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海外領改革

東瀛海外領的一整套改革,是由白南定下基調,整個龐大的大唐行政部門細緻制定和實施的。由於是軍事佔領的原因,所以這種改革和明治維新時期的改革完全不同,海外領政府沒有必要向任何人、任何勢力進行妥協,只有實施上的權衡,而不自量力抗拒改革政策的,只有被碾壓的份兒。

東瀛海外領對日本的改革,第一就是廢除武士制度,這是由一系列的政策結合而形成的。海外領廢除了各藩的存在,各家大名所屬的土地,除少部分經過覈准的被留作私產(相當有限),其餘完全上交給海外領政府。海外領政府設置新的單一制行政區劃,領下設省,省下設郡。這個郡就相當於另一位面中日本的縣了。

大名們必須主動向海外領政府交出土地和各項權益、資產,而武士們也必須自動向海外領報到入籍,並且接受海外領之後的各種安排,武士不允許離開在籍地,這也是爲了防止他們變成浪人,破壞治安。武士們也被執行廢刀令,他們不允許攜帶武器公然走在街頭,不然會被強制處理。相當一部分武士對於這法令是抗拒的,我行我素,仍舊帶着武士刀上街,而當地負責維持治安的唐軍,一般在進行警告後,如果遭到抗拒甚至暴力敵對,都會直接將其擊斃。死在這上面的武士不計其數,甚至還因爲這事情,出現過武士們暴動以及集體自殺的情況,不過大唐面對這一情況十分冷酷和強硬,決不後退。

雖然反抗和混亂此起彼伏,但總體而言,並不能改變大的局勢。白南私下裡曾形容大唐軍事佔領日本,就像是來自外太空的異星人侵略地球,在科技等級和能力上差太多,以至於對方沒有什麼抗拒之力。本身負責日本當地治安的,實際上還是大唐日裔的士兵,這些傢伙們纔不會對自己同族的武士們心慈手軟。實際上唐籍日裔士兵們還享有對這些舊武士們的優越感,他們中很多人可能以前就是下層武士,或者就是農家子弟,面對這些武士們都得低着頭,但是現在他們卻要俯視他們,而在日本的暴力因子文化中,對於不安分的傢伙,必須強力鎮壓。

海外領政府一步到位的推行人人平等,無論是武士、農民還是商賈,經過統計在籍之後,沒有人存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特權地位,雖然要打破人們心裡的等級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這樣的改革會更加方便大唐統治日本,也方便大唐榨取更多日本的能量爲己用。

經濟方面的改革也是一個重頭戲,首先封建制度去除以後,土地開始允許買賣。當然更多的土地是被海外領政府歸於各個新成立的農業合作社,這個新的制度需要比較大量的人來進行指導和管理,好在之前大唐已經統治奧羽十年,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熟悉了這種新的體制,可以被派往東瀛海外領其他地區,負責協助建立起新的合作社。

農民們在合作社承包土地,並由合作社進行統一的協調和管理,合作社也負責提供良種、化肥和各種農業服務,同時農業合作社也是一個有效的基層管理組織,這樣的變革能夠使大唐更加容易地控制住最廣大的日本勞動人民。而這些人控制住了之後,大唐就等於能夠控制日本這個社會了。

海外領的改革中,也有類似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內容,不過整體上相對於殖產興業的打造更獨立的產業體系,海外領的工商經濟改革中,更加重視日本作爲一個子經濟體,對大唐這個大型經濟體的補充。

海外領廢除日本境內一切關卡,並且開辦海外領所屬的交通和通訊部門,在日本建設鐵路、公路、港口和機場,並且設置電話局和電報局。在田沼意次時代,日本曾經有一定電氣化的嘗試,但是規模還是比較小,大唐準備在江戶、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建設比較完備的電網,成就更現代的城市。這些城市的周邊,自然也會出現一批工業。這些工業將以民用輕工業爲主,主要爲了利用日本的勞動力,日本的資源相對缺乏,所以大唐並不準備在這裡發展多少重工業,自然缺少重工業的地區,也不會特別強勢,也是一部分始終對日本充滿提防的唐人能夠接受的。

大唐於日本的工業革命相比明治維新的殖產興業,雖然程度上有選擇性,但是在深度和質量上都有比較大的進步。海外領政府有意將東瀛的第二產業佔經濟比重提升到20%左右,所以日本仍舊會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國家。另外由於將日本綁上了大唐的戰車,大唐沒有興趣來保持日本的基本糧食自給,就像是之前的奧羽海外領,原本是整個日本的產糧大區,但是漸漸地由於本地產糧不佔優勢,加上農業合作社可以引導種植經濟作物,發展家養畜牧業以及林業,奧羽本地的糧食越來越多要依靠來自大唐的糧食供應。推廣至整個日本也會是這樣的,大唐本土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使得大量的餘糧難以消化,本土的糧商們恨不得日本人都不種糧食,整個從大唐本土購糧。

糧食上的鉗制,也會使得日本在經濟上缺乏更多的自主獨立,而大量日本當地生產的經濟作物,比如說蠶絲,在本地加工力不足的情況下,也會提供給大唐本土或者中華特區的紡織業原料。

海外領政府確實考慮着改善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包括引入大量廉價的大唐日常生活品、食品進入日本市場,降低當地人生活成本等,但再現另一位面中工業強國的日本,大唐似乎在短期內並沒有興趣。大唐在工業和科技上的主要傾注點還是在本土的,甚至在本土也是在西海岸三州和東海岸三州發展集羣效應,而不是到處鋪設工業。

270 皇帝落誰家216 輿情(中)148 糊弄902 橙色革命(中)135 擒拿058 走私船561 多特蒙德的鐵匠741 候選人們(下)733 進展神速363 唐甲391 吞武裡之戰(七)453 友誼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253 豐臺大營362 紅顏醉(十三)514 黨主席586 南聖胡安291 皇子854 地方主義184 苴洲島320 收買803 三面進軍780 拳亂(六)575 萊比錫戰役(七)298 嘉慶828 成長的美國447 跳火車(下)153 盤蛇計劃457 二子363 唐甲480 墨西哥城之戰(中)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461 西海岸戰區(中)188 礦工保護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838 青年說903 橙色革命(下)315 購地102 自由風級557 第一國際大會(中)045 攻打聖迭戈850 工業帶640 梅斯戰役(下)656 大采購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789 西逃路(上)514 黨主席170 新領地裡的印第安938 黑化767 可選擇的路586 南聖胡安492 不妥協422 一七七八(上)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457 二子124 巒州169 俘虜建築隊883 大和638 法德宣戰671 小打613 青州案(七)795 武昌702 兵力準備654 敵友轉換115 人非835 紐芬蘭海戰(中)594 里約289 戰山海(下)801 調兵遣將147 希望的方向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670 被擺一道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118 由秋收而想858 全球航行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329 攻打仙台368 東南亞海外領132 不許登岸612 青州案(六)324 辦薩載851 導彈驅逐艦425 南北齊動065 父子745 賊窩700 增兵288 戰山海(中)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554音樂家306 剛需368 東南亞海外領014 僱傭897 航天386 吞武裡之戰(二)357 紅顏醉(八)422 一七七八(上)769 孫先生791 西逃路(下)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
270 皇帝落誰家216 輿情(中)148 糊弄902 橙色革命(中)135 擒拿058 走私船561 多特蒙德的鐵匠741 候選人們(下)733 進展神速363 唐甲391 吞武裡之戰(七)453 友誼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253 豐臺大營362 紅顏醉(十三)514 黨主席586 南聖胡安291 皇子854 地方主義184 苴洲島320 收買803 三面進軍780 拳亂(六)575 萊比錫戰役(七)298 嘉慶828 成長的美國447 跳火車(下)153 盤蛇計劃457 二子363 唐甲480 墨西哥城之戰(中)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461 西海岸戰區(中)188 礦工保護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838 青年說903 橙色革命(下)315 購地102 自由風級557 第一國際大會(中)045 攻打聖迭戈850 工業帶640 梅斯戰役(下)656 大采購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789 西逃路(上)514 黨主席170 新領地裡的印第安938 黑化767 可選擇的路586 南聖胡安492 不妥協422 一七七八(上)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457 二子124 巒州169 俘虜建築隊883 大和638 法德宣戰671 小打613 青州案(七)795 武昌702 兵力準備654 敵友轉換115 人非835 紐芬蘭海戰(中)594 里約289 戰山海(下)801 調兵遣將147 希望的方向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670 被擺一道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118 由秋收而想858 全球航行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329 攻打仙台368 東南亞海外領132 不許登岸612 青州案(六)324 辦薩載851 導彈驅逐艦425 南北齊動065 父子745 賊窩700 增兵288 戰山海(中)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554音樂家306 剛需368 東南亞海外領014 僱傭897 航天386 吞武裡之戰(二)357 紅顏醉(八)422 一七七八(上)769 孫先生791 西逃路(下)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