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二葉對調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這句話是歷史上主席曾經說過的話,很客觀,很唯物!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是說不能共產黨一黨專政,搞獨裁,要聯合其他黨派共同參政議政。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說的是黨內也是有山頭的,有不同派系的,這是正常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

劉一民這個人的貢獻不必說了,戰功在那裡擺着,建設根據地、發展部隊的功勞也在那裡擺着,不用任何人評價。但是,劉一民有一點,在這個年代顯得特別的寶貴,那就是他的胸懷如海!

羅榮桓不用說了,歷史早已有公論,那是絕對的黨內君子,爲人正派,胸懷寬廣。歷史上,日軍在山東趕走了他們認爲的最大的對手于學忠蘇魯戰區,但是卻趕不走羅榮桓領導的山東我軍。山東我軍愈戰愈強,到最後根據地大幅擴大,主力大幅擴大,等到抗戰結束時,山東我軍一下子就編成了八個主力師。沒有羅榮桓的胸懷、政治智慧、軍事才能,山東我軍能有那麼大的發展麼?

葉挺和項英在新四軍工作的時候,矛盾是那麼深,對新四軍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裡面既有戰略思想上的分歧,也有溝通交流上的問題,很複雜。但是自從項英和葉挺與劉一民、羅榮桓共事以來,被劉、羅、蔡之間那種親密無間、無比信任的關係所感染,他們也得到了劉一民、羅榮桓的信任和友誼。這是一種彼此坦誠以待、完全不設防的信任。是可以彼此擋子彈的情意,是建立在爲共同目標奮鬥基礎上的,沒有什麼私心雜念的。

正因爲如此,受過很多委屈的葉挺不願意留在東北,想繼續跟着劉、羅橫掃朝鮮、揮師入關,最好是能一直打到日本投降。說白了,葉挺就是怕留在東北再受委屈。

連年奮戰,當年的紅十八團發展壯大成了東北野戰軍。成了我黨領導的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這支部隊戰功之大、開闢的根據地面積之大、人口之多、培養的幹部和建立的地方政權之多。我軍其它任何一支部隊都無法相比。不知不覺之間,幹部們中就形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不想調離劉一民部。調出去的想回來,留在這裡的不想走。本來這是很正常的,政治環境好麼!但是要是看在康生之流的眼裡,這就是山頭了。而且是我黨我軍中實力最強大的山頭了。

劉一民穿越前就精研軍史,穿越後在戰火中摔打了這麼多年,已經成了威震一方的名將、名帥。但他絕對不是單純的軍事將領。而是軍事、政治、經濟都來得的名符其實的統帥級人物。他考慮問題,自然是首先要從戰略上考慮,首重政治因素。

這次東北我軍整編。目的是要集中野戰軍主力,打戰略殲滅戰,在較短時間內消滅侵華日軍,贏得抗戰的勝利。野戰軍主力入關作戰,最重要的就是後勤保障。而這個後勤保障只能依靠物資充沛、交通發達的東北解放區。因此,讓陳雲、李富春、葉挺、項英、譚政、許光達留守東北,本來就是東北局向中央建議的。這幾個人於公於私,都會盡最大努力來保證滿足前線需要的。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次東北我軍改編,分成東北野戰軍和東北邊防軍,也是劉一民在作戰略構劃並向中央建議時採取的一種富有政治智慧的策略。東北我軍軍力如此強大,解放區面積如此之大,必要時是需要拆分的。這對作爲東北我軍領導人的劉一民來說,是有好處的,可以避免未來許多政治風浪的。說白了,就一句話四個字:自削兵權!

還有一點,葉挺是北伐名將,南昌起義的前敵指揮,新四軍老軍長,威震中外的名將,我軍的創始人之一。劉一民率軍入關作戰後,需要有一位被各方面都推崇的名將來坐鎮東北,確保東北解放區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自從曾中生犧牲後,東北我軍中,除了劉、羅,沒有哪一個將領的資歷、聲望能比得上葉挺的。加上葉挺這段時間給劉一民當副司令和參謀長,深得劉一民的信任和倚重,讓他主軍留守東北,現在確實是一時之選。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葉挺性格高傲,和劉、羅相處好不等於和別人也相處的好。嚴格說,讓葉挺主軍留守東北,也並不是完全合適。如果有可能,應該派一個性格外圓內方的統帥級將領來東北坐鎮。關鍵是這種高級別的將領都有重任在肩,東北解放區以後一般情況下也不可能發生大的戰事,而且還有陳雲抓總,事情才這樣確定的。

劉一民耐心地給葉挺講留守東北的重大意義,給葉挺講未來留在東北的主要將領的性格特徵、指揮風格和作戰經歷。特別是重點介紹了陳雲同志。

劉一民告訴葉挺,黨內領袖級領導人中,陳雲是有名的辦事公道,嚴肅認真,務實穩健。和陳雲合作,沒有任何壓力和顧慮。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信任和尊重的領導人。

同時,劉一民很嚴肅地指出葉挺本身的缺點。在劉一民看來,葉挺身上最根本的缺點,就是單純軍事觀點問題。說白了,葉挺就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將領,考慮問題多從軍事觀點考慮,很少以政治觀點來考量。這種情況作爲中級軍事將領可能也沒什麼,但是作爲鎮守東北的高級將領,單純軍事觀點就萬萬要不得。

談到這裡的時候,劉一民諄諄告誡葉挺,未來東北邊防事務,一般問題有葉挺、項英、譚政、許光達會商解決。重大問題必須向陳雲同志報告,向中央報告,也可以向劉一民報告。在沒有得到劉一民、陳雲或者中央明確指示前,不得隨意妄動,以免造成重大損失。特別是處理與蘇軍關係問題,必須嚴格遵照中央指示執行,不得隨意決斷。

劉一民之所以對葉挺談的這麼深、這麼透,主要是不想讓他犯錯誤。要知道,葉挺向蔣介石請示槍斃高敬亭一事,在黨內、軍內影響很壞。現在雖然名義上劉一民仍然是東北邊防軍司令員,但是劉一民率軍入關作戰後,對東北邊防將會鞭長莫及,而坐鎮東北的陳雲不是軍事長才。大事上陳雲必然會正確決斷,一般事情一定是交由項英、葉挺、譚政、許光達他們處理。葉挺與項英的關係到底是不是真正和好,需要時間檢驗。譚政和許光達的資歷又比葉挺、項英淺的太多、太多。這裡又牽涉與蘇軍打交道這樣複雜的問題,一個處置不當就會造成損失。

這種親密戰友之間的談話,用不着遮遮掩掩。加上葉挺也很尊重劉一民,劉一民的話說的這麼重,葉挺也都聽進去了。但是,葉挺還是表態說,想給中央去電,願意留在現在崗位上工作,隨野戰軍征戰。留守東北的事情,請中央另選高明。

看來,葉挺是在新四軍工作期間被項英排除在新四軍決策機構軍分會外一事給嚇怕了,生怕劉一民、羅榮桓率主力一走,他會再次成爲有名無實的軍事首長。這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心理。

羅榮桓見劉一民越說葉挺心理壓力越大,態度也越堅決,就不讓劉一民再談下去了,讓葉挺去參謀處瞭解一下各部隊進展情況。

葉挺走後,劉一民搖着頭嘆氣,說是葉參謀長鑽牛角尖了,這是鎮守一方、單獨統軍的好事,沒有一個軍事將領不渴望得到這樣的位置的。怎麼葉參謀長就這麼執拗呢?與其這樣,當初還不如向中央建議派葉總參謀長來坐鎮東北呢!葉總參麼長留在重慶或者西安都有點浪費將才,他這個人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技巧,放在東北處理中蘇、中朝邊界守備問題,再合適不過,根本就不用自己這樣囉嗦的交待和做思想工作。

劉一民是在向羅榮桓發泄怨氣,羅榮桓卻聽得眼睛一亮,腦子裡翻騰了一會兒,就對劉一民說到:“葉總參謀長的資歷、能力都是軍內一流的,我覺得可以給主席去個電報,把葉挺的意見報告一下,把我們的想法也報告一下,請主席、周副主席、老總他們決斷。”

劉一民剛纔是順嘴而出,羅榮桓這一說,劉一民楞了一下,乾脆坐下來,摸出煙,點上抽開了。

琢磨了一會兒,劉一民總算是想妥當了,對羅榮桓說到:“就這樣辦!政委,你去親自給中央發密電,我請求辭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職務,請求中央派葉總參謀長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葉挺留任東北野戰軍副司令,袁國平仍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其它人事任命不變。”

大約只間隔了兩個小時,中央的回電就到了,基本同意了劉、羅意見,調葉總參謀長擔任東北野戰軍代司令員,劉一民仍兼東北邊防軍司令員。葉挺調回軍委工作,任八路軍代總參謀長。等於是二葉對調。

至於爲什麼仍讓劉一民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主席的電報上說的很清楚:東北複雜的局面需要劉一民同志的赫赫威名!

第310章 揮師東進(一)第1042章 杏花雨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652章 泰西戰役之總攻令第597章 相遇第1008章 新年禮物第940章 魯西南之戰序幕第455章 連雲港(二)第335章 大汶口(一)第210章 晉祠(三)第929章 求證第663章 聚殲(一)第1052章 聖佛寺第1581章 番外三、日本新秩序第890章 四處開花(中)第486章 武漢上空的鷹(二)第757章 葉挺軍長第159章 馬鴻逵的禮物第836章 夜審(續)第117章 會師風雲(二)第425章 狡計第435章 周村血戰(一)第478章 東風惡第754章 重合第936章 敵變我變第1203章 對日三原則第231章 襲取天津(三)第347章 徂徠之春(一)第563章 破城(二)第1319章 日軍第六軍的輓歌第1546章 庫頁島是中國的第833章 華北囚籠政策第294章 冀中大突圍(四)第190章 襲取太原(四)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1401章 紅色英雄城第1505章 心惶惶(續)第382章 魯中戰役(五)第438章 周村血戰(四)第876章 魯南戰役(九)第1351章 激戰長春(二)第262章 冀南風雲(三)第961章 攻佔石門(一)第622章 南嶽軍事會議(續)第1239章 乘風而來(續)第315章 揮師東進(六)第530章 釣魚第1451章 驚心一吻第1517章 一戰定華北(三)第613章 再別西安第704章 韜光養晦第433章 烏雲壓頂(續)第192章 襲取太原(六)第656章 裝甲突擊(續)第576章 偶遇第446章 大鬧濟南城(一)第1101章 戰車第一師團出動了第761章 湯溝擒頑第1214章 無恥的一個日子第1072章 錘與砧第4章 初見陳樹湘第1286章 東北局第1233章 三光政策第113章 涪嘉戰役(八)第338章 大汶口(四)第534章 青州戰記(一)第864章 糾結的多田駿(續)第135章 東風第一枝(三)第777章 盛子瑾第1580章 番外二、遙望中東第11章 彭總的笑容(一)第1517章 一戰定華北(三)第650章 文武之道第1505章 心惶惶(續)第631章 日軍的宣傳戰第105章 聚首德陽(二)第1247章 席捲關東州第1217章 佈局東北第648章 大地飛鷹第577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第378章 魯中戰役(一)第552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第932章 不同意見(續)第1361章 激戰長春(十二)第1561章 南進,南進第1508章 津門鏖兵(上)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066章 血肉磨盤第1183章 戰上海(續)第1187章 前倨後恭 求雙倍月票爆發第1296章 到工廠去,到農村去第65章 血戰羊坪鎮(四)第527章 四方震驚(續)第1145章 三面圍攻第4章 初見陳樹湘六四七章 北線風雲再續第584章 行前第423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九)第871章 魯南戰役(四)
第310章 揮師東進(一)第1042章 杏花雨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652章 泰西戰役之總攻令第597章 相遇第1008章 新年禮物第940章 魯西南之戰序幕第455章 連雲港(二)第335章 大汶口(一)第210章 晉祠(三)第929章 求證第663章 聚殲(一)第1052章 聖佛寺第1581章 番外三、日本新秩序第890章 四處開花(中)第486章 武漢上空的鷹(二)第757章 葉挺軍長第159章 馬鴻逵的禮物第836章 夜審(續)第117章 會師風雲(二)第425章 狡計第435章 周村血戰(一)第478章 東風惡第754章 重合第936章 敵變我變第1203章 對日三原則第231章 襲取天津(三)第347章 徂徠之春(一)第563章 破城(二)第1319章 日軍第六軍的輓歌第1546章 庫頁島是中國的第833章 華北囚籠政策第294章 冀中大突圍(四)第190章 襲取太原(四)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1401章 紅色英雄城第1505章 心惶惶(續)第382章 魯中戰役(五)第438章 周村血戰(四)第876章 魯南戰役(九)第1351章 激戰長春(二)第262章 冀南風雲(三)第961章 攻佔石門(一)第622章 南嶽軍事會議(續)第1239章 乘風而來(續)第315章 揮師東進(六)第530章 釣魚第1451章 驚心一吻第1517章 一戰定華北(三)第613章 再別西安第704章 韜光養晦第433章 烏雲壓頂(續)第192章 襲取太原(六)第656章 裝甲突擊(續)第576章 偶遇第446章 大鬧濟南城(一)第1101章 戰車第一師團出動了第761章 湯溝擒頑第1214章 無恥的一個日子第1072章 錘與砧第4章 初見陳樹湘第1286章 東北局第1233章 三光政策第113章 涪嘉戰役(八)第338章 大汶口(四)第534章 青州戰記(一)第864章 糾結的多田駿(續)第135章 東風第一枝(三)第777章 盛子瑾第1580章 番外二、遙望中東第11章 彭總的笑容(一)第1517章 一戰定華北(三)第650章 文武之道第1505章 心惶惶(續)第631章 日軍的宣傳戰第105章 聚首德陽(二)第1247章 席捲關東州第1217章 佈局東北第648章 大地飛鷹第577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第378章 魯中戰役(一)第552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第932章 不同意見(續)第1361章 激戰長春(十二)第1561章 南進,南進第1508章 津門鏖兵(上)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066章 血肉磨盤第1183章 戰上海(續)第1187章 前倨後恭 求雙倍月票爆發第1296章 到工廠去,到農村去第65章 血戰羊坪鎮(四)第527章 四方震驚(續)第1145章 三面圍攻第4章 初見陳樹湘六四七章 北線風雲再續第584章 行前第423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九)第871章 魯南戰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