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督帥真天人也

“逢時兄,既然你自陳精擅心算,本督想試你一試,不知可否?”王興可不會被他父子的話所誤導,不試試,哪裡知道他的本領多強?

“但請督帥出題。”李逢時並不打怵,反而躍躍欲試。

“好。”王興說完,叫過潘老三,低聲囑咐了幾句,潘老三轉身離去。

不一會兒,楊素雲的貼身丫環翠兒手裡拿了一個賬本和一張紙,走了進來。

“逢時兄,這是一本新華書店半年的賬簿,一會兒讓丫環從頭開始念,要求你給出收銀多少,支銀多少,餘銀多少三個數字。未必將這半年的賬本唸完,你可以隨時喊停,只須給出你喊停之日的數字即可。可以嗎?”王興道。

“可以。”李逢時沒想到王興想出這樣一個古怪的法子,只聽不看,數字有整有零,算法有加有減,還得是三個數字,這記憶力稍弱,或者心算速度稍慢,就必然全盤出錯。

難度可不是一般地大。

不過,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對這樣一個新奇的考較之法感興趣。

“開始。”王興令道。

“正月初一收銀三百一十五兩三分四釐,支銀三兩八分;正月初二收銀二百七十三兩八分,無支銀……。”

翠兒語速不快不慢,當唸到正月初十時,李逢時揮手打斷翠兒:“停!”

什麼意思?難道這就記不住了?本事並不大嘛。王興心想。

“請姑娘唸的快一點,如此速度,怕是督帥大人等也等煩了。”

什麼?竟然嫌慢?王興心裡一驚,心說,就這速度我都聽糊塗了,還嫌慢?

王興擺擺手,示意翠兒加快速度。

……

一直等到翠兒一本賬全部唸完,李逢時也沒有再次喊停。

“收銀共五千三百一十五兩八分三釐,支銀共一千八百二十九兩七分五釐,餘銀三千四百八拾六兩零八釐。不知這個數字可準?”

翠兒話音一落,李逢時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王興看了一眼翠兒,翠兒大睜着雙眼,震驚之色顯露無疑。見王興看她,連忙點了點頭:“毫釐不差,真是太厲害了!”

王興一聽毫釐不差,也是非常震驚,幾百個數字,邊記邊加減,還是隻聽不看,這得多強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啊?!

“很好,李大人,逢時兄有如此大才,本督焉能不用?”王興當即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謝督帥!”李楠和李逢時父子倆連忙道謝。

“先別忙着道謝。逢時兄,只精通心算可不行,得找到一個發揮心算才能的載體。如果逢時兄能在記賬和查賬方面再下下功夫,將來成就不可限量。”王興提點了一句。

“督帥,您可說着了,犬子對於賬簿非常感興趣。不瞞您說,下官在西安也有幾處產業,老家還有錢莊,每年查賬,都是犬子去做,只需半天功夫,所有賬簿都能查完,而且絲毫不差。”李楠見王興肯用李逢時,高興地眯起了雙眼,此時更是不遺餘力地吹起自己的兒子來。

“督帥,學生對於數字特別敏感,所以纔對賬本感興趣。”李逢時跟着解釋了一句。

“那你說說,現在的記賬方法有什麼問題嗎?”王興問道。

“回大人,學生覺得現在的記賬方法太簡單、不完整、不清晰,只反映跟銀錢有關的往來,不能全部反映業務。”李逢時答道。

“你說的對,但只是對了一部分。”王興道。

對王興的話,李逢時不服,他研究賬簿很長時間了,怎麼能不知道現在的記賬方法的缺點?怎麼就不全了?你一個總督還對這個旁門左道有研究?

“學生不明白,請大人明示。”李逢時拱手說道。

“現在的記賬法,是流水式的,是按時序記錄能引起銀錢變動的記賬法,本督稱之爲單式記賬法。單式記賬法的缺點除了你剛纔說的,還有賬戶設置不完整、不能進行總體試算平衡的缺點。要解決這些缺點,必須進行改革,也就是實行復式記賬方法。”王興說道。

李逢時聽完,同樣震驚了,先別說其中的一些新詞,什麼帳戶啊,試算平衡啊,單式複式啊,就王興能說出這番話,足以證明,人家王興是有深入研究的。

你說一個朝廷大員,沒事研究這個幹什麼?

“督帥,什麼是複式記賬方法?”李逢時問道。

“複式記賬法是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賬戶相互聯繫起來進行登記的一種專門方法。說多了你也未必能聽懂,你看看這張紙。”王興說完,讓翠兒把手裡那張紙,遞給李逢時。

李逢時接過來一看,紙上畫着三欄式賬頁,擡頭上寫着“應收款”,再看內容,有日期、憑證編號、摘要,後邊有“借方”、“貸方”、“餘額”,下邊則詳細記錄了每筆應收款發生的時間、緣由以及金額變化。

李逢時對於“借”、“貸”和記賬的數碼(阿拉伯數字)沒看懂,但看懂了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對於某個特定時間段內發生的應收款一目瞭然,而流水式記賬法,卻是沒有這麼清楚;二是這個記賬法是王總督自家用的,並沒有推行開來。

www⊙Tтká n⊙℃o

李逢時看着這張紙上的賬戶樣式,一下子就懞了:總以爲自己有多大才呢,在人家王總督面前,簡直就是井底之蛙!

“督帥才大如海,真乃天人也!學生拜服!不知督帥能否將這種記賬法授予學生?”李逢時站起身來,深深鞠了一躬。

“逢時兄,請坐。聽我一言。”王興道:“複式記賬法不是那麼簡單,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將來本督是一定要將複式記賬法推行開來的,爲什麼?因爲本督將要大力發展工商業,沒有統一的記賬法怎麼能行?所以,本督將會在芙蓉書院開此課程。如果逢時兄感興趣,可以去旁聽。”王興道。

“對於陝西的未來,本督有一番大計劃,如果逢時兄能將此方法學到手,將來是一定可以有大作爲的。至於現在,你先在本督府裡擔任幕友,李大人,你看如何?”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五章 施恩第一百零九章 取名也是一種情懷第八章 折服洪承疇第三章 氣壞閻王因太懶第一百七十五章 賑饑平亂(二十四)第七十二章 自揭畫皮(二)第二十七章 潘莊冬訓(五)第四十六章 杏榜名標(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勝良藥第一百二十三章 娘當情婦兒做假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回身已是檻外人第六十八章 抗稅風波(六)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八十三章 爭執第五十五章李忠的擔當第二十章 再遇邵儀第九章 主僕易嫁七十四章 自揭畫皮(四)第十九章 未必是好人第三十五章 奸滑之徒第六十四章 發現一個才女第一百五十章 山東道上(十一)一百九十三章 陰人狠毒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樓妓館好修行(爲在家第七把交椅打賞加更)第十六章 爲政基調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五十章 報紙問世(二)第二十八章 潘莊冬訓(六)第三十一章 白話招生簡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神吹第六十六章 面紗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五章 紮根山東,暗圖江南第九十四章 兄弟爭鋒第一百四十六章 山東道上(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山東道上(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千里之外採花人第二十八章 開業大吉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一百一十九章 糖衣剝下炮彈打回第二十五章 是奇才還是怪胎?第七十一章 又起波瀾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一百一十五章 深山出俊鳥第五十四章 王家有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被人算計第三十七章 拜師第五十六章 投名狀(一)第七十六章 中秋喋血(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罵你就是挽救你第五十三章 分兵合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第十二章公主做媒(爲不死人遺骨打賞加更)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一百零三章 兄友弟恭(三)第十四章 撩美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一百七十章 賑饑平亂(十九)第十三章 吃貨大會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五十一章 遇襲(二)第七十八章 李家亂了第七十七章 吳王寶藏(一)第三十九章 被拜師第五章 不義之財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持爲打消耗戰第二十六章 潘莊冬訓(四)第九十九章 皇帝的反應第六十九章 與布依婭相處的那些日子(一)八十八章 翰林院,我來過第六十四章 定陝西(一)第八章 送出去的女人還能收回?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七十四章 探傷第三十九章 北地梟雄(四)第四十三章 杏榜名標(四)第十五章 書房旖旎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九十五章 學生的心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好色纔算接地氣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十六章 避免悲劇重演第八章 送出去的女人還能收回?第八十一章 面子裡子算計忙第八十章 會商大計第九十五章 情報戰(感謝書友ha1846)第二十七章 朝堂議戰(四)第八十四章 自願進坑第三十九章 被拜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深山出俊鳥第三十六章 書院招生開始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談判(三)第二十八章 潘莊冬訓(六)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三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五十一章 不解風情的混蛋!第六十二章 被當菩薩供起來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五章 施恩第一百零九章 取名也是一種情懷第八章 折服洪承疇第三章 氣壞閻王因太懶第一百七十五章 賑饑平亂(二十四)第七十二章 自揭畫皮(二)第二十七章 潘莊冬訓(五)第四十六章 杏榜名標(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勝良藥第一百二十三章 娘當情婦兒做假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回身已是檻外人第六十八章 抗稅風波(六)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八十三章 爭執第五十五章李忠的擔當第二十章 再遇邵儀第九章 主僕易嫁七十四章 自揭畫皮(四)第十九章 未必是好人第三十五章 奸滑之徒第六十四章 發現一個才女第一百五十章 山東道上(十一)一百九十三章 陰人狠毒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樓妓館好修行(爲在家第七把交椅打賞加更)第十六章 爲政基調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五十章 報紙問世(二)第二十八章 潘莊冬訓(六)第三十一章 白話招生簡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神吹第六十六章 面紗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五章 紮根山東,暗圖江南第九十四章 兄弟爭鋒第一百四十六章 山東道上(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山東道上(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千里之外採花人第二十八章 開業大吉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一百一十九章 糖衣剝下炮彈打回第二十五章 是奇才還是怪胎?第七十一章 又起波瀾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一百一十五章 深山出俊鳥第五十四章 王家有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被人算計第三十七章 拜師第五十六章 投名狀(一)第七十六章 中秋喋血(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惡整週永春(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罵你就是挽救你第五十三章 分兵合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第十二章公主做媒(爲不死人遺骨打賞加更)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一百零三章 兄友弟恭(三)第十四章 撩美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一百七十章 賑饑平亂(十九)第十三章 吃貨大會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五十一章 遇襲(二)第七十八章 李家亂了第七十七章 吳王寶藏(一)第三十九章 被拜師第五章 不義之財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持爲打消耗戰第二十六章 潘莊冬訓(四)第九十九章 皇帝的反應第六十九章 與布依婭相處的那些日子(一)八十八章 翰林院,我來過第六十四章 定陝西(一)第八章 送出去的女人還能收回?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七十四章 探傷第三十九章 北地梟雄(四)第四十三章 杏榜名標(四)第十五章 書房旖旎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九十五章 學生的心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好色纔算接地氣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十六章 避免悲劇重演第八章 送出去的女人還能收回?第八十一章 面子裡子算計忙第八十章 會商大計第九十五章 情報戰(感謝書友ha1846)第二十七章 朝堂議戰(四)第八十四章 自願進坑第三十九章 被拜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深山出俊鳥第三十六章 書院招生開始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談判(三)第二十八章 潘莊冬訓(六)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三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五十一章 不解風情的混蛋!第六十二章 被當菩薩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