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徵十萬大軍,這是嬴翌經過深思熟慮的。北伐前夕,他麾下軍隊擴充至六個校尉,計七萬兩千人,加上親衛部,正兵總數七萬五。
七萬五千大軍,於河南一地而言,顯得多了。但如今局面鋪開,統御的區域急速擴張,軍隊數量的需求由此暴增。
五大戰區,按照嬴翌的計劃,每個戰區暫時設兩個軍級,合爲一個集團軍。一個軍級單位之下,爲兩個校尉,也就是兩萬四千人。這樣一個戰區集團軍的人數,就是四萬八千人。
暫不說海軍,單四大陸地戰區,就要十九萬兩千人。十萬人的徵兵計劃,實際上還差了不少。
好在本來有許多俘虜,加之作戰過程中還會繼續俘獲,可以甄選出一部分合格的,大抵算來,應該夠了。
至於海軍建設,先以一個校尉的兵力爲基準。也就是一萬兩千人。不過即便如此,也顯得困難。海軍不只是要人數,還要相應的裝備,尤其是戰船,這一點纔是最大的障礙。
“江南有長江天塹,本王要混一寰宇,海軍必不可少。”嬴翌道:“本王取代前朝,前朝一應遺產接收已在有序進行當中。造船廠劃歸墨部,海軍先行徵兵事,待朝政理順妥當,與墨部溝通,定造戰船。”
墨部在嬴翌的心目中,地位極高。在嬴翌而言,元炁方案實踐的重任,落在墨部頭上。本來軍備的研發、製造,按理應該歸屬於兵部,或者歸屬於垂天閣後勤司甚至軍機府裝備司,但出於對元炁方案的重視,被嬴翌劃歸到了墨部。
“如今百事初起,一切都才起個頭,需要很多的時間才能釐清。各部將領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你們不必考慮。”
又道:“徵兵事大,然於徵兵同時,對河北大地的清洗,也不能絲毫落下。北伐滅明神速,但沿途遺留下的小患不在少數。各縣府之間,土皇帝、山賊匪徒,都是清剿的對象,縣兵、民團都是收編的目標。我給軍隊半年時間,半年後我要看到河北大地玉宇澄清。”
“此事軍機府與牧政院、御法院協調跟進,不能脫節。軍隊清剿到哪裡,地方執政執法機構便鋪開到哪裡。”
軍機府有十位大將名額,而如今只六位而已。也就是嬴翌麾下的六個校尉,與牧政院、御法院一樣,暫代職權。軍機府以朱炳琨代天下兵馬都督橫陸大將軍,鄭五代平海伏波大將軍,餘者四位皆代陸軍下四方將軍,海軍一個也無。
當然,俱是暫代。雖說按照新朝的情況,扶正他們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嬴翌混一寰宇至少還要兩三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也許有更強更有能力的後來居上也說不定。
而一干將領的實職,在滅明之後,也各有升遷。六位校尉皆升任將軍,其下部將按照軍功各有拔擢,或升實職,或升爵位,不一而足。
實職的拔擢,是在擴軍十萬的基礎上進行的。四大陸軍戰區,十六個校尉部,也就是有十六人自部將升爲校尉,並擔負構架該校尉部的職責。
軍隊的基礎建設,比如徵兵,是由兵部負責。而兵部在徵兵並進行初訓之後,如何編制、配給,就是各校尉實職軍官的責任了。
對軍隊的調整,不單單在於軍隊本身的構架。一應許多調整,比如要從軍隊裡調撥一批人手至兵部。對軍隊的初訓,文官是玩不轉的,必須要軍人。
關於軍隊的整合,相關各項事宜,無論是整體構架的調整、人員的調撥、裝備方面的需求、糧草物資的需求,都需要進行詳細的商討。
而且不只是軍隊本身的事,與牧政院也同樣需要溝通。
尤其比如後勤司鄭懷、墨部蔣錫這樣重要的人物還在河南,許多事都有所耽擱。
好在具體的執行方案形成定例,日後只管照着方案去做。
隨着軍事調整的進行,這幾天京師的軍隊,除錢嶽校尉部留駐京師,王軼勝親衛部駐守紫禁,餘者數萬大軍皆已開始頻頻調動。
嬴翌北伐,調集了四個校尉部四萬八千軍隊,加上他的親衛部三千人,總數達到五萬一千人。戰爭的過程中,傷亡不可避免,雖然不大,但零零總總加起來,各部傷亡人數有三千之數。
傷者佔大半,有兩千餘人,戰死的不過數百。
這兩千餘傷者,大多輕傷。養好傷之後,本可以留在軍中。但御法院和牧政院相關部門有司人手奇缺,只好先從他們開始調撥。
一部分調撥分配到兵部,一部分調撥分配到執法部。
在傷兵之外,再調撥三千人至兵部和執法部,使得軍隊人數下降到四萬五千人。當然,四校尉、十六部將的編制,還是完整的。只是抽掉,並非直接砍下一個兩個部將級編制。
在人員配給調撥的過程中,對前朝俘虜的整編,也已完成。數萬前朝俘虜被甄選出九千合格者,填充入各部軍中,又使得各部人數重新豐滿,並超越至五萬四千人。
再以新擢升的十六個校尉中尚無編制的十二個校尉爲單位,劃撥出低級軍官三千,作爲擴軍十萬的種子框架,準備新增十二個校尉的編制工作。
如此一來,正兵仍復歸五萬一千人。
在這個基礎上,錢嶽將軍麾下原屬校尉部一萬兩千人留駐京師,接管防務。王軼勝親衛部御守紫禁城。餘下三個滿編的校尉部、三萬六千人,根據軍事任務的配給,兵分三路。
朱炳琨將軍原屬所部即刻調往山海關,建立對東虜的戰線。鄭九將軍原屬所部往宣大一線進兵,着手收復宣大,並建立對草原韃靼的戰線。
最後原屬鄭五所部的滿編校尉,因鄭五擔負建立海軍之責,由林江生統御。林江生,是新擢升的十六校尉之一。
林江生校尉部一萬兩千人,則着手清洗河北之責。配合牧政院展開對各地土皇帝、匪徒的剿滅和對各地民團、縣兵的整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