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橫財(上)

“追封皇后?”曹顒聽了,頗爲意外。

這可不是小事兒,按照規矩,要加封后族,要恩萌其子弟,等等行事,繁瑣不已。

不過,因是“追封”,而且這個慧妃並沒有留有皇子,所以不涉及儲位,相對來說,還算便宜些。

就算要加恩科爾沁,也不用翻出幾十年前的妃子來追封。

而且這位妃子是在宮中待年,未冊封就薨了的。

十六阿哥見曹顒神色這般平靜,倒是有些佩服。他哪裡知道,曹顒壓根沒有想要這位慧妃娘娘會同自己有什麼干係。

他從莊先生獲知的,是外祖母同吳三桂有干係,是吳三桂的孫女或者外孫女。初瑜從權貴圈中的推測,曹顒的外祖母是固倫淑慧大長公主寡居後所出之女。

十六阿哥之前雖偶爾與他提過血脈之親,也是含糊。畢竟爲尊者諱,就算有萬般猜測,也不好宣之於口。

“皇上不會是看到內庫有銀子,纔想起這麼一出吧?”曹顒茫然不解,開口問道。

難道歷史又要發生不知的變化,這康熙目前已經冊封過三位皇后。元后赫舍里氏,繼後鈕祜祿氏,繼後佟佳氏。

不能不說,按照民間的說法,康熙這位帝王的八字太硬了。垂髫之年失了生身父母不說,還接連喪了三房妻子。

許是康熙自己也曉得這點,自打康熙二十八年第三位皇后去世後,就後位虛置,沒有再次冊封皇后。

時隔三十多年,又想起這個,難怪曹顒不厚道的以爲康熙是吃飽了撐的、錢多燒的。

十六阿哥見曹顒如此懵懂,詫異一聲,道:“孚若不曉得慧妃同姨……嗯,同令堂的淵源?”

見十六阿哥正經八百地相問,曹顒擡頭,道:“此話做何講?”

十六阿哥不禁搖了搖頭,道:“這裡頭雜七雜八的,我也不過聽過皮毛,若說沒有猜錯,這位慧妃娘娘就是姨母的生母。”

說完,他使勁拍了拍自己的嘴巴,道:“瞧我,一時還是改不了口。”

自從聽康熙說要追封慧妃爲後那刻,十六阿哥就已經確定,李氏不是自己的表姐或者是堂姐,而是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姐姐。

慧妃家族,往上追溯,就是太宗、世祖兩代後族,不過是給科爾沁錦上添花。

這樣一來,唯一的好處,就是變相地宣告李氏身份貴重而已。

“那位慧妃真是出自科爾沁?沒有同吳三桂扯上干係?”曹顒有些恍然,想起莊先生生前所說,有些不敢相信。

十六阿哥點了點頭,道:“反正是慧妃身上留有科爾沁血脈是真。估計卓禮克圖親王與阿勒坦格呼勒父子也曉得此事,纔會對你另眼相看。”

若真是如康熙的意思,追封慧妃爲後,那母親豈不是固倫公主的身份?

曹顒微微皺眉,有些不解。

按照莊先生所說,母親身世定有涉及皇室陰私不爲人道之處,那康熙如何大張旗鼓,所謂何事?

要說這個帝王,想起來心疼女兒,給女兒一個名正言順的封號,曹顒纔不相信。

要是他有心補償,也不多等了五十多年。

十六阿哥同曹顒一樣,也覺得聖心難測,不知皇父此舉用意何爲。

想不通,他就先不想,對曹顒道:“用不用吃些東西?雖不知多少東西,但是能使得太后巴巴囑咐一句的,指定少不了,清點起來也得廢些個功夫。”

曹顒帶着宿醉,哪裡有胃口吃飯,喝了碗奶茶後,就隨十六阿哥出來。

正如十六阿哥所料,卓禮克圖親王從御前下來,就同世子一道,等着曹顒與十六阿哥來接收財物。

沒想到,等了半晌,十六阿哥與曹顒沒到,倒是等來御前總管魏珠帶着幾個內侍過來。其中,有個滿臉褶子的老太監,牙都掉得差不多,還有幾個小太監跟着,手中抱着尺半的木匣子。

根據魏珠所說,這個老太監是太后宮裡留下的老人,來“協助”曹伯爺清點財物。

阿勒坦格呼勒只覺得皇帝老爺子好囉嗦,直接讓曹顒將這些東西拉走就是,有什麼好“協助”的?這個老太監看着見風就倒,都記賬,還是能搬東西?

卓禮克圖親王見狀,卻是暗暗慶幸。

看開正如他所想,這批財物宮中留有清單。要是生出貪心來,別說是藉着慧妃姑姑的光加恩,怕是要問罪了。

魏珠笑眯眯地落座,等着曹顒與十六阿哥過來。他的眼角掃到兩個內侍懷中的木匣,心裡猜測這批財物到底有多少。

既然這筆財物是太皇太后留下的,那數額指定不能少了。

要是慧妃娘娘真如皇上所想,追封爲皇后,那位就成了中宮嫡出的固倫公主。

固倫公主爵位雖等同於和碩親王,但是公主開府到底比不上親王開府,要幾十座莊子,合計幾十萬的家底。固倫公主府的陪嫁土地,嫁妝有十幾萬兩就到頭了。而且,公主沒有嫡子的話,這些土地與嫁妝在公主薨天后,還要收回內務府。

眼前這批財物,卻是太后“賜予”李氏夫人,同內務府無干系,也不用在內務府登基造冊。

不可說,不可說啊。

魏珠垂下眼簾,端起茶盞,吹了吹上面的茶葉。

看來,他的眼光還不粗,曹家的地位,會越來越穩當。就算不會明着加封,經過這一出,諸位皇子阿哥也當曉得皇上的心意。

這李氏夫人的年紀,可是比三公主還年長。

少一時,十六阿哥與曹顒聯袂而至。

魏珠與卓禮克圖親王皆起身,十六阿哥先見過王爺,隨後笑着對魏珠道:“老魏,你怎麼得空過來,是奉了皇阿瑪旨意?”

魏珠笑着指了指身邊的老太監,將方纔對卓禮克圖親王的話,對十六阿哥與曹顒又說了一遍。

不過,接下來他卻沒有留下“監看”的意思,從袖子裡掏出個巴掌大的小匣子,遞給曹顒:“曹伯爺,這是皇上叫奴才給伯爺的的鑰匙。皇上說了,這位田公公是慈寧宮的副總管太監,太后身邊的老人。太后既厚愛伯爺,伯爺也爲太后儘儘心,往後就讓田公公到伯爺府上當差。”

一席話下來,曹顒與十六阿哥都變了臉色。

太監向來爲皇宮與宗室權貴所用,即便是宗室中,也只有入八分國公品級及以上纔有資格趨用。

民爵中,別說是伯爵,就是公侯府也沒有資格,否則就是逾越,要論罪的。

所謂太后“賜予”的財物,曹顒還能硬着頭皮給替母親收下;但是太監是直接以他的名義來的,這豈不是將他駕到火上烤?

這雖是那田公公精瘦精瘦,六十來歲的年紀,弓着腰,聽魏珠說完,就對着曹顒跪拜下去。

曹顒哪裡能受,忙一把攙扶,道:“公公請勿多禮。公公既是太后老人家用過的老人,身份不比旁人,還是不要折殺曹顒了。”

慈寧宮的副總管太監,是正六品,在宮裡也是排的上號了。

曹顒要是因“當差”一句,就跟他擺架子,纔是不知好歹。

曹顒心中已經想來幾個說辭,這東西能收,這人是萬萬不敢收的,總要想個法子辭了去。

魏珠見了曹顒的謹慎,笑着對衆人別過,走前示意曹顒出來。

曹顒見他彷彿有話要說,就藉着送人的名義,跟着魏珠出了帳子。

出了帳子幾步,魏珠壓低了音量道:“瞧着曹爺的模樣,像是嚇着了?”

曹顒苦笑道:“不嚇着纔怪,君恩甚重,不是曹顒能受得了的。”

魏珠低聲道:“曹爺想要推託,做做樣子意思一下就好。皇上向來乾綱獨斷慣了,未必會輕易改變心意。你推得狠了,反而傷了田公公的面子。”說到這裡,頓了頓,聲音越發低:“皇上不會害曹爺的,這位田總管早年曾在御前當過差,幾十年不顯山不露水,卻也是幾十年不倒。皇上安排他到曹爺府上,定有思量。”

曹顒心中還驚疑不定,但是魏珠好心提點,他少不得躬身謝過。

魏珠見他仔細聽了,承了自己的人情,心滿意足地回去交差。

曹顒轉身折回帳子,就見衆人都等他回來。

田公公身後是兩個十幾歲的小太監,手中抱着的木匣上,都掛着銅鎖。

曹顒見狀,明白魏珠給他的鑰匙,就是開匣用的,將鑰匙遞給田公公。

這會兒功夫,他也聽出魏珠剛剛那番話的用意,這個田公公怕是推託不了了。也罷,回去就給這田公公收拾出一個清靜院子,好吃好喝地供起來,只當他爲太后盡心,安排太后身邊的老人在自己“養老”。

這也算是活招牌,讓世人都能曉得太后對曹家的另眼相待。

曹顒自我安慰一番,心裡就淡定了。

兩個抱匣打開,每隻裡都是滿滿一下子單冊。

田公公看了一眼,擡頭對曹顒道:“伯爺,這清點查看,拆箱封箱,少說也需要十來個人手。您看……”

曹顒此次隨扈,只帶了小滿、魏黑、錢立,趙岡四人。錢立與趙岡也是曹家家生子,錢立是管事錢豐的侄兒,趙岡是趙同的叔伯兄弟。

這幾年,曹顒身邊的長隨,不是出京,就是做了園子、莊子總管,就新補了四個長隨。

除了錢立、趙同,還有兩個,一個是小滿的堂弟驚蟄,一個是老總管曹福的外孫王瑞。隨扈出行的官員,能帶的長隨數都有限定,所以他們兩個留在熱河,沒有跟來到塞外。

十六阿哥曉得曹顒身邊只有四人的,對曹顒道:“讓趙豐去叫人,除了小滿他們幾個,再將我身邊那幾個叫來,湊湊就差不多了。”

雖說內務府隨行的司官甚衆,還有伊都立在,使多少人手,不過一句話的事兒,但是十六阿哥想着穩妥,不願牽扯到太多外人。

看這帳子裡堆得半帳子,都是箱子,想來曹顒昨兒說過的親王府那十幾輛馬車的財物,應該都在這兒了。

十六阿哥不說,曹顒也得尋他幫忙。

聽十六阿哥這般說,曹顒自然是點頭稱是。

趙豐出去尋人不提,卓禮克圖親王輕咳兩聲,狀似隨意對曹顒道:“曹大人,有些箱子因年頭久遠,加上搬運往返,封條有所缺損。”

其實,封條破損或者沒封條的箱子,都是有數的,就在這堆財物的邊上,有七八口箱子。同那些帶封條的箱子相比,這幾口箱子的漆色要新得多,在這些財物中,也顯得扎眼。

曹顒不是貪婪之人,不會去計較親王府到底會多些物件,還是少些物件。

按照十六阿哥所說,這些東西,都是太皇太后在順治朝時預備的,由卓禮克圖親王府代管,那至今最少六十年,經過了王府幾代人。少一口箱子,挪用些財物,也算尋常。

說句心裡話,他巴不得親王府將這份“嫁妝”多挪用些,那樣一來,少剩下些,他接受也不燒手。

只是看如今這架勢,皇上手中有賬冊名錄,卓禮克圖親王面上也是坦然之色,這份財物應該就如賬冊名列所列,不會短少了。即便親王府曾有所挪用,也當補得差不多。

“太后厚愛,曹顒也就只能代家母先承了恩典。只是使王爺費心了,曹顒羞愧。”曹顒抱拳道。

見曹顒禮貌周全,滿臉誠摯,卓禮克圖親王摸了摸鬍子,甚是豪爽地笑了。

月末過了一刻鐘的功夫,趙豐帶着曹府諸人,還有四個小太監過來,衆人開始清點。

田公公從匣子裡的拿出個冊子,遞給曹顒。曹顒接過,與十六阿哥一起看了,卻是不由吸氣。

這冊子上,列在第一行的,就是黃金十萬兩。

再往下,是些大的金器,其中金佛就十來尊,如意二十來柄,金壺、金碗、金盃、金碟子,金筷子,就有兩箱。

十六阿哥看着曹顒,恭喜的話也說不出了。

曹顒只覺得後背僵硬,硬着頭皮到:“就說第一項清點吧!”

少一時,在卓禮克圖親王的示意下,小滿帶大家將那七、八口沒有封條的箱子打開。

都是金子,金燦燦的,曹顒只覺得晃眼……*發了,咳,不過這都是李氏的私產,小曹只能先過過眼癮,並無處置私留的資格……

(未完待續)

第376章 始悟第52章 隨扈第3章 雙喜第727章 清明第396章 成算第280章 義氣(上)第857章 迷蹤第1178章 櫻桃第398章 手足第111章 小定第1244章 初議第1327章 問話第1353章 心結第955章 “送禮”第638章 嚴打(下)第432章 門第第764章 兄弟聚第263章 隱情八百四十八章 賀壽上第271章 臘八(上)第851章 龍虎鬥(中)第1057章 需讀《本草》第1248章 賢惠與私心(上)第455章 福禍(四)第1006章 弟歸第1079 惡客第755章 光明第752章 花期(下)第602章 貪獸第101章 桃源(中)第638章 嚴打(下)第462章 朔日(下)第769章 拆牆第564章 荒蕪第869章 悄然第924章 求第417章 不惑第765章 濟民第1118章 秘折第693章 添金第646章 淡定第523章 慈悲(上)第573章 “賞賜”第1246章 棄子第655章 蹤影第134章 挑撥第1019章 孫家(下)第673章 人事(下)第143章 戶部第411章 驚聞(下)第109章 屋裡人第150章 雙朝第258章 鬱結第1310章 失控第1284章 小人之心第319章 漸現第3章 雙喜第519章 庇護(下)第644章 蛀蟲第1359章 及笄禮(上)第1119章 寒潮第八百零六章第512章 凍骨第七百十一四章 請託第128章 程家第1270章 誠意第258章 鬱結第188章 風起第717章 燒七(下)第991章 日落(四)第1364章 鎖拿第296章 言傳第1223章 江寧舊事第1388章 衆生第1225章 洪門再現(上)第104章 出京第832章 “揚名”(下)第283章 綏靖第1274章 回訪(下)第640章 齋戒(上)第1280章 意外來客第918章 橫財(下)第1395章 人頭第172章 難解第337章 別過第293章 悔不悔第1011章 罷孫(二)第292章 念頭第597章 冬雷(下)第580章 藥材(上)第1344章 相看(上)第910章 幸園(上)第1236章 春風吹第634章 援手第945章 大計第645章 木料八百四十八章 賀壽上第1241章 變臉第1341章 佛心第69章 前因
第376章 始悟第52章 隨扈第3章 雙喜第727章 清明第396章 成算第280章 義氣(上)第857章 迷蹤第1178章 櫻桃第398章 手足第111章 小定第1244章 初議第1327章 問話第1353章 心結第955章 “送禮”第638章 嚴打(下)第432章 門第第764章 兄弟聚第263章 隱情八百四十八章 賀壽上第271章 臘八(上)第851章 龍虎鬥(中)第1057章 需讀《本草》第1248章 賢惠與私心(上)第455章 福禍(四)第1006章 弟歸第1079 惡客第755章 光明第752章 花期(下)第602章 貪獸第101章 桃源(中)第638章 嚴打(下)第462章 朔日(下)第769章 拆牆第564章 荒蕪第869章 悄然第924章 求第417章 不惑第765章 濟民第1118章 秘折第693章 添金第646章 淡定第523章 慈悲(上)第573章 “賞賜”第1246章 棄子第655章 蹤影第134章 挑撥第1019章 孫家(下)第673章 人事(下)第143章 戶部第411章 驚聞(下)第109章 屋裡人第150章 雙朝第258章 鬱結第1310章 失控第1284章 小人之心第319章 漸現第3章 雙喜第519章 庇護(下)第644章 蛀蟲第1359章 及笄禮(上)第1119章 寒潮第八百零六章第512章 凍骨第七百十一四章 請託第128章 程家第1270章 誠意第258章 鬱結第188章 風起第717章 燒七(下)第991章 日落(四)第1364章 鎖拿第296章 言傳第1223章 江寧舊事第1388章 衆生第1225章 洪門再現(上)第104章 出京第832章 “揚名”(下)第283章 綏靖第1274章 回訪(下)第640章 齋戒(上)第1280章 意外來客第918章 橫財(下)第1395章 人頭第172章 難解第337章 別過第293章 悔不悔第1011章 罷孫(二)第292章 念頭第597章 冬雷(下)第580章 藥材(上)第1344章 相看(上)第910章 幸園(上)第1236章 春風吹第634章 援手第945章 大計第645章 木料八百四十八章 賀壽上第1241章 變臉第1341章 佛心第69章 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