈞親自帶兵衝殺,這些都讓朱翊鈞養成了料敵從寬的習慣,在這些新事物不斷出現的當下,朱翊鈞一直心懷警惕。

但大明對新事物接受的速度很快,即便是賤儒們,也沒有大喊大叫着龍脈、怪物、驚擾皇陵,而是叫着煤煙。

煤煙問題又不是賤儒們編出來的話術,談論這個問題也是基於踐履之實,畢竟西山洗煤燒焦鍊鋼產生的煤煙是切實存在的,讓大明的霾災成爲了常態,每到秋冬季節,家家戶戶都要緊閉門窗,否則就是一層黑灰,出門必然要帶着口罩。

朱翊鈞將其歸因爲大明普遍存在的樸素實用主義,李成樑炮轟龍王廟就是這種實用主義的寫照。

而大明的藩王也呈現了這種實用主義,朱翊鈞去信給大明各大王府,徵詢遷藩令的意見,藩王們熱情似火,擁簇決定的同時,最關注的就是何時能夠遷徙入京。

朱翊鈞非常坦誠,告訴了諸多王府,說是遷藩就是滅藩,日後不再在大明腹地封藩,來到京師之後,仍要遵守藩禁,並且不能再姑息包庇奸猾,不能再以詭寄田畝於王府門下,也會對宗室進行嚴格的約束,日後會進一步進行降襲的方式,控制宗藩的數量。

降襲制度就是除親王以外,累代降襲,五代之後不再錄宗牒,不再享受宗室特權,雖然朝廷沒有明確這麼規定,但其實早就在執行了,領俸宗藩21796人,在冊宗藩62732人,隆慶年間在冊宗藩還有十萬餘人。

但朱翊鈞同樣承諾,會進行海外封藩,大明新開闢的海外殖民地,都會在安全穩定後進行封藩;皇帝會給足俸,鄭王的宗俸歲祿爲四百石,大明的親王、郡王以鄭王府爲例,進行足俸,每年也會進行一次定俸;十王府會有學堂,不在宗冊學業有成可自謀生路,準科舉考取功名;

有限制也有待遇,朱翊鈞非常坦誠的講明白了這麼做的原因,地方詭寄田畝。

朱翊鈞坦誠的告訴了各地親王,各地親王的回信都表示了擁戴,快快建好十王城,王府而已,他們一天都不想呆了,張居正的考成法不對發放宗俸進行考成,很多親王府都無力維持了。

說的都很好聽,擁戴皇帝決議,但朱翊鈞仍然會有些擔心,即便是已經有無數人告訴朱翊鈞,現在宗藩不具備造反能力,但燕王造反的時候,也不具備造反能力,手裡滿打滿算八百兵,就這麼反了,最後還贏了,入京做了皇帝。

“但願吧,但願宗室們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

張居正十分確信的說道:“鄭王府,在過年前由德王府喬遷到了十王城,鄭王府上下對十王城格外滿意,消息一出,各地藩王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又不是苛責,而是榮養。”

“陛下宮裡是不是有一本《御製紀非錄》?”

張居正問起了一本舊書,這本書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寫的一本批評集,批評的內容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怒斥藩王不法。

裡面全都是大明藩王在外的禽獸行徑,家醜不可外揚,但這本《御製紀非錄》卻廣爲流傳,在永樂年間就有抄本。

《御製紀非錄》記錄了大明各大藩王的惡性,殺人如麻,比如齊王朱博無故殺害指揮千戶校尉並家人四百八十二名,老八潭王朱梓,逼迫軍士搏殺猛虎等野獸,不帶武器的鬥獸,潭王朱梓後來因爲過於荒唐、牽連到胡惟庸案中,被朱元璋詔入京師,潭王朱梓驚懼難安,把王府付諸一炬,自己也燒死在了宮裡。

《御製紀非錄》記載的藩王作惡大部分都能和明實錄等其他史料對得上,基本可以確信爲朱元璋本人寫的。

永樂年間開始執行藩禁,也和洪武年間的藩王過於胡作非爲有關。

“確實有,朕看過。”朱翊鈞笑着說道:“連成祖文皇帝和寧王,也都在其中。”

通行本的紀非錄裡,是沒有燕王和大寧衛寧王的黑料的,因爲永樂年間刪減掉了,朱棣是皇帝,寧王有從龍之功,自然要維護一二,一併刪減了,但是皇宮裡的原本,可是記錄的非常明確,燕王和寧王最大的黑料是,他們在招兵買馬。

寧王招兵,就是對塞外胡人招撫,並且任命胡官組建騎兵。

朱棣問朝鮮要馬,結果被朝鮮使者告了,朱元璋知道後極爲生氣,責問燕鎮十七萬馬還不夠你用,你還問朝鮮要馬,意欲何爲?

“但凡是太子府當初削藩的時候,能照着紀非錄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事端了,無端苛責湘王,實屬不智。”張居正提醒陛下,建文君當初削藩是沒有道理的。

張居正這些話已經很客氣了,說建文君沒有政治智慧是客氣的,其實張居正想說的是,建文君是真的又蠢又壞。

建文年間,死的藩王是湘王朱柏。

朱柏不作惡,生平最大的樂趣就是修道,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把朱柏叫到了京師,把朱柏好好的罵了一頓,因爲朱柏修道不生孩子。

朱柏第二大愛好就是剿匪,和楚王把湖廣地面的匪患好好的耕犁了一遍,這就是他的兩大愛好。

朱柏無後,按照大明繼承法,朱柏沒有孩子死後會除國,所以朱柏在建文年間削藩大潮中,屬於那種最無害的,因爲他一死,湘王府自然而然就滅了,哪裡還需要削?

但建文元年,建文君朱允炆還是派兵派往了荊州,甚至還僞裝成木材商隊,出其不意的包圍了湘王府。

朱柏憤然將王宮點燃,騎白馬躍入火中,闔宮皆從,無一生還。

朱允炆宣佈湘王謀反,就等同於嚴嵩、徐階宣佈:大明第一貪官就是海瑞!

但凡是湘王作惡多端,但凡是死的是真的是個作惡多端的皇叔、但凡是朱允炆照着《御製紀非錄》挨個點名,是在減少藩王對地方的禍害,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事兒了。

那麼多畜生朱允炆不去處置,非要逼死一個無害的湘王,各大王府在湘王自殺身亡後,立刻就懂了,建文君是打算無差別弄所有的叔叔。

鄭王世子朱載堉也是皇叔,雖然不是親的,甚至是出了五服,但皇叔朱載堉什麼待遇?皇家格物院院長,能從摳門皇帝這裡,以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無差別的爆金幣,大明誰能從皇帝手裡,不分青紅皁白拿錢,而且動輒百萬兩起步!

朱載堉被封了親王,住在禁苑,見陛下兩步路就到了。

陛下每次有什麼重大活動都要帶着皇叔朱載堉出席,彰顯親親之誼,逢年過節動輒賞賜。

朱翊鈞面對現在的朱載堉也沒有辦法,每次朱翊鈞都只能說:皇叔啊,看看白花花的銀子吧。

燕王府造反是因爲建文君明確表態要無差別一體弄死所有的叔叔,你沒孩子也要收拾;漢王造反,是因爲當初朱棣的承諾;寧王造反是因爲武宗皇帝無後。

大明的確有藩王造反的舞臺,但也不是沒有任何前置條件的,無緣無故的,朱載堉的待遇就是一杆皇帝表達親親之誼的大旗,對於安定各地藩王那顆忐忑不安的心有極強的作用。

鄭王已經入京,並且入住了十王城,對十王城的諸多設施都非常滿意。

燕王的案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當別人指責你造反的時候,你最好真的在造反,並且有造反的實力。

大明的賤儒敢蹬鼻子上臉罵皇帝,還有什麼他們不敢幹的?大明賤儒們從不指責戚繼光,甚至戚繼光在外征伐的時候,賤儒就是陰陽怪氣也不敢指名道姓,提都不敢提。

因爲奉國公戚繼光真的有造反的實力,所以賤儒們總是大肆誇讚戚繼光忠不可言。

朱翊鈞下旨令河南地方遷藩,這道旨意在正月十二日抵達了河南地方,山東河南總督凌雲翼收到了聖旨,這次來到河南地面的太監是李佑恭,宮裡的三號人物,這次遷藩事關重大,不容有失。

“鄭王府早已經空空如也,周唐伊趙,四王府裡數開封周王府人數最多,有5235人,要動就從最難的開始。”凌雲翼目露兇光,他這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啃硬骨頭,軟骨頭啃起來,沒勁兒!

凌雲翼只有客兵1500人,周王府宗室在冊人數都比凌雲翼的客兵要多,而且事涉宗室,處理起來非常的麻煩,稍有不慎,就是大問題,這可是皇室宗親,鬧不好就是要誅九族的大罪。

“此番能不動武就不動武。”李佑恭開口說道:“到王府後,咱家先行進入宣旨,若是咱家死了,再動手不遲。”

李佑恭的身份是皇帝的使者,是天使,他要是死在了周王府內,那就代表着周王實質性的謀反了,那平叛就恰當且合理了。

皇帝對李佑恭耳提面命,告訴他不要刺激河南地面的王爺們,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要把裡面利害關係說清楚,要把待遇講明白,要深入瞭解各地藩王們的想法和訴求,如果實在不願意遷藩,要搞清楚抵抗情緒的原因。

朱翊鈞在遷藩令上表現出了十足的耐心,先從朱載堉遷徙入京開始,再到鄭王府,一點點水磨的功夫,既有遷藩滅藩的打算,又不太想弄出藩王造反的亂子來,這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

當然,如果真的不肯遷藩,也可以多次商量,若是爲了抵抗皇命而造反,那朱翊鈞也不會輕饒就是了。

談的時候,都好好談,若是真的要打,朱翊鈞只能打出京營銳卒這張牌來了,朝廷也略有武力。

凌雲翼帶着一千五百客兵招搖過市,向着周王府而去,周王府比鄭王府要富的多,但也有限,護城河的水都臭了沒人打理,客兵很快將王府圍住,李佑恭出示了信牌後,鐵林軍打開了城門。

“這門怎麼回事兒?”李佑恭呆滯的看着面前的門。

守着王府的鐵林軍嘆了口氣說道:“弘治年間就壞了,請銀子修,朝廷不給,一直拖到了現在。”

周王府的大門一半是可以正常開合的,而另一半背後用木架支撐,顯然是壞了,但一直沒修,就只能這麼撐着了。

鄭王府十室九塌,周王府好點,雖然入目不是破敗和荒蕪,但也能看得出雜草叢生,缺少修繕。“最後一次修繕是天順七年黃河水災,周王府被淹,那一次修繕之後,就再也沒修過了。”鐵林軍放天使入了城門。

李佑恭剛剛走過蕭牆,就是外城牆的午門,走到龍亭的時候,就聽到了一個喊聲:“是天使來了嗎?天使終於來了!”

李佑恭擡頭一看,看到了內城城牆上端禮門五鳳樓上有一個身影。

穿着袞服的周王,揮了揮手,而後一溜煙的跑下了五鳳樓,消失在城牆之上。

大明的藩禁不是禁外城,而是內城,也就是說,藩王就藩後,無詔不得出內城城門,真正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邁過輕則申飭,動輒鳳陽高牆禁錮,朱載堉的父親鄭王朱厚烷上奏說了道爺玄修之事,就被扔到了高牆內一關就是十五年。

內城城門緩緩打開,李佑恭走了進去。

已經老邁的周王朱在鋌等李佑恭踏入了端禮門後,一把拉住了李佑恭急切的問道:“陛下終於想起我們藩王來了?那鄭王老小子,就仗着自己有個好兒子,就能比我們這幫老骨頭早日逃出禁錮!咱們什麼時候出發?現在馬上?”

遛狗、耍鳥、鬥蛐蛐、捧戲子!這樣的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朱在鋌老邁,帶着周王世子,那真的是滿心滿唸的期盼,這副誠心誠意的樣子,不似作僞。

“今天就出發吧,一刻也不要耽誤了,快快快。”周王朱在鋌還在催促。

李佑恭也被這種熱情搞得有點蒙,總督凌雲翼在外面搞圍城,結果王府內,卻是如此急切的想要遷藩,到底是誰在主張遷藩入京?

李佑恭只好對着朱在鋌說道:“周王接旨。”

朱在鋌這才一拍腦門說道:“啊,忘了這茬,接旨接旨。”

旨意很長很長,朱翊鈞將爲何要遷藩說的非常清楚,主要是人地矛盾,再不遷藩,這些個地方鄉賢縉紳詭寄王府,大明長此以往就亡國了,一損俱損,大明亡了,宗藩都不會有好下場的云云,聖旨裡講矛盾,但周王根本不關心這些,他只關心何時遷徙。

當聽說還要準備三日的時候,周王顯然有點失望。

“沒事,沒事,等了這麼多年,再多等三日也不是不行,可以等。”朱在鋌後抓着兒子朱肅溱說道:“兒啊,再等三日,我們就出去了。”

“爹,外面真的有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車嗎?”二十歲的朱肅溱,有些迷茫的說道。

朱在鋌有點迷茫的說道:“我也不知道啊。”

“我和你一樣,打小我就生活在王宮裡,就這麼點地方,從沒出去過,你爺爺也是,你爺爺的爺爺也是,我們在這王府裡,待了一代又一代,外面什麼樣,伱爺爺也沒告訴我。”

李佑恭聽得眼皮子直跳!

他終於知道了周王爲何如此急切了!

這生生世世出生在這裡,只有到死的那一天才會走出這道端禮門,生生世世皆是如此,這哪裡是個王府,分明就是個囚籠,他們生生世世生活的地方,就只是這四門之內。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但朱在鋌和朱肅溱他們的社會關係,就僅僅侷限在這個四方城裡,社會關係不是簡單,而是與世隔絕,佃戶們、奴僕們生生世世都是奴僕,而這些親王府們,世世代代和外面與世隔絕。

朱肅溱十分確信的說道:“想來是的,我聽入宮的宮婢們說,外面真的有很多人,很多車。”

皇帝那頭擔心藩王造反,藩王這頭擔心皇帝出爾反爾,說好遷藩入京,忽然就不遷了,這左等右等,終於在年後等到了陛下的憐憫。

那鄭王老小子上奏罵道爺玄修,被關到了高牆之內,至少還算出了趟遠門,去了趟鳳陽,可週王府自從永樂年間再設周府後,生生世世都不再出門了,關到高牆和在王宮有什麼區別嗎?似乎沒什麼兩樣。

李佑恭出了王府,和凌雲翼說明了一下情況,凌雲翼也是一臉的茫然。

換位思考,其實很難很難做到,皇帝、張居正、凌雲翼、李佑恭,朝廷到地方,都擔心王府不肯回京,但殊不知,大明這藩禁,禁止出內城門的可怕。

哪怕是此番入京前途未卜,也不知道皇帝會有什麼動作,但還是願意出去,至少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算遺憾了,對於朱在鋌和朱肅溱而言,他們首先要確定一件事,那就是大明是不是真的存在。

他們從出生到死亡,都在王府內,終其一生,對於他們而言,大明的存在都是道聽途說,他們沒有看到了山、沒有看到過大江大河,書裡面一切的一切,對於朱在鋌後和朱肅溱而言,都只是書裡的文字和別人的話。

滿頭白髮的周王,一輩子見過的大明,還沒兩歲的朱常治看到的多,朱常治經常趴在車駕的窗戶上問東問西,跟個十萬個爲什麼一樣。

大明真的存在嗎?

當車駕緩緩駛出了周王府的時候,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確切的答案,是存在的,車駕駛過開封府的大街時,街上全都是人,大明是存在的;當經過黃河的時候,看到初春還結冰的黃河,大明是存在的;看到了太行山在遠方的時候,他們第一次見到了山,大明是存在的。

大明是真的,皇帝也是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

河南地面藩王入京的車駕,在正月二十七日駛入了京師,直接去了十王城。

十王城仍然有藩禁,不過是十王城藩禁,王城內不做禁止,而且有合理理由,也可以申請出王城前往地方。

“所以說,遷藩令,對於大明宗室而言,也是廢除賤奴籍嗎?這是宗室的自由嗎?”朱翊鈞看着長長的車駕駛入十王城的時候,有些愣愣的問道。

十王城和北大營緊鄰,朱翊鈞是站在北大營看着藩王入京的,之前藩王們反覆表示自己支持朝廷政令,朱翊鈞都不怎麼相信,直到現在,朱翊鈞終於信了。

ωwш●тt kдn●co

雖然失去了封地,但獲得了自由,這個代價對於所有藩王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爲在這之前,對於所有藩王而言,封地也是虛妄的,他們用不存在的東西,交換到了一定的自由。

即便是這個自由的條條框框限制很多很多,但仍然是自由。

“當初侯於趙有本奏疏,說是郡王以下准許自謀生路,今日此情此景,再想想侯於趙提出來的辦法,果然政令能夠執行下去是有原因的,侯於趙還是有些東西的。”朱翊鈞想起了萬曆元年侯於趙與人逆行的故事來。

馮保搖頭說道:“那時候侯於趙也就是急中生智,他只是歪打正着了而已,那時候的他沒有實踐的經驗,是妙筆偶得。”

能說文臣壞話的時候,馮保絕不說好話,他其實可以說侯於趙天資過人,有赤誠之心,所以纔會有奇思妙想,但是他沒有,他基於實際,說侯於趙當初沒有實踐經驗,瞎貓碰到了死耗子。

現在的侯於趙已經是遼東巡撫了,遼東都司升爲一級行政區布政司正在有序進行之中,李成樑全程保持了高度配合,李成樑就想着自己幹到死,兒子李如鬆領着京營,再給他們老李家拼個公爵出來。

當年英國公就是這樣的路數,張輔的父親死在了靖難中,張輔因此封侯,而後張輔立功無數,成爲英國公,放着大好的前程,放着封公的野望,放着世襲罔替不要,非要當野人王,李成樑還沒那麼拎不清。

“走,去十王城看看。”朱翊鈞動心起念,打算去十王城看看。

十王城的格局和北土城不同,十王城是一個不規則的棱堡,護城河只有溝渠沒有水,駐守十王城的是京營的銳卒,而十王城內,是以八卦爲格局,外八卦,內兩儀,郡王及以下住在外八卦,而親王則住在內兩儀之內。

朱翊鈞的到來其實有點突然,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河南地面五王齊聚十王城內,正是收拾的時候,朱翊鈞到來,所有人都得放下手頭的事兒,到陛下這裡來見禮。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五位親王帶着諸多郡王見禮。

朱翊鈞揮了揮手,笑着說道:“免禮,免禮,周王,你對這十王城可還滿意?”

“滿意,滿意。”朱在鋌連連點頭說道:“那房間的柱子,比石頭都硬,長史告訴臣,這東西不會塌,不會塌好啊,而且窗明几淨,窗上帶着玻璃,好的很,好得很。”

幾個藩王都陳述了自己滿意的理由,各有各的滿意,有的滿意居住環境,有的滿意學堂,有的滿意下人們變得恭敬,有的滿意終於不用再爲柴米油鹽頭疼。

下人們變得恭敬,這一點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因爲他們在入京之前,下人們可謂是膽大包天,反正藩王們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現在到了京師就不同了。

朱翊鈞讓藩王下去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他在十王城四處轉了轉,不得不說,王崇古督辦的鼎建大工,是真的強,整個十王城建的恢弘大氣,甚至比朱翊鈞的通和宮都氣派幾分。

十王城外,就是大明的皇家理工學院,明日就是理工學院正式開學的日子。

相比較遷藩令的順利執行,皇家理工學院的招生,就顯得不那麼順利了,本來定在十六日開學,也拖到了二十四日。

主要是隸屬問題,國子監的祭酒希望將皇家理工學院納入禮部的監管之中,也就是皇家理工學院和國子監並設,或者更加明確的說,皇家理工學院改名大明理工學院。

皇家格物院是研究院,是皇帝的私器,理工學院是個學舍,是公器。

這引發了一些爭議,但朱翊鈞最後還是非常強硬的,沒有將其和國子監並列隸屬禮部,而是隸屬於內署。

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
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