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

“巴鬆,蘇冬裡,你們兩個成爲大明子民的事項都已經辦妥。從今日起,你們就是大明的子民了。”張彥方拿出兩個和頒給國內什麼都不信的色目人的戶籍證明除了顏色之外差不多的證件。

此時他對面坐着兩人。這倆人都不怎麼白,只不過其中一人非常瘦小,另外一人長得十分高大,長相也和大明本土的人有些差別。

這二人就是前些日子想要成爲大明子民的商人,來自暹羅的巴鬆和來自僧伽羅的蘇冬裡了,長得高大那人是巴鬆,瘦小那人是蘇冬裡。他們二人入籍的請求張彥方報告給允熥、允熥給出了要求後,被張彥方以最快的速度辦妥,並且將戶籍證明要交給他們兩個。

張彥方本來以爲憑藉蘇冬裡的家底達不到允熥對於家財的要求,但他沒想到蘇冬裡竟然湊齊了將全家移民到大明的家財要求,張彥方也就爲他辦理了入籍手續。

此時他們二人都伸出手來從張彥方手裡接過自己的戶籍證明,仔細看了看這使用藍色的硬紙作爲封面的物件,先後使用比較流利的漢語問道:“有了這個,我們就能和大明的商人一樣在大明的土地上自由行走了?”“這個看起來和大明商人的路引不一樣啊,大明內地的官府認得這物件麼?”

他們兩個的問題雖然不太一樣,但意思是一樣的,仍舊有些懷疑憑藉手裡的這個物品是不是真的就成爲了大明的商人。

“這個玩意兒大明內地的官府當然認得,有了這個,你們就是大明的子民了。”

張彥方解釋道:“不過你們還不能憑藉這個在大明的土地上自由行走。依照陛下的旨意,你們現在必須選擇一縣爲自己的戶籍所在之地,只能在這一縣所在的州府內自由行走。只有你們以後生下的孩子,才能在長大後得到與大明商戶同樣的路引,在大明的土地上自由行走。”

“這個戶籍所在之地,並不非得是東莞縣吧?”巴鬆馬上問道。蘇冬裡臉上也露出擔憂的神情。寶安市舶司就在東莞縣,若是要求他們必須將戶籍落在東莞縣,又仍舊讓他們住在寶安市舶司,那和沒入籍也沒啥區別。

“當然並非只能是東莞縣。並且即使你們將戶籍落在東莞縣,也可以在廣州府內自由行走。不過我和廣東布政使商量以後希望你們兩個都將戶籍落在廣州府內。”張彥方說道。

“那我就把戶籍落在番禺縣。”他們二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那好,本官馬上給廣東布政使司衙門、廣州府府衙和番禺縣縣衙行文,讓你們兩個得以將戶籍落在番禺縣。”張彥方毫不驚訝的說道。番禺縣是廣州府的附郭縣,南鄰珠江,即交通便利又是省城的地界,他們兩個希望將戶籍落在這裡十分正常。

不過巴鬆又馬上問道:“雖然我們將戶籍落在了番禺縣,但我們可否在東莞縣居住,經營自己的生意?”

雖然廣州城是一個好地方,但他們這些外來又毫無靠山的外番商人要在這樣的地方站穩腳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廣州大商戶很多,他們兩個論起錢財來,即使是財力更勝一籌的巴鬆也不敢妄言一定能在廣州排到頭幾名,還有可能被廣州的商人一致排擠,家財散盡也不是不可能。

但東莞就不一樣了。整個東莞縣在設立寶安市舶司之前十分落後,不僅不能與廣州城相比,與廣州西面的三水、順德、新會等地都差得很遠,縣內不要說像巴鬆這樣的大商人,就是像蘇冬裡這樣的‘中等’商人都沒有,非常窮困。即使設立了寶安市舶司,因爲時日尚短,東莞縣仍舊沒有出現大商人。並且因爲市舶司設在了這裡,當地人更傾向於經營飯館、客棧之類的來賺錢,而不是冒着風險販運貨物。這使得東莞縣內更加難以出現豪商。

這就給了巴鬆機會。他完全可以填補這一空白,做一些當地人還沒有開始做的買賣賺錢。

張彥方雖然是個文官,但這幾年下來也能明白商人都在想什麼了。所以此時他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巴鬆的想法,說道:“大明的商人雖然仍舊有戶籍所在之地,但除了不允許在外縣買田地以及子弟在外縣考科舉以外,持有商戶路引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經商,只要不違背大明的律法。違背了律法會被沒收家財遣返回原籍,並且以後不得外出經商。”

“你們兩個以後就是大明的子民了,雖然暫且不能離開廣州府,但也像一般的商戶一樣只是不允許在戶籍所在之地外的地方買田地和子弟考科舉,其餘均可;所以你們即使將戶籍落在番禺縣,也可在東莞縣做買賣。”

“那我就放心了。”巴鬆說道:“我就在東莞做買賣。”

“那你呢,”張彥方轉向蘇冬裡:“你是在番禺縣,還是也要來到東莞縣做買賣?”

“這,”蘇冬裡陷入了巨大的猶豫之中,半晌才說道:“我還是先去番禺縣看一看,覺得若是不成再去東莞縣。反正在寶安市舶司的買賣也不會停會一直做下去,即使一時半會兒沒有其他的錢也撐得住。”

“既然如此,你們現在就可以將家人從寶安市舶司內的客棧、店鋪接出來,安排到周圍的鎮子上居住了。你們現在若是想去廣州府其餘的州縣也可,雖然你們的戶籍尚未落在某地,但一定是在廣州府內,所以可以在廣州府內自由行走。”張彥方說道。

他隨後又和他們兩個交待了幾句,最後說道:“我沒什麼事兒了,你們退下吧。”

巴鬆剛想依照往日的禮節行禮,忽然想起了什麼,躬身說道:“草民多謝提舉大人告知,這就告退了。”

他旁邊的蘇冬裡也是一愣,隨即仿照巴鬆的動作也躬身行禮起來。

張彥方原本打算依照往日裡對待他們的方式送離他們,但見到他們的動作也反應過來:他們二人的身份與之前不同了!

巴鬆和蘇冬裡原本是外番商人。雖然理論上所有的外番之民不論士農工商也都是大明皇帝的子民,他們這些大明的官員也能管着外番的農工商;但在實際執行中他們對外番商人的管理是很鬆散的,只要番商不搗亂、偷稅漏稅不被抓到,張彥方和其它的市舶司官員也不會在意他們是否遵守禮儀。

但現在他們已經成爲了大明的商人,事情就不一樣了。大明的商人即使比他們更有錢,對市舶司的官員也非常尊敬;市舶司的官員對於大明商人的管理和要求也更嚴一些。

張彥方於是又十分嚴肅地重新說道:“你們兩個退下吧。”

“是,提舉大人。”他們二人又躬身行了一禮,離開了這間屋子。

等他們都離開了,張彥方輕聲笑了笑,拿出行文的紙張寫了起來。

巴鬆從市舶司衙門出來後,感嘆道:“從今日起,身份就不同了,以後得對每一個寶安市舶司的官員尊敬了。最近有沒有什麼大明人的節日?每個人都奉上一份禮物。”

“重陽節以後一直到冬至前三個多月的時間大明都沒有什麼節日,若是送禮,只能等到冬至了。”蘇冬裡心裡想着什麼,隨口答應道。

“那等到冬至就給每一個寶安市舶司的官兒送一份大禮。”巴鬆說道。

說完了這句話,他又對着蘇冬裡問道:“這幾天你打算幹什麼?”

“我打算去廣州一趟,看看廣州城到底是怎樣個繁華。要不是大明朝廷不允許我落籍在京城,我都想去京城看看。”蘇冬裡說道。

“廣州城啊!我以後也會去看一看。不過現在我不會去廣州,而是會去東莞縣看看,買些地方,用作以後做買賣的店鋪。”巴鬆說道。

“要不我也去東莞縣看看?算了,等從廣州回來時順便路過東莞縣去看一看吧。”蘇冬裡道。

“等我在東莞縣看過了也會去廣州城轉轉。我也很好奇那裡到底有多繁華。”巴鬆道。

“若是到那時我還在廣州城,一定記得叫上我,咱們一起在廣州城內轉一轉。”蘇冬裡臉上忽然閃過不明的意味說道。

不過巴鬆卻沒有注意,說道:“我當然會的。”

……

……

“父王,明國的軍隊開始攻打東興城了。”胡奃走進一座宮殿,大聲說道。

胡季犛此時就坐在殿內,拿着一本書正看着。他聽到胡奃的話,並未馬上對此事說什麼,而是皺眉說道:“你現在是大虞國君,既然如此就要有國君的樣子,怎麼能遇到事情就咋咋呼呼的。”

胡奃馬上站直身子答應一聲:“知道了,父王。”胡季犛一直在教導他有國君的樣子,他也一直在努力學習,但是他遇到明國出兵攻打這樣的事情還是忍不住內心的激動或者害怕,而且毫無國君樣子的和胡季犛說話。

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971章 年輕人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178章 安排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589章 湘王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308章 反應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583章 親人第1010章 焦急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733章 海盜們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29章 過山東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10章 見藍珍第99章 通知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13章 出行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364章 逃亡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713章 劍指……第1558章 增兵!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32章 挖人第649章 糧典婿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25章 立儲之兆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466章 新任命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65章 送行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211章 再等等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
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971章 年輕人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178章 安排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589章 湘王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308章 反應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583章 親人第1010章 焦急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733章 海盜們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29章 過山東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10章 見藍珍第99章 通知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13章 出行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364章 逃亡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713章 劍指……第1558章 增兵!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32章 挖人第649章 糧典婿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25章 立儲之兆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466章 新任命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65章 送行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211章 再等等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