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給徐光啓的信(三)

“……商人教育班之事,請徐師傅務必用心,此關係甚重,乃是朕策略的關鍵所在,根據朕的估計,日後天下的商人,只有兩種,一種是‘能繳稅’的商人;另外一種是‘不能繳稅’的商人……,‘能繳稅’的商人,自然是指能夠在朕這裡拿到發票,繳稅的商人;‘不能繳稅’的商人,則是指那些沒有通過稅監的挑選,不爲朕掌握的商人,無法拿到發票的商人,他們自然無法繳稅,這兩種商人的命運,將關係到我朝的國運,如果‘能繳稅’的商人壓倒了‘不能繳稅’的商人,則是我朝之大幸,我朝國祚,當可延綿;如果不幸‘不能繳稅’之商人佔了上風,則朕收取工、商、關稅無從談起,此事即宣告失敗,沒有銀錢支付軍餉,何以抵禦外辱?沒有銀錢支付賑濟,何以安民?沒有銀錢支付朝廷的各種開銷,我二百年大明,就此終結……”

“……扶植‘能繳稅’的商人壓倒‘不能繳稅’的商人,朕還有詳細的計劃,這裡就不累述,日後再說給徐師傅聽,此只是一個大致的方針……”

“第四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和上海有關……”

“……朕欲掌控上海,就必須有可靠的人,朕最放心的莫過於徐師傅,奈何徐師傅已經是閣臣,再去負責上海縣,已是不可能,故此,朕打算將徐師傅身邊的史可法派往上海當知縣,將上海接管過來,此人得徐師傅看重,又帶在身邊教導,想必品性是無問題的,此子朕也見過,感覺是一個忠誠可靠的人,不過有些迂腐,缺少些魄力,倒是需徐師傅多多教導,需要更多的事磨練,他日,必定成才,成爲國之棟樑,選擇此子任上海縣,充出當此次上海計劃的陣眼,朕也有另外一番考慮,此人忠君方面,朕是放心的,除此之外,此子更是東林左光斗之徒,和東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此子任上海縣令,作上海計劃之陣眼,再適合不過,想有此人充當上海縣令,即便是朕在上海有些出格的舉動,也不會太招致東林反對,倒是一個很好的潤滑劑,可充作多面的緩衝,是一個維繫多方關係的重要角色……,此子在司農司的差事,不必摘除,仍讓他兼着,朕會以上海是移民中心,縣令兼着司農司的差事有助於協助徐師傅移民爲理由,想必也不會太難,如此,以便徐師傅掌控上海的局面……,除了知縣這個位子之外,還有縣丞,主簿,縣尉這些官職,朕也都打算換人,替換的人選,從那些移民官裡面,挑選可靠,有能力者充任之,人選,必須要誠實,能幹,能吃苦,此去上海,乃是大建設,大發展,必定是要吃苦的,那一味只知道讀書吟詩、享受的,朕是看不上眼的,勞煩徐師傅用心挑選……”

“……上海除了那有限的主官需要替換成負責移民的移民官之外,那些吏員,也要換成朕的人,換成可靠、能幹的人,這些吏員可從參與移民的那些國子監監生裡挑選,朕先前就承諾過那些人,給他們一個出路的,雖然此去上海縣乾的是吏員的差事,不過,朝廷先前就有定論,可以讓那些國子監監生帶着官品幹吏員的差事,也就是說,上海縣的那些吏員,日後都可以帶正式的官品,也就是說,上海往後,很大一批人都將從吏變成官,吏官將成爲常態,這也是朕的構思之一……,朕準備將這種模式擴大、推廣,改革如今一縣之地只有三五名正式官員的結構,準備將一部分吏也擴充進官的構架裡,將吏官正式化,將小‘政府’擴大成大‘政府’,如此,這個‘政府’才能充分完成朕交辦下的各種事,不然,讓上海縣的三四名主官去負責偌大一個上海縣,每年徵收幾千萬的稅,這顯然不可能,如是這般,他們少不得要僱用師爺,依靠吏員,組織幫閒,這些人升遷無望,沒有進身之途,又怎麼肯真心辦事?必定拖沓,必定想辦法貪污等等,此中弊端,徐師傅想必也明白,朕就不再多說,也算是朕改革我朝構架做的一個試點……”

“……擴大‘政府’,改革我朝的構架,讓吏員帶官品,正式變成官員,讓吏官正規化,讓吏員有升遷的通道,還有一層原因,朕需要很多官位來‘批發’給跟着朕辦事的人,此也不怕跟徐師傅明說,朕要改變我朝如今的疲態,改變我朝如今之頹態,改變這個即將滑落向深淵的世界,少不得要有一大批人跟着朕一起努力、爲朕助力的人……特別是士人,如果跟着朕的這批人得不到發展,必定棄朕而去,必定不會支持朕,也無法支持朕,所以,朕需要一大批的官帽子去‘批發’,而如今的官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朕如果是要幾個官帽子,不是難事,可要大批的官帽子‘批發’,卻也是極難的,故此,朕只能把主意打到吏員變官員的主意上,萬幸的是,此事先前朝廷早有議定,無需朕再費心思,此時上海再按照這個規矩辦,就不難,這也算是朕拉攏人心的手段,此手段雖然有些陰暗,徐師傅必定會罵朕,不過,此非常時期,朕也無可奈何,只能如此爲之……”

“……待新的上海‘政府’組成,相信在朕的全力推動下,不出兩年,則上海縣的經濟必定飛速發展,每年的賦稅輕鬆超過一州、一府之地,到了那時,再將上海改成州,再經營得三五年,則上海的稅入必定冠絕天下,到了那時,可輕鬆的將上海改成府,如再經營得十餘年,甚至可以把上海改成直轄府,可以和省平級,……此是朕的初步構想,

待上海從縣變成了‘省’,則官位可以從七品變成三品,甚至二品,如此,也算是給跟着朕的那批官員、吏員一個升遷的通道,讓他們覺得跟着朕有奔頭,如此,他們辦事纔會認真,纔會肯下力,朕也纔有地方可借力,否則,憑着朕和幾位師傅等幾個人,縱使是天大的本事,也無回天之力……”

“待上海的模式取得一定的成功,則可以將上海的模式向其他地區推廣,比如,天津,煙臺,青島,廣州等諸多海貿網點,一方面鞏固這種新的‘政府’模式,爲徵收到更多的稅入打下基礎;另外一方面,也爲更多的跟着朕的士人以更大的發展空間……”

“……上海模式的成功,朕想,這是必然,想背後有朕全力推動,想不成功都難,一旦上海成功,就必定是非凡的,想上海以一縣之地承擔天下九成稅入,足以讓上海成爲天下的楷模,成爲帝國明珠,則將上海任職的官員調往他地,也就不難,如此,除了拓寬更多的提升空間,更是可以將上海的模式向全天下推廣,想到了那時,收取天下賦稅,更不是問題……”

“……此諸般策略,都將繫上海於一身,上海成,則朕幸;上海敗,則國敗,勝負成敗在此一舉,萬望徐師傅多加用心……”

“除此之外,朕在羅嗦一些瑣事,也要勞煩徐師傅的……”

“……關於那鹽商的家財的問題,如今聽徐師傅言,有三千餘萬白銀,其餘的都是田地,房舍,店鋪,舟車等。那些田地,倒是可以慢慢拋售一些,拋售給誰的問題,這個,主要還是看誰給的銀子多,如果出不起銀子,寧願放在那裡,反正田地也不會跑,最好可以賣給那些朕扶植的商人,以助那些商人成長……,朕說過,日後,就是兩種商人之間的爭鬥,‘能繳稅’之商人是必須要獲勝的……,不過,朕更傾向於不賣,徐師傅的司農司可暫管起這些田地,收的地租可直接充作移民賑災之糧,有如此之多的田地在朕手中,也不怕他糧價飛漲,這對於抑制糧價也是有益的,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具體如何辦,徐師傅自己斟酌……”

“……關於‘能繳稅’商人的控制問題,這個交給二喜子去辦,他的稅監自然有辦法辨別這些人裡誰有問題,誰在搞鬼,徐師傅只管賣……”

“……關於店鋪,可完全拋售,將店鋪換成銀錢最好,一樣,當以售給‘能繳稅’之商人爲優先……”

“……關於房舍住宅,這個可暫且不忙,朕和林釺,劉宗周他們有承諾,將會支持他們辦學,每年投入不低於二百萬兩,今次和鹽商鬥法,他們從中也是出了不少力的,日後更是朕的幫手,朕乾脆好人做到底,將鹽商那些房舍家宅撥與

他們辦學,充當學堂,鹽商錢財得來全靠吸食天下百姓的膏血,如今以他們的房舍爲天下人培養子孫後代,也算是了結了一段因果,佳話一段,徐師傅可從中留意,將適合做學堂的宅院留下,靜待消息,日後好交予他們辦學,此乃是百年大計,如今多投入些,也是值得的……”

“……關於舟船,也是一般,都發賣掉,以扶植朕那些商人……”

“……徐師傅可留意,王、樑、郭等家,先前朕說過,需要將他們從此次通虜案裡摘出來,他們的功,朕也需有所表示,徐師傅可酌情退還一些家產給他們,主要還是店鋪,助他們快速恢復,土地房舍這些,只需表示一下,不可給多,特別是土地,最好別給,另外,這次鹽商所有發賣的家財,即便是要扶植‘能繳稅’的商人,也絕不可再將這批家財發賣給任何鹽商,以免出現說不清,道明不明的事發生……,朕此次將鹽商弄到上海去教育,準備從他們之中挑選一些人扶植,可也必須額外的扶植一批更加可靠,背景相對乾淨、好掌握的商人,否則,任憑這些老鹽商一家獨大,也不是好事,這些老鹽商,需要扶植,更需要提防,如今朕是出於無奈,從小扶植小商賈實在太費時日,趕不上趟子,沒辦法才如此,此事,就需要徐師傅斟酌着辦了……”

“……發賣之後,估摸,銀錢該有四千萬,先撥五百萬兩銀子給徐師傅補足去年欠下的移民款,供徐師傅移民用,剩下這些銀錢,朕準備用作發行紙幣的儲備銀,朕如今已經運行了一個小的紙幣體系,也就是軍票,先前朕的儲備銀不足,動作不敢過大,只能在小範圍內運行,如今儲備銀已經有足夠多,倒是可以試試在我大明發行通行的紙幣了,此前軍票雖然範圍小,但可以及時足額兌付,也有一定的信譽,老百姓對軍票,也不是太抗拒,朕準備在軍票的基礎上,擴大發行範圍和通行的範圍,想今年北方戰事,費用可能高達千萬兩,如果全部拿銀子去支付,這可真的是叫朕肉疼,如果能以軍票這種紙幣去支付,則朕或許只需花五百萬銀子出去即可……”

“……這些銀子,待海上能通航之後,朕就會派新軍前來押運,除了給徐師傅的五百萬兩銀子,另額外在南方銀行裡留一千萬兩銀子,以供銀行備用、其他各處開銷。另外二千五百萬兩,則運往北京,朕準備在琉璃齋外面,用玻璃修一個巨大的玻璃罩子,把這些銀子堆在玻璃罩子裡,以此顯示朕的儲備銀很充足,顯示軍票有足夠的銀子兌現,開始着力的推進紙幣的推廣,雖然這個辦法有些過於兒戲,不過,這也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辦法了,……想今年北方戰事已起,要花近千萬銀子出

去,如果都使銀子,朕肉疼,朕也是沒有辦法,需要以最快的辦法讓軍票大規模通行,否則,這兩千萬兩銀子,可真的用不了兩年……,當然,朕也沒打算一下子就讓紙幣全部代替銀子。……銀子、銅錢和紙幣也必定會同時並存,朕也不會逼迫老百姓使用紙幣,只會讓朝廷、軍隊等開銷逐漸強制使用紙幣,以此推動紙幣流通,朕明白我大明先前使用紙幣的弊端,這些朕都會注意的,不會強求、硬逼大家使用,這一點,請徐師傅放心,朕有信心和手段去控制……”

“……本來,朕老早就要派新軍下江南運銀子的,不過孫師傅一直力阻,不讓朕派新軍下江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激化江南的態勢,故此,纔會拖到此時,也多虧孫師傅的勸,否則,鹽商之事,不會像今日這般平和……,唉,又說道鹽商身上去了,也就不多說了……”

“……對了,水師也會將上海作爲母港之一,上海日後需承擔千萬稅入的重擔,安全問題朕自然不可忽視,朕擬派遣一隻水師坐鎮上海,以免上海出現問題,水師此次運送新軍去南方之後,就會在上海修築軍港,就地鎮守,……除海軍之外,朕會額外留一隻新軍在上海,保護上海,……”

“……最後再羅嗦一下上海的規劃和發展問題……”

“……上海如今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縣,要成爲帝國的明珠,每年徵收稅入超千萬的超級城市,必定要好好的規劃一番,比如街道該有多寬、排水防洪系統該如何佈局、港口又該在那裡,商業區,居住區,工場區等等,都需要很好的佈局和劃分,才能更好的滿足上海的發展需要,否則,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年復一年的重建,必將耽誤上海的發展,故此,當重視提前佈局和規劃……”

“……關於上海的規劃,想徐師傅在上海出生,在上海成長,想必對上海極爲熟悉,規劃之事,自然就交予徐師傅負責,朕只是給一些意見,待草擬的規劃出來之後,再細說……”

“……關於朕對新上海的要求,暫且也就是這樣幾點:第一,街道必須要寬,作爲帝國的明珠,街道必須至少能同時走四道馬車,如果是主幹道,則需要能走六道,乃至八道馬車,否則,必將會拖累日後的發展,當把上海當作每年稅入千萬的超級城市來看待,人口必定會上百萬;第二:街道兩邊,必須留出足額的,供人走的道路,朕稱之爲人行道,想帝國明珠每日車水馬龍,人和車共行一道,撞車必定時刻有,故此,有必要將人和馬車道分開;第三,有必要的排水和防洪措施,排水就不說了,朕不想一下雨、一漲潮就把帝國明珠泡在水裡,一旦城市被淹,損失當無法估量,故此

,此必須重視,即便事先多花些銀子也是值得的;第四,關於城牆,朕的意思,上海不修城牆,做一個新型的開放型的城市,以節約資金,保衛上海的重任,朕交給新軍和水師,朕相信他們,朕一直以爲,主動防禦比被動防禦要好,將問題扼制在萌芽狀態,纔是最好的,而不是等敵人打倒家門口了才被動防禦,朕想,如果等敵人打上門來,即便是有城牆,這顆帝國的明珠也必將蒙塵,故此,朕決定,新上海不建城牆……”

【猶豫了好多天,最終還是決定羅嗦一下,一些書友覺得書中對待鹽商過於溫柔,應該強硬,鐵血,一殺到底,不應該是這樣軟綿綿的,還和鹽商妥協,看着沒勁,對此,只能苦笑,剛開始,也打算讓主角強硬到底,鐵血到底,殺到底,不過在決定鐵血之後,推導日後的發展,發現一片混亂,事情的條理和情節根本就銜接不上,推導的結果是處理事情太生硬,後患太多,故此幾次又重新修改,改成現在這個樣子,是不得不妥協。此前一直對鹽業動盪帶來的後果認識不足,認爲只要民心在自己這邊,只要軍隊在自己手裡,大義在自己這邊,處理鹽商沒一點問題,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後來想到今年日本核泄漏之後我國的“鹽鬧劇”,就只能苦笑了,先前鐵血處理鹽商的辦法,真的是不可取,太沖動,想想即便是今日,交通和通訊如此的發達,吃鹽問題稍有個風吹草動,就立刻成爲全國性的問題,如果不是及時處理,大有越演越烈的態勢。吃鹽問題,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相當的脆弱,那麼在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明朝,在從南到北要走半年的明朝,吃鹽問題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不知道會鬧到什麼地步去,書友們也都經歷過今年的“鹽鬧劇”,不妨從這裡入手,推導明朝的“鹽問題”,代入明朝吃鹽動盪帶來的後果,苦笑……,吃鹽問題,遠比想象中脆弱,經不起風雨。】

【對於此問題,和一些書友聊過,一些書友也表示認同和理解,對此非常感謝這本書都是在大家的支持下才走到今天的。】

【對於“呵呵”的問題,以後儘量少打,沒辦法,寫到高興處,順手打了兩個呵呵,大家多見諒】。

第129章 南糧北調第79章 伴君如伴虎第304章 朝堂上的大戰(三)第668章 還是再等等看第485章 路子第145章 輿論第271章 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二)第796章 難處第651章 隊友第189章 火爆第706章 招降第305章 朝堂上的大戰(四)第251章 看稀奇,不一樣的天安門第661章 好大一個肥差第276章 哄女人,延伸產業鏈第519章 GDP是創造出來的第437章 秦良玉進京第654章 封口子第100章 羊吃人(二)第450章 辦學第807章 人需論第709章 希望第60章 有點雷人(二)第272章 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三)第414章 皇帝要幹什麼第165章 太容易第65章 母豬也能上樹第112章 紛繁複雜,事多第790章 “內湖”第50章 內廷第12章 禁中語失竊第436章 塵埃落下第127章 利益(二)第304章 朝堂上的大戰(三)第630章 儒家的問題,道家的科普第487章 辦事認真喜公公第757章 張顯庸的秘密第144章 步驟第705章 差異第273章 專門制定的險惡戰法第8章 玻璃和開瓢第589章 有資格討價還價的人第765章 工農業爭水第73章 “聖鬥士”大亂鬥第430章 傳首九邊之立威第670章 必然第559章 還是用瀝青鋪路第584章 手不黑第268章 外戚團之田弘遇第541章 意外的驚喜第187章 僱傭軍的門路第482章 共獻鹽引第543章 壓力來了第593章 劉廷元完了第96章 戰略(三)第748章 限制和麻煩第62章 挑釁第703章 又是一年第695章 返青第77章 奇女子(二)第754章 劈開黑幕的雷電第609章 讓衍聖公進京第407章 較量第742章 學堂第695章 返青第559章 還是用瀝青鋪路第257章 袁崇煥的狠毒,給敵人建戶口第629章 新的問題第511章 開口子第78章 東江鎮來信第800章 水力及鐵路第518章 保守派第552章 大力士第11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810章 思維的共通第58章 皆不易第262章 爽快的開頭,憂愁的結尾第619章 衍聖公進京第712章 點點滴滴的優勢第247章 不公平,我們也要存錢的權利第724章 西域第793章 還歷史人物一個公道第790章 “內湖”第520章 公共交通業第412章 年少的人們第32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510章 奇葩的明朝工資政策第53章 太監軍團第43章 瞞天過海(二)第735章 中華第703章 又是一年第452章 從“神”跌落到“人”第756章 萊頓瓶第185章 海上君王號的造價第275章 不好意思開口第703章 又是一年第97章 營造第814章 刀劍上跳舞第662章 開頭第635章 權利如何分配
第129章 南糧北調第79章 伴君如伴虎第304章 朝堂上的大戰(三)第668章 還是再等等看第485章 路子第145章 輿論第271章 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二)第796章 難處第651章 隊友第189章 火爆第706章 招降第305章 朝堂上的大戰(四)第251章 看稀奇,不一樣的天安門第661章 好大一個肥差第276章 哄女人,延伸產業鏈第519章 GDP是創造出來的第437章 秦良玉進京第654章 封口子第100章 羊吃人(二)第450章 辦學第807章 人需論第709章 希望第60章 有點雷人(二)第272章 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三)第414章 皇帝要幹什麼第165章 太容易第65章 母豬也能上樹第112章 紛繁複雜,事多第790章 “內湖”第50章 內廷第12章 禁中語失竊第436章 塵埃落下第127章 利益(二)第304章 朝堂上的大戰(三)第630章 儒家的問題,道家的科普第487章 辦事認真喜公公第757章 張顯庸的秘密第144章 步驟第705章 差異第273章 專門制定的險惡戰法第8章 玻璃和開瓢第589章 有資格討價還價的人第765章 工農業爭水第73章 “聖鬥士”大亂鬥第430章 傳首九邊之立威第670章 必然第559章 還是用瀝青鋪路第584章 手不黑第268章 外戚團之田弘遇第541章 意外的驚喜第187章 僱傭軍的門路第482章 共獻鹽引第543章 壓力來了第593章 劉廷元完了第96章 戰略(三)第748章 限制和麻煩第62章 挑釁第703章 又是一年第695章 返青第77章 奇女子(二)第754章 劈開黑幕的雷電第609章 讓衍聖公進京第407章 較量第742章 學堂第695章 返青第559章 還是用瀝青鋪路第257章 袁崇煥的狠毒,給敵人建戶口第629章 新的問題第511章 開口子第78章 東江鎮來信第800章 水力及鐵路第518章 保守派第552章 大力士第11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810章 思維的共通第58章 皆不易第262章 爽快的開頭,憂愁的結尾第619章 衍聖公進京第712章 點點滴滴的優勢第247章 不公平,我們也要存錢的權利第724章 西域第793章 還歷史人物一個公道第790章 “內湖”第520章 公共交通業第412章 年少的人們第32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510章 奇葩的明朝工資政策第53章 太監軍團第43章 瞞天過海(二)第735章 中華第703章 又是一年第452章 從“神”跌落到“人”第756章 萊頓瓶第185章 海上君王號的造價第275章 不好意思開口第703章 又是一年第97章 營造第814章 刀劍上跳舞第662章 開頭第635章 權利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