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暗流涌動

“二郎,你的馬太快了。”

曹佾身爲大宋最頂尖的紈絝,一向是錦衣玉食,何曾受過這樣的罪,就算是長途往來,那也是最頂尖的馬車,溫香軟玉,美酒美食,樣樣不缺。

這一路騎馬狂飆,兩千里路,兩日達到,兩日兩夜不眠不休,曹大國舅可算是遭了大罪了。

未央沒有理會曹佾,他想了想,伸手在臉上一抹,頓時面孔大變,如同川劇變臉似的,換了一副模樣。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他現在雖然說不算是滿朝皆敵,但是對他有好感的,絕對不多,還是小心謹慎一點爲好,萬一出了岔子,撂挑子就跑,誰也拿他沒辦法不是。

曹佾看未央轉眼間換了一副面孔,不由大爲驚訝,連聲道:“這是什麼面具?莫非是傳說中的換臉之術?”

未央沒好氣的道:“狗屁的換臉之術,這叫易容術,行走江湖必備技能,咱們此來京城,危機重重,暗地裡不知多少人打你我的主意,還是小心點爲好。”

狗屁的易容術,不過是把羽箭化作液體狀態,修改了一下面部細節,就如同還了一張臉一般。

“二郎,不若給我也換一張臉吧,你說的對,太危險了。”

未央氣急,大罵道:“曹景休啊曹景休,你腦子被驢踢了吧?你要是易了容,誰帶我們進皇宮?我怎麼有你這麼一個豬隊友!”

曹佾老臉通紅,一時只想着保命,倒是沒想那麼多,只得連連作揖道歉。

身爲開封紈絝之首,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曹佾剛剛進城,開封城內,四面八方的有心者,邊紛紛受到了消息。

夏竦府邸,咱們的夏相公冷冷的道:“曹佾固然有點本事,但是將門沒落,已經再也沒有機會崛起,任由他折騰去吧。”

下首的鄭驤笑道:“師相,還是要謹慎一些,那曹佾身邊跟着一個人,一起回城,此人來歷不明,只怕會有變故。”

“變故?”夏竦不屑道:“牽機之毒,自古以來無人能解,乃是皇室秘辛,就算是曹佾請來華佗扁鵲孫思邈又如何?也只是束手無策罷了。”

“師相慎言。”鄭驤低聲道:“此事雖然不是我們所做,但是那汝南王府,若是真的做成了,他們一系登了皇位,恢復孔孟道統,我們還需要交好纔是。”

夏竦哈哈大笑道:“士龍,你還是太小心了,我們與汝南王府並無交情,再說了,老夫是什麼人?慢說他還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也須得小心尊着老夫。

此事過後,無需再與汝南王府有任何瓜葛。”

鄭驤躬身稱是,只是眼中閃過一縷光芒,心道,您老人家今年都快七十了,士大夫七十致仕,就算您老人家再幹十年,又能怎樣?左右不過是作古罷了!但是我還年輕啊,不趕緊抱一條大腿,以後新君登基,豈能有一席之地?

所謂的師徒離心便是如此,就算是夏竦此人,一向以狠辣著稱,但是看着自己乖巧的弟子,也不會知道,自己這位弟子內心裡的想法。

自古皇權之爭,都是最慘烈的,遠的不說,李世民囚父殺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李世民固然雄才大略,被萬族尊稱“天可汗”,但是就這一個污點,就被後人反覆的拿出來,不停的往他身上潑髒水,不可謂不悲哀。

曹佾帶着未央,也沒有掩飾行蹤,實在是沒法掩飾,馬王高大雄壯的身軀,那就是黑夜之中的一顆明星,看不到的都是瞎子。

高調回京的曹佾,回到府邸之後,迅速的換了一身朝服,帶着未央,就向着皇宮而去。

不得不說,未央此刻的心情是忐忑的,趙禎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趙禎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善於納諫,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沒有怪罪這個鐵面無私的人。

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了。因此,以往歷史學家們稱譽他爲“守成賢主”,是一位難得的明君。

一朝不僅出現了包拯,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趙禎慶曆初年實施的“慶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爲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纔通過了考試。但在趙禎看來,他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就給劃掉了。趙禎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於是反脣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譏諷趙禎的柳永不但沒被殺頭,填詞也沒受影響,且填得更加放肆,這就非同尋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氣,還“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

趙禎去世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爲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

做皇帝做到敵我雙方都佩服不已,死的時候,連帝國都號啕痛哭,也算是千古少見了,要知道,當年李世民駕崩,不知道多少人暗中拍手稱快呢。

未央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見到這位赫赫有名的仁君,心中的複雜程度,堪比一團亂麻,連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想還是不想,或者說有點畏懼。

第267章 風波第389章 秋夜第408章 戰前會議第182章 父子之間第347章 慶曆八年那一月第355章第356章 未央的心思第16章 聞名第199章 大海之上第396章 殺殺人,作作詩!第276章 初一第342章 議事第259章 十一神器第31章 紅薯何在第166章 大局已定第106章 重元之心第138章 君臣合璧第120章 蘇軾戰馮京第176章 面君救子第143章 倒孔之滾滾第422章 閒遊第284章 女帝可否?第423章 措手不及的投降第110章 打擊遼主第415章 食鹽的問題第350章 初爲人師第375章 打起來了第136章 團滅第164章 茶道妙趣第309章 政事堂諸公第74章 開爐鍊鐵,鍊鐵成鋼第339章 春節聯歡晚會(一)第245章 千年世家的門檻第225章 小尾巴第8章 定計第330章 了空佛印第374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431章 臨北平第264章 京城的事兒第206章 離經叛道第49章 歷史遺留的問題第119章 入我門來第215章 興趣小組第60章 養馬的代價第284章 女帝可否?第342章 議事第284章 女帝可否?第80章 佈局第356章 未央的心思第143章 倒孔之滾滾第199章 大海之上第165章 多了個媳婦第151章 倒孔之聖怒第25章 高談闊論,無人能懂第319章 金權的魅力第214章 硬筆先驅第161章 天下集團股東擴大會議第260章 陣前第425章 未家第372章 君與臣第131章 無恥文人第61章 撲買大會第315章 神劍已來第102章 攻擊上京第370章 宋狀元第3章 風雅閣與蚊香第52章 錦衣衛第227章 三年之後第170章 半日閒第104章 再次攻打第12章 開幕第424章 未煙情事第263章 大勝第432章 人心第95章 想要嗎第394章 殺人者第248章 未央的暢想第224章 大麻煩第178章 你來做帝師第20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248章 未央的暢想第175章 暗流涌動第293章 東郭先生第199章 大海之上第201章 毒計第173章 王安國到來第55章 運馬第269章 北平第399章 岳陽樓上第20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353章 一相逢第235章 舉世皆敵的局面第163章 真的可以橫着走了第14章 焦躁第406章 蘇軾與阿真第260章 陣前第210章 後話第360章 茶的誘惑第169章 偷的浮生第144章 倒孔之民生
第267章 風波第389章 秋夜第408章 戰前會議第182章 父子之間第347章 慶曆八年那一月第355章第356章 未央的心思第16章 聞名第199章 大海之上第396章 殺殺人,作作詩!第276章 初一第342章 議事第259章 十一神器第31章 紅薯何在第166章 大局已定第106章 重元之心第138章 君臣合璧第120章 蘇軾戰馮京第176章 面君救子第143章 倒孔之滾滾第422章 閒遊第284章 女帝可否?第423章 措手不及的投降第110章 打擊遼主第415章 食鹽的問題第350章 初爲人師第375章 打起來了第136章 團滅第164章 茶道妙趣第309章 政事堂諸公第74章 開爐鍊鐵,鍊鐵成鋼第339章 春節聯歡晚會(一)第245章 千年世家的門檻第225章 小尾巴第8章 定計第330章 了空佛印第374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431章 臨北平第264章 京城的事兒第206章 離經叛道第49章 歷史遺留的問題第119章 入我門來第215章 興趣小組第60章 養馬的代價第284章 女帝可否?第342章 議事第284章 女帝可否?第80章 佈局第356章 未央的心思第143章 倒孔之滾滾第199章 大海之上第165章 多了個媳婦第151章 倒孔之聖怒第25章 高談闊論,無人能懂第319章 金權的魅力第214章 硬筆先驅第161章 天下集團股東擴大會議第260章 陣前第425章 未家第372章 君與臣第131章 無恥文人第61章 撲買大會第315章 神劍已來第102章 攻擊上京第370章 宋狀元第3章 風雅閣與蚊香第52章 錦衣衛第227章 三年之後第170章 半日閒第104章 再次攻打第12章 開幕第424章 未煙情事第263章 大勝第432章 人心第95章 想要嗎第394章 殺人者第248章 未央的暢想第224章 大麻煩第178章 你來做帝師第20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248章 未央的暢想第175章 暗流涌動第293章 東郭先生第199章 大海之上第201章 毒計第173章 王安國到來第55章 運馬第269章 北平第399章 岳陽樓上第20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353章 一相逢第235章 舉世皆敵的局面第163章 真的可以橫着走了第14章 焦躁第406章 蘇軾與阿真第260章 陣前第210章 後話第360章 茶的誘惑第169章 偷的浮生第144章 倒孔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