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

就在朱權和朱楩從碼頭寒暄時,允熥正在乾清宮接待一位十分重要、他作爲皇帝都要十分禮遇的人物。

“甲曹傑大師,剛纔聽大師講《現觀莊嚴論》,朕真的是茅塞頓開,頗有感悟。”允熥說道。

甲曹傑雙手合十說道:“陛下能從貧僧的講經中有所感悟,是貧僧的榮幸。”

“大師佛法精深,讓朕受益匪淺,該是朕感謝大師纔是。”允熥站起來說道:“朕決定加封大師爲大慈悲法王,以表達朕對於大師的感謝之意。”

甲曹傑恭敬的說道:“多謝陛下恩賞。”

“還有宗喀巴大師,甲曹傑佛法就如此精深,宗喀巴大師定然更勝一籌,也是一代高僧。朕聽聞宗喀巴大師在喇嘛教中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格魯派?朕決意以格魯派爲喇嘛教大明承認的正統。”允熥說道。

“貧僧多謝陛下。”這次甲曹傑使用比剛纔大得多的聲音、聽起來也高興得多、激動得多的聲音說道:“貧僧不敢替家師感謝陛下,但家師聽聞此事,一定也會高興的。”

他不能不激動。雖然大明在青藏地區並未直接統治,但很多靠近大明的僧人每幾年派人來大明的京城朝貢領錢,獲得了這一承認,就可以此拿捏這些僧人。宗喀巴本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他甲曹傑想得更多的是讓師父的思想被更多的藏人所認可。

允熥看着喜動顏色的甲曹傑,心裡也在笑着。喇嘛教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宗教,它讓百萬農奴心甘情願的供奉活佛和大貴族,允熥甚至懷疑它是婆羅門的教的分支不是佛腳的分支。

不過不管它是哪個宗教的分支,它都讓藏區徹底穩定了下來。因爲藏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少有國家有興趣佔領這裡;而喇嘛教的廣爲流傳讓統治藏區的活佛和大貴族也沒有心思對外征服。如果不是非要解放這些農奴,藏區可能會一直穩定到地球毀滅。

對於這樣宗教允熥很難不喜歡,尤其是他知道格魯派後來成爲了喇嘛教的主要教派,自己還有求於他們。此時更要賣個好讓他們感謝自己。

允熥正想着,忽然聽到甲曹傑又說道:“陛下,可否允許貧僧在大明的京城興建一座我教的寺廟,以弘揚佛法,並且作爲貧僧等人在京城的落腳之處?貧僧等人現在住在大明的番館,十分不便。”

“這個嘛,大師多半也知道,當年蒙古人還在的時候,很多信奉喇嘛教和大師打扮差不多的人儀仗蒙古人的勢力欺負漢人,很多漢人對他們是恨之入骨。雖然朕知道大師和他們不是一路人,但普通的漢人百姓不知道,朕恐怕他們對大師不利。”

“這樣吧,朕在皇城內劃出一處房屋,讓大師等人住下,大師等人可以將房屋的內部改造成喇嘛教寺廟的樣式,只是不要公開亮出喇嘛教的旗號來。”允熥說道。

“貧僧多謝陛下。”甲曹傑又道。

允熥隨後和他閒聊了幾句,先是說了說漢傳佛腳和喇嘛教的區別,又說一說青藏一帶的人文地理。

剛聊完了青海湖畔的風景,允熥贊到:“若是朕能去青海湖畔看一看就好了。”

但沒等甲曹傑接話,允熥又道:“甲曹傑大師,朕聽說青海一帶蒙古人不少,可是真的?”

“確實如此。”甲曹傑說道:“陛下,青海一帶水草還算豐茂,所以當初蒙古人在那裡留了不少人放牧。”

“這些人現在信奉喇嘛教的很多吧?”允熥問。

“陛下,這些蒙古人差不多都信奉了喇嘛教。並且現在他們大多皈依了我格魯派。”甲曹傑答道。

“看來蒙古人很喜歡格魯派嘛!”允熥笑道:“大師有沒有想過去蒙古草原上傳教?”

“蒙古草原?”甲曹傑想了想說道:“陛下,家師的意願是將喇嘛教的各教派流弊全部割除,將歷來的經典都重新註解一遍,暫時沒有向蒙古草原傳教的想法。”

“這怎麼行?喇嘛教如此偉大的宗教,豈能只有藏人信奉!”允熥十分激動地說道:“應該讓更多的人沐浴在佛祖的榮光之下。”

‘難道大明的皇帝之所以要請師父來大明的京城,就是爲了讓我們向蒙古草原傳教?但他爲何不用漢人自己的佛教?’甲曹傑雖然猜出了允熥的目的,但解釋不了允熥這樣做的原因:明明漢人自己就有佛教啊?

允熥費勁心裡派人要接宗喀巴來中原,在宗喀巴不願意來後又讓楊本將宗喀巴的主要弟子之一甲曹傑從青海請過來,就是爲了讓他們在蒙古草原傳播藏傳佛教。

允熥也知自己的話一說出口定然會被猜出目的,但他別無選擇。他沒有時間等着二百年以後出現章嘉和哲布尊丹巴這兩個活佛了,他必須要在他生前就看到佛教在蒙古草原上紮根。

而現在大明和蒙古還處於戰爭狀態,即使等鬼力赤竄了大汗之位停止使用大元的國號,大明與蒙古人恢復和平,一時半會兒想讓漢傳佛教的僧人去蒙古草原傳教也不現實。

而喇嘛教就不同了。歷史上蒙古人和藏人沒有舊怨,何況現在很多蒙古人信奉了喇嘛教,傳教容易得多:並且喇嘛教的忽悠能力似乎比漢傳佛教更加強大,把握也更大。

見甲曹傑還在沉思,允熥又道:“大師,朕聽聞雖然蒙古人退出了中原,但在蒙古草原仍有許多僧侶傳教,被蒙古各部首領奉爲座上賓。這些僧侶不可能是格魯派的僧人,大師難道不想取得他們手中的佛教經卷?或許這幾十年過去草原上的僧侶又有新的感悟呢?”

甲曹傑有些意動。草原上的喇嘛都是當年跟隨蒙古人一起退到草原上的,由於河西走廊被大明佔領,從藏區前往蒙古草原十分困難,這幾十年很少有喇嘛從藏區去蒙古草原,回來的更是一個沒有,所以他對於草原上的喇嘛有沒有什麼新感悟很有興趣。

允熥又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鐗:“若是甲曹傑大師,或者其他宗喀巴大師的弟子願意去蒙古草原傳教,大明願意出錢修繕青海的所有喇嘛教寺廟,願意出錢印刷所有宗喀巴大師書寫的經卷,你們想要多少大明就給你們印刷多少;若是能在蒙古草原建起寺廟,所有費用有大明承擔。”

甲曹傑更加驚訝,他感受到了允熥十分急迫的心情,非常不解。

但他也不敢繼續抻着允熥。剛纔允熥特意和他聊起了漢傳佛腳和喇嘛教的區別,甲曹傑覺得大明的皇帝不是在隨便說說,而是在使用漢傳佛教威脅他:即使漢傳佛教比喇嘛教在蒙古人中傳播困難一些,你要是得寸進尺朕也只能放棄你們了。

況且允熥還可以使用其它的喇嘛教派系,估計只要允熥稍微吐露一下自己的意思,很多喇嘛就會忙不迭的答應。

所以他說道:“既然陛下如此相邀,貧僧回去以後就和家師訴說,派出高僧前往蒙古草原傳教。”

“朕會給河西的大明衛所下旨,允許你們通過。”目的達成的允熥笑着說道。

不管在蒙古草原傳教花得錢再多,也不可能有現在屯駐在長城沿線和以北地區的百萬大軍花得錢多。況且爲了防備蒙古人,這百萬大軍在長城一線不得動彈,極大的牽制了大明的軍力;若是能夠永遠解除蒙古人的威脅,大多數軍隊都可以調到其它地方,他使用軍隊會寬鬆很多。

他也不怎麼擔心傳教會失敗。歷史上傳教成功不僅是喇嘛有心傳教,更是蒙古王公意識到喇嘛教對穩固他們的統治有好處主動邀請活佛傳教;並且自己也能夠提供不下於滿清的財力支持,再加上一直有喇嘛在蒙古草原活動,肯定能夠成功。

之後允熥和甲曹傑又探討了一會兒教義,允熥看了看時間,對他說道:“大師,朕還有些事情,不如過幾日朕再邀大師進宮講經?”

“不敢耽誤陛下的時間。”甲曹傑說道:“貧僧這就告退。”說着就已經站了起來。

這時允熥掃到了一直在他身後站着的幾個年輕的喇嘛。允熥雖然剛纔沒有多看他們,但注意到有一個小喇嘛一直站直未動,神情也很專注。

允熥頓時對這個人產生了些興趣。他對甲曹傑說道:“甲曹傑大師,”允熥指着一個少年喇嘛接着說道:“這個人剛纔朕見到神情一直很專注,朕十分欣賞。他的名字叫做什麼?”

“陛下,這是貧僧的師弟,法號克主傑。”甲曹傑說道。

允熥不知道爲何,覺得他將來一定能成爲喇嘛教的著名人物,非常認真的和他說了幾句話,和甲曹傑一樣賞賜他一身嶄新的僧服,才讓他下去。

然後允熥站起來活動活動腿。他在蒲團上足足坐了一個半時辰,雙腿都麻了。他又坐到榻上,讓王喜過來按摩,緩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282章 年前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486章 不公平第1405章 友情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476章 結束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686章 總督府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558章 增兵!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番外13:大辯論上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181章 軍與監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297章 命婦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273章 正名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136章 上陣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472章 類比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595章 應對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481章 改任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43章 戰——安全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722章 文坻第400章 齊王女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60章 祖陵第163章 新人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812章 四王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411章 北撤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249章 烏龍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22章 文坻
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282章 年前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486章 不公平第1405章 友情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476章 結束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686章 總督府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558章 增兵!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番外13:大辯論上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181章 軍與監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297章 命婦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273章 正名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136章 上陣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472章 類比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595章 應對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481章 改任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43章 戰——安全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722章 文坻第400章 齊王女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60章 祖陵第163章 新人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812章 四王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411章 北撤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249章 烏龍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22章 文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