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都城。
宛丘。
“缺糧?那雜糧隨便種種,漫山遍野不都是麼,怎會短缺至此?”
陳王看着殿上六卿,不解地問道。
六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已是愁得雙眉緊皺,唯有苦聲道:“大王,連年征戰,不事生產,尤其是與蔡國一戰,自去年冬天一直打到現在,誤了農耕,又逢天災,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啊!”
他們一味訴苦,是萬萬不會說前段時間,由於富商高價收雜糧,麾下家僕將大批的糧草賣出,現在突然沒了糧,才慌了手腳。
“那怎麼辦啊?”
陳王雙手一攤:“要不向楚國借糧?”
“萬萬不可!”
六卿齊聲道:“大王,楚國借給我們雜糧,索要的可是靈糧啊!”
陳國和楚國,恩怨糾葛已久。
陳國中間經歷過兩次亡國和兩次復國,第二次就與楚國大有關係,甚至於現在的楚平王,還在陳國當了五年君王。
是的,楚平王在陳國當了五年大王,後來回國繼位,將位置讓了出來,陳國纔算復國,並且依附楚國,仰其鼻息。
經那一役後,陳國元氣大傷,向周遭各國,包括姜國連連開戰,也是爲了掠奪財富,挽回損失。
可現在,損失沒挽回,自己家裡沒糧了,楚國倒是肯借糧,卻獅子大開口。
雜糧是給百姓吃的,靈糧則是公卿貴族服用,如果楚國趁機盤剝,觸動的可就是上層的利益,他們豈能願意?
陳王看得出這些臣子的私心,臉色一沉:“你們既然不肯出靈糧,哪國有糧食,還不趕緊去借?”
“大王,除了晉齊楚三大國,諸侯列國或多或少都有缺糧之兆,尤其是楊國和徐國!”
六卿先抑後揚:“不過從兩國身上,我們也找到了解決之道!”
陳王趕忙問道:“什麼辦法?”
六卿道:“將難民往姜國趕!”
陳王一怔:“姜國?那打仗很厲害的小國?”
“大王,正因爲姜國前些年打了勝仗,太子龍陽似乎認爲區區彈丸之地能夠崛起,竟請了魯國孔丘回國,大肆宣揚儒家仁德之道,趁着各國災荒之際,收納四方難民,那楊徐二國本來要餓死許多人,現在一窩蜂都涌入姜國!”
陳王卻是有危機感的,皺起眉頭:“可如此一來,姜國人口豈不是大大增加?萬一他們藉此機會增兵,對我陳國豈不是威脅?”
“大王儘管放心,那難民本就是飢寒交迫,連常人都不如,要先養好身體,再進行訓練,豈是一朝一夕之功?”
六卿胸有成竹地笑道:“姜國來者不拒,大量的難民涌入,他們的糧草能夠堅持多久?恐怕不出一兩年,糧草就要不濟,那時我們直接揮軍攻打,內憂外患,便是亡國之危!等到滅了姜國,難民迴歸,相當於他們白白替我們養了百姓,度過了難關!”
“有理!有理!”
陳王細細思索,覺得這是最好不過的辦法了,頷首道:“就這麼辦,還有儒道誤國,以後那孔丘和他的弟子,一個都不準進我陳國!”
“是!”
……
……
“停!”
長長的運糧車隊,在姜國王都城門前緩緩停下。
“驗!”
文種一聲令下,麾下的官吏立刻上前驗糧,個個精明能幹,心細如髮。
如今姜國以都城爲中心,劃分東南西北四郡,每個郡內,都涌入了數以十萬計的大量難民。
這些糧食,就是賑災的。
“轉告孔大夫,東郡的勞作指標還未達標,如果十日內,還未開墾完良田,下一批糧草,將優先送給更需要它們的人。”
文種驗糧完畢,轉交給子路。
“是!”
子路拱手應下,精神振奮。
最初孔丘入姜國講學,再被任命爲大夫時,他其實並不看好。
姜國太小,國力太弱,就算太子有心,上下也會反對。
然而孔丘師徒很快發現,姜國遠不是外界誤以爲的那麼弱小,這裡人才濟濟,上下一心,除了受限於國土和人口,無法大力發展外,竟是具備崛起的一切條件。
所以當太子在各國饑荒,水深火熱,民不聊生之際,實施儒家道義,做聖德仁君,接納四方難民,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當然,難民不會白養活,而是賦予勞作任務。
仙武世界人口雖然是凡俗世界的數十倍,但放到廣博無比的大地上,依舊顯得地廣人稀。
姜國是彈丸小國,那是跟其他國家想必,實際上它的國內,也有大片的土地荒蕪着,這些難民便開墾荒田,興建城鎮,最終安家落戶。
孔丘其實一開始不太同意這種模式,因爲勞作是強制性的,他更希望百姓有感聖君仁德,自發勞作。
不過文種麾下的官吏挑出許多好逸惡勞,甚至惹是生非的難民後,他也無話可說,做出一定的改變。
正如孫武尚未寫出孫子兵法,孔丘的儒道也在不斷完善。
有了孔大夫起早貪黑的工作,門下各大弟子的奔忙,文種的內政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難民漸漸不再是難民,而是姜國的子民,培養出了極強的認同感,開始落地生根,婚姻生育。
底子好,身體強壯的,則被選拔參軍。
姜國在飛速擴軍。
五萬!
七萬!
十萬!
短短數年的時間,姜國的人口就翻了三倍,常備軍力到達二十萬。
反觀周邊四國的人口大幅度縮減,軍隊實力也飛速衰弱。
四國國君都坐不住了。
他們日日夜夜期盼姜國的糧食吃完,仁德聖治崩盤,可傳回來的消息,卻是姜國大軍開赴邊境。
陳國王宮。
嘭!
隨着重物墜地的聲音,陳王雙肩聳動,歇斯底里地怒吼起來:“三月之前,楊徐兩國國君攜印綬,除衣冠,開城投降,現在姜國大軍也來了,一戰未打,一戰未打啊,難道你們也要我陳國不戰而亡嗎?”
六卿跪在地上,戰戰兢兢,不敢動彈,卻聽外面亂聲大起,有人直接叛亂,到處散播消息:“仁義之軍,降而不殺,降而不殺!”
陳王身軀一晃,猛然向後倒去: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