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要動手了

遠在松江府的周重並不知道北京城中的事情,更不知道本來已經無望與正德相遇的江彬,卻因爲他開辦軍校的影響,竟然如同原來的歷史上一樣,再次巴結上正德,而且還從軍校教官一躍成爲正德身邊的親信,正德的人生軌跡好像再次回到原來的道路上。

上海新城經過一年的興建,城中心和幾條主要的幹道已經修建完畢,四海總督府以及下屬的幾個衙門也都搬到上海新城辦公,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港口的興建也已經完成了一小部分,現在可讓一部分的船舶停靠。

藉着港口和總督府的吸引力,不少人都開始在上海新城買地建房,畢竟這裡做爲總督府的治所和新興的港口,無論是用來做商鋪還是居住,都是十分不錯的選擇,趁着現在新城剛建個樣子,地價也比較便宜,所以不少有眼光的人都開始在上海新城買地皮,如此一來,又給上海新城的興建注入一筆新的資金,使得上海城的建造速度再次加快了幾分,相信用不了幾年,後世那座繁華的上海城就會出現在大明的土地上。

總督府內的沙盤室中,周重與王守仁、焦芳三人站在巨大的沙盤旁邊,正在聽剛剛從南洋歸來的張彩講解南洋的發展局勢。前段時間張彩被周重派到了南洋,實地考察了一下南洋當地的局勢,以便總督府對南洋下一步的戰略做出調整和準備。

“大人請看,隨着馬六甲被我們大明佔據後,原來的馬六甲王國雖然不甘心,但卻無力阻止我們對馬來半島的進一步吞食,現在整個馬來半島的南部與中部已經被我大明實際控制,只不過這座半島上叢林密佈,除了沿海地區外,其它地方暫時沒辦法開墾出來,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這座半島上除了港口之外,最大的資源就是其中的木材了,另外當地還發現了幾座鐵礦和錫礦,據說產量不小。現在已經有商家買下開採權去開礦了,相信能夠吸引不少的移民。”

介紹完了馬來半島後,只見張彩的手指向南方移動,然後指着馬六甲海峽另一側的金洲道:“至於金洲這裡,取得的進展則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自從舊港歸附之後,我們就向金洲遷移了大量的移民,本來是看中了那裡肥沃的土地和炎熱的氣候,十分適合水稻、茶葉和各種香料的種植,但是前段時間金洲發現了數個金礦。再加上總督府又組織了徐納等人到島上探礦,結果發現了更多的金、銀和其它礦藏,這樣一來,更吸引無數人到島上淘金,特別是大明的南方沿海一帶。那裡每天都會有數支海船帶着淘金的人趕往金洲。”

聽到這裡,周重率先哈哈一笑道:“金銀動人心啊,金洲那裡還不算太安全,這些淘金的人卻一個個瘋了似的衝向南洋,看樣子我們要在南洋再找幾個金礦,這樣肯定可以加快南洋的移民步伐,只要大明的百姓多了。南洋才能徹底的穩定下來!”

“以金銀吸引百姓前去南洋,的確是個好辦法,不過南洋那邊也需要保障那些淘金者的安全,否則若是淘金的人死傷太大的話,恐怕會嚇退不少準備去南洋的百姓。”王守仁這時也開口補充道。

對於王守仁的擔心,張彩卻是笑了笑道:“按察使大人放心。我剛纔已經說了,金洲那裡的發展讓人有些出乎意料,比如隨着那些淘金者的進入,舊港駐紮的軍隊也開始清理島上的土人勢力,現在除了金洲西北角的亞齊王國還沒有被消滅外。剩下的土人勢力已經完全被掃平,若是某個地方出現大明移民被襲擊的事情,那麼方圓五十里內的土人都會被殺掉,所以現在已經很少出現大明移民被土人襲擊的事情,只不過當地的氣候和叢林裡的毒蟲猛獸,還是給大明的移民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聽到張彩輕描淡寫的說出一地受襲,方圓五十里的土人都要被屠殺掉的事情,王守仁臉上也不禁露出幾分不忍之色,不過他也親自去過金洲,知道當地的情形,對於那些又懶又蠢的土人也有所瞭解,所以他心中雖然覺得這個法令有些殘忍,但理智卻告訴他,這纔是最適合南洋移民的法令。

相比王守仁心中的不忍,周重和焦芳卻都沒有露出什麼異樣的表情,其中周重來自後世,對南洋的土人天生抱着一種仇視的態度,在他看來,什麼樣的殘酷法令用在那些土人身上都是理所應當的。至於焦芳則是早就看透了世情,不受世間禮法的束縛,心志堅定如鐵,在他看來,只要是能夠對大明有利,同時也能讓自己一方的勢力再次崛起,那麼就算是殺光南洋的土人,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了,那個亞齊王國是怎麼回事,以舊港那裡駐紮的軍隊,滅掉一個土人的小國應該不算什麼難事吧?”焦芳這時開口問道,看樣子他是想徹底的把金洲清理乾淨,免得日後再爲金洲的治安擔心。

“焦老大人放心,亞齊王國之所以沒被消滅,並不是舊港那邊力有不逮,而是亞齊那裡實在沒有什麼油水,至少徐納他們就沒能在那裡找到金礦,另外亞齊王國主要是由一些穆斯林商人組成,他們來往於馬六甲與印度海岸之間,我們大明想要進入印度洋,就需要這些穆斯林商人的輔助,再加上亞齊王國願意向我們大明表示臣服,所以舊港這才暫時沒有滅掉對方,而是藉助對方掌握的航線將大明的貨物運往印度。”張彩再次笑着介紹道。

“原來如此,我就說以李義那個小子的性格,怎麼會容得下身邊有亞齊這麼一個礙眼的傢伙。”焦芳一臉恍然的大笑着說道。

不過周重看到焦芳的樣子,心中卻是暗暗發笑,焦芳並不是不知道舊港知府李義留下亞齊王國的原因,他之所以特意問出來,其實是想讓周重明白,李義在執政上並沒有什麼失誤。而焦芳之所以爲李義辯解,正是因爲李義也是北方人出身,以前受到排擠才被安排到市舶司,沒想到遇到周重這個大福星,現在李義已經做到了知府的位置上,成爲北方官吏的一個重要人物,所以焦芳自然要百般扶持。

“李義這次乾的不錯,雖然舊港比馬六甲歸附大明的時間晚一些,但是那裡的發展卻是後來者居上,整個金洲已經被他佔去了十之八九,若是再過兩年,我倒是可以向朝廷提出將舊港府升爲舊港布政使司,到時各位大人都將因此而載入史冊啊!”周重笑呵呵的道,對於焦芳的一片苦心,周重自然也要體諒,更何況李義在金洲做的的確十分不錯。

聽到周重的話,焦芳的臉上也是笑開了花,若是把舊港府提升爲舊港布政使司,那麼李義最少也能成爲布政使,如此一來,他們北方官員也多了一個高級官員,再加上週重日後的扶持,他們北方官員翻身的希望也就更大了幾分。

介紹完金洲後,張彩的手指開始向東移動,然後指向南洋最大的島嶼,也就是婆羅洲開始介紹道:“這裡是婆羅洲,是南洋最大的海島,不過那裡的面積雖大,但是整個島嶼適合居住的地方卻不多,中間是山地,全部被密林覆蓋,四周則是平原,但同樣也是叢林密佈,叢林裡到處都是毒蟲猛獸,島上的土人都比其它的島嶼要少,也只有在婆羅洲的西北沿海地區,那裡居住的土人才多一些,甚至還有一些土人王國,不過現在已經被馬六甲和舊港的艦隊聯手剿滅,並且徐納在那裡也發現了金礦,現在已經形成一些以金礦爲中心的聚居點。”

聽到張彩對於婆羅洲的介紹,周重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哪怕是在後世,婆羅洲上的人口密度也比其它的南洋島嶼要小的多,整個島嶼最爲精華的部分就是島嶼的西北部,也就是後世的文萊,現在大明沒必要把整個島都給開發出來,只需要佔據島上最爲富饒的地方就行了。

接下來張彩又介紹了一下距離大明最近的呂宋,說起來呂宋雖然距離大明最近,但是大明對它的移民卻開始的很晚,不過現在卻是發展迅速,是南洋唯一一個可以與金洲相比的島嶼,這是因爲呂宋島上同樣發現了不少的金礦和銅礦。

其中金礦吸引了不少淘金者,而銅礦則引起大明朝廷的注意,因爲呂宋島上的銅礦儲量實在是太大了,按照徐納的初步估計,若是全力開採的話,光是呂宋島上的銅礦就能滿足大明對銅的需求。另外大明雖然允許金銀流通,但最主要的貨幣還是銅錢,對於百姓們來說,銅就是錢,現在呂宋島上發現這麼大的銅礦,朝廷自然不能泰然處之,工部現在已經開始插手呂宋的採礦業了。

講完了上面的島嶼後,張彩終於講到了最後的爪哇島,這座島嶼現在還被淡目王國所統治,只不過現在總督府的軍隊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等着張彩收集完情報後,就要開始對爪哇島下手了。

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289章 送大禮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253章 石嘴崖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03章 偷襲(上)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502章 夜襲第493章 認錯了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14章 買海蔘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69章 拐賣人口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254章 巧合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87章 除掉周重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539章 十年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332章 安東衛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140章 做廣告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43章 謠言第234章 望遠鏡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172章 成婚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332章 安東衛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322章 炫耀第102章 找水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39章 周重出兵
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289章 送大禮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253章 石嘴崖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03章 偷襲(上)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502章 夜襲第493章 認錯了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14章 買海蔘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69章 拐賣人口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254章 巧合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87章 除掉周重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539章 十年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332章 安東衛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140章 做廣告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43章 謠言第234章 望遠鏡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172章 成婚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332章 安東衛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322章 炫耀第102章 找水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39章 周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