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君王死社稷

洛陽被圍可不能不救,要是福王被殺,可就影響了自己的大業,而且,李恩也不幹,無影也不幹。

好在陝西這些年已經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了,政治、經濟、軍事條件都已經完全具備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洪家二寶的科研所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而李瑞和楊素雲能迅速地將這些成果轉化爲工業產品,大大促進了經濟和軍事裝備發展。

石油和煤炭的開發利用,使陝西的工業發展有了能源保障,軍事裝備大大得到了提高。

手榴彈和地雷不用說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也大量生產,足夠用了。最主要的,是他們已經將現代步槍製造出來,王興的軍隊已經徹底告別了冷兵器時代。而且,他倆還研究出了一種攻城利器,氣艇。

氣艇其實是運用了熱氣球的原理並加以改造,可以升空,可以轉向,升空高度最高可達到一百多米。

有了這些武器,王興新軍的武力已經具備了可以碾壓一切反對力量的能力。

……

李忠和白玉卒、高仲光三人確實來到了西安,不但他們來了,他們還帶來了約有一千騰驤左衛的老兵,當然這些老兵都是分別逃出京城的。

李忠來到西安,無事可做,就當了王興的大管家,而白玉卒被王興任命爲副參謀長,高仲光被任命爲騎兵團長,下轄兩個營,一營長侯國盛,二營長布揚古。一千騰驤左衛老兵被編爲警衛二營,由潘九任營長。

王興確定了“兵出陝西,驅賊北進”的戰略之後,把兵權全部交給了洪承疇,由他全權指揮,自己坐鎮西安。不過,他仍是掛着總司令的職銜。

……

洪承疇率一萬五千新軍出潼關,直逼洛陽城下,先與張獻忠大戰於洛陽之西,手榴彈、地雷加上步槍,張獻忠的農民軍雖然多達三十多萬,但毫無還手之力,打了不到半天,就往北逃竄,進入山西,回到自己的老根據地——河東地區。

李自成見張獻忠逃了,也帶兵往北逃竄。

可是,令李自成感到奇怪的是,洪承疇解了洛陽之圍,並沒有乘勝追擊之意,進駐洛陽就按兵不動了。

崇禎帝朱由檢卻是讀懂了王興的意思。這是要名份啊,人家是川陝總督,哪有義務幫你平天下,名不正言不順嘛。

可是,要給王興名份,必須剷除魏忠賢。除掉魏忠賢,他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已經有了一點把握,可是他又有所猶豫,怕給了王興名份,王興助他橫掃天下,怕他將來成尾大不掉之勢。

可就在他猶豫之際,清兵繞過寧錦防線,從喜峰口入關,一路橫掃,迅速包圍了京城。

朱由檢大驚,京軍最能打的騰驤左衛已經跑的跑,逃的逃,剩下的一千多兵也難成氣候,而其他京軍,都是老爺兵,守守城可以,讓他們出城野戰,想也別想。

所以,他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清兵肆無忌憚地劫掠京師。

潘莊早有準備,潘壽早就遵照王興的命令將合村老小撤進京城,居住在王興府中,所以,潘莊除了損失一些財物外,村民毫無損傷。

清兵撤走後,崇禎知道,如果再不請王興出山,怕是大明的江山就會易主。所以,他迅速剷除了魏忠賢的勢力,讓魏忠賢去風陽守墳司香。

魏忠賢行到北直隸阜城縣時,被王興派去的王無文殺死,據後來見過他屍體的人說,魏忠賢全身骨頭寸斷,死狀甚慘,可見殺他之人有多恨他。

除了魏忠賢,崇禎帝終於下旨,對王興的功績進行升賞,賜王興公爵,爵號“忠國”,並命其出兵平叛。

王興領旨後,這才下令洪承疇驅賊北進。

李自成無奈之下,攻進山西,跟張獻忠分兵進攻京城。

在李自成兵臨京城之前,程強和劉建的“大觀樓”戲班悄悄出城,經山東直奔洛陽。

他的這個戲班裡,有兩個重要人物——鄭貴妃鄭珍珠和壽寧公主朱軒媁,當然,冉旺是必然帶了出來。

朱常洵見到母妃與妹妹之後,自然大喜過望,一家人對於王興信守承諾之舉,自然是非常感激。

李自成率兵沒費吹灰之力,就打進了京城,崇禎帝怎麼也沒想明白,王興的軍隊明明有能力在闖賊打到京城之前就能消滅他們,怎麼就一直吊在後面,不緊不慢地跟着呢?

崇禎實現了“君王死社稷”的壯舉,吊死在煤山,隨他一起赴死的,只有王承恩。

劉宗敏率先打進北京城,遵照崔明的指示,將朱由檢的三個兒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全部秘密殺死,並將朝中公卿大臣全數羈押拷問,逼抄財產,共抄沒金銀三千多萬兩。當然,王興府和申府、洪府等幾個有數的府第沒有被抄。

李自成進了京城,不顧後有洪承疇的追兵,立即稱帝,國號大順,大封隨他一起起兵的將士。劉宗敏被封爲權將軍,總攬兵權,宋獻策被封爲護國大軍師,牛金星被封爲丞相,總理政務。

洪承疇率兵抵達京城之際,劉宗敏發動兵變,殺死李自成、牛金星,率部出降,宋獻策趁兵亂逃走,不知所蹤。

洪承疇得王興指示,接受了劉宗敏的投誠,令其將軍隊遷出城外,接受改編,自率新軍進入京城。

王興在得知崇禎帝駕崩的消息之日起,就令全軍戴孝,並在洛陽奉朱常洵爲帝,年號弘光。

劉宗敏佔領京城以後,王興在田有良的保護下,經東昌府、臨清進入京城,將自己的原府邸改爲忠國公府,並在府內處置政務。

原朝中大臣見王興進京處置政務,紛紛投效,當然,也有看不慣王興的新政的,閉門不出。

王興與洪承疇、崔呈秀、申紹芳、周延儒、錢謙益、阮大鉞組成臨時內閣,張榜安民,恢復市面,改編安置降兵,並從陝西調來大批糧食,平抑物價,京城局面迅速平穩下來。

王興見京城形勢平衡了,這才令魏浣初將陝西政務交與吳牲,保護申紹儀等家眷去洛陽與皇帝匯合,一同進京。

第五十五章 潛伏第一百零三章 試金石第三十八章 丈人是人第一百零七章 斯文人吃虧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七十四章 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一百零一章 戰前動員第三十七章北地梟雄(二)第二十一章 督帥真天人也第十八章 兩個請求第六十四章 嬌女馴驚馬第十一章 訓 婢第四十五章 想不到的祝壽者第十七章 同年聚會(一)第七十章 韓敬被打臉第六十章 帝黨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娘當情婦兒做假子第五十一章 不解風情的混蛋!第四章 施恩爲圖收人心第四十章 杏榜名標(一)第五十四章 王家有子第二十八章 開業大吉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雷無計(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劉招孫(二)第六十九章 發昏不當死,萬事須自強第八十五章 你看出什麼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與道的對話第一百五十九章 賑饑平亂(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底牌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五章 不義之財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六章 權閹初現第六章 朝中異議一百九十一章 心術不正丟官職第三十八章 校場點兵(五)第六章 便攜式冰箱第八十章 會商大計第五十九章 預言成真第一百二十六章 攜子認親多尷尬第三十五章 奸滑之徒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兩手準備第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香脣被偷嬌且羞第一百五十章 山東道上(十一)第七十九章 女諸葛第四十七章 黎明情話(爲明亮照我心的打賞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賑饑平亂(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底牌第一百二十章 誰屙的屎誰擦第二十九章 慈慶宮風雲(一)第三十三章 羨慕他有媳婦?第七十六章 深夜麗人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雷無計(三)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三十六章 書院招生開始了第三十章 慈慶宮風雲(二)第二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奉旨出京(七)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二十八章 朝堂議戰(五)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九十六章 二百五老師第三章 氣壞閻王因太懶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六十二章 被當菩薩供起來了第八十九章 將帥失和第八十章 楊鎬惱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劉招孫(二)第二十四章 朝堂議戰(一)第七章 借屍還魂第一彈第三十八章 校場點兵(五)第六十八章 張家亂起(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十章 怒斥樑恩女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二十二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第八十四章 自願進坑五十三章 殿試第五十一章 遇襲(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山東道上(八)第四十五章 想不到的祝壽者第十七章 安家芙蓉苑第九十五章 學生的心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曹文詔來投第七十九章 女諸葛第一百零二章 山頭攻堅第六十五章 定陝西(二)第二十六章 朝堂議戰(三)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一百六十四章 賑饑平亂(十三)第八十四章 上班第一天
第五十五章 潛伏第一百零三章 試金石第三十八章 丈人是人第一百零七章 斯文人吃虧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七十四章 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一百零一章 戰前動員第三十七章北地梟雄(二)第二十一章 督帥真天人也第十八章 兩個請求第六十四章 嬌女馴驚馬第十一章 訓 婢第四十五章 想不到的祝壽者第十七章 同年聚會(一)第七十章 韓敬被打臉第六十章 帝黨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娘當情婦兒做假子第五十一章 不解風情的混蛋!第四章 施恩爲圖收人心第四十章 杏榜名標(一)第五十四章 王家有子第二十八章 開業大吉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雷無計(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劉招孫(二)第六十九章 發昏不當死,萬事須自強第八十五章 你看出什麼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與道的對話第一百五十九章 賑饑平亂(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底牌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五章 不義之財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六章 權閹初現第六章 朝中異議一百九十一章 心術不正丟官職第三十八章 校場點兵(五)第六章 便攜式冰箱第八十章 會商大計第五十九章 預言成真第一百二十六章 攜子認親多尷尬第三十五章 奸滑之徒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兩手準備第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香脣被偷嬌且羞第一百五十章 山東道上(十一)第七十九章 女諸葛第四十七章 黎明情話(爲明亮照我心的打賞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賑饑平亂(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底牌第一百二十章 誰屙的屎誰擦第二十九章 慈慶宮風雲(一)第三十三章 羨慕他有媳婦?第七十六章 深夜麗人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雷無計(三)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三十六章 書院招生開始了第三十章 慈慶宮風雲(二)第二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奉旨出京(七)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二十八章 朝堂議戰(五)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九十六章 二百五老師第三章 氣壞閻王因太懶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六十二章 被當菩薩供起來了第八十九章 將帥失和第八十章 楊鎬惱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劉招孫(二)第二十四章 朝堂議戰(一)第七章 借屍還魂第一彈第三十八章 校場點兵(五)第六十八章 張家亂起(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十章 怒斥樑恩女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二十二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第八十四章 自願進坑五十三章 殿試第五十一章 遇襲(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山東道上(八)第四十五章 想不到的祝壽者第十七章 安家芙蓉苑第九十五章 學生的心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曹文詔來投第七十九章 女諸葛第一百零二章 山頭攻堅第六十五章 定陝西(二)第二十六章 朝堂議戰(三)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一百六十四章 賑饑平亂(十三)第八十四章 上班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