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見已進入冬月,朱由校一行也來到了嶺南,兩廣總督的駐地肇慶。
此次西南一行也算是基本結束,雖說在這個過程中,朱由校因斬了盤水土司龍應麟而導致貴州境內的各個土司發生了火拼,乃至於朝廷也深受其影響,但好在戰火沒有蔓延至其他布政司,於大局無礙。
而讓朱由校頗爲滿意的則是這些流放在西南且曾經與自己作過對的文人們大都也還改造的可以,棱角明顯被抹平了不少,這些昔日自詡爲天之驕子的傲慢士子們算是徹底嚐到了底層百姓的艱辛,也不再眼高手低,開始服從規則,將空談轉移到實務中來。
但其中依舊不乏一些脾氣比較硬的人依舊倨傲得很,朱由校少不得讓他們繼續受些苦難,而對於那些還眷念繁華,開始頓悟的人,朱由校也會讓他們去更好的位置發揮餘熱,比如轉換爲御用文人。
隨着識字率的增加與市井文化的興起,輿論在政治社會乃至文化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是越來越重要,他們也是底層民衆用來表達政治觀點的武器之一,也是上層統治者運作政治目的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而朱由校作爲帝王,一個想要長久的獨裁這個資本帝國的帝王,就必須要有一個龐大的御用文人團體,這些人要負責引導輿論,向有利於朱由校統治大明的方向上引。
作爲帝王不可能讓屁股坐在一個階級一邊,這樣很有可能會被另一個階級所打倒,而要想維持穩定和平衡,就需要他利用輿論來幫助他時時刻刻地保持着一種“腳踏兩隻船”的狀態,兼顧所有階層的利益,儘可能把損失嫁禍的不屬於這個國家的外部世界中去。
自從曹思誠被貶爲朝廷新設的甘肅巡撫,第一個執行朝廷朱由校旨意實行進一步開海通商政策的兩廣總督商周祚調任京城擔任左都御史後,新任的兩廣總督便由前任廣西巡撫瞿式耜接任。
在原本歷史上,瞿式耜會在後來的南明永曆時期大放異彩,雖說也有點迂腐不化,不切實際,作爲錢謙益的學生有不少東林人的毛病,但好在還算是忠義之人,在抗清失敗後與張同敞一起英勇就義。
如今在這一世,瞿式耜依舊是錢謙益的弟子,也因爲錢謙益的關係才得以官至兩廣總督,算是守舊派裡比較有分量的一員大官。
不過,這個瞿式耜雖是從昔日東林黨轉化過來的守舊派的人物,雖是迂腐卻也不自我封閉,對西洋文化也頗多接觸,甚至還與傳教士艾儒略關係頗好,也正因爲此,朱由校纔將他這樣的一個人放在兩廣總督任上,如今的澳門與廣州兩地與西洋番交往最多,而珠江口一帶也是海貿最爲發達的地方之一,沒有一個不懂西洋番的官員做這兩廣總督,朱由校是不放心的。
也許正因爲瞿式耜是曾是錢謙益的學生,算是守舊派的人物,所以負責巡視總策劃的內閣大學士李明睿才故意動用手中的權力,沒有告訴給瞿式耜陛下朱由校具體進入兩廣境內的時間,使得瞿式耜完全沒有來得及準備接駕一事。
因現在大部分海貿都集中在珠江口,使得兩廣總督這個職位已經成爲與鹽課、銅礦等齊名的肥水衙門,每年經手的稅收幾乎就抵半個國庫,正因爲此,革新派的這些背後是大商賈的官員們對這個職位被守舊派的人坐着是耿耿於懷,因爲這樣一來,他們很難做到大膽的偷稅漏稅。
所以,任何一個革新派的官員都無時不刻地想將瞿式耜換下去,甚至也有朝臣要升他的官,但朱由校不同意,羣臣也是沒辦法,而李明睿也只能藉此事給瞿式耜上點眼藥。
因爲有無數東廠探子分佈在全天下,所以朱由校對這些官員們之間的明爭暗鬥是瞭如指掌,也知道李明睿是在打什麼算盤,但朱由校並沒有拆穿,這種守舊派和革新派的較勁,他這個皇帝也在這麼些年裡也差不多習慣了,只要不太出格,他是不會管束的太嚴格的。
“陛下,這位瞿制臺倒是挺有架子的,我們都到城門口了,居然沒一個當官的來接”。
看着肇慶城門下,無數俯城而居的百姓絡繹不絕地進出城門,由原衛所兵裡裁撤下來的一些精幹老兵組成的公0安(公共安全部隊,又稱警0察)守着城門口攔着一些小販走商收些小費的柳如是見沒有一個官員出現城門口,整個城門口也因爲各色人物混雜的太多而有些髒亂差的場景便也有些不忿起來,不由得埋頭了幾句。
李明睿和王承恩都保持緘默不語,這種情況下,柳如是這種女子適合發牢騷,他們兩個卻不能表達任何想法,說了瞿式耜的壞話會被陛下懷疑是故意進讒,替瞿式耜求情也會被陛下懷疑有所勾結,所以官越大,就越要學會沉默纔好。
而朱由校則是微微一笑,且不由得看了李明睿一眼,心裡感慨雖說李明睿論膽識智謀都不遜色於盧象升,而順從逢迎自己的本事也不比錢謙益差,甚至比盧象升更會協調各方面利益矛盾,比錢謙益更瞭解自己,但朱由校一直都沒有讓李明睿做這內閣首輔,不僅僅是因爲他是革新派的領袖人物,在金融界其勢力已不亞於自己和駙馬都尉鞏永固,也跟他心術不正,不夠純粹有關,喜歡算計別人。
今日又算計瞿式耜,朱由校不知道自己何時也會被這個狡猾的老狐狸給算計進去。
“進城吧,朕早已說過此次巡視不必大張旗鼓,這兩廣總督瞿式耜不過遵旨行事而已”,說着,朱由校就自己先走了過去,而這時候,卻是一連串的鈴聲向來,朱由校回頭一看,卻見一行人正騎着車向城門口疾馳而來。
這些人所騎的車正是最近皇家工業公司製造出的自行車,但現在名字是叫天啓車。
這種在後世極爲常見的單車在此刻卻是價格昂貴的稀罕玩意兒,因爲即便是工業基礎已經初步具備的大明,造出這樣的一輛半自動的車也是一件比較考驗機械加工水平的項目。
不過,儘管這單車價格昂貴,但一面世就銷量頗爲驚人,也爲朱由校掙了不少錢,如今卻沒想到在遙遠的嶺南也見到這種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