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

和漢部接觸最早的燕雲富商趙履民,如今已是遼南甚至大金商人中的翹楚,在決定與漢部關係明晰化之前,他早將直系親人偷偷運到遼南。雖然他早有準備,但仍然損失了大量的財產,,比如來不及賣掉的田地,幸好漢部後來給他的補償遠遠超過他的損失,楊應麒也沒直接給他錢,只是給了他一些發財門路,,這是楊應麒獎勵人的風格。

趙履民留在大遼境內的那些搬不動的產業,大多送給了遠親和朋友,這些朋友則拿出其中一部分去疏通官吏,由於趙履民活動範圍實在不小,曾經和他有牽連的人遍佈燕雲,大家都怕火燒起來殃及池魚,紛紛出手上瞞下騙,終於將趙、劉兩家出境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件事情,再一次讓還留在大遼境內的商人們看透了大遼的腐敗,和漢部、女真眉來眼去的人也越來越多。

趙履民離境的事情慢慢被人淡忘以後,趙履民又在楊應麒的示意下動用自己的舊關係網,幫助漢部潛入大遼的探子活動,他的一個遠親,,三十五歲的趙登在這個過程中也被髮展爲漢部密子的頭目。

楊應麒離開黃龍府之後不久,大遼中京、南京、西京都開始有一些晉王的雅事流傳出來,這些雅事或真或假,但就算是假的,也捏造得和晉王的性格很匹配,大遼被皇帝耶律延禧糟蹋了二十餘年了,無論是上層的將軍、官吏還是下層的百姓,確實也都希望有一個新的好皇帝來當朝,晉王是耶律延禧的兒子,他和他母親文妃在國中素有賢名,更何況他的姨丈耶律餘睹最近更打了女真起事以來少有的勝仗。

耶律餘睹在北方的戰事,由於蕭奉先的刻意壓制,連皇帝耶律延禧也不甚了了,本來蕭奉先掌管軍政要務,若前線打了勝仗他該高興纔對,但耶律餘睹是他死對頭,蕭奉先哪裡肯讓他出採升官。

然而這年冬季,各種關於耶律餘睹大勝金軍的傳聞忽然之間不知從哪裡冒出來,傳言將耶律餘睹如何截斷金軍糧道、如何逆襲金軍主力、如何奪回大遼上京的戰事演繹得極爲精彩,傳言的源頭本來就有些言過其實,在人心思勝的情況下口口相傳,越到後來越誇張,不知情的人一聽之下還以爲耶律餘睹就快收回東京道黃龍府,兵逼會寧了呢?

在某種暗示性的誘導下,民衆開始幻想這樣一個朝政變局:晉王登基,文妃成爲蕭太后(大遼太后很有權力的),耶律餘睹成爲兵馬大元帥,那是多誘人的組合啊!可是要出現這個局面並不容易,晉王的老爸,,那個舉國痛恨的耶律延禧還好好坐在皇位上呢?據見過皇帝的人說:“今上”非常康健,就是再活個二三十年也沒問題。

二三十年,誰等得了啊!可等不了又能怎麼樣呢?耶律延禧不死,晉王想登基,除非……

就在這樣的民情下,趙登帶着一份厚禮,,漢部新出的琉璃鏡子走進了遼相李處溫家的後門,李處溫是大遼的參知政事,執政多年,善於逢迎,不但會拍遼主的馬屁,而且能附會蕭奉先,兩人互相勾結,把持朝政,大遼的民生過得越苦,蕭、李兩府就越富,國勢雖衰,但兩人似乎都沒想過大遼這艘大船如果沉了他們怎麼辦,只是挖空了心思繼續搜刮民脂民膏。

遼主從上京退到中京,又臨幸中京以西的行宮,李處溫的相府也跟着搬家,折彥衝兵逼中京以後。雖然耶律餘睹、錫默都說那只是疑兵,但他還是很擔心,預先留下逃跑的後路,,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把財產轉移回他老家南京去,這期間,少不了要變賣中京的房產土地,同時在南京另外置業,當然,這買賣不可能等價,或高價強賣(在中京),或低價強買(在南京),強買強賣中最好還有些油水抽抽,有些事情他不能出面,便由他兒子李奭去辦,有些事情連他兒子也不好出面,便由一些犬牙去辦,趙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和李奭打上交道的。

“公子,最近的風聲,好像很不對啊!”說完“正事”以後,趙登道。

“風聲,什麼風聲!”

趙登壓低了聲音道:“公子沒聽說麼,就是耶律餘睹那廝大捷的事情,外面都吹上天去了!”

李奭冷笑道:“你少聽他們亂說,什麼大勝,不治他罪已經便宜他了!”

“可是?外面都這麼說啊!”

“別管那些!”李奭道:“就算真的立功又能怎樣,他耶律餘睹遠在臨潢府,撐死不過是一個邊將,這個朝局,還是在蕭相和家父手裡!”

“是是是!”趙登哈腰道:“可是另外一個傳言……卻實在有些可怕,不知公子聽說了沒!”

李奭問道:“什麼傳言!”

趙登小心翼翼道:“晉王……”他沒說完,李奭的臉色已經變了,想來他也聽過近來坊間關於晉王的一些雅事傳聞,趙登見狀便不再贅述,說道:“這事本來也輪不到小的擔心,但小的身家性命全都和託給相府了,若……若晉王登基,只怕……只怕晉王未必會像當今皇上這樣寵信兩位相爺,這……這可有些不妙啊!”

“別胡說!”李奭斥道:“皇上想傳位給誰,是蕭相和家父清楚,還是外面那些黔首清楚!”

“是是,皇上的意思,自然是兩位相爺清楚,可是……”趙登道:“現在外面的謠傳,只怕……”

李奭喝道:“只怕什麼?”

趙登跪了下來道:“小的不敢說!”

“怎麼不敢說!”

趙登道:“除非這話就是聽了也是大逆不道,除非公子答應決不見罪,否則小的萬萬不幹出口!”

李奭沉吟道:“說,我讓你做我的耳目,就是要你聽到什麼都要來向我稟告!”

趙登這才道:“既然這樣……外面那些小民無知,似乎……似乎……似乎希望皇上退位做太上皇……”

李奭驚道:“皇上退位,他們妄想!”

趙登道:“但是……耶律餘睹他手握兵權啊……而且聽說,這人打仗又特別厲害,打敗我大遼七十萬大軍的女真人都沒在他手上討到好處,萬一……”

聽到這話,李奭臉色又是一變,趙登一見趕緊閉嘴,李奭重重坐倒,滿心憂慮,,趙登剛剛提醒了他一件事:他們陣營裡,可沒有一個像耶律餘睹那樣會打仗的死忠。

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64章 請辭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181章 責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73章 叛第144章 兄弟間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9章 塞外(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164章 請辭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167章 裂變第351章 囚君(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74章 逆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84章 戰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13章 狼羣(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173章 叛第350章 迎敗(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351章 囚君(上)第176章 詔第349章 聞逝(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5章 出谷(下)第1章 瘟疫(上)第187章 匕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84章 戰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
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64章 請辭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181章 責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73章 叛第144章 兄弟間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9章 塞外(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164章 請辭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167章 裂變第351章 囚君(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74章 逆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84章 戰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13章 狼羣(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173章 叛第350章 迎敗(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351章 囚君(上)第176章 詔第349章 聞逝(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5章 出谷(下)第1章 瘟疫(上)第187章 匕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84章 戰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