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朝堂

大年初七,一連七天的休沐之後,臨安城皇宮大慶殿內,朝臣雲集,公侯盡致,其中也不乏日本、琉球諸國的國使,不過今日的早朝,從一開始,氣氛就顯得很古怪。

“丞相怎麼還沒有到?”

看着空空如也的丞相位,所有人的心中不由一突,然後左右詢問,可是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錢象祖、史彌遠、楊次山在人羣之中彼此打着眼神,可是卻也不敢當着朝臣的面商量,看着韓侂冑空出來的位置,三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難道是今日我等圖謀被韓侂冑知曉?那廝想要以辭朝的方式,來拖延時間?”史彌遠躲在禮部尚書身後,猜測着韓侂冑的意圖,雖然主和派官員錢象祖官職最高,但是真正的主謀者,卻是他,禮部侍郎史彌遠,所以,當見到朝會馬上就要開了,韓侂冑還不到場,史彌遠就知道,今天這齣戲肯定不好演。

想到這裡,史彌遠又向韓侂冑的心腹之臣陳自強和蘇師旦看去,只見兩人面色隱隱帶憂,似是擔心什麼,看到這一幕,史彌遠稍微的放心了一下,心中,也隱隱覺得,韓侂冑不來上朝,定然是準備行拖延之計。

“可惜,韓侂冑,你卻不知道,你今天不來,定然是難逃死劫了!”

史彌遠嘴角上揚,微微一笑,眼中,滿是勝利者的姿態和神情,對於今天扳倒韓侂冑的這場戰鬥,他越加的有把握了。

許及之、沈繼祖等人,暗中看了眼史彌遠,也付之一笑,大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

紛紛凌亂的心思之中,趙擴在太監和宮女的攙扶之下,從後宮登上大慶殿內的御座,然後宣旨太監就站在御階之上,喝道:“陛下臨朝,百官跪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朝臣三叩九拜,然後又是山呼萬歲,及至趙擴懶洋洋的一聲“衆卿平身”之後,朝見之禮,纔算是結束。

正當宣旨太監準備照着往常慣例,問羣臣可否有本上奏之時,突然,趙擴發現了韓侂冑的位置上,居然空空無人````

帶着疑慮,趙擴向羣臣問道:“丞相何故不來早朝?”

如果是一般臣子,被皇帝這麼問,肯定是問罪,但是衆臣都知道,趙擴如此問,最可能的是關心韓侂冑。

不過對於正愁如何開口的史彌遠等人來說,這個細節已經不重要了,就在朝臣不知道該要如何回答的時候,史彌遠往出站了半步,然後說道:“陛下,臣有本``````”

“陛下,臣有罪,請陛下辭罪!”史彌遠的話還沒有說完,忽然一個聲音,從大慶殿外飄了進來,等到辭罪二字說完的時候,韓侂冑走了進來。

“丞相,你這是作何?”趙擴定眼一看韓侂冑,滿臉都是驚慌,只見韓侂冑*着上身,身後,還揹着滿滿的荊棘條,額頭之上,汗水直流,在寒冷的冬天,這般模樣,任是誰看了,都會覺得心疼。

“陛下,臣要參``````”

“陛下,臣有罪,請陛下辭罪!”韓侂冑不理會急於發言的史彌遠,‘咚’的一聲,跪倒在金鑾殿上,然後,就帶着哭腔,聲淚俱下的傾訴道:“吳曦叛逆,舉巴蜀之地投靠女真人,實乃臣當初舉薦不明,任用瞭如此宵小,如今吳曦狗賊被擒,然而論其根本,還是臣的錯,請陛下辭罪!”

“這`````”趙擴不知所措的看着韓侂冑,實在不明白韓侂冑究竟是要做什麼,不過看着揹負荊棘的韓侂冑,趙擴心中就越加的不忍,是以也不理會韓侂冑請罪之言,而是連忙對太監吩咐道:“快快將丞相身上的荊棘取掉,着太醫馬上辭藥,另外,賜丞相錦衣一件,大冬天的,傷風着涼了可如何是好?”

然後,就在所有臣工的目瞪口呆之中,就看着韓侂冑在太監們的小心服侍下,取掉荊棘,又在太醫們的小心伺候中,塗抹了藥水,然後,宮女捧着嶄新的錦服給韓侂冑套上,如此,忙碌完之後,那些本來就準備看熱鬧的人立刻就明白了,今日的朝會,史彌遠等人,想要扳倒韓侂冑,怕是不可能了。

史彌遠一顆心,看着韓侂冑得到聖寵,就不斷的心寒,他也明白了,韓侂冑故意來遲朝見,又負荊請罪,就是要玩苦肉計,就是要博取皇帝的同情心,以此來達到贖罪脫身的目的`````

不過,史彌遠並不打算放棄,因爲,來之前,他就沒有打算用吳曦的事情扳倒韓侂冑,想到手中的殺手鐗,史彌遠一笑,然後,趁着韓侂冑穿衣的瞬間,史彌遠立即進奏道:“陛下,臣有本奏,江淮戰場,處處慘敗,泗州已失,金兵多次渡江,威脅臨安,臣請治樞密使蘇師旦指揮不力之罪,並請陛下下詔停戰!”

這一次,生怕韓侂冑又打斷他的話,史彌遠幾乎是不做停頓的一口氣將話說完,然後,惡狠狠的看了眼韓侂冑,意思是這下,怕是要打到你的七寸之處了吧。

出乎史彌遠意料的是,韓陀胄並沒有急着辯解,就連被參的蘇師旦,好像都置身度外一樣,遠遠站在一旁,臉上,除了淡然,還是淡然。

“難道?”史彌遠心中漸漸不安。

“丞相,你來說說江淮戰場的戰事吧!”聞聽金兵渡江南下,趙擴一驚,然後將目光習慣性的看向韓侂冑。

這一幕,讓史彌遠的心一沉,他發現,只要韓侂冑還在,趙括永遠都是依賴着韓侂冑的`````

在史彌遠心情挫敗之中,韓侂冑很是淡定的站了出來,沉聲說道:“史大人所言不虛,江淮戰場,確實敗績甚多,不過金兵渡江,純屬扯淡,至於威脅臨安,更是有些人的誇大之語!”韓侂冑終於開始反擊,以攻爲守,往往是最高明的戰略。

這一下,不僅是史彌遠心慌了,錢象祖、楊次山兩人也站不住了,當即出列進奏道:“既然丞相也說江淮戰場敗績甚多,那麼就請丞相下令,將那些指揮作戰不力的人治罪吧!”

參知政事和國舅爺的話還是有一些分量的,可惜,韓侂冑早已經得到許及之的點撥,是以,這場仗,主動打的沒有什麼意義了。

“啓奏陛下,查知樞密院事鄧有龍、江淮宣撫使郭倪、知建康府建康都統李爽、沿江制置使皇甫斌等人,作戰指揮不力,昨日臣已經下令將他們押往臨安等待審判,不過前線軍務緊急,是以臣建議,任用丘崈、薛叔似、葉適等人,接替鄧有龍、郭倪、皇甫斌、李爽,指揮戰事,請陛下聖裁!”韓侂冑不急不緩的說道。

聞聽韓侂冑的話,史彌遠一派,無不震驚,而丘崈、薛叔似等主戰派,則是心中一喜,一些本來打算參劾韓侂冑的人,這個時候,也都識相的選擇閉嘴,更有甚者,將已經拿在手中的奏本,又放回衣袖。

史彌遠徹底的低下了頭,他明白了,原來自己今日的一切計劃,都在韓侂冑的預料之中了,想到這裡,本來還打算參劾晉王顧同佔據巴蜀要道一事的他,也沒了心情。

果不其然,就在史彌遠低頭不語之際,韓侂冑又拋出了第三枚炸彈,言說道:“陛下,晉陽郡王顧同,平叛巴蜀,功在社稷,加上他忠心耿耿,自歸附我朝以來,所作所爲,莫不是彪炳史冊的功勞,臣以爲,應該再次加封顧同,也好申明陛下賞罰分明,如此,天下賢才,豈不浸入陛下轂中?”

“陛下不可,晉陽郡王不久之前才封郡王爵位,此時若是加封,這怎麼得了,難道還要封他親王位不成?且顧同不曾來朝拜見,亦不曾將麾下兵馬以及三晉、關中州縣的治權交回朝廷,現在又放兵佔據巴蜀要道,其人心思難測,不可不防啊陛下!”左相留正站了出來,一邊極力阻止對顧同的加封,一邊指着韓侂冑,大罵這是誤國誤民之舉。

可能是被留正這個老臣的一片言語打動了吧,趙擴在思慮了一會兒之後,對韓侂冑吩咐道:“左相之言,甚有道理,顧同雖然歸附朝廷許久,但是未曾來朝,至今朕也沒有見過這個人,這可不行,就讓顧同來臨安朝見吧,屆時,朕也好當面看一看他!”

畢竟是皇帝,沒有誰希望自己的治下,存在着一個近似於獨立的政權,是以趙擴打算,讓顧同進朝,然後尋機剝奪他的兵權,化解危機,省得將來又出現第二個吳曦。

韓侂冑本就擔心顧同將來步吳曦的路,是以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糾纏,就直接答應了留正的建議,命顧同儘快來臨安朝見趙擴。

當顧同收到臨安的詔令之時,已經是半月之後,不過當看到這封令他儘快到臨安朝見趙擴的詔令後,他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只是回覆了一句邊疆不穩就繼續留在長安部署發展,然後,就將問題丟給臨安朝堂之上的朝臣們,繼續扯皮去了。

第358章 戰後(上)第412章 救病須醫心第620章 中計第245章 人肉第323章 兩封信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619章 入甕第570章 發兵攻城,以直破曲第251章 攻城(下)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485章 轉機第293章 憤怒第272章 趣事第546章 對弈第474章 激辯第277章 聖旨第152章 亂與無力第19章 籌建餘慶堂(三)第584章 元朝徵東行省第29章 大山深處的煙火第284章 資本第612章 一念,禍福雪域第450章 遷都(上)第330章 投靠第388章 點將第357章 鏖兵長安(完)第607章 西行,彰顯武威第249章 攻城(上)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263章 造勢第249章 攻城(上)第484章 示弱第625章 進逼(三)第282章 衛王第461章 危急第390章 艱險第500章 兵不血刃(上)第422章 趁你病,要你命(下)第587章 最後的女真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471章 大朝會第545章 遊戲開始第379章 塵埃落定第141章 長安亂(四)第548章 出招第71章 練兵(四)第629章 關鍵第140章 長安亂(三)第120章 戰事緊(上)第521章 大動作第53章 錦衣衛第67章 再會沈復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592章 血洗開城(下)第350章 鏖戰長安(二)第147章 紅燭舞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84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上)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87章 衝突第44章 攜美同行第610章 錦衣,踏血前行第330章 投靠第331章 欺君第106章 草原上的一把火第90章 難大同第399章 大理簡史第609章 小鎮,刺客突現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325章 三(上)第484章 示弱第288章 議封第614章 第六百靈四章 祁連,決勝之望(上)第535章 捷報頻傳第617章 回京,山呼海拜第109章 故人第7章 爭執第131章 秋日的長安第229章第369章 隱患、代價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406章 時局維艱第216章 消失的三人組第184章 苦難歷盡,良緣始解第393章 渡第510章 一網打盡(一)第111章 追敵第176章 賭局第144章 平叛(上)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109章 故人第270章 家事(下)第601章 信心和謹慎第2章 陋屋與孀嫂第512章 一網打盡(三)第438章 奪權(一)第87章 衝突第260章 偷襲失敗
第358章 戰後(上)第412章 救病須醫心第620章 中計第245章 人肉第323章 兩封信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619章 入甕第570章 發兵攻城,以直破曲第251章 攻城(下)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485章 轉機第293章 憤怒第272章 趣事第546章 對弈第474章 激辯第277章 聖旨第152章 亂與無力第19章 籌建餘慶堂(三)第584章 元朝徵東行省第29章 大山深處的煙火第284章 資本第612章 一念,禍福雪域第450章 遷都(上)第330章 投靠第388章 點將第357章 鏖兵長安(完)第607章 西行,彰顯武威第249章 攻城(上)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263章 造勢第249章 攻城(上)第484章 示弱第625章 進逼(三)第282章 衛王第461章 危急第390章 艱險第500章 兵不血刃(上)第422章 趁你病,要你命(下)第587章 最後的女真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471章 大朝會第545章 遊戲開始第379章 塵埃落定第141章 長安亂(四)第548章 出招第71章 練兵(四)第629章 關鍵第140章 長安亂(三)第120章 戰事緊(上)第521章 大動作第53章 錦衣衛第67章 再會沈復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592章 血洗開城(下)第350章 鏖戰長安(二)第147章 紅燭舞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84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上)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87章 衝突第44章 攜美同行第610章 錦衣,踏血前行第330章 投靠第331章 欺君第106章 草原上的一把火第90章 難大同第399章 大理簡史第609章 小鎮,刺客突現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325章 三(上)第484章 示弱第288章 議封第614章 第六百靈四章 祁連,決勝之望(上)第535章 捷報頻傳第617章 回京,山呼海拜第109章 故人第7章 爭執第131章 秋日的長安第229章第369章 隱患、代價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406章 時局維艱第216章 消失的三人組第184章 苦難歷盡,良緣始解第393章 渡第510章 一網打盡(一)第111章 追敵第176章 賭局第144章 平叛(上)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109章 故人第270章 家事(下)第601章 信心和謹慎第2章 陋屋與孀嫂第512章 一網打盡(三)第438章 奪權(一)第87章 衝突第260章 偷襲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