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功高難賞

“加兵部尚書銜?”

梅翰林愣了一下。

加兵部尚書銜,只是掛上兵部尚書的頭銜,並不等於就是兵部尚書。

但是掛上這個頭銜,也就擁有了和兵部尚書對等的地位,在他自己的軍隊裡面,可以擁有和兵部尚書一樣的權力。

擁有的那些權力,包括可以自行任命軍隊的將領,不需要報批朝廷的同意。

也包括可以自己生產武器,不需要經由兵部武庫司來撥付。

這是很大的自主權。

雖然方浩之前得到了朝廷便宜行事的許可,可那只是特例,特殊時期的特殊任命,那隻屬於臨時性的,朝廷隨時都可以將這個權力給剝奪掉。

而且那些將領的提拔名義上還要經過朝廷的核準,才能夠名正言順的上任。

哪怕是節度使,非戰爭時期,要提拔手下的軍官,還必須要報請朝廷的批准。

加了兵部尚書銜之後,自己就可以行使一部兵部尚書的權力,代表朝廷直接授予他們職務。

加兵部尚書銜,那就是朝廷的正式許可,想要剝脫,至少要拿出一個適當的理由來。

就像十幾年前的那一場戰爭,打仗的時候朝廷可以任命大將成爲統兵的元帥,統領天下兵馬,不過那只是暫時的權力,並不在朝廷制度之內,打完仗了,就可以剝脫那樣的權力。

但是設定了節度使就不一樣,那是正式的官銜,過了十幾年的時間,早就可以撤掉了,可是都沒有將它撤掉。

這是很多領兵在外的大將都想要擁有的權力。

在堯國曆史上,也出現過一些在外領兵的大將加兵部尚書銜的事情,但是很少。

堯國的文官們對權力摳得很死,兵部尚書雖然有一個“兵”字,但屬於文官體系,這是他們才能夠掌握的權力,並不希望讓給別人。

當初許方浩便宜行事,因爲那是開疆擴土,沒有給他足夠的權力,就難以完成那樣的任務。

不過便宜行事終究只是非常時期的臨時性任命,如果給他加一個兵部尚書銜,以後他沒有犯什麼錯誤的情況下,朝廷就沒有理由取消他的這個頭銜,也就沒有理由取消他那麼大的權力。

“這樣會不會有一些不好?”他猶豫着說道。

“要不然,該給他升一個什麼樣的官呢?這樣總比多一個節度使要好吧?”王大學士道。

從一品的大將軍加上正二品的兵部尚書銜,擁有了很大的自主權。

不過還是沒有節度使的權力大。

因爲節度使管的地方很多,而且不只是管軍隊,還管當地所有的老百姓。

雖然方浩目前看起來他也管着當地所有的老百姓,但是實際上按照堯國的制度來說,他的屬地並沒有老百姓,只有屯田的民戶,而且都是以罪犯的名義遷移過去的流民,理所當然的要給那些將領來管。

如果朝廷開放內地老百姓遷移過去,那些人就不是方浩有資格管理的,得由朝廷派遣的地方官過去管理。

但是節度使有那樣的資格管理。

節度使就是那一大片地方的最高長官,即管兵,也管民,就像土皇帝一樣。

雖然燕、朔兩州現在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百姓,都是那些流民,不過那是因爲朝廷不允許內地的老百姓遷移過去,害怕會讓這兩個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

撤掉兩個節度使之後,遷移老百姓過去,朝廷就可以派遣地方官管理那些地方。

地方官管理不了屯田的民戶,那屬於軍隊管理,但是軍隊也管理不了地方上的老百姓。

現在的情況是,哪怕朝廷想要放開內地的老百姓移民到關外,可是有燕州和朔州擋在前面,也沒有辦法放開。

不然就沒有辦法向這兩州節度使解釋,爲什麼不準老百姓移民到他們的地方,而准許那些老百姓移民到更遠的地方,是不是對他們有意見?

只有將燕洲和朔州都給撤掉,纔可以光明正大的將內地大量的老百姓遷移到邊關以及關外,將那些土地真真實實的變成堯國的土地,讓堯國的子民去那裡開墾耕作,來給朝廷貢獻賦稅。

開疆擴土,不就是爲了收到更多的賦稅嗎?

在朝廷很多官員眼中,不能收到賦稅的土地,那都不能算是自己的土地。

梅翰林想了一下,方浩現在的品階和職務都已經到達了武將的巔峰,確實也沒有什麼能夠酬賞他功勞的了。

大功不賞,那就是朝廷失德,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加一個兵部尚書銜,已經算是朝廷能夠給出的最小的代價了。

功高難賞,那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功不賞,朝廷失德,上下離心。

但是功勞太大,又會面臨着一個賞無可賞的窘境。

梅翰林想了一想,又說道:“我們應該在京城給方將軍蓋一座大將軍府,他在北方苦寒之地經營多年,勞苦功高,我們應該給他的家眷一個很好的待遇,至少不能讓他的家眷繼續在那苦寒之地呆着,陪他一起爲國戍邊,要把他們接回京城來享福。”

王大學士目光一閃,知道梅翰林還是不放心方浩,這是要將方浩的妻子都接回京城,作爲人質扣留,使得方浩不敢有異心。

搖了搖頭,嘆息着說道:“我知道你的擔憂,可是現在方將軍還是我們的人,到目前爲止,他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我們的事,如果我們處處都要表現出對他的猜忌,你覺得他會怎麼想?”

梅翰林說道:“我們代表的是朝廷的意志,是所有文官的意志,我們要爲這個天下消除一切不安定的隱患,我們不需要考慮他個人怎麼想,甚至我們不需要考慮他是不是我們的自己人。”

王大學士知道梅翰林說的是那個道理,朝廷做事就應該按照朝廷的規則來,誰處在那個位置,就應該要提防誰。

他想了想,說道:“你說得很有道理,等他的捷報傳來,我們就讓他把家眷送到京城來。”

梅翰林又說道:“現在方將軍的父母兄嫂還在老家鞏縣,也可以將他們接到京城,享受京城的榮華富貴。”

第一三九章 遇敵第四十八章 悲悽第十八章 訓練(三)第七十八章 愧疚第一五八章 戰爭動員第七十一章 紡織機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一百零八章 站隊的問題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氣第八十四章 行政體系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詩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九十五章 奪城第五十五章 鐵匠第七十六章 小屁孩不算第二章 升級武士第一六五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十一章 節帥府的邀請第四十章 攻防兼備第六十三章 從軍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一三七章 南北大貫通第一四五章 消費時代第七十八章 希望的田野上第三十章 懷疑第八十六章 兒子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負第五十五章 給我一個孩子吧第三十章 收攏人心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七十章 女僕(二)第七十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一章 交易方式第七十八章 愧疚第一零三章 興隆商行第八章 王大學士設宴第五十七章 孤臣不易第七十九章 與有榮焉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二十四章 交易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斃第八章 王大學士設宴第十二章 新穎的想法第四十八章 最佳甩鍋對象第五章 改善伙食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動力研究院第一五七章 等待戰爭第四十九章 升職的節奏第八十章 表態第二十八章 官場的忌諱第八十九章 聖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十一章 震懾第八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章 挾持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一一一章 殺人誅心第三十七章 仁者無敵第九章 洞房之夜第七章 新一輪的任命第二十六章 金吾衛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三十二章 考校第四十九章 升職的節奏第八十三章 首相第一二五章 超出期望第七十三章 女僕(五)第一零四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八章 橡膠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第七十章 鬱悶的沙魯第七十四章 忠心屬從第十一章 洞房之夜(三)第七十六章 入侵者第八十六章第一零一章 榜眼第四十五章 煽動第二十七章 匯合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一二九章 陸路第十五章 虛弱期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二十六章 苦難第四十七章 皇上的意思第六十九章 女僕(一)第一零一章 接受現實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九章 我的那隻大雕呢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三十五章 德萊賽第六十八章 水泥廠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二十六章 金吾衛第十三章 世界物產圖鑑
第一三九章 遇敵第四十八章 悲悽第十八章 訓練(三)第七十八章 愧疚第一五八章 戰爭動員第七十一章 紡織機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一百零八章 站隊的問題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氣第八十四章 行政體系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詩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九十五章 奪城第五十五章 鐵匠第七十六章 小屁孩不算第二章 升級武士第一六五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十一章 節帥府的邀請第四十章 攻防兼備第六十三章 從軍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一三七章 南北大貫通第一四五章 消費時代第七十八章 希望的田野上第三十章 懷疑第八十六章 兒子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負第五十五章 給我一個孩子吧第三十章 收攏人心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七十章 女僕(二)第七十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一章 交易方式第七十八章 愧疚第一零三章 興隆商行第八章 王大學士設宴第五十七章 孤臣不易第七十九章 與有榮焉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二十四章 交易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斃第八章 王大學士設宴第十二章 新穎的想法第四十八章 最佳甩鍋對象第五章 改善伙食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動力研究院第一五七章 等待戰爭第四十九章 升職的節奏第八十章 表態第二十八章 官場的忌諱第八十九章 聖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十一章 震懾第八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章 挾持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一一一章 殺人誅心第三十七章 仁者無敵第九章 洞房之夜第七章 新一輪的任命第二十六章 金吾衛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三十二章 考校第四十九章 升職的節奏第八十三章 首相第一二五章 超出期望第七十三章 女僕(五)第一零四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八章 橡膠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第七十章 鬱悶的沙魯第七十四章 忠心屬從第十一章 洞房之夜(三)第七十六章 入侵者第八十六章第一零一章 榜眼第四十五章 煽動第二十七章 匯合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一二九章 陸路第十五章 虛弱期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二十六章 苦難第四十七章 皇上的意思第六十九章 女僕(一)第一零一章 接受現實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九章 我的那隻大雕呢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三十五章 德萊賽第六十八章 水泥廠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二十六章 金吾衛第十三章 世界物產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