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半島之殤(4)刻赤登陸戰

從亞速海進入刻赤海峽後,向西南約莫二十里的地方就是刻赤灣。

刻赤灣是刻赤半島(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半島)東邊的一處小灣,進深、寬闊都在十里左右,在刻赤灣裡,原本很淺的刻赤海峽便一下深邃起來,水深普遍都在十米左右,自然是天然良港。

克里米亞人佔據了海灣最裡面的幾處大港,並在海岸西岸建起了刻赤堡,由於此地曾經是古博斯普魯斯國的都城,城池規模頗大,進入海灣後,每隔一段距離便有架着火炮的小堡對着海灣。

但小海灣的總長度超過三十里,以克里米亞人當下的能力,是無法遮護所有的地方的。

如果是外來的入侵者,由於亞速海很淺,駕着平底船就可以在半島任何一處登陸,但登陸後想要抵達刻赤需要穿越大片的沼澤地和密林,若是想在陸地上用重炮轟擊刻赤城的話,那就需要花費老大的功夫了。

對於瀚海軍來說自然無須如此。

大夏國佔據雅爾塔城後,便立即派艦隊北上,沿途幾乎將克里米亞半島東南海岸線附近,包括刻赤灣在內的可以用來作戰的船隻清剿一空,但想要利用金雕號上的三十二斤重的大炮或者大鵬號上四十八斤中的大炮對刻赤堡進行轟擊,等轟垮城堡之後在用步軍突入的方式在短時間裡不太可能。

於是,登陸刻赤灣,將一個步軍軍團放上去,抵近城堡後再用陸軍用的重炮運上去便成了當務之急。

海灣最裡面海岸線長達十里,以克里米亞人眼下的實力自然用不了這麼多,他們只是在城堡前面大約三裡的地方修建了碼頭,於是這一段碼頭兩側的海岸線就成了瀚海軍的選擇。

一個有利的消息是,得知瀚海軍竟然大大咧咧通過了奧斯曼海峽,還攻佔了雅爾塔城後,整個半島“大震”!

這次是真正的大震,若還是以前的哥薩克以偷襲的方式進入半島,汗國上下絕對是不會大震的,因爲哥薩克想要抵達半島,不是從地峽那一側過來,便是從塔曼半島利用船隻過來,上一次他們洗劫卡法城就是從塔曼半島過來的,那一次,他們是利用了刻赤海峽冬季罕見的一次結冰,還是厚冰的情況,否則,以十六世紀哥薩克的水上實力是不可能利用船隻將大量的騎兵運到半島上來的。

半島這次“大震”,當然是知道大夏人騎兵的厲害,而騎兵恰恰是克里米亞人傲視東歐諸國的不二法寶。

於是,罕見地,克里米亞汗國的精銳軍隊全部龜縮在丹考伊、塞港、貝克奇撒萊、刻赤四大城堡裡,等着敵人前來進攻疲憊時再伺機出擊。

還別說,他們的這個選擇還真是對了,像奧斯曼人進攻克裡特島,完全佔據整個島嶼至少花了五十年時間,因爲島上到處是石質的城堡,若是一個一個城堡去奪取,不但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還要做好消耗大量士兵的打丁。

與歷史上各個佔領此地的王國相比,克里米亞汗國是最差的,以前的各個王國至少也將最裡面的海岸線利用起來了,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這裡整個三十里海岸線全部利用起來了,但在眼下,克里米亞人只利用了區區三裡。

基於此,刻赤灣的海岸線雖然殘破,但畢竟不是原始的懸崖峭壁,而是有跡可循。

當然了,克里米亞人雖然是遊牧部族出身,但也知道自家港口的缺點,海灣兩側他沒有這麼多的實力照顧到,但在最裡面的十里海岸線他們幾乎都照顧到了。

此時,瀚海軍若是在海灣兩側任何一處登陸都會非常簡單,但登上陸地之後,還要面臨殘破有沼澤地、密林組成的殘破地帶,故此,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從最裡面進行突破。

瀚海軍選擇了那裡兩個石堡之間的地帶,雖然也在城堡火炮的封鎖範圍裡,但克里米亞人防禦的重點是主城堡,城外的小堡不可能架設沉重的大炮,多是一些射程很短的小短管炮,只有在城堡正前面纔有大炮。

儘管如此,這些小堡的厚度也相當可觀,不過顯眼沒有達到西班牙人在海外殖民地那樣的變態程度,否則哥薩克騎兵也不會攻破這樣一座城堡。

考驗大鵬號的時候到了。

到了眼下這光景,大夏國還沒有一次真正的攻城戰,要不是圍城打援,便是利用熱彈進行烈火焚城,或者是投機取巧,現在不行了,敵人打定了主意貓在高大厚實的城堡裡不動你也沒有辦法。

停泊在海岸附近,大鵬號一側的火炮全部露出來了,在他的附近還停着一艘新式金雕號,也露出了他一側的全部火炮。

在船上,想要攻擊岸上目標,還是古代的岸上目標,想用最下層的重型火炮攻擊不大可能,因爲此時的岸上目標海拔至少在十米以上,需要火炮較大幅度擡高仰角才行,這樣的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於是,大鵬號在仔細觀察後,決定用中層甲板的三十二斤加農炮對小堡進行轟擊。

這是因爲,大鵬號高十八米,水下五米,水上十三米,中層甲板正好在十米左右,正好對得上岸上目標,火炮正常放置的角度就是五度,雙方的距離大約是三百米,按照大夏國加農炮的水平,以五度的角度射擊時,炮彈飛行三百米時,炮彈大約下降兩到三米,正好可以轟擊到大約五米高的小堡!

“轟!”

在海面上對固定目標進行轟擊,與陸地上又不同,由於波浪、風勢等因素,至少需要試射五輪火炮,試射之後進行正式轟擊準確率也最多在五成附近。

無論如何,一枚重達三十二斤的鉛彈出膛了!

三十二斤,相當於後世正式比賽男子鉛球三枚加起來的重量,在三百米的距離上炮彈下降兩米在肉眼看來幾乎就是直射!

很不幸,這一枚炮彈越過了小堡落到了遠處。

連續五輪試射後,只有一枚炮彈打到了小堡的上部,這樣的情形是船上的炮手沒有預料到的,因爲刻赤海峽並非是黑海,風浪很小,在這樣的情形下、區區三百米的距離才達到五中一的效果,這在瀚海軍看來並非理想的成績。

“總司令”

這一次楊承恩親自帶隊過來了,他還兼着大鵬號的艦長,試射結束後,艦上的炮長對楊承恩說道。

“刻赤海峽的洋流是從鹽分更高、水更深的黑海流向亞速海的,但洋流並不像奧斯曼海峽那麼明顯,由於海灣的作用,海水抵達刻赤灣時,涌浪正好朝着城堡方向,此時的浪高只在一米左右,大鵬號的左舷位每一次都在捕捉海浪落下去的那一刻,但現在從北面亞速海上的大風在起着作用,導致每一次的海浪到來的時間並不規律,但無論如何,還是從海峽一側過來的洋流在起作用”

“既然海浪的高度一定,我建議乾脆等到海浪最高時利用底層甲板的四十八斤重型火炮進行攻擊,您剛纔也看到了,我軍的試射普遍偏高,用底層甲板的火炮攻擊,一米的海浪,加上飛行的高度,當它落下時正好將兩三米的下降消化掉,屆時,這四十八斤的炮彈幾乎是以直射的角度對準目標”

楊承恩點點頭,剛纔炮長所說的確實是瀚海軍的一個慣例,由於燧發機的存在,就需要你時刻捕捉等海浪落下的那一刻,平時也是這樣訓練的,久而久之便養成習慣了,聽炮長這麼一說,實際上還是可以變通的。

“轟……”

新的一輪試射開始了,一枚重達四十八斤,相當於後世四枚鉛球重量的巨型炮彈奪膛而出!

這一次,是炮長親自在操控燧發機,令人欣喜的是,就這一枚便命中了小堡的中部位置——克里米亞人建造的小堡最厚處只有三米,雖然也是石質的堡壘,但在重炮的轟擊下,在長時間的轟擊下,在僅靠黏土連接的石質城堡上,還是可以轟垮的。

果然,五輪試射結束後,又有一枚炮彈命中小堡的中部,五中二,在試射階段已經相當理想了,在每一次轟擊時,見習炮長都會對當時的海浪高度、風向、船隻的搖晃程度進行記錄,並對轟擊的實際效果進行對照。

五輪過後,這心裡就大概有了一個譜,都是海軍學校炮科畢業,擔任炮兵一年後由於成績優異進入見習炮長序列的有好幾位,炮長根據他們的意見,加上自己的心得,很快在心裡有了按下燧發機扳機的最佳時機選擇。

“轟!”

“轟!”

“轟!”

“…”

“…”

正式五輪轟擊很快就結束了,五輪中,大鵬號左舷位中層甲板四門三十二斤火炮、下層甲板四門四十八斤重火炮先後進行了轟擊,整個轟擊過程大概花了半個小時。

轟擊結束後,楊承恩再次端起了望遠鏡。

在瀚海軍十倍望遠鏡的鏡頭裡,厚達一丈的石堡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垮塌了,但楊承恩驚喜地發現城堡有好幾處已經陷了進去!

這就相當不錯了!

想這樣的轟擊若是持續一天,小堡必垮無疑!

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理想,在下午四點左右的時分,在重炮的持續轟擊下,小堡靠近海灣那一側的城牆“轟”的一聲垮塌了,露出了大約有十五米長的大缺口!

在接近一整日的轟擊下,以重型炮彈在近距離命中城牆造成的駭人動靜,估計城堡裡的士兵也無法待在裡面,肯定都躲到了城堡其它地方。

前面說過,瀚海軍加農炮散彈的射程高達四百米,此時,便是它們派上用場的時候到了,一個岸邊的小堡,方圓也就是兩百米,每一面最多幾十米,於是大鵬號下層、中層各三門重炮都裝填了散彈。

“轟……”

六包散彈奪膛而出後,立即化成了漫天的彈雨,落到缺口附近的彈雨密度最大,抵達那裡時它們依舊有着強勁的動能,帶着令人心悸的尖嘯打掃着一切,當它們碰到石質牆壁時會形成劇烈的反彈,那時,反彈的角度就千奇百怪,沒有意外的話會在小堡裡面再次形成無差別的二次打擊!

這樣的戰法是可憐的克里米亞人所未見過的。

三輪散彈射擊之後,這個小堡裡的敵人應該所剩無幾了,一艘信天翁靠近了海岸!

一個營的步軍上岸了!

……

三日後,刻赤城附近所有的小堡都被清掉了!

期間,刻赤城大約有三千騎出來準備攻擊正在紮營的步軍,不過此時上岸的卻是孫德剛的步軍軍團,裡面也有一個騎兵旅。

出身烏扎部的孫德剛親自兼任着這個旅的旅長,一場讓人瞠目結舌的騎兵大戰在刻赤城下面展開了了,瀚海軍騎兵飛龍騎、猛虎騎的威風再一次讓克里米亞人領略到了,最終孫德剛擊敗了這支騎兵,但由於城頭火炮的掩護,大約有一半的騎兵還是順利撤退到城裡。

不過尼堪將這位梨樹城騎兵學校第一任校長擔任軍團司令的將領調到這裡,不是讓他帶着騎兵與敵人大戰的,那樣的人瀚海軍多得是,讓他過來的目的只有一個。

孫德剛軍團是瀚海軍目前所有的步軍軍團裡唯一配置了重型野戰火炮的軍團,也是孫秀寧、阿德里安從臨潢府押送到新天津的那些重型火炮的唯一使用者。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第五日,十門陸戰用四十八斤重型火炮刻赤城西門外擺好了陣勢!

不過,刻赤城外城牆厚達十米,就算是四十八斤的大炮也很難輕易轟垮,瀚海軍能辦到嗎?

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八章 海參崴第三十三章 破局(中)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六十九 世紀謀劃之六:塞萬提斯私生子第五十四章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四十章 半島之殤(4)刻赤登陸戰第二十八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6)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二十三章 烏爾查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第二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三:第二手(下)第五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⑤第三十一章 大對決(二)還是動起來了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一章 湖西縣,現場辦案第五十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5)刃之舞(下)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九章 柳川靜雲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五十二章 齊魯風雲之三:最後一戰(2)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九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④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九章 冷兵器之島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第八十章 落基山(2)地獄之門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三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4)第八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一)西寧衛,岌岌可危第五十三章 齊魯風雲之四:最後一戰(3)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中)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二十一章 湖西縣,現場辦案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八章 紫禁城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三十二章 氣吞萬里如虎(一)少年的定計第六十三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下)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七十九章 落基山(1)庫斯基亞城第十三章 風雪古道(上)第十三章 東方已曉(七)大夏帝國第六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下)第二十七章 寧古塔風雲(二)圍獵與反圍獵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九章 霜狼騎兵(5)第五十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下)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二十三章 烏爾查第三十四章 大對決(五)關寧鐵騎VS西班牙大方陣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三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十三:火中取栗(2)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十二章 孛兒只斤.車根第二十三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下)第十二章 走西口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十二章 孛兒只斤.車根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三十三章 宇久-平戶之戰(中)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十六章 從蒸汽雞到蒸汽機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五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7)伊賀忍者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七十八章 流放第十三章 克孜勒(三)劍河省第九章 問世間,恨爲何物
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八章 海參崴第三十三章 破局(中)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六十九 世紀謀劃之六:塞萬提斯私生子第五十四章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四十章 半島之殤(4)刻赤登陸戰第二十八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6)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二十三章 烏爾查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第二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三:第二手(下)第五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⑤第三十一章 大對決(二)還是動起來了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一章 湖西縣,現場辦案第五十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5)刃之舞(下)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九章 柳川靜雲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五十二章 齊魯風雲之三:最後一戰(2)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九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④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九章 冷兵器之島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第八十章 落基山(2)地獄之門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三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4)第八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一)西寧衛,岌岌可危第五十三章 齊魯風雲之四:最後一戰(3)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中)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二十一章 湖西縣,現場辦案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八章 紫禁城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三十二章 氣吞萬里如虎(一)少年的定計第六十三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下)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七十九章 落基山(1)庫斯基亞城第十三章 風雪古道(上)第十三章 東方已曉(七)大夏帝國第六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下)第二十七章 寧古塔風雲(二)圍獵與反圍獵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九章 霜狼騎兵(5)第五十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下)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二十三章 烏爾查第三十四章 大對決(五)關寧鐵騎VS西班牙大方陣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三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十三:火中取栗(2)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十二章 孛兒只斤.車根第二十三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下)第十二章 走西口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十二章 孛兒只斤.車根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三十三章 宇久-平戶之戰(中)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十六章 從蒸汽雞到蒸汽機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五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7)伊賀忍者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七十八章 流放第十三章 克孜勒(三)劍河省第九章 問世間,恨爲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