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荀謀得知師父的一番話之後,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沒想到師父竟然深藏不露,安排了一個內線在陸佐的身邊,現在看來只要讓這名內線站出來舉證陸佐等人,那麼將陸佐等人一網打盡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了。荀謀於是迫不及待地問:“師父這個內線究竟是誰?我們何不讓他站出來揭發陸佐,那麼夏敬營父子不僅可以沉冤得雪,還可以將陸佐一網打盡,豈不妙哉!”
周仲望沉着臉,雙眼下垂,一副無能爲力之狀,“他不想說,爲師也不想強迫他!”
“這是爲何?”荀謀情緒有些失控,在他看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師父,您說的這個內線究竟是誰?就讓徒兒去說服他,他一定會幫助您的!”
“不必了!”周仲望用力的睜開雙眼,“至於他是誰你也不要再打聽了,爲師答應過他,不會告訴第三個人知道的。現在爲師就要走了,就讓他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這……”荀謀咬着牙,沉沉的低下頭,極力的剋制着心頭的怒火,看來師父真的是老糊塗了,一邊勸說自己早日除掉陸佐,一邊有一個極爲簡單而又致命的方法,他卻不用,既然早就安排了內線,爲何遲遲不說,如今大敵當前,實在難以理解他的想法。許久荀謀才擡起頭含着淚道:“師父啊!如今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要是不將陸佐除掉,他日徒兒定會成爲他之魚肉啊!師父,您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幫幫徒兒這個忙啊!”
周仲望的臉頰顫動着,閉眼吃力的呼吸着,內心掙扎了許久,還是嘆息着搖搖頭。
“師父!”荀謀近乎長嘯,聲音顫抖,像是憤怒,又像是哀怨、無奈。
“爲師答應過他,還是任他去吧!”
荀謀見師父表情頹然,也不好再強求,正要說什麼的時候,屋外陣陣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而來,衝進堂屋的是師父的幾個家眷,見師父已經醒轉,屋中間幾位老少男女喜極而泣,全都圍攏到牀沿而來,荀謀只得從人羣中黯然抽身出來,沒趣的擡頭看了一眼站在屏風後的管家,然後低下頭揹着手走出屋外。荀謀剛走至廊檐下,便見屋外已經下起了小雪,窗櫺上昏黃的燭光搖映在院子裡的雪地上。荀謀原本已經踏下石階的左腳,忽地又收了回來,他此刻心有不甘的回頭看了一眼半掩的朱門,轉身正準備推門之際,但聽得屋內嗚嗚咽咽之聲,卻又收住了手。恰在此時門“吱呀”一聲打開了,迎面是周府的管家,手裡還拿着一把傘。
管家見是荀將軍,忙陪笑道:“喲!荀將軍還在呢!還以爲您走遠了,正準備追上您呢!”說着舉起手裡的傘,邊遞給荀謀邊道,“老爺說會下大雪,讓小的給您送傘來!”
荀謀眉頭一皺,冷冷的看着老管家,緩緩接過他手中的傘,心裡五味雜陳,不知該說什麼,就連最後管家轉身進屋了都沒察覺,他直愣愣地站在廊檐下,幾點風雪打在他身上也渾然不知,他細細體會着老管家的那一席話,下大雪?傘?師父一身精明,身經百戰,能夠在古怪多疑的皇上手裡一直得以重用,絕對有他的處世智慧,他方纔所說的這些話也一定有深意,哎!荀謀長嘆一番後,現在師父還惦念着自己,再進屋去逼迫師父,那就實在有些忘恩負義了。想着荀謀復又轉身打開傘,踏下石階。天寒地凍,石階溼滑,荀謀冷不丁腳底打滑,差點摔了一跤,一個趔趄踉踉蹌蹌的走出四五步,把荀謀着實給驚醒了,正沒好氣之時,忽聽堂屋內哭聲一片,響徹宅院,荀謀一驚,大叫一聲不好,將傘一扔,轉身便往堂屋內跑去,撞開門看時,果不其然,衆人圍着架子牀前捶胸頓足、哭天喊地,一時間屋內哭得一片沸騰。
“師父……”荀謀撕心裂肺的衝到牀前,趴在牀沿哭得幾乎暈厥過去……
正月初四,正是請神的日子,民間有各式各樣的風俗。今日天還未擦亮,寧王便已經在暗中派人去請陸佐到王府密室走一趟。陸佐倉促更衣,見下起了大雪,趕緊又穿上一件大衣。安靜若一邊給相公穿衣,一邊看着他,見相公的臉在燈光下蠟黃而又蒼白,忍不住唸叨:“寧王做事情也是風風火火的,能有什麼急事?就不能等天亮了再去?”
陸佐倒是不緊不慢的道:“天還未亮,如此大雪,寧王還派人來催促,想必是宮中除了什麼事!”
安靜若聽得宮中二字,瞬間反應以爲是皇上出了什麼事,於是緊張地問:“宮裡出事了?會不會是皇上他老人家……”安靜若不敢再說下去,眼神焦急的聚落在陸佐的眉頭。
陸佐目光冷然,然後搖搖頭,“應該不是!如果真的是皇上駕崩,寧王這個時候應該在宮裡了,不可能有時間召見我!”
“師父……”屋外的殷季再次催促道,“好了沒?”
安靜若眉梢還是隱隱有些擔心,雙眼流盼地看着夫君的面龐,低聲道:“一切小心……”
陸佐溫吞笑道:“不必掛心!我走了……”說罷,疾步開門而出。
殷季在屋外候着,左手打着傘,右手提着燈,邊爲師父遮雪邊引路。
寧王府的暗室裡,寧王劉詢正在空間促狹的暗室內來回踱步等待着,他腳步輕快,不時地望着通往杏花酒樓的密道。屋內暖意融融,讓人渾然不知是寒冬臘月,劉詢嘴角的笑意此刻如沐春風般難以掩飾。坐在身後桌子旁的劉行之倒是一臉淡定,品着手中茶,徐徐道:“父王,至於這麼開心麼?不就……”
“你懂什麼?”劉詢笑着打斷劉行之的話,“這可是天大的喜訊,天大的喜訊啊!你爹我等着這一天等了多少年了,今天終於來了!”
“又不是讓您當太子!”劉行之有些不屑,“看把您高興的!”
正說時,密道內傳來了腳步聲,劉詢此時心急如焚,不由分說,走向密道內,親自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