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正月初二(三)

於是奉安上座,闔府上下一起來跪拜請安,恭親王倒有幾個庶出的阿哥和格格,素日裡頭慈禧太后不常見,今日一見,又是勉勵再三,特別是對着費莫氏溫言對待,說明這載澄被拘在宗人府實在是不得已爲之,切不可心裡存着傷心難過,過些日子就能放出來,費莫氏自然是十分感恩戴德。

慈禧太后今日着了一件秋香色的吉服,頭上戴着點翠的頭面,梳着一個兩把刀,分外的清淨淡雅,她拉起了瓜爾佳氏的手,“日常妯娌見面,不用如此大禮參見。”絮絮叨叨的說着最近身體如何,吃多少飯,因是正月裡頭,半個字也不提藥字,說了一會子的話,慈禧太后點點頭,她到底今日也不是來話家常的,還有要緊事要辦,“聽說六爺府裡頭有一味關外運回來的大魚頭,用海蔘瑤柱鹿脯煨燒的極好,素日裡頭沒機會吃,今天來了這裡,福晉可不能小氣了。”

瓜爾佳氏知道慈禧太后和恭親王有話要談,識趣的告退說下去盯着膳房預備筵席,堂內只留下了慈禧太后並李蓮英,榮壽公主和恭親王四人。

李蓮英自然不用多說,看到了慈禧太后看向自己,打着千出去了,榮壽公主原本還準備呆在堂內伺候着,不曾想慈禧太后開口發話了,“你且出去候着,我和你阿瑪說幾句話兒。”

榮壽公主心裡咯噔一下,宮裡頭的規矩,素來這召對是不可能只有兩個人單獨進行的,要不有御前大臣,要不就是有太監伺候着,又有什麼私隱的話兒,要避開李蓮英這個大總管和自己呢?她的心裡急轉如輪,但是面上卻絲毫不露,微微一福,稱是退出了慶宜堂。

走到了堂外,榮壽公主這才驚覺外面寒風刺骨,她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李蓮英見到了榮壽公主,微微鞠躬,榮壽公主天潢貴胄,也不求人,自己也無甚野心,素來是不會多顧忌底下人的,李蓮英縱使深得慈禧太后寵信,但在榮壽公主看來,也不過是一介奴才而已,平日裡不甚搭理,只是今日覺得有些不對,不由得主動開口詢問,“李總管,皇額娘今個來,到底是爲了什麼事兒?”

“回公主的話兒,西聖爺的心思,奴才怎麼敢揣度?只是西聖爺這些日子擔憂南邊的事兒,各部封衙,要緊的事兒拖延的緊,所以大約是來問一問議政王吧?”李蓮英恭聲回道。

“若是如此,”榮壽公主是知道慈禧太后的心思和恭親王的主見的,她不由得喃喃,“那可別談差了。”

“六爺,”等到了榮壽公主出去,堂內只剩下了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兩人,慈禧太后返身坐在了當中的寶座之上,對着恭親王說道,“您也請坐罷,這裡頭並沒有其他人,咱們也無需這樣多的禮節了。”

恭親王點點頭,坐在了下首的椅子上,氣氛未免有些尷尬,慈禧太后記得,這麼多年來,唯一一次兩個人相處,還是在十年前的時候......慈禧太后喝了一口茶,咳嗽一聲,想了想措辭,慢慢的開口了,“南邊的局勢不安穩,法國人朝着北寧城進軍了,團練在那裡,兩廂遭遇,大戰只怕是少不了,曾老九練兵不錯,兩廣的團練不會連抵抗的力氣都沒有,北寧城必然是又有一番血戰,這陣前戰士爲國效力自然是沒話說,可這和法國人起了衝突,團練打仗是好打,後續該怎麼辦?咱們應該拿個主意出來,免得和以前一樣,不戰不和,各有主見,於國無益之外,更是讓人嘲笑中國沒有主見,今個來就是問一問六爺你的意思。”

清朝和外國人的戰爭,一直以來就是保持着不戰不和十分糾結的狀態,骨子裡是看不起洋人的,想着和洋人議和,實在是太過於丟天1朝的臉面,可是打仗又打不過洋人,如此以來,進退失據,不僅僅是皇帝和中樞十分爲難,百姓亦是無所適從,所以歷史上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許多國人麻木不仁乃是踊躍充當帶路黨的事情也不能怪他們,誰叫皇帝都已經和洋人們打仗了,可這宣戰詔書還沒下,並且邊打邊議和,還指望着其他國家的調停,臣民們不能同仇敵愾,自然是一敗塗地。

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希望接下去繼續出現團練入越了,但是中樞的命令還是:“不得開邊釁”這樣的衝突出現,聽到了慈禧太后的話語,恭親王也不沉吟,直接了當的說道,“太后是知道的,我並不是不想保全越南,只是這越南之國,和蘇祿琉球等國不同,素來就是不恭敬,事我中華之心,只怕還不如屈膝奉承法國之力更多,保全了這樣的白眼狼,還要花這樣大的代價,實在是不值。”

恭親王顯然是知道太后必然會因爲此事垂問的,他一席話侃侃而談,成竹在胸,“如今國內的事兒千頭萬緒,正應該是低頭悶聲發大財,舊年的積弊甚多,太后是知道的,河工、賦稅、田畝、吏治這些都是以前留下來的大難題,如今還有這科舉、八旗、洋務等新要料理的事兒,這些事兒不僅是要花錢,更是要絕大的精力投進去纔可以稍微見一點子成效,這些且不說,還有這北海之地新附,那裡人煙稀少,若是要永久的佔據住,那麼凡事都是一切重新開始,要一樣樣的建起來,不僅僅是派軍,更是要遷居人丁過去,才能是守得住。”

慈禧太后耐心聽着恭親王說話,“......如此耐心把內政一條條的理順了,國內纔會無憂,若是因爲外頭的事兒影響到國內的大局,這可實在是不合算,須知法國不是俄羅斯,俄羅斯陸路來中國難行,法國人近在咫尺,他們的軍艦瞬息可至。兩害相較取其輕,爲了一越南而壞國內之事,我以爲,這十分的不值當。”恭親王搖搖頭說道。(未完待續。)

二十八、環環相扣(一)三十八、欲取姑予(三)二十四、投名之狀(一)十三、浩罕之亂(五)十四、功在詩先(一)十四、營造法式(一)二十、兩廂比較(三)二十七、大捷之後(三)九十三、力壓法人(一)十九、瞞天過海(五)二十五、一波又起(四)二十一、慧眼識英(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七)十七、所謂禮儀(五)六、金色大廳(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二)二十九、燦燦萱草(二)二十三、緩緩圖之(二)五十四、步步爲營(五)六、金色大廳(一)十二、小山重疊(二)二十、黃昏驚變(完)二十一、襄王有夢(七)三、趁火打劫(六)二十二、我心欲託(一)七、以退爲進(四)二十四、玉座珠簾(終)六、步步驚心三十八、南軍勤王(三)十六、協理六宮(一)十二、英人來華(四)十八、八仙過海(下)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六)二十七、滿蒙八旗(八)四、閔妃來朝(四)四十五、今又復來(二)四十一、牡丹臺上(中)十三、浩罕之亂(六)十三、意在筆外(二)三十一、畫眉深淺(六)二十、不請自來(七)八十六、尷尬之人(六)二十八、日月分明(五)十一、宮車晏駕(六)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二十五、連鎖反應(三)五、德意志國(二)六十五、即日宣戰(四)十八、追封哀榮(三)十四、武昌大戰(七)七、天津兵備(二)二十、醇酒婦人(一)三十四、血濺漢城(四)十六、兒女情長(三)二十九、燦燦萱草(六)三十二、內外皆困(五)二十、黃昏驚變(完)二十三、步步生蓮(八)十九、圖窮匕見(上)十五、大戰餘波(一)三十三、朝日鮮鮮(一)十二、巍巍宮闕(二)二十二、金陵王氣(三)十八、除夕大宴(一)三十三、天津條約(六)六、惠慶公主(一)五十五、山西戰事(二)八、三月十五(二)三十四、青山隱隱(三)三十三、雷霆雨露(七)十六、財源水患(二)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五、北京條約(三)三十二、楊柳依依(四)六、寒風瑟瑟(上)四、內外諸事(一)四十二、同文館事(二)二十四、投名之狀(三)三十二、禮儀利益(二)二十、醇酒婦人(一)十二、顧命大臣(二)五、離恨無常(一)四十一、立後封妃(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一)三十六、帝國榮耀(三)九十二、新軍南下(三)三十七、輕描淡寫(四)十九、急轉直下(中)三、雲龍半現(三)四十一、寒光鐵衣(三)八十一、千鈞一髮(四)十六、財源水患(三)三十一、海上蘇武(上)五十六、風聲鶴唳(一)九十八、割地賠款(四)三十、項莊舞劍(七)四十八、似曾相識(一)三十二、圖窮匕見(二)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二)
二十八、環環相扣(一)三十八、欲取姑予(三)二十四、投名之狀(一)十三、浩罕之亂(五)十四、功在詩先(一)十四、營造法式(一)二十、兩廂比較(三)二十七、大捷之後(三)九十三、力壓法人(一)十九、瞞天過海(五)二十五、一波又起(四)二十一、慧眼識英(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七)十七、所謂禮儀(五)六、金色大廳(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二)二十九、燦燦萱草(二)二十三、緩緩圖之(二)五十四、步步爲營(五)六、金色大廳(一)十二、小山重疊(二)二十、黃昏驚變(完)二十一、襄王有夢(七)三、趁火打劫(六)二十二、我心欲託(一)七、以退爲進(四)二十四、玉座珠簾(終)六、步步驚心三十八、南軍勤王(三)十六、協理六宮(一)十二、英人來華(四)十八、八仙過海(下)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六)二十七、滿蒙八旗(八)四、閔妃來朝(四)四十五、今又復來(二)四十一、牡丹臺上(中)十三、浩罕之亂(六)十三、意在筆外(二)三十一、畫眉深淺(六)二十、不請自來(七)八十六、尷尬之人(六)二十八、日月分明(五)十一、宮車晏駕(六)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二十五、連鎖反應(三)五、德意志國(二)六十五、即日宣戰(四)十八、追封哀榮(三)十四、武昌大戰(七)七、天津兵備(二)二十、醇酒婦人(一)三十四、血濺漢城(四)十六、兒女情長(三)二十九、燦燦萱草(六)三十二、內外皆困(五)二十、黃昏驚變(完)二十三、步步生蓮(八)十九、圖窮匕見(上)十五、大戰餘波(一)三十三、朝日鮮鮮(一)十二、巍巍宮闕(二)二十二、金陵王氣(三)十八、除夕大宴(一)三十三、天津條約(六)六、惠慶公主(一)五十五、山西戰事(二)八、三月十五(二)三十四、青山隱隱(三)三十三、雷霆雨露(七)十六、財源水患(二)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五、北京條約(三)三十二、楊柳依依(四)六、寒風瑟瑟(上)四、內外諸事(一)四十二、同文館事(二)二十四、投名之狀(三)三十二、禮儀利益(二)二十、醇酒婦人(一)十二、顧命大臣(二)五、離恨無常(一)四十一、立後封妃(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一)三十六、帝國榮耀(三)九十二、新軍南下(三)三十七、輕描淡寫(四)十九、急轉直下(中)三、雲龍半現(三)四十一、寒光鐵衣(三)八十一、千鈞一髮(四)十六、財源水患(三)三十一、海上蘇武(上)五十六、風聲鶴唳(一)九十八、割地賠款(四)三十、項莊舞劍(七)四十八、似曾相識(一)三十二、圖窮匕見(二)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