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受制於人

bookmark

“哈哈……”見神情驚惶的方良提到“罪人”二字,阿仇頓時放聲大笑了起來,隨後冷笑着望着方良,“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你只不過是清除了前方道路上的一塊攔路石而已,何罪之有?”

“本官之所以要對付鎮國公,是不想他成爲了獨攬大權的權臣,從來都沒有想過背叛大明。”

聽聞此言,方良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心中是暗中感到懊悔,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阿仇竟然會是北元的人,因此神情嚴肅地向阿仇說道,“這種叛國求榮之事本官做不到。”

“好,既然這樣你就告官,讓官府的人來抓我,屆時咱們倆在刑部大牢裡再聚!”阿仇的臉上閃過一絲不屑的神色,一邊輕輕搖晃着手裡的酒杯,一邊漫不經心地說道,他料定了方良不會自毀前途。

方良見阿仇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雙拳不由得緊緊握了起來,他纔沒有那麼傻去報官,屆時朝廷肯定會追究他與阿仇私下接觸的罪責,即便不坐牢那麼仕途也完了。

可是,如果不報官的話他就要一直被阿仇威脅,這是方良絕對不願意地看見的一幕,否則屆時他將成爲了阿仇的傀儡,處處受制於阿仇。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隨後,方良雙目兇光一閃,心中暗自唸叨了一句,眼神陰冷地望着阿仇,只要殺了阿仇的話就沒人知道他今晚與阿仇的這番對話。

想到這裡,方良的腳步不由得向後退了一步,準備出門喊門外的兩名保鏢殺了阿仇,雖然阿仇看起來人高馬大,但那兩名保鏢身手不錯,二打一的話肯定能勝出。

“你最好不要輕舉妄動,門外那兩個廢物根本就不是我的對手。”阿仇見狀頓時猜出了方良的意圖,微笑着告誡道,“況且,你即便殺了我,那麼也會有人把你與大元合作的事情公之於衆。

“本官可以明確告訴你,本官不會背叛大明,你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方良聞言意識到阿仇看穿了他的意圖,神情顯得有些尷尬,停下腳步後鄭重其事地說道。

“識時務者爲俊傑,只要咱們倆個聯手,以後就可以左右大元和大明之間的政局,何樂而不爲?”阿仇已經聽出方良說話的底氣有些不足,於是笑着說道,“男子漢大丈夫自當建功立業,你也不想一輩子都被李雲天壓着而永無出頭之日吧。”

方良聞言不由得陷入了沉默,不得不說阿仇的這個提議非常有誘惑性,如果能與阿仇聯手的話,那麼將來如果在與大元開戰的話他就可以遊刃有餘地應對。

“只要你與我合作,我會把你推上李雲天那個位子,到時候你就可以執掌大明的權勢,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見方良被自己說動了心,阿仇隨後笑着說道,“大元只不過想要奪回大都和黃河以北之地,如果雙方隔黃河對峙的話想必皇上將來會更加依仗你,而你也能趁機將大權牢牢地抓在手裡。”

“大都?”

方良的眉頭頓時就是一皺,阿仇口中的大都指的就是現在的北京城,看來北元的胃口不小,竟然想要與大明劃黃河而治,如此一來大明將失掉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可大明會輕易讓出北京城?要知道宣德帝已經下了擴建北京城的詔令,屆時大明一定會全力守護北京城。

“大明有兩個京城,因此只要大元打到內長城沿線,那麼朝廷一定會迫於壓力遷都到南京城,南京城的繁華富庶可是令不少官員念念不忘,屆時大元攻取北京城將會容易許多。”

阿仇見方良有些不相信,於是笑着解釋道,恐怕到時候不少文武百官都會趁機選擇回南京城,誰也不想留下來面對蒙古兵。

“你爲什麼要選我?”方良見阿仇說得頭頭是道,因此沉吟了一下,不無狐疑地問道。

“很簡單,一,你考中了進士並且成爲了庶吉士,有着非常遠大的前景,值得我們投資。”阿仇不緊不慢地給方良解釋着,“二,你有野心而且頭腦又好用,這是我們合作的良好基礎。從現在的情形來看你果然沒有辜負我們的信任,事情的進程十分順利。”

“事到如今你已經沒有了退路,唯有與我們合作,我們保證不會虧待了你。”說着,阿仇笑着向方良舉起了手裡的酒杯。

шωш✿ttκā n✿c o

“希望你們不要食言!”方良聞言沉吟了一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終於做出了決定,面無表情地端起酒杯與阿仇碰了一下,他現在是趕鴨子上架硬着頭皮與阿仇合作,以此爭取更多權勢。

阿仇聞言嘴角頓時流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笑容裡充滿了冷漠,在他看來有了方良相助李雲天這次將必死無疑。

第二天,就在京城的文武百官暗中猜測着宣德帝的病情時,宣德帝一口氣下達了六道涉及軍政事務的詔令,使得衆位官員倍感驚訝。

第一道詔令是疏浚六湖。

宣德九年九月,蘇州府知府奏報:“蘇、鬆、嘉、湖四府之地,共有太湖、龐山、陽城、沙湖、昆承、尚湖等六湖,廣袤三千餘里,如連降大雨,湖水氾濫,田地淹沒。六湖東南出嘉定縣吳淞江,東出崑山縣劉家港,東北出常熟縣白茆港。

永樂初,朝廷派尚書夏原吉等疏浚河港,使得水患被除,百姓得利。如今年久失修,河港又已淤塞不通。請派大臣監督當地府、縣官員在農閒時徵民工疏浚,使湖水能夠宣泄,莊稼有所收穫。

因此,宣宗這次特意命工部左侍郎、江南巡撫、稅糧總督周忱前去治理。

第二道詔令是命諸將巡邊,在這道詔令中宣德帝告諭道:今國家無事,邊塞無警,可以安逸。然居安慮危,乃保邦之道。況西北二邊,虜常出沒。今秋高馬肥,宜預警備。但師行須慎重,無貪利輕進,無肆殺戮。申嚴號令,整齊部伍,堅利兵甲,以振耀武,使虜懾服,不敢侵掠。而邊城各固封守,此爲良策。“

第三道詔令是頒佈宣德帝親自制定的《官箴》,以警戒百官。

《官箴》共三十五篇,內自六部、九卿以至主事、行人,外自佈政、按察二司,各府、州、縣以至儒學,武職則自都督府以至各都指揮、內外諸衛,都明確制定了其職責範圍內所應遵守的準則,以爲鑑戒。

宣德帝在詔令中諭言:吾撫綏兆民,實賴中外文武羣臣,同心同力,興起治功。遠臣既不得數見而告諭,近臣朝夕見面,亦不能數以言諭。因取古人箴儆之義,各著一篇,使各揭於廳,朝夕省覽,可期有助職事。然古之君臣,有交儆之道,凡在位君子,有以嘉言告我,尤是美事。

第四道詔令是將巡撫和巡按文移事例形成定製,以緩解巡撫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按御史之間的緊張關係。

巡撫成立之初由於職權有限,因此在巡撫地方時所遇上訴訟的案件時,情節嚴重的案件交給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二司或巡按御史鞫問。

如此一來,巡撫就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按御史的職權有了重疊,致使雙方之間屢有衝突發生,畢竟誰也不願意與別人分享手中的權力。

因此,宣德帝讓都察院擬寫巡撫與巡按御史、按察司文移事例:聖朝內設監察御史、外設按察司,凡諸司官不公不法,皆得糾舉。所以與諸司無承行,此乃重耳目之客、崇紀綱之司。今巡撫欲令按察司以問完詞訟回報。此刑名重事,系刑部、都察院所掌,縱使按察司回報,不惟其難擅自決斷,亦恐其專肆妄爲。

又慮御史、按察司被其挾制,曲法阿從,以致顛倒是非,出入人罪,此尤不可。請令各處巡按御史及按察司自今遇有巡撫侍郎送到訴訟,其間果系切要重事,則遵敕問理,奏解赴京決遣;如有干礙軍職及五品以上文官及當奏之事,則奏請裁決,仍照例呈都察院。

乞敕禮部移文,令巡撫自今凡有事務,只行移布政司及府州縣轉行巡按御史、按察司行之。若非切要重事,不得一概徑行。

第五道詔令是稽考勾軍條令的制定,宣德以前若都司衛所軍旗缺伍,兵部預給勘合,從其自填,遣人取補,及所遣之人,事完還衛,亦從自銷,兵部更爲稽考。

因此,官吏夤緣爲弊,或移易本軍籍貫,或妄取平民爲軍,勘合或給而不銷,期限或過而不罪,致使所遣官旗遷延在外,娶妻生子,或取便還鄉三二十年不回原衛所。

雖令所在官司執而治罪,但積弊已久,猝不能革。

於是,宣德帝以爲此皆失於考較所致,衣令各衛所將其原填堪合遣去之人籍貫、程限及所取軍士籍貫,類冊報部。其續填堪合遣去者,於每年末類冊報部。其所遣官旗還衛,仍具所解之軍及無解之由、有無過期之罪,類冊申報。以使堪合出入有所稽考,而爲弊過期者,得以究治其罪。

第六道詔令是詔免逋租,宣德帝以旱災下詔:蠲免京、省被災逋租雜課,免今年夏稅,賜復一年。

乏食軍民,有司驗口給官糧;如無官糧,勸有糧大戶借貸,待豐收如數償還。

又敕直隸巡撫、在外按察司使理冤獄,減殊死以下,赦在逃軍匠罪。有司各舉賢良方正一人,巡按御史、按察司使糾治貪酷官吏及生事使臣。

得知宣德帝的六道詔令後,李雲天的神情頓時變得更加黯然,這意味着宣德帝已經在安排身後的事情,否則豈能一口氣下發數道聖諭?

幾乎與此同時,他遇上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

第1001章 犀利辯辭第600章 拋磚引玉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75章 引蛇出洞第494章 攻其不備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288章 一錘定音第343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28章 恭請聖裁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316章 潛移默化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560章 四兩撥千斤第702章 馳援第327章 叛逃第1243章 和盤托出第1314章 意外變故第434章 意想不到第318章 頤指氣使第1340章 如實相告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839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123章 輕重緩急第1179章 真實身份第1143章 暗流洶涌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614章 欲蓋彌彰第365章 蠢蠢欲動的俘虜第894章 兩大倭寇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1298章 喜憂參半第1450章 齊頭並進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124章 要挾第746章 諄諄善誘第1286章 真正的對手第176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71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928章 先禮後兵第55章 誘導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175章 閉門謝客第226章 危機四伏第608章 明哲保身第674章 無還手之力第615章 關外烽煙第1383章 網開一面第776章 犀利反擊第307章 自取其辱第434章 意想不到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章 酒樓衝突第944章 討價還價第993章 心機深沉第386章 秘密武器第751章 情緣難斷第1235章 層層深入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1173章 暗鬥心機第446章 胸有成竹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1455章 內憂外患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552章 誤認第425章 小琉球倭患的由來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162章 揹負罵名第713章 動心第424章 試探第412章 商界盛會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086章 功虧一簣第136章 進京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第729章 揚眉吐氣第575章 姻緣天定第1069章 出手相助第674章 無還手之力第1389章 意外的相見第468章 坐立不安第565章 紅鸞的恩公第203章 權臣之道第207章 天子之怒第697章 不動如山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136章 進京第956章 虛情假意第777章 順水推舟第717章 用心良苦第1157章 戳穿謊言第864章 下馬威第71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1252章 當堂對質第687章 離間第592章 雲山霧罩第901章 貨郎投宿
第1001章 犀利辯辭第600章 拋磚引玉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75章 引蛇出洞第494章 攻其不備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288章 一錘定音第343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28章 恭請聖裁第134章 雷霆一擊第316章 潛移默化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560章 四兩撥千斤第702章 馳援第327章 叛逃第1243章 和盤托出第1314章 意外變故第434章 意想不到第318章 頤指氣使第1340章 如實相告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839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123章 輕重緩急第1179章 真實身份第1143章 暗流洶涌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614章 欲蓋彌彰第365章 蠢蠢欲動的俘虜第894章 兩大倭寇第915章 裝瘋賣傻第1298章 喜憂參半第1450章 齊頭並進第1079章 顛倒黑白第124章 要挾第746章 諄諄善誘第1286章 真正的對手第176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06章 星星之火第71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928章 先禮後兵第55章 誘導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175章 閉門謝客第226章 危機四伏第608章 明哲保身第674章 無還手之力第615章 關外烽煙第1383章 網開一面第776章 犀利反擊第307章 自取其辱第434章 意想不到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章 酒樓衝突第944章 討價還價第993章 心機深沉第386章 秘密武器第751章 情緣難斷第1235章 層層深入第368章 提前趕到的援兵第1173章 暗鬥心機第446章 胸有成竹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1455章 內憂外患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552章 誤認第425章 小琉球倭患的由來第1010章 大軍出征第162章 揹負罵名第713章 動心第424章 試探第412章 商界盛會第1393章 爲民請命第1086章 功虧一簣第136章 進京第410章 商權與礦權第729章 揚眉吐氣第575章 姻緣天定第1069章 出手相助第674章 無還手之力第1389章 意外的相見第468章 坐立不安第565章 紅鸞的恩公第203章 權臣之道第207章 天子之怒第697章 不動如山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136章 進京第956章 虛情假意第777章 順水推舟第717章 用心良苦第1157章 戳穿謊言第864章 下馬威第71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1252章 當堂對質第687章 離間第592章 雲山霧罩第901章 貨郎投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