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先公後私(七)給sosoyin!

許庚身倒是說了一番話讓大傢伙都明白了一些道理:“這裡頭太和殿自然是最尊貴不用說的了,就說這北海、《咸豐字典》、定遠號、還有這火車,一件件都是洋務開始辦的,都是這幾年來的成果,咱們這些人,有些事兒,是咱們幫着辦的,有些是咱們眼見着別人辦的,軍機處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何況於外頭的人呢?這紙幣若是發行出去,倒是又能起一點兒的教化之功了,大傢伙瞧見了北海、定遠能想起國家的赫赫武功,字典自然是文教大典,這火車自然是洋務的功績了!”

“是極,”孫毓文點頭說道,“星叔這一番話也是我想說的,這裡頭風景建築物件人物花卉等一概都有,倒是十分齊全。”

許庚身的話有些不太準確,《咸豐字典》編撰的時候,洋務之事還沒開始,不過大傢伙都清楚,許庚身的話不是說洋務的成果,而是在說,慈禧太后這些年的成果,除了太和殿之外,其餘的都是皇太后涉足政治或者是垂簾之後所取得的成就,大家看着臉上露出微微得意的胡雪巖,心裡不由得大罵無恥拍馬屁之尤,這樣會來事,風輕雲淡的就拍中了太后最得意的幾件事,興辦海軍,修成字典,北海入手,興辦鐵路,這些事兒用這樣不顯山露水,但卻又十分醒目的方式來歌頌了皇太后,可以預見,這麼會來事又當差當的極好的人,接下去只怕又要飛黃騰達。

當然在普通的官員看來,侍郎實職尚書銜已經是飛黃騰達了,但是在軍機大臣看來,侍郎還不算什麼,胡雪巖還會有一條極長的路可以走,“這個樣幣做的極爲精美,”閻敬銘開始挑刺了,“可若是將來發行的沒有如此精美,那豈不是無用?”

“從英國花了十多萬兩銀子購買的最先進印刷機,只作新幣發行之用,這樣幣就是機器裡頭印出來的,並不是特質的,保證張張精美,顏色的調試也是大內的秘方,外頭的人偷不到。”胡雪巖朝着大傢伙側着紙幣展現,“這裡頭還有一條銀絲線,作爲增加新幣的可用性。”

“一天能印多少?”

“倒也還沒全力試過,”胡雪巖這個時候打起了馬虎眼,“一天印的數,一次性發給五城兵馬司當俸祿,是不成問題的。”

新幣的款式大傢伙都瞧過了,倒是沒什麼意見,這只是錢而已,好看最好,若是不好看,能夠流通就好,“樣幣的事兒,咱們瞧了,若是禮王沒有什麼意見,咱們呈給西聖就是,”閻敬銘坐了下來,抽起了水煙,鬧得滿庭都是煙霧瀰漫,“這個不是大事兒,大事兒是要怎麼發,紙幣這個瓦伊,大傢伙是知道的,咱們中國,以前也不是沒有的,效果如何,也不用我多說。”

閻敬銘說的就算大明寶鈔,請注意這個是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除去銅錢,就只有這個纔是最正經的貨幣,那些銀兩都是沒有名分的野雞。寶鈔分六等:壹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貫等於銅錢一千文或白銀一兩,四貫合黃金一兩,票面上端爲“大明通行寶鈔”六個漢字。初行寶鈔時,一石米值鈔一貫。但是由於當時紙質較差,大明寶鈔難以耐久,且明代紙幣只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寶鈔氾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人民紛紛棄之。正德年間,寶鈔實際已經廢止。此後,明朝不再發行紙幣。於是老百姓和朝廷紛紛寵愛銀兩這個野雞,反而正經寶鈔呢,沒人問津了。

“發行出去,若是能前明寶鈔一樣的最後用處,那麼自然就沒什麼多大的作用。”

“自然是不能和前朝一樣的,”胡雪巖接話說道,“這個紙幣按照我的意思,將來就是要全面取代銀元,除了保留通寶之外,銀元要全部收回,不再流通,市面上的銀子,自然都不必拿出來用了,一概都改成這個紙幣。”

閻敬銘顯然是知道胡雪巖的想法,臉上是一點表情都沒有,其餘的軍機大臣不由得面面相覷,許庚身猶豫了一下,“這個是不是太急了些?若是按照我的意思,先發一點出去瞧一瞧外頭的百姓商人是什麼個意思,若是大傢伙不喜歡用這個,還是用銀元的比較好。”

胡雪巖搖搖頭,堅定的說道,“不能繼續用銀元了,如何缺銀子,各位中堂大人都是知道的,我也不再多絮叨了,咱們大清這麼來來往往,包括民間自己留着的銀子,只怕是佔了全世界的六成白銀左右了,可咱們還是不夠,那也就是說,若是天下所有的白銀都給了咱們使,咱們還是不夠用,所幸前些年先用了銀元,這裡吃了極多的錢利,不然按照以前銀兩來算,咱們只怕早就缺錢了。”

“既然是全世界的銀兩都給咱們都不夠,那麼自然就要想新的法子,銅錢是合適的,但是不夠值錢,只能是作爲最基礎的來用,黃金比白銀還要少,更加是不能作爲貨幣了,這金屬的貨幣不成,那麼只好瞧別人的,現如今歐洲人的法子最好,用紙幣來發行貨幣,無論這個印刷的機器多貴,裡頭加的銀絲多重,花費的成本是比鑄銀元要少了許多許多的。”

“自然了,許中堂所說的,”胡雪巖見到許庚身還是有些不放心,“剛開始的時候兒,紙幣和銀元還是一起發行的,不會迅速的廢除銀元,畢竟要讓地下的人都適應新幣了纔是。”

“最要緊的是要新幣適應了,大傢伙都敢用,不至於和寶鈔一樣,剛開始還值錢,最後就是廢紙一疊,新幣要發得出去也收得回來,”閻敬銘抽完了一袋水煙,這才把剛纔思考的話說出給大家聽,“我原本的意思是緩着辦!”(未完待續。)

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九、情義大者(一)七、以退爲進(四)五、北京條約(四)一、阪上之雲(三)四十三、刀如霹靂(四)七十五、鼓掌之間(一)五十三、火上澆油(四)二十、神女無意(四)三十二、公使北上(四)二十五、一波又起(三)九十七、英魂不遠(四)二十一、翻雲覆雨(四)三十八、奪宮之變(三)八、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二十、福禍相倚(二)十 東南西北(五)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七、兩江總督(中)十六、其樂融融(二)二十七、大捷之後(三)四十五、節節敗退(三)三十、項莊舞劍(六)三、東北總督(一)十六、其樂融融(一)五、訪華儀注(一)十、海不揚波(二)三十五、勤政親賢(八)二十二、戮力同心(一)四十八、似曾相識(二)十五、新桃舊符(三)九十五、英國出手(三)二、指點江山(五)十五、大戰餘波(四)四十三、冷月無聲(三)四十一、牡丹臺上(中)二十五 導火之索(四)四、閔妃來朝(二)十二、英人來華(二)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三十六、北狩爭議(四)四十四、臨危受命(中)二十九、德皇威廉(一)十四、偶現麟角(六)十八、除夕大宴(四)十四、鬢雲欲度(三)二十四 五羊城中(二)十八、雷公電母(一)十五、倡議垂簾(四)二十七、先公後私(六)二十四、開邊興兵(七)二十九、聖壽慶典(一)十一、宮車晏駕(二)四、東宮西宮(五)二十五、白雲蒼狗(二)二十、見風使舵(一)三十、項莊舞劍(四)九、情義大者(一)八十八、大戰前夕(十)三十五、議政輔政(三)十三、大漠孤煙(三)六十二、無妄之災(二)十九、瞞天過海(二)八、撤簾風波(四)慶祝書友CBC生日快樂!二十、神女無意(四)四十四、臨危受命(終)七十七、上海風潮(三)七十七、上海風潮(一)一、三月初三(九)八、阿哥進學(中)五、美國軍火(下)七十六、東南蠶神(一)八十三、兩處齊發(五)二、指點江山(三)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三十五、議政輔政(一)二十三、步步生蓮(九)六十、正月初二(三)一百、駕御升龍(二)十三、問計寧壽(二)二十一、襄王有夢(八)三、東北總督(六)九、阻礙重重(一)十二、天京事變(一)四、東宮西宮(四)七、江東才俊(上)十八、除夕大宴(六)四、內外諸事(二)二十一、慧眼識英(二)二十、不請自來(一)二十、神女無意(八)二十七、萬象更新(五)三十三、洞在清溪(三)二十三、亂象四起(一)三、激揚文字(四)六十六、詔書下達(一)三十五、硝煙再起(二)二、中外震驚(一)
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九、情義大者(一)七、以退爲進(四)五、北京條約(四)一、阪上之雲(三)四十三、刀如霹靂(四)七十五、鼓掌之間(一)五十三、火上澆油(四)二十、神女無意(四)三十二、公使北上(四)二十五、一波又起(三)九十七、英魂不遠(四)二十一、翻雲覆雨(四)三十八、奪宮之變(三)八、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二十、福禍相倚(二)十 東南西北(五)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七、兩江總督(中)十六、其樂融融(二)二十七、大捷之後(三)四十五、節節敗退(三)三十、項莊舞劍(六)三、東北總督(一)十六、其樂融融(一)五、訪華儀注(一)十、海不揚波(二)三十五、勤政親賢(八)二十二、戮力同心(一)四十八、似曾相識(二)十五、新桃舊符(三)九十五、英國出手(三)二、指點江山(五)十五、大戰餘波(四)四十三、冷月無聲(三)四十一、牡丹臺上(中)二十五 導火之索(四)四、閔妃來朝(二)十二、英人來華(二)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三十六、北狩爭議(四)四十四、臨危受命(中)二十九、德皇威廉(一)十四、偶現麟角(六)十八、除夕大宴(四)十四、鬢雲欲度(三)二十四 五羊城中(二)十八、雷公電母(一)十五、倡議垂簾(四)二十七、先公後私(六)二十四、開邊興兵(七)二十九、聖壽慶典(一)十一、宮車晏駕(二)四、東宮西宮(五)二十五、白雲蒼狗(二)二十、見風使舵(一)三十、項莊舞劍(四)九、情義大者(一)八十八、大戰前夕(十)三十五、議政輔政(三)十三、大漠孤煙(三)六十二、無妄之災(二)十九、瞞天過海(二)八、撤簾風波(四)慶祝書友CBC生日快樂!二十、神女無意(四)四十四、臨危受命(終)七十七、上海風潮(三)七十七、上海風潮(一)一、三月初三(九)八、阿哥進學(中)五、美國軍火(下)七十六、東南蠶神(一)八十三、兩處齊發(五)二、指點江山(三)三十三、天津條約(十)三十五、議政輔政(一)二十三、步步生蓮(九)六十、正月初二(三)一百、駕御升龍(二)十三、問計寧壽(二)二十一、襄王有夢(八)三、東北總督(六)九、阻礙重重(一)十二、天京事變(一)四、東宮西宮(四)七、江東才俊(上)十八、除夕大宴(六)四、內外諸事(二)二十一、慧眼識英(二)二十、不請自來(一)二十、神女無意(八)二十七、萬象更新(五)三十三、洞在清溪(三)二十三、亂象四起(一)三、激揚文字(四)六十六、詔書下達(一)三十五、硝煙再起(二)二、中外震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