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於百里府的那個小女兒,京城的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幼時的癡呆,全然不知,那個經歷了生死考驗的小丫頭,已經出落成璀璨閃耀的江夏明珠。
淮陽王自然也不知道,彷彿在一夜之間,江夏王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就是再不知外事的人,對這個名字,也如雷貫耳。
每當聽到外面的人議論江夏王的豐功偉績之時,淮陽王都會在心中長嘆,元燁兄啊,你怎麼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兒子?
若是資質平平,庸庸碌碌,過完一生,保得平安,也是一種福氣啊!
在林靜恩死後,淮陽王府就幾乎斷絕了和百里府的往來,對於兩個未成年的子女,也表現得十分無情,從來不聞不問,至於好友夫婦在京城的陵寢,更是從來沒去拜祭過。
不過淮陽王表現得過於無情,但並沒有遭人非議,一則淮陽王雖在朝中沒有官職,但身份卻是王侯公卿,皇上的結義兄弟,無人敢在背後議論他。
再則,他的形象向來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也許並沒有將這些繁文縟節放在眼裡,三則,百里長卿雖然攜妹離京,但百里府在京中尚有至親林國公府,根本不用淮陽王府這種隔了一層關係的人插手。
所以,時間一久,京城的人就把這事給忘了,不但忘了淮陽王和百里元燁的舊日情誼,更沒人知道淮陽王妃和百里夫人的閨中友誼。
但別人忘了,不代表江夏王忘了,淮陽王始終記得,百里長卿因軍功卓著,被封爲異姓藩王的那年。
他攜五千親兵赴京受封,整個京城都轟動了,萬人空巷,爭相目睹那個才二十多歲就被封爲王侯的卓越青年。
當時的盛況,過了許久之後,街頭巷尾還津津樂道,東瀾出了這樣一位天縱英才,是整個東瀾的驕傲,談及江夏王的時候,眼睛都會發光。
與外面的盛況相比,淮陽王越發不安,當看到江夏王的副將楚曜呈上的拜帖的時候,他的手顫抖得連茶杯都差點握不住。
淮陽王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長卿第一次入王府見他的情形。
那是一個秋日的午後,接到拜帖的他,站在淮陽王府的大門前迎接新晉藩王百里長卿。
看慣了京城風流子弟的鮮衣怒馬,邊境大帥的豪邁大氣讓他忍不住呼吸一滯,心生恍惚,彷彿好友歸來。
那天,百里長卿並未着戎裝戰甲,而是一身玄色常服,高頭大馬,不怒自威,行人紛紛避讓。
淮陽王眯起眼睛打量着那個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成爲京城風雲人物的新貴。
身上早已沒有當年的青澀,英俊而鋒銳的臉龐鋒芒內斂,卻依然讓人下意識地想到金戈鐵馬,撼山動地,氣勢如虹。
彷彿不管面對什麼敵人,都可以橫掃千軍,蕩平天下,所向披靡。
他身後跟着一列冷肅凜然的親兵,皆是目光如炬,意氣風發,全無京城子弟的疲軟紈絝之風。
就在淮陽王還在驚訝的時候,百里長卿已經到了眼前,多年不見,身形挺拔如山,寬大的袍袖無風自動,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的江夏王,英俊,冷酷,可怕,如殺神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