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善後(下)

開城到遼陽,其間不下千里之遙。一路之上,驛使放聲高呼着高麗大捷,高麗併入帝國的捷報,當驛使騎壞了五匹快馬,將消息帶入遼陽城的時候,遼陽城,徹底的沸騰了起來。

不止是巡城的將士,城內的漢人百姓,就連遼陽城內的契丹人、女真人也都隨同着手舞足蹈的漢人百姓一起歡呼喜悅。尤其是那些當年隨着隋煬帝楊廣一起征討高麗最終卻遺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將士們的後裔,更是滿臉的淚水,跪在祖先祠堂,焚香禱告這件大捷報。

當捷報傳到顧同手中的時候,顧同也忘了自已一個皇帝的身份了,他像是一個孩子一樣,竟然忘情的將絲毫沒有準備的楊妙真一把抱起,然後就抱在懷中,繞了三四個圈兒,來發泄他心頭的快感。

“擺酒,朕要宴請羣臣,宴請東征的萬千將士。”

放下已經羞得滿臉通紅的楊妙真,顧同立即將小鄧子喚上前,一面吩咐擺置慶功酒宴,一面讓小鄧子聯合哲別從軍中挑選嗓門大的將士,將捷報儘快傳遍關內諸州,“去,去將高麗大捷的消息,立即傳向天下各州府,讓帝國的子民們,也都來分享這份喜悅,讓他們感受到,身爲帝國的臣民,他們將會生活在一個遠超隋唐的盛世國度。”

顧同比任何人都明白,高麗大捷的消息對於新建立的帝國是多麼的重要。如果說黃龍城大捷,代表着女真王朝的覆滅以及遼東故地的收復的話,那麼兼併高麗這件事情,就意味着眼下的帝國,已經在國土之上,遠超隋唐,並且隨着西域故地的收復,這個數值還將繼續增長。

顧同就像是一個守財奴一樣,在原先的帝國地圖之上,又重新,充滿神聖的將朝鮮半島加入了進來,看着像一面牆壁一樣守護在帝國東方的朝鮮半島,看着這個控制住了對馬海峽的朝鮮半島,顧同的目光,甚至有些灼熱的看向了日本。不過很快,顧同就迅速冷靜了下來,將目光從日本四島收了回來,他明白,眼下還不是和這個卑賤齷齪的民族開戰的時候。眼下最重要的是,儘快安排好整個遼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的人事以及行政架構。

守業總比創業難。當顧同腦海之中沉浸着應當如何劃分遼東乃至整個朝鮮半島數千裡土地的時候,他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治理這片江山,遠比他攻打這片土地還要困難。

不僅僅是因爲遼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幅員遼闊,最爲重要的是,這兩個地區地廣人稀,且異族多於漢族,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遼東大地以及朝鮮半島的後續事宜,那麼這兩塊地方,勢必會成爲拖垮整個帝國的爛泥灘。顧同不想看到自己倖幸苦苦,犧牲了數萬將士性命打下來的土地,竟成爲自己人生的敗績,是以在慶祝完高麗併入帝國的酒宴之後,顧同就將自己一個人關進屋子中,窮死思如何處理東北這塊疆域。

移民,這是顧同想到的最好的一個辦法,可是很快,顧同就自己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因爲中原連年戰亂,人口就已經稀少,前幾年好不容易從山西、四川、江南等人口稠密的地方遷移百姓前往,現在要是又從中原抽調百姓到東北的話,無疑,百姓們一定會怨聲載道。到時候,出亂子的可就不僅僅是東北這一塊地方,有可能,禍亂的將是整個帝國。

不能擾民,不能犧牲中原各州的發展來穩定東北。

在明白了這個關鍵道理之後,顧同就另尋解決方案。功夫不費有心人,在耗費了三個夜晚,四個白晝的時間之後,就在第四日太陽將要下山的時候,顧同終於想到了一個‘錦囊妙策’。

爲避免疏漏,在想出辦法之後,顧同立即將羅通、賀鬍子兩人找來,然後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二人,聽到顧同想要用引誘之法,遷移朝鮮民衆填充東北,一來瓦解女真人、契丹人的固有勢力,二來也虛弱高麗故地的民心的時候,二人心頭對於這個法子,既感到可行,卻又覺得有幾分難以實行。

“陛下,您說的法子,固然可靠,但是想要循循善誘的引導高麗故地的百姓遷徙到遼東地區,微臣覺得很難。”羅通一邊斟酌着自己的用語,一邊緩緩說道:“土地固然可以吸引高麗民衆,可是高麗百姓和中原漢人一樣,落葉歸根,故土情懷十分的濃重,要是靠溫和的法子,將高麗人遷徙到遼東地區來,沒有幾十年的時間,實在難以形成氣候。幾十年的時間,誰又能保證,契丹人、女真人不會趁着東北漢人稀少的空子,重新崛起?是以臣以爲,亂世當用重典,應當強徵三十萬戶高麗民衆填充了遼東,如此,新成立的遼東行省和朝鮮行省,才能平衡協調,互爲犄角。”

羅通話音才落,賀鬍子也在一旁向顧同建議道:“不僅僅要從遷移高麗百姓的角度考慮,高麗民衆固然可以分化女真、契丹勢力,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臣以爲最終之策,莫過於往遼東地區遷徙漢人百姓。中原州府民衆如果不願意,可以繼續考慮從山西、關中、四川、江南諸省之中抽調民衆,如此,當我漢人不滿遼東大地之時,這片土地,又何懼外族崛起?”

羅通與賀鬍子的話,交相輝映,互爲支援,當二人說完的時候,顧同也發現自己最初的想法有一些想當然了。

發現了不足之後,顧同和二人一起,通宵商議彌補,當次日天明的時候,一個綜合了各種考慮,平衡了各方勢力的終極善後的法子,終於出爐了。

按着顧同口述,羅通起草的這份‘平定遼東、朝鮮奏疏’上的內容,未來的時間之內,朝廷將會系統的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開發利用遼東以及朝鮮半島。

首先,就是將東北軍區的轄區由以前的燕京東移到遼陽城以東的整個遼東大地乃至朝鮮半島,主要包含遼東行省和朝鮮行省兩大行政區劃;其次,在屯兵東北的同時,也要儘可能的將東北軍區數十萬將士們的家人往東北地區遷徙,如此,可以迅速的填充遼東漢人比例,此外,也應該將囚犯以及那些關押在牢獄之中的江南豪紳家族,整族前往遼東,雙管齊下,漢人數目一定會成幾何式的增長起來。

在遷徙漢人百姓填充遼東大地的同時,也要利用強制手段將高麗以前的王公貴族們前往遼東各城,尤其是那些阻礙在高麗推行土地政策的富貴之家,更是要被整族整族的遷徙,這樣一來,在進一步瓦解遼東固有的契丹族、女真族勢力的同時,也可以空虛高麗故地的敵對勢力,爲進一步控制朝鮮半島,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計議通過的時候,爲了趕在第一場大雪到來之前,儘快將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後事安排妥當,顧同當即就在遼陽城下旨,命令將東北軍區的駐地遷到遼陽城,與此同時,也鼓勵軍中將士,將自己在燕京以及河北、河南等靠近一些的家人、族人往遼東遷移,顧同在聖旨中承諾,除了會在遼東行省爲將士以及他們的家人置辦出田產以及家宅之外,還會在遷徙的過程之中,命令水師艦隊承載遷移民衆的任務,同時顧同也通過錦衣衛,聯繫到在登州的王蓉,號召王蓉以及王氏家族可以將他們手中的船隻貢獻出來,來承擔這個巨大的遷移任務。

對於顧同的請求,王蓉自然不會拒絕,甚至王氏家族衆人,也都紛紛喜悅的接受了這個看似吃力不討好的活計,不過知道顧同和王蓉有了那一層關係的王氏核心族人們都明白,顧同斷然不會在這件事情上虧待王家,說不定,這還是故意給王家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呢。

在抽調軍隊以及將士們的家族遷移遼東的同時,顧同下旨任命崔俊生爲朝鮮行省第一任總督,任命王韜爲朝鮮行省的兵馬指揮使,在成立朝鮮行省之後,崔俊生和王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一千多戶以前的高麗王公貴族前往遼東行省;與此同時,結合錦衣衛的情報,崔俊生和王韜也很快制定出第二波的遷徙名單,名單上無一例外,滿滿的都是反對在高麗國內推行土改政策的各州各道的地主豪紳。

比之昔日的高麗王公貴族以及地方豪強在虎狼之兵以及武器的威脅下不情願的整族遷移到遼東,朝鮮的普通老百姓,卻是無比強烈的支持這個政策,並且,許多不滿足於在朝鮮分配到土地的朝鮮人,也紛紛報名,希望可以遷移到遼東去,在哪裡領取到更爲廣闊的土地。

就在整個東北大地,就在從燕京到遼陽,從遼陽到開城長達幾千裡的土地之上,掀起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的時候,平定東北,剿滅女真,吞併高麗,在天下百姓心目中已經開始被神化的顧同,也在神武軍的護衛之中,凱旋歸朝。

第10章 沈大官人(上)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30章 投靠第472章 新政第561章 離愁別緒第619章 入甕第367章 明志第147章 紅燭舞第256章 克夷門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403章 激戰蒼山(下)第224章 咱們走着瞧第214章 心有千千結第292章 拉攏第32章 此去終南雲深處(上)第326章 三(中)第391章 小計第414章 愛的代價第61章 悅兒第24章 資本第172章 雪中情濃第459章 分兵第165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下)第69章 練兵(二)第282章 衛王第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中)第637章 終戰(四)第106章 草原上的一把火第75章 迷離中的醒悟第626章 進逼(四)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328章 大換血第278章 赴京第50章 票號問世(上)第212章 蒙古來使第602章 縱橫,削其羽翼第467章 新的開始第362章 爲天下百姓計第44章 攜美同行第415章 戰事起第287章 封侯第559章 備軍屯糧第461章 危急第171章 郎情妾意第539章 棘手的事情第515章 一網打盡(六)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55章 無間道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573章 滅其威風,挫其氣焰第294章 逆鱗第412章 救病須醫心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417章 紅襖軍第274章 比拼(上)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438章 奪權(一)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179章 遊說(上)第189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下)第231章 推還是不推?第126章 大戰闊亦田(五)第315章 排兵佈陣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551章 兵行險招第450章 遷都(上)第374章 除賊(四)第4章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下)第329章 調戲第536章 罪昭天下第61章 悅兒第34章 重陽宮中丘處機第449章 治亂第226章 毒計攻心第186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402章 激戰蒼山(上)第457章 血戰盤龍嶺第413章 強健精神,野蠻體魄第299章 情勢逆轉第175章 草的未來(下)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427章 嚇傻了第347章 戰前(上)第57章 廝殺第394章 奔襲第138章 長安亂(一)第223章 顧同的應對第429章 刺韓(一)第237章 商議第500章 兵不血刃(上)第336章 最後的準備(下)第312章 反間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75章 迷離中的醒悟第476章 推行第330章 投靠第600章 亮劍,永不退縮第356章 鏖兵長安(八)第290章 危害第593章 開疆闢土
第10章 沈大官人(上)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30章 投靠第472章 新政第561章 離愁別緒第619章 入甕第367章 明志第147章 紅燭舞第256章 克夷門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403章 激戰蒼山(下)第224章 咱們走着瞧第214章 心有千千結第292章 拉攏第32章 此去終南雲深處(上)第326章 三(中)第391章 小計第414章 愛的代價第61章 悅兒第24章 資本第172章 雪中情濃第459章 分兵第165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下)第69章 練兵(二)第282章 衛王第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中)第637章 終戰(四)第106章 草原上的一把火第75章 迷離中的醒悟第626章 進逼(四)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328章 大換血第278章 赴京第50章 票號問世(上)第212章 蒙古來使第602章 縱橫,削其羽翼第467章 新的開始第362章 爲天下百姓計第44章 攜美同行第415章 戰事起第287章 封侯第559章 備軍屯糧第461章 危急第171章 郎情妾意第539章 棘手的事情第515章 一網打盡(六)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55章 無間道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573章 滅其威風,挫其氣焰第294章 逆鱗第412章 救病須醫心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417章 紅襖軍第274章 比拼(上)第187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上)第438章 奪權(一)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179章 遊說(上)第189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下)第231章 推還是不推?第126章 大戰闊亦田(五)第315章 排兵佈陣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551章 兵行險招第450章 遷都(上)第374章 除賊(四)第4章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下)第329章 調戲第536章 罪昭天下第61章 悅兒第34章 重陽宮中丘處機第449章 治亂第226章 毒計攻心第186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402章 激戰蒼山(上)第457章 血戰盤龍嶺第413章 強健精神,野蠻體魄第299章 情勢逆轉第175章 草的未來(下)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427章 嚇傻了第347章 戰前(上)第57章 廝殺第394章 奔襲第138章 長安亂(一)第223章 顧同的應對第429章 刺韓(一)第237章 商議第500章 兵不血刃(上)第336章 最後的準備(下)第312章 反間第339章 有我的歷史不一樣第75章 迷離中的醒悟第476章 推行第330章 投靠第600章 亮劍,永不退縮第356章 鏖兵長安(八)第290章 危害第593章 開疆闢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