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一:黃得功的突圍

淮河以南,雨季開始了。

壽州城附近,一片煙雨濛濛,城池、江河、山林、村莊,都籠罩在雨霧裡,影影綽綽的。

“呼……”,城池裡、城池附近的軍營裡不時傳來戰馬打響鼻的聲音,若是在尋常天氣,戰馬在奔跑後打響鼻是常有的事,那是馬匹將奔跑時竄入鼻腔的灰塵除掉的一種自衛手段。

但在眼下,在寧靜的雨幕中,戰馬突然大面積開始打響鼻,則只有一個原因。

馬匹感冒了。

一時,無論城裡城外都有些煩憂。

黃得功從八公山出來後,需要越過東肥水進抵壽州城下,爲了就近竟取用水源,他的大營自然依託東肥水設置。

而壽州城卻是夾在東、西肥水之間建設的城池,兩條河流在城池附近匯合後成爲肥水,最終向北匯入淮河。

除了兩條肥水,在城池以南大約幾十裡的地方,則是由於兩條肥水在歷史上大肆氾濫造成的大面積的沼澤地,後世治理後稱之爲瓦埠湖。

黃得功紮下大營後,位於八公山與東肥水之間的浮橋並沒有拆除,打的主意自然是一旦不敵,自己還有竄入八公山以及向東越過淮水東去的意思。

可惜的是,這座浮橋在一夜之間被瀚海軍破壞了,被南下的朱克圖軍團破壞了,那之後,朱克圖軍團就在東肥水東岸、八公山腳下紮下大營。

而姬甲傑部抵達後,則在壽州城西、西肥水東岸紮下大營,並沒有進入城內,一開始,黃得功眼見彼等人馬不多,還派出大將常進功阻止彼等紮營,不過卻被出城的蕭阿林三千騎一個突擊便打得大敗,那是黃得功抵達壽州後打的第一個仗,在不到一個小時裡,號稱明朝大將常遇春後裔(庶支)的常進功大敗,最後順利回到黃得功大營的不到一半。

當時黃得功是這樣想的,“自己以五千騎去騷擾對方紮營,那時,無論城中還是城外,敵人的騎兵都不會超過己方,常進功是本侯麾下騎兵猛將,就算不敵對方,也能全身而退”

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個大敗!

常進功回到大營是這樣對黃得功說的,“侯爺,不用想了,我是從遼東過來的,參加過好幾次遼東大戰,見識過建奴的騎兵,這蠻賊騎兵都是高頭大馬,騎士都悍勇無比,更兼裝具驚人,又有火器配合,戰力還在那建奴之上,別說末將了,就是您的家丁隊也討不了好,趕緊想轍撤退吧”

此時龍亢集的戰事尚未展開,黃得功雖然打消了再一次讓兒子黃維明進攻姬甲傑部的想法,不過卻並沒有撤退,他在等待劉良佐那裡的消息。

幾日後,江淮地區的雨季來臨,黃得功部的糧草只能支應三日了,卻迎來了一個讓他如雷轟頂的消息。

劉良佐、高傑大敗!

雖不知牟文綬部的消息,不過牟文綬在四鎮中雖然威望最高,那是因爲他是軍中老將,擅長統兵,戰力卻最多與劉良佐相似,還在高傑、黃得功之下,多半也是凶多吉少。

隨着朱克圖部在東肥水東岸紮下大營,黃得功一顆心也與那雨水一樣,瞬間便涼透了。

黃得功大營。

四十歲的黃得功端坐在大帳中間,只見他身材中等,卻異常雄壯,闊面長鬚,紫堂麪皮,此時一對粗大的眉毛已經擰成了一個醒目的“山”字,第一場大雨結束之後,時下的氣候稍稍涼快了一些,不過他面上的汗珠依然清晰可見。

他的左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骨節粗大的右手緊緊握着他的隨身武器——一根重達十五斤的鐵鞭,與尋常鐵鞭不同的是,棱角突出的鐵鞭首部卻是一個槍錐,顯見得這根鐵鞭可砸可刺,是多用途的武器。

大帳裡瀰漫着一股濃濃的酒味,還是淮上老酒的味道,仔細看時,原來黃得功身邊一張矮几上正放着一個碩大的酒罈子,酒罈子的封泥早就拍掉,散發着濃濃的酒香,罈子旁邊放着一個大碗。

這就是身爲靖南候黃得功的獨特之處了,他目不識丁,在思考問題以及對敵時常常以酒來刺激自己,喝得越醉,想問題越清楚,戰力越強。

在與張獻忠在桐城大戰時,當時號稱在張賊老營號稱八大義子之一、戰力還在艾能奇、李定國之上的張愛國先是一箭射中黃得功的左手,黃得功眼看就要被他生擒,沒想到他當場喝下一皮囊老酒後一鞭隔開了張愛國勢在必得的一擊,還順利逃走,然後又設伏擒獲了張愛國,大敗張獻忠最後的精銳,將其徹底逐出南直隸。

張獻忠的八大義子中,戰力最強的黑沙死於左良玉之手,張愛國又被黃得功所擒,如今便只剩下四個了,這四個倒是一直活到最後。

在大帳的左右,分別坐着他的兒子,實際上是他夫人的侄子黃維明,一個二十歲的少年,另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就是常進功了。

大帳裡一片寂靜,只剩下外面淅淅瀝瀝的雨聲。

見黃得功依舊猶豫不決,黃維明說道:“父親,不能猶豫了,劉良佐、高傑一敗,牟文綬不用說也獨木難支,多半跑回徐州了,如今雨季來臨,蠻賊的火器便沒有大用處了,何況,北方的馬匹畢竟不如我等在江淮之地養了許久的,這戰力肯定會大打折扣,不趁着這當口趕緊突圍,恐怕會悔之晚矣!”

“突圍?”,黃得功此時已經單手將那壇平時能裝二十斤老酒的罈子拎了起來,正想往大碗倒,估計是感到老酒已經不多了,便直接向嘴裡灌,灌完之後,將罈子往地上重重一頓,用衣袖稍稍抹了抹嘴巴說道。

“向何處突圍?”

黃維明頓時愣住了。

朱克圖軍團南下後,以兩個騎兵旅守住東肥水東岸,又派出兩個騎兵旅南下,越過東肥水之後,就在壽州城以南三十里那處沼澤地裡唯一的官道上紮下大營,將彼等難逃廬州的道路也封住了,眼下,彼等東、南、西三面都有敵人,只有北面沒有,不過那裡卻是水勢越來越大的淮河。

喝完最後這點老酒後,黃得功的紫堂麪皮顯出了殷紅之色,或許是這碗酒下肚之後將他身體裡一些多餘的水分擠出來了,只見他臉上佈滿了汗珠,他隨手抹了一把站了起來。

“突圍,自然是要的,不過全部突圍肯定是不行的”

“末將願意斷後!”

常進功站了起來,黃得功卻笑道:“老常,你打的什麼主意我也知曉,前幾日這一仗將你打怕了吧”

常進功趕緊單膝跪下,並大聲說道:“職部對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鑑!”

黃得功沒有理會他,自言自語的說道:“差不多十年前,我在天津附近與那尼堪見過面,那一次,我並沒有見識到彼等的戰力,最後我與周遇吉都是大敗,尼堪那廝也是全軍覆沒”

“沒想到這沒過幾年,彼等就滅了建奴,又入關取了河北三地,這一節,我老黃也沒什麼可說的,人家是從流賊手裡奪過來的,不過彼等先滅建奴,再敗流賊,這戰力肯定不可小覷,放心,這一點,我很清楚”

“彼等奪取河北三地之後,乾的事情倒是與那流賊差不多,不同的的是,尼堪那廝明顯注重小民,輕視官員,這一節倒是與流賊不同,自然也與大明完全不同,倒是讓本侯想起了我大明剛剛立國、太祖在位之時的事”

“彼等在境內輕徭薄賦,恢復民生,已歷三年,三年後,其治下不用跟我大明比了,就是與闖賊比也好得多,你現在北上收服三地,恐怕頭一個不答應的便是境內的小民、商戶了”

“這樣的國度,我老黃也深嚮往之……”

“父親!”

黃維明大聲喊道。

黃得功卻擺擺手,“你想到哪裡去了?我黃闖子本是遼東的農戶,貧苦無依,若不是皇上厚恩,怎能坐到眼下這個位置?大明再是不堪,我黃得功也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以報國恩!”

“劉良佐、高傑、牟文綬三部一敗,江北四鎮中就剩下爲父一部也是獨木難支,眼下,最明智的選擇是全部退到江南,將江北的土地留給彼等,按照彼等以往的做法,多半要花上一些年份穩固境內,比照河北三地的話,至少要三年,江淮之地,遠比河北三地複雜,還有左近的河南、陝西、湖北之地,三年恐怕還不止,這樣的話,留給我大明的至少有五年時間”

“牟文綬等敗北之後,殘部多半都退向五河了,史部堂若是清醒的話,迅速與蠻賊達成和議,將殘存的明軍順利撤到江南纔是上策,否則若是被彼等的水師突入長江,恐怕江北四鎮的兵馬都死無葬身之地!”

“那如今……”

黃得功說道:“我與尼堪有一面之緣,等等吧,糧草還有三日,省着點用,按照六日來用,再等三日,若是沒有史部堂的消息,我等再突圍不遲”

第七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下)第十六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上)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十六章 巴里亞加之戰第十章 西行漫記(九)驚天謀劃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五十五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Ⅳ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二十二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中)第三十六章 夕照旅順灣(三)第三個右玉千戶所第二十七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中)第五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九:新時代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三十章 少年行(五)甲米地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三十三章 直布羅陀之戰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八十一章 川藏決戰(7)瀘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2)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二十六章 外喀爾喀(三)扎薩克圖汗位爭奪戰第三十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中)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五章 烏蘭哈達之戰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五十八章 尾聲(4)人事(下)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七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②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二十七章 木.野狐.禪之五:犬牙交錯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二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四十七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上)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二十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⑤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一章 畢方濟來信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二十三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下)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八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2)第十八章 密信(中)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五十三章 蒸汽航線(5)將岸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六章 韃靼海峽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九章 玉龍傑赤(上)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十九章 狂飆(2)遇阻第四十四章 勒拿河(四)雅庫茨克之戰(上)
第七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下)第十六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上)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十六章 巴里亞加之戰第十章 西行漫記(九)驚天謀劃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五十五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Ⅳ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二十二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中)第三十六章 夕照旅順灣(三)第三個右玉千戶所第二十七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中)第五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九:新時代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三十章 少年行(五)甲米地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三十三章 直布羅陀之戰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八十一章 川藏決戰(7)瀘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2)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二十六章 外喀爾喀(三)扎薩克圖汗位爭奪戰第三十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中)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五章 烏蘭哈達之戰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五十八章 尾聲(4)人事(下)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七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②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二十七章 木.野狐.禪之五:犬牙交錯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二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四十七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上)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二十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⑤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一章 畢方濟來信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二十三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下)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八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2)第十八章 密信(中)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五十三章 蒸汽航線(5)將岸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六章 韃靼海峽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九章 玉龍傑赤(上)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十九章 狂飆(2)遇阻第四十四章 勒拿河(四)雅庫茨克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