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帝國榮耀(一)

雖然已經對日宣戰,兩國也徹底的撕破了臉面要預備着在東北亞大動干戈,按照親近中國的德國《帝國晚報》的不屑寫法:“簡直就是一隻螞蟻和一隻大象的戰爭。”如此的看不起日本人,“別說是一隻螞蟻都無法打敗大象,一羣螞蟻也無法打敗大象的。”

但是戰局的變化,是十分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或許是缺乏準備和動員,也缺乏謹慎,過於自信和驕傲,這些等等的原因,戰局的開端,居然是無法取得一個開門紅,海面上,北洋水師率先佔據了主動,在豐島海域,在日本“浪速”號的偷襲之下,還是把“浪速”號擊中,讓“浪速”好失去了作戰的能力,日本聯合艦隊經此一役,似乎已經失去了挑戰北洋水師的勇氣,龜縮在長崎至釜山一帶的海域不再北上。

但是陸地上,在朝鮮,這簡直就是對於中**隊紅果果的打臉,古往今來,似乎所有人都認爲,中國的陸軍,絕對是天下無敵的,水師海軍上的確是技不如人,但是這麼多年,陸軍絕對是一流的,但是這樣的觀點,在朝鮮已經完全被打破了。

如果說漢城失陷還有許多理由可以開脫,可後頭的牙山大營兩日攻破這就絕不是用理由可以搪塞過去了,載漪等人組織了幾次反撲,可連漢城的城牆都沒摸到,就被日本人發覺擊潰了。

朝鮮國王的排華令十分有效,原本朝鮮的格局就是南邊更爲親近日本,排華令一下,南邊的袁世凱幾乎就沒有立足之地,只能是龜縮在城內不出,北邊還算可以,因爲榮祿及時插手,將平安道和咸鏡道這兩處地方的軍事都盡數接管了過來,官民也深受中國影響,天生就是親華一些,這樣一來,北邊的局勢纔沒有像南邊這樣的急轉直下,一瀉千里。

但是朝鮮南部的局勢糜爛至此,別說是朝中煌煌諸公,皇帝等人甚爲不滿之外,就連住在暢春園玉玲瓏館的皇太后聽到這樣的戰報之後,也有些不高興,“在朝經營多年,卻還是如此不堪一擊,我瞧着新軍和兵部這些人的心和魂有問題,早就忘了整飭軍備了!如果一支軍隊忘了是爲誰而戰,那就是必然會有敗亡的一天!”

皇太后不悅,光緒皇帝就更是惶恐起來,再次下詔李鴻章,要求“速克敵爲上。”

榮祿親赴開城坐鎮,聶志超載漪等人已經失了銳氣,若是強行留在邊上,只怕對於戰局有害無益,那麼不如遠遠的讓他們滾開,葉志超和聶志成等人安排在黃州,載漪等人安排在了海州,這兩州都是開城之後通往平壤的要道,朝鮮地形東北方向多高山峻嶺,要想攻克平壤,卷席朝鮮全境,就必須打開城,海州,黃州再到平壤一路,開城就是日後三八線的分界點,這裡離着漢城非常近,榮祿整頓兵馬,抵達開城後第三日,就組織了一次漂亮的伏擊,將日本人的先頭小分隊給擊退了,日本人丟下了幾十具屍體,這算是在朝鮮上第一次小規模的勝利了。

牙山大營的聶志超葉志成等人被日本打敗,大營陷落,這樣的話,朝鮮南部除卻龜縮在全州一隅的袁世凱之外,就沒任何成建制的清軍,日本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半個朝鮮,甚至通過威逼朝鮮國王李熙,在法理上已經合法佔有了整個朝鮮,這樣的成果使得日本外相得意洋洋的在各國駐日大使面前宣稱,“清國已經實際上和法理上都失去了對於朝鮮的統治權,我們認爲,日本即將和朝鮮一起迎來東亞的最新旭日升起!”至於德國大使不滿的提出朝鮮在史上一直屬於中國人的觀點,外相陸奧宗光輕蔑的搖搖頭,“史終究會證明,誰到底是朝鮮這塊土地的主人,很明顯,史證明了,朝鮮這裡,日本人才是最後的主人!”

朝鮮,漢城,德壽宮。

前些日子,載漪在此宴飲作樂,不過是過了半個月,此地的主人已經換成了日本人,穿着土黃色軍裝的日本士兵在忙碌的佈置着會場,大殿前面的廣場上,已經安排好了許多的椅子,大殿的飛檐下,已經鋪了一道長長的白色橫幅,上面用漢字寫了一排字:“日本慶祝漢城光復大會”。

日本人解決了牙山大營的清軍,原本十分緊繃着的弦稍微放鬆了一些,這樣的話漢城就不用擔心時時刻刻受到清軍的騷擾了,所以趁着戰鬥的間隙,舉辦了這一次慶祝光復大會,日本人也尤爲無恥,居然將攻克漢城,稱作爲“光復”。

朝代都免不了許多想要改朝換代博取從龍之功的人,特別是如今朝鮮國王大勢已去,就連自己個的王妃都保不住的情況下,日本人權勢滔天,已經是十分可以預見的事兒了,故此也有一班人上趕着要拍日本人的馬屁,這個時候的慶祝大會,就有大院君的一班親信前來捧場。

日本人不僅對着敵人嚴苛,對着自己人也十分的嚴謹,雖然是慶祝大會,但每個人的面前不過也只是放着幾個飯糰,一碗味增湯而已,並沒有多少其餘的菜式,更是談不上山珍海味,有些朝鮮的儒士雖然在公衆場合不說什麼,可暗地裡也不由得點頭,“相比較清國人的驕奢淫逸,日本的確看上去是興盛之國,對於自己殘忍嚴格的人,才能夠成就一番大事啊。”

駐朝鮮守軍指揮官、少將大島義昌十分驕傲,也十分的高興,他在一番鼓勵之後,還是做出了要求大家準備好迎接挑戰的準備,“雖然我們現在佔據了優勢,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日本人最大的對手,清國的正規軍隊,新軍十二鎮,並沒正常的出動!所以我們接下去要趁勢而起,抓住現在這樣的優良開局,爲帝國再次爭取到更大的土地和更大的利益!諸君!請在今天歡慶之後繼續北上吧!”(未完待續。)

十一、南海風雲(二)八十六、尷尬之人(四)十、海不揚波(四)二十五、康慈太后(二)四、公使來京(三)八、中樞之事(一)十六、爆竹聲中(四)一、六年之後(二)八十三、兩處齊發(三)二十七、滿蒙八旗(二)二、指點江山(二)六十五、即日宣戰(一)三十九、血染鳳闕(三)二十七、兩江總督(下)十六、其樂融融(三)四十五、游擊戰法(六)三十七、輕描淡寫(二)二十六、羨慕與否(一)十七、非洲有土(三)三、東北總督(六)三十一、橫的楞的(三)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五、白蓮教主(三)十三、意在筆外(三)四十七、可與人言(三)三十四、又見泉臺(四)二十一、襄王有夢(四)三十一、意在沛公(六)二、中外震驚(一)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六、羣英薈萃(三)三十五、勤政親賢(五)十五、新桃舊符(四)七十五、鼓掌之間(一)十五、玉蘭之會(二)六十、正月初二(四)二十三、慈禧慈安(上)四十六、壯志凌雲(完)七十四、大捷大捷(三)二十七、壓力動力(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五)四十五、游擊戰法(八)五十四、步步爲營(二)九、鉤弋故事(下)一、金鼓畫角(五)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二十七、有意無意(三)四十六、白雲出岫(四)十九、來而不往(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一)二十七、先公後私(七)給sosoyin!四十五、節節敗退(二)三十四、九流賓客(四)七、出將入相(五)七十四、海上上海(一)七、大南天子(三)七十八、一潰千里(四)二十六、驚鴻一瞥(二)四十四、臨危受命(續)二十九、兵臨廬州(七)大家七夕快樂。二十三、請君入甕(三)四十四、前度劉郎(一)二十二、我心欲託(二)二十六、羣英薈萃(二)二十四、一波已平(二)十三、各顯神通(五)一百零一、真正所圖(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九)三十七、通州和談(七)三十二、內外皆困(六)二十五、一波又起(二)四十九、一進一退(三)十一、大國小國(六)五十一、南北水火(三)十五、大戰餘波(五)三十三、洞在清溪(六)四十一、立後封妃(五)十五、五年瑣事(三)二十六、戰爭爆發(二)四十六、壯志凌雲(一)四、咸豐字典三十一、磨刀霍霍(三)十一、威逼利誘(四)二十五、白雲蒼狗(九)二十四、開邊興兵(八)四十四、臨危受命(續)十七、金蟬脫殼(上)二十、兩廂比較(二)二十三、緩緩圖之(三)二十九、顧此失彼(四)七十二、水陸並進(三)四十二、巾幗英雄(下)三十、同治立後(七)二十一、鼎湖弓箭(完)二十四、開邊興兵(二)六十八、他鄉故知(二)九十四、戰爭延續(二)十、萬壽節誕(三)
十一、南海風雲(二)八十六、尷尬之人(四)十、海不揚波(四)二十五、康慈太后(二)四、公使來京(三)八、中樞之事(一)十六、爆竹聲中(四)一、六年之後(二)八十三、兩處齊發(三)二十七、滿蒙八旗(二)二、指點江山(二)六十五、即日宣戰(一)三十九、血染鳳闕(三)二十七、兩江總督(下)十六、其樂融融(三)四十五、游擊戰法(六)三十七、輕描淡寫(二)二十六、羨慕與否(一)十七、非洲有土(三)三、東北總督(六)三十一、橫的楞的(三)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五、白蓮教主(三)十三、意在筆外(三)四十七、可與人言(三)三十四、又見泉臺(四)二十一、襄王有夢(四)三十一、意在沛公(六)二、中外震驚(一)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六、羣英薈萃(三)三十五、勤政親賢(五)十五、新桃舊符(四)七十五、鼓掌之間(一)十五、玉蘭之會(二)六十、正月初二(四)二十三、慈禧慈安(上)四十六、壯志凌雲(完)七十四、大捷大捷(三)二十七、壓力動力(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五)四十五、游擊戰法(八)五十四、步步爲營(二)九、鉤弋故事(下)一、金鼓畫角(五)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二十七、有意無意(三)四十六、白雲出岫(四)十九、來而不往(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一)二十七、先公後私(七)給sosoyin!四十五、節節敗退(二)三十四、九流賓客(四)七、出將入相(五)七十四、海上上海(一)七、大南天子(三)七十八、一潰千里(四)二十六、驚鴻一瞥(二)四十四、臨危受命(續)二十九、兵臨廬州(七)大家七夕快樂。二十三、請君入甕(三)四十四、前度劉郎(一)二十二、我心欲託(二)二十六、羣英薈萃(二)二十四、一波已平(二)十三、各顯神通(五)一百零一、真正所圖(六)三十七、通州和談(九)三十七、通州和談(七)三十二、內外皆困(六)二十五、一波又起(二)四十九、一進一退(三)十一、大國小國(六)五十一、南北水火(三)十五、大戰餘波(五)三十三、洞在清溪(六)四十一、立後封妃(五)十五、五年瑣事(三)二十六、戰爭爆發(二)四十六、壯志凌雲(一)四、咸豐字典三十一、磨刀霍霍(三)十一、威逼利誘(四)二十五、白雲蒼狗(九)二十四、開邊興兵(八)四十四、臨危受命(續)十七、金蟬脫殼(上)二十、兩廂比較(二)二十三、緩緩圖之(三)二十九、顧此失彼(四)七十二、水陸並進(三)四十二、巾幗英雄(下)三十、同治立後(七)二十一、鼎湖弓箭(完)二十四、開邊興兵(二)六十八、他鄉故知(二)九十四、戰爭延續(二)十、萬壽節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