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李隆之死

當平安軍背後的火炮響起之時,就已經決定了李隆的國王軍敗退的結果,畢竟對於朝鮮這些處於冷兵器爲主的軍隊,面對火炮齊射的威力,以及接下來火槍隊連排進擊的場面,使得這些朝鮮人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大部分人都已經在火炮的轟鳴聲中嚇破了膽,哪怕手中的弓箭對火槍手依然有着不小的殺傷力,但卻沒有人敢回頭射出一箭。

也正是在火炮和火槍的威力下,李隆的大軍在剛開戰不久,就已經呈現出全面敗退的局面,甚至連李隆也嚇的從馬背上掉了下來,等到護衛把他扶上馬時,李隆立刻調轉馬頭向着漢城狂奔而去,根本不敢在戰場上有絲毫的停留。

李隆的奔逃,使得朝鮮國王軍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數萬大軍逃的是漫山遍野,根本沒有任何的章法,後面的平安軍緊緊追趕,一連追出去幾十裡這才停了下來,最後清點戰果時才發現,這一戰殺死國王軍上萬人,俘虜兩萬多人,估計能夠逃回去的不足兩萬人。

經此一戰後,李隆的實力大損,再也無法控制京畿道的廣大地區,而且爲了自己的安全,李隆抽調京畿道各地的精銳軍隊入漢城守衛,結果這也就使得京畿道各地防守空虛,平安軍幾乎沒費太大的力氣,就已經將京畿道的大部分地區控制在手中,唯一可恨的是,南方的忠清軍和東方的江原軍也趁機吞併了一些京畿道的地盤,這讓劉濤和李安良都十分不滿,不過現在還不是找他們算帳的時候。所以他們只能裝做沒看到。然後調集軍隊圍攻漢城。

漢城本名漢陽。後來朝鮮定都於此,這才改名爲漢城,朝鮮國內一般都稱其爲都城,或直接稱爲京,做爲朝鮮最大也是最繁華的城市,漢城的城防自然也十分堅固,不但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同時這座城市也集中了朝鮮王國最精銳的軍隊。

不過漢城雖然可以稱的上是朝鮮最爲堅固的城市。但這也僅僅只是相對於朝鮮國內的軍隊來說,若是換做其它國家的軍隊,恐怕並不難攻克,比如按照原來的歷史上,就在幾十年後的壬辰倭亂中,倭國的兩萬軍隊就打下了這座集中了朝鮮全國精銳的首都,並且在這裡燒殺搶掠,最後離開之時,更是將整個城市的百姓屠殺一空,漢城也成爲一座死城。

倭國的軍隊可以輕易的攻破漢城。被大明將領的朝鮮平安軍雖然弱了一點,但是不要忘了。他們軍中還有三千火器軍隊,特別是其中還有上百門火炮,這纔是真正的攻城利器,當這上百門火炮對着城門一起轟擊時,漢城根本沒能堅持太久,最後城門被火炮轟的粉碎,然後數萬平安軍一涌而入,堅固的漢城就這麼容易的被攻陷了。

隨着平安軍的入城,城中的朝鮮國王軍早已經被火炮嚇破了膽,根本沒膽量反抗,至於普通的百姓更是躲在家裡,心中念着“阿彌陀佛”,乞求佛祖保佑,千萬不要讓那些叛軍殺進自己家裡。

相比普通的百姓,之前還是萬人之上的李隆則是心如死灰,在漢城城門被火炮轟開的那一瞬間,他也一下子陷入到絕望之中,而且他也知道,現在整個朝鮮幾乎沒有人不恨他,他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全都因爲他是朝鮮的國王,手中掌握着一支精銳的軍隊,可是現在這支軍隊已經被打敗,國王的位子也眼看着不保,甚至他已經可以預見,自己被俘後將會面對什麼樣殘酷的懲罰。

一想到自己被俘後的慘狀,李隆就禁不住感到一種無比的恐懼,最後他乾脆狠下心來,向中原王朝的一位暴君,也就是那位有名的商紂王學習,趁着平安軍還沒有攻入景福宮之時,命人將宮中的金銀財寶全都集中在自己的寢殿中,又叫來自己寵愛的妃子,以及所有的兒子和女兒,然後李隆命人封死大門,一把火把整個宮殿都給點着了,結果他帶着自己的金銀財寶,以及寵愛的女人和兒女們死在烈火之中。

當得知李隆竟然放火燒死了自己時,劉濤則感覺十分可惜,他們本來還對李隆寶庫中的財寶十分感興趣,可是現在看來,那些財寶肯定都隨着李隆一起燒成灰了。與劉濤不同的是,李安良他們這些朝鮮人在知道李隆竟然燒死了自己時,都是十分憤怒,因爲在他們看來,像李隆這樣的暴君應該死於萬民之口,像現在這種死法實在太便宜他了。

李隆死了,漢城也落入到平安軍手中,表面上李安良依然是平安軍的大首領,實際上卻由劉濤等人掌管整個平安軍,不過對外發布號令之時,依然使用的是李安良的名號,比如這次平安軍佔據了漢城之後,立刻給齊彥名等叛軍首領發送請柬,名義上是請他們來漢城共商朝鮮的未來,但實際上卻是在逼各路叛軍承認平安軍爲叛軍之首。

對於平安軍的打算,齊彥名那些叛軍首領自然也都十分的清楚,不過平安軍能夠一舉滅掉李隆,這已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且更加讓他們震驚的是,平安軍中竟然有着數量衆多的火炮,這讓所有人都明白過來,平安軍背後肯定有一個龐大的勢力在支持,而能一次提供出上百門火炮和上千支火槍的,恐怕也只有大明瞭。

也正是知道以上這些,所以不少勢力小一些的叛軍在看到平安軍背景雄厚,而且又消滅了李隆,這讓他們也都死了心,接到請柬後就開始陸續的趕到漢城,畢竟他們都知道,若是接到請柬不去漢城的話,那麼日後就會是平安軍的敵人,以平安軍的實力,他們就算是聯合起來都不是對手。

對於那些小股叛軍的歸順,李安良和劉濤並不感到意外,他們關心的是以齊彥名爲首的忠清軍、江原軍和慶尚軍,這三股叛軍是除了平安軍之外最大的叛軍,他們的態度纔是最關鍵的,若是這三支叛軍不願意歸降的話,那他們只能通過武力解決了。

隨着各路實力弱小的叛軍對平安軍選擇了歸順,這也給齊彥名等三路叛軍的首領一種強大的壓力,畢竟從平安軍表現出來的戰力來看,他們也絕對不是平安軍的對手,甚至就算是聯合起來也不行,所以現在他們也都在猶豫,是否要向這個之前還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平安軍投降。

最先頂不住壓力的是江原軍,這支軍隊大部分都是由叛變的朝鮮官兵組成,首領名叫崔東龍,以前只是一箇中層的軍官,雖然崔東龍在軍事上很有天分,但是在治理地方卻是無能爲力,所以這也使得他治下的江原道也十分混亂,情況只比之前的平安道要好一些,現在平安軍經過李安良和劉濤的整治,情況已經今非昔比,結果他的江原道就成爲整個朝鮮最爲混亂的地方,甚至崔東龍已經對治理地方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也正因爲以上的原因,再加上崔東龍知道自己絕對不是平安軍的對手,而且江原道與京畿道本來就是緊挨着的,所以他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最後終於決定去漢城拜見李安良,這也表示着他願意向平安軍歸順。

對於崔東龍的歸順,劉濤和李安良都是十分的高興,因爲在他們看來,那些小股的叛軍根本無所謂,最關鍵的就是以忠清軍爲首的三大叛軍,現在三大叛軍之一的江原軍終於選擇了歸順,那麼這就是一個好兆頭,說不定幾天之後,忠清軍和慶尚軍也會選擇歸順。

不過劉濤和李安良顯然都太小看忠清軍和慶尚軍了,他們在漢城一直等到宴請各路叛軍首領的日子,也沒見到齊彥名和那些士族,最後李安良和劉濤強忍着怒火招待了一下那些選擇歸順的叛軍首領,然後又安排他們住到漢城,至於他們手下的軍隊,自然會有平安軍的人前去接管。

其實對於忠清軍和慶尚軍的頑固,劉濤和李安良之前也有一些心理準備,畢竟這兩路叛軍與江原軍不同,特別是齊彥名的忠清軍,他們本來是朝鮮第一夥造反的人,而且在朝鮮的各路叛軍中,也一直是最強的,但是現在平安軍的異軍突起,使得忠清軍落到後面,但是忠清軍的傲氣卻還在,想要讓他們向之前不如自己的平安軍低頭,自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齊彥名沒有去漢城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朝鮮士族聯盟組成的慶尚軍,這支軍隊要錢有錢有要有人,可以說是四路叛軍中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只可惜他們的位置太過偏南,距離京畿道太遠,所以一直沒能參與到核心的爭鬥中。

不過現在這種地形卻讓他們佔盡了便宜,因爲距離京畿道太遠,中間又隔着一個忠清軍,所以他們根本不擔心平安軍的威脅,想要讓他們歸順,除非是平安軍能夠打敗夾在中間的忠清軍。

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90章 鬧鬼第245章 家人第130章 送行(上)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131章 送行(下)第4章 再無瓜葛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35章 雪夜救治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57章 遊泰山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27章 談生意第1章 破產之家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95章 背叛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95章 背叛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0章 少女靈芸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50章 金瓶梅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213章 威海衛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75章 聯手滅門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34章 望遠鏡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63章 鄭氏一家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50章 金瓶梅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45章 家人
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90章 鬧鬼第245章 家人第130章 送行(上)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131章 送行(下)第4章 再無瓜葛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35章 雪夜救治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57章 遊泰山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27章 談生意第1章 破產之家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95章 背叛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95章 背叛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0章 少女靈芸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50章 金瓶梅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213章 威海衛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75章 聯手滅門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34章 望遠鏡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63章 鄭氏一家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50章 金瓶梅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45章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