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佈局全國

怎樣將齊王從守備森嚴的王府給弄出來,那是一件需要經過周密籌劃的事情。

這一點方浩和令狐策也不能夠商談出什麼來。

只能是有一個大體的構架。

具體的事宜,還是要執行的人,根據實際情況來做。

這件事情,方浩只能夠交給陳朗來策劃。

現在從關外到京城的路途暢通了很多,來回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夠了。

雖然一般的人還是不能夠自由的進出,但是三大商行可以。

三大商行裡面方浩都有着股份,特別是絲路商行,現在已經成爲他掌握的一家商行,盧倫英只不過是躺着吃分紅,商行的事情,他都不管了。

而從雁城到金城那一千多裡的路,路況很不好,運輸貨物還是要靠着大量的人工,商行每一次行商,都是上千人的規模,有時候甚至還會有幾千人的規模。

而過關卡的時候,只要繳納了厘金,一般是不會查的。

在這種情況下,方好想要在商行裡面安插人手送到京城,可以說是非常的輕鬆。

和令狐策談過這個問題之後,方浩就開始調遣人手了。

上官雲從節度使的位置上退下來後,陳朗這個幕僚也就沒有了職務,他也回到了京城,在京城郊外買了一大片地,種起地來。

他不光是種地,還開了一個織布工坊,這樣一來就需要僱傭很多的人工。

加上在他的農莊上種地的農民,他這邊一共僱傭了兩千多人。

嚴格的講,僱傭的人都必須要有一個合法的身份,是不能夠隨意的僱傭外地人的,必須要向官府報備。

但是一般情況下,沒有幾個會向官府報備的,因爲一般情況下,官府也不會來了解這樣的問題。

這一次陳朗他這邊僱傭的人有些多,倒是有人來查這樣的問題。

不過很快就被很有背景的人給阻攔住了。

陳朗也打點了一千多兩銀子,使得這一片地方沒有官府的人來查他這邊的問題。

他這裡僱傭的人,當然有一些確確實實是農民和工人,不過大部分都是他用來收集情報的人。

因爲他這邊有一個織布坊,而絲路商行需要運輸大量的布匹到關外去,所以絲路商行也經常在他這邊購買布匹,雙方的來往還比較稠密。

當然這也屬於正常的情況。

不過很多關於金城那邊的情報,以及關外那邊的情報,就通過這種正常的往來進行了交流薈萃。

陳朗知道方浩要將齊王給弄出來的消息時,已經到了年底的時候。

而在這個時候,方浩已經通過絲路商行安插了一千多名火槍手過來了。

按照陳朗的想法,有着一千多火槍手混入到京城裡面,就足夠控制住京城,奪得皇權,沒必要弄那些虛的。

以他的想法,就應該狠狠的打一仗,大殺特殺,殺得個血流成河,將朝廷所有的統治階層都給殺掉,徹徹底底的改天換地。

可是方浩既然想着要以一種比較平和的方式來奪得政權,他作爲幕僚,也只能夠想辦法來配合。

現在京城裡面齊王和鄭緒兩家被皇帝看得死死的,在這種情況下要做什麼小動作,非常的困難。

陳朗策劃了很長時間,決定還是在元宵節的時候採取行動,將那兩家子的人和趙勇、盧倫英那兩家的人都給運出來。

趙勇和盧倫英這兩家目前還是堯國的總兵,他們的家眷只是按照慣例被扣留在京城之中,活動還很自由,並沒有受到太過嚴密的監控。

讓他們這兩家人給偷偷的運出去還是挺容易的。

在這之前,方浩已經很私密的會見了趙勇和盧倫英,他們也表示了跟着方浩一起舉事。

趙勇那邊不用說,他本來就是方浩的死忠屬從,而這樣的屬性是不會更改的,不論經過多長的時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都不會變化,這才能夠算得上是死忠。

他早有推舉方浩做皇帝的意思,唯一擔心的就是家眷,方浩提出要幫他將家眷給運出京城,他當然是求之不得。

盧倫英那邊,則是經過了慎重的考慮,覺得方浩想要造反,以後天下肯定會是他的,自己沒有必要跟方浩對着幹。

在方浩沒跟他攤牌之前,他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覺悟。

等到方浩將他秘密的召集到戎州會面,給他看了那一份先帝遺詔,他更是吃了定心丸,馬上就手寫了一封家書交給方浩,讓方浩的人帶回京城,給他家裡的人看,好讓他們配合方浩這邊的行動。

有了那一份先帝遺詔,還要將齊王給拉出來,經過禪讓的程序,那就說明方浩已經有了起兵造反的大義。

雖然盧倫英覺得沒有那個大義,方浩的軍事實力也能夠很輕鬆的打下整個天下,但是他有一點擔心方浩能不能夠發動手下所有的士兵都接受他造反當皇帝的想法,他認爲這是唯一不能夠確定的風險。

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東西,就不用擔心手下的士兵會反對了。

他不只是自己要跟着方浩一起來幹,還向方浩表示他可以說服現在西隴省的布政使響應方浩的號召。

——如果不同意,他也有辦法讓他們同意。

趙勇也向方浩保證了,等到方浩舉事的時候,他會控制東燕省那些官員,讓他們老老實實的響應方浩。

這樣一來,方浩兵不血刃就可以得到西隴省和東燕省這兩省的地盤,還有那遷移過來的那上千萬的人口。

而在這個時候,望海城那邊,那些貨輪也已經停止了運輸貨物,方浩開始利用那些貨輪通過海路向堯國最爲富庶的南方投送兵力以及武器,先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上岸潛伏,等待着一旦舉事就迅速的進入內陸來控制各省。

那些貨輪可以在海上行駛,也可以在大江大湖中行駛,逆流而上,可以很快的控制十幾個省。

雖然那些大鐵船在方浩眼中只能算是貨輪,可是真的打起水戰來,碾壓堯國水軍那些木製船,一點問題都沒有。

在這段時間裡,方浩已經開始佈局全國,現在欠缺的就是將齊王給弄出來。

第四十三章 熱愛和平的沙魯第一三五章 七大軍區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五十五章 條件第五十八章 殺光山賊第九十四章 拒敵第十三章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斃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打響第九十章 提升品階第一百三十四章 謀奪馬場(四)第七十九章 吾皇萬歲第五十四章 入閣爭議第一七零章 一觸即潰第十五章 回門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二十八章 和公主的約定第二十八章 系統升級第三章 請辭第一六五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八章 樂於助人的小哥哥第一章 我要當皇帝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一一九章 學習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七十二章 女僕(四)第十九章 望海城第八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故事第一三二章 主力部隊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九十二章 齊王登基第七十二章 冷漠第五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七十章 女僕(二)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一四九章 從小孩子抓起第九十二章 原諒第四章 瘋狂的皇帝第一五四章第三十九章 想一想都覺得恐怖第一五零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章 抓緊種地第一二七章 移民大動員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五十七章 陪我的大雕第三十一章 方浩不高興第九十三章 前途光明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二十七章 落後第五十九章 盧總兵的反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分馬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一章 仁德之君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們贏了第一四零章 改寫戰爭方式第四十七章 皇上的意思第一二九章 陸路第三十七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九十章 火藥第一一四章 大漢帝國第六十六章 體制第一二五章 超出期望第六十七章 禮教殺人第七十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二十九章 籌劃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九章 大改制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九章 御前會議第九十五章 磐石第九十八章 順利撤回(除夕快樂!求訂閱,求打賞)第一一零章 霸主的潛質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九十三章 迎敵第五十四章 有野心的男人第七十四章 忠心屬從第一零八章 一團亂麻第八十九章第四十五章 探望公主第七十七章 太落後了第二十八章 反意第九章 三個名額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一四章 大漢帝國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巡邏隊第五十五章 鐵匠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二十一章 工業體系第六十五章 豪賭第十七章 訓練(二)第六十四章 文人裘伯賢第十七章 訓練(二)第八十九章 想種地的沙魯
第四十三章 熱愛和平的沙魯第一三五章 七大軍區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五十五章 條件第五十八章 殺光山賊第九十四章 拒敵第十三章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斃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打響第九十章 提升品階第一百三十四章 謀奪馬場(四)第七十九章 吾皇萬歲第五十四章 入閣爭議第一七零章 一觸即潰第十五章 回門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二十八章 和公主的約定第二十八章 系統升級第三章 請辭第一六五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八章 樂於助人的小哥哥第一章 我要當皇帝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一一九章 學習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七十二章 女僕(四)第十九章 望海城第八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故事第一三二章 主力部隊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九十二章 齊王登基第七十二章 冷漠第五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七十章 女僕(二)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一四九章 從小孩子抓起第九十二章 原諒第四章 瘋狂的皇帝第一五四章第三十九章 想一想都覺得恐怖第一五零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章 抓緊種地第一二七章 移民大動員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五十七章 陪我的大雕第三十一章 方浩不高興第九十三章 前途光明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二十七章 落後第五十九章 盧總兵的反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分馬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一章 仁德之君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們贏了第一四零章 改寫戰爭方式第四十七章 皇上的意思第一二九章 陸路第三十七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九十章 火藥第一一四章 大漢帝國第六十六章 體制第一二五章 超出期望第六十七章 禮教殺人第七十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二十九章 籌劃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九章 大改制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九章 御前會議第九十五章 磐石第九十八章 順利撤回(除夕快樂!求訂閱,求打賞)第一一零章 霸主的潛質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九十三章 迎敵第五十四章 有野心的男人第七十四章 忠心屬從第一零八章 一團亂麻第八十九章第四十五章 探望公主第七十七章 太落後了第二十八章 反意第九章 三個名額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一四章 大漢帝國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巡邏隊第五十五章 鐵匠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二十一章 工業體系第六十五章 豪賭第十七章 訓練(二)第六十四章 文人裘伯賢第十七章 訓練(二)第八十九章 想種地的沙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