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迎敗(下)

林輿從宮中回來,告訴楊應麒皇后十分傷心,不過在自己的勸解下已經平靜下來。至於太子方面卻似乎對楊應麒沒有入宮有些許不滿。

“而且太子對你的話好像不是很相信呢。”林輿說,“他雖然沒開口,不過臉上卻是一副不以爲然的神色,而且我走了之後他又重新召集幾個大臣連夜商議呢。”

楊應麒嘆了一口氣,說道:“太子做事,是認真了一些。”

林輿笑道:“你心裡其實是想說他在該放下的時候沒放下,對吧?”

“你少說風涼話。”楊應麒道:“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肩,要是換了你在他那個位置上,也許你的方寸會比他還亂!”

林輿笑了笑道:“還好我不是太子,連宰相的兒子都排不上,最多隻是一個前宰相的私生子,不用想那麼多事情。”

楊應麒被他這句話說得呆了,心中有些愧疚又有些擔心地問:“輿兒,你是在怪我麼?”

“放心!放心!”林輿連忙安慰他:“我是隨口胡說的。我要真在意這事就不會隨意出口了。其實現在的狀況我滿意得很,看到太子和允文的事情我甚至有些慶幸。”

楊應麒問:“慶幸什麼?”

林輿道:“慶幸我娘當初沒嫁給你啊!要不然我現在就得姓楊,頂着你的姓氏只怕壓力會不小,哪裡還能像現在這樣逍遙?”

楊應麒政治上的機謀雖深,料敵謀國十九不落空,但對兒子這幾句話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卻有些摸不準,又聽林輿道:“我說爹,你也學學我,別理這麼多了。我記得你和我說過,國家大事永遠沒完沒了的,趁着還沒陷進去咱們趕緊走吧。你回津門,我回塘沽,如果你想我去津門那我跟去也行,總之別呆在這裡了。我怕再呆下去你也陷進去出不來了。”

誰知楊應麒卻搖頭道:“不,我這次既然回來就沒打算回津門了。”

林輿吃了一驚道:“爲什麼?”

楊應麒擡起了頭說道:“輿兒,你知道我罷相之後,爲什麼還要輾轉北遊而不直接回津門去麼?”

林輿心中一沉,這件事情他本不想問,但現在楊應麒自己提起,他便再忍不住,問道:“爲什麼?”

“爲了回來!”楊應麒道:“其實我從一開始就不認爲南征會成功,不過我當時卻沒有足夠的信心認爲自己的看法一定對,所以我纔會向大哥妥協。雖然我和大哥政見不合,但這個大漢畢竟是我們兄弟幾個共同創立的事業,就算我不在其位了還是希望大哥能夠成功。如果大哥成功了,那麼我會考慮全面退出,過讀書釣魚的逍遙日子去,或者去創建一個全新的商業王國……但是,但是我還是擔心,我擔心大哥會失敗,更擔心大漢會因爲大哥的這次失敗而跟着沉淪!”

楊應麒說到這裡罕有地激動起來,就像他眼看着這個國家往懸崖邊滑去而他正奮力地想拉住它!

“我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不允許!所以我臨走之前安排了一條後路,一條回來的後路。萬一事情如我所料,萬一大哥真的失敗了,那我還有機會穩住整個局勢!”

林輿接着他的話頭道:“所以你往漠北去,去見列思八達,見三伯,見蒲魯虎,再往東北去見五伯,見楊樸,就是爲了取得他們的支持?”

“不完全是。”楊應麒道:“有些事情其實不用說破,不過其中也確實有這個意思”

林輿道:“東海商圈就不用說了,山東、河北東路是舊宋士林盤踞之地,陝西、河東是二伯與劉錡開拓的疆土,他們也都是支持你的。如果你這趟北遊能夠成功,如果連三伯、五伯、列思八達、蒲魯虎、蒙兀爾他們也都願意支持你,那你就相當於擁有了大漢境內的大多數實權者的支持!是吧?”

“也是,也不是。”楊應麒道:“我去見列思八達,是要看看漠北穩不穩,胡虜乃中華大患,如果漠北不穩,那麼南邊的事情無論如何就得停下。如果漠北平穩,那麼漢地的事情纔好大刀闊斧地來辦。至於你三伯和楊樸,我有信心他們會支持我,這次見他們只是確認一下他們的態度!”

林輿問:“那五伯呢?”

楊應麒道:“如果南征失敗了,那他就會選擇支持我!”

林輿嘆道:“結果南征真的失敗了。”

“是!”楊應麒捂住了頭道:“當聽說岳飛沒有死守汴梁,我就知道前線的事玄了。在那之前我還抱着一點欺騙自己的希望,但在那之後我就知道我自己錯了——我錯不在於對形勢的判斷,而在於我明明看到了危險卻沒有堅持自己的主張!我還是習慣性地將希望、將責任推到大哥肩頭上去……但是現在!國事如此危急,大哥方敗,太子性弱,如果我還像之前那樣猶豫不決那麼整個大漢將會面臨傾頹的危險!我不可以明知道國家有危險而坐視不理!不可以!”

說到這裡楊應麒眼中現出一種從所未有的堅定:“所以從那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必須振作!我必須站出來!現在大漢能化解這個危局的,就只有我了!”

林輿眉頭微微一皺,說道:“不過,你之前不是說岳飛過不了黃河麼?只要他過不了黃河,那大漢應該會沒事吧?”

“沒事!怎麼會沒事!”楊應麒拍案道:“南宋那邊的威脅,其實我並不是很擔心,我擔心的是大漢內部!咱們大漢擴張得太快了,胡、漢之間,文、武之間,新、舊之間都存在很大的衝突,這麼多年來,是依靠着大哥的威嚴纔將各種矛盾強壓下去,是依靠着我的手腕纔將各種勢力整合起來。不過這些被大哥強壓下去的矛盾其實並沒有真正化解,而我的種種努力也並沒能讓各派勢力真正地統一起來。大哥本來希望藉由南征來讓天下大局朝他所希望的走,但現在南征已經完全失敗了!這次失敗會削弱大哥之前賴以壓制各種矛盾的威嚴,這種威嚴一旦被削弱,底下的人就可能會蠢蠢欲動!大漢就有可能會發生內亂!不過我不會容許出現這種情況的!就算到頭來真的亂了!我也要撥亂反正!要讓大漢重新走上正軌!”

林輿並沒有因爲楊應麒變得剛斷而感到高興,反而有些擔憂,不過在楊應麒一發不可收拾的豪言壯語中林輿卻沒有插口的餘地,甚至楊應麒說完了以後的好長一段時間裡林輿也不敢開口,直到月亮上了中天,日間暑氣消散了大半,周圍涼快了一點之後,林輿才謹慎地對楊應麒說:“爹,我想問你一件事情……”

“什麼?”楊應麒這時正在沉思當中,彷彿正想着接下來的棋該怎麼走。他腦中的棋局早已展開,現在發生的事情雖不是他樂意看到的,但他覺得到現在爲止局勢都還沒有逃脫他的掌控。

“我想問你……”林輿說得很小聲,就像害怕問了這話以後被楊應麒責備一般:“你……你做的這些事情,真的……真的完全是爲了這個國家?你做的這些事情,不是因爲掌權掌得太久了而害怕自己完全失去權力?”

這句話問得楊應麒霍然回過頭來,盯着林輿問:“你說什麼!”

林輿訥訥道:“我只是覺得,也許天下局勢也沒你想的那麼危險……也許……也許我們都離開了,天下事也不見得會多糟糕……”

“胡說八道!”楊應麒斥道:“如果人人都像你這麼想,人人都不願有所擔當,那大漢接下來的路還怎麼走下去!你就看着吧!這個棋局已經開始亂起來了!不過我知道,這盤棋到最後贏的人一定是我!因爲只有我,還有支持我的三哥、五哥、楊樸、正匯他們,纔是真心真意的爲國爲民!”

果如楊應麒所料,南方傳來的消息雖然仍對大漢不利,但宋軍進軍的速度也不如一些人所害怕的那樣勢如破竹。王彥在堅守了將近一個月以後便主動放棄了汴梁,不過宋軍渡河而北的企圖還是沒有得逞,黃河防線是曹廣弼當初爲了防範宗弼而打下的底子,岳飛雖有乘勝追擊之威,但要跨河而北也非易事。在這段期間,折允武數次因韓昉等的促請而要令楊應麒回津門,但每次都因顧慮完顏虎的態度而罷,雖然令未出宮門,但林輿的順風耳還是收到了一些風聲,不免暗歎這位太子確實是魄力不足。

華元一六九零年秋,就在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在尚未結束的漢宋大戰上時,海上發生了一件本該轟動一時、偏偏這時卻沒多少人注意到的大事:有一支前往東大陸探險的船隊回來了,這支探險隊不但帶回來了許多東大陸的特產、幾個東大陸的土著居民,還帶回來了由華夏前往東大陸的航海圖!

針對東大洋和南大洋的海外探險活動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一開始是由楊應麒發起,歐陽適、林家等也出於利益考慮而投入了很大的資金,近年來太子折允武等也給與了相當大的支持,不過由於遲遲沒有得到回報,加上大漢政局漸趨險惡,慢慢的大家也就開始心灰意冷了,這次好消息傳來,偏偏又遇上了南征失敗,當九死一生的船長興沖沖地要向幾個大東家彙報時,才發現無論發起人楊應麒還是大股東歐陽適都反應冷淡,只有一些年輕人才對這個消息有些興趣,比如太子,但他這時也不敢分神到塘沽處理這件事情,所以最後只有林輿一人匆匆趕往塘沽會見這位船長。

塘沽的港口上,在那兩條從地獄邊緣爬回來的殘舊海船旁邊,停泊着三艘下水後就一直沒出過這個港口的華麗大海船——那是兩年前歐陽適分別送給折允武、折允文和林輿的,但三人卻都因爲各自的原因而沒能坐着這三艘大船出海。

林輿在船長所說的種種見聞中神遊萬里,心道:“什麼時候才能不用管這些勞什子事情,痛痛快快地揚帆出海暢遊一番!”再看看窗外歐陽適送給他們的那三艘大海船,想起了折允文的不幸,又想起了折允武的煩惱,心道:“允文現在是凶多吉少,而太子也不開心。其實以太子的性情、城府,做監國並不合適。他若也只是個私生子,那也許會快活得多,至少不用像現在一般,夾在一羣梟雄中進退維艱。”

林輿在塘沽呆了三天便被楊應麒派人追了回去,林輿一開始猶豫着想繼續留在塘沽,最後還是因爲擔心楊應麒,心道:“雖然爹爹說他有三伯、五伯他們的支持,但在他沒有名分之前這些便都是虛的,現在京師裡哪個實權者一聲令下都能要他的命。他這次又叫得我這麼急,多半是有事!”便連夜趕回京城,才進城便聽說折彥衝要回京了!林輿心中一驚,心道:“聽爹爹說大伯這次傷勢不輕,加上大敗之餘、喪子之痛,可別在舟車勞頓之中出了什麼意外才好。”

到別苑見到楊應麒後林輿將東大陸的見聞轉述給楊應麒聽,對此一向上心的楊應麒這時卻只哦了一聲,並沒有太大的反應,林輿見他雙眉緊蹙,忙問是不是南邊出了什麼事情。

楊應麒道:“沒有,南邊的戰局雖然不利,但暫時不會有事。”

林輿又問:“那是大伯那邊出事了?”

楊應麒嘆了一聲道:“是。”

林輿驚道:“是不是大伯的病情加重了?”

楊應麒道:“不知道。”

“不知道?”林輿不解了:“那你擔心什麼?”

“就是不知道,所以才擔心啊!”楊應麒道:“最近大哥行跡漸深漸隱,諸將都不得親見其面,一應事宜都由劉仲詢居中傳達。這……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林輿一聽,就知道楊應麒在擔心有人脅天子以令諸侯,問道:“那你打算怎麼辦?”

楊應麒道:“我想趕在四哥、韓昉他們前面,看看能否見到大哥。”

林輿有些奇怪,問道:“你想怎麼去見?”

楊應麒道:“我想到城外去迎見大哥!”

林輿駭然道:“你該不會是想去攔大伯的馬吧?”

楊應麒的回答卻是肯定的:“是!”

林輿臉上已不是驚駭,而是擔憂了:“爹!那可不是鬧着玩的!要是大伯一個性起,說不定會把你給殺了!”

楊應麒卻道:“大哥還不至於如此。”

林輿叫道:“大伯如果還有理智,自然不會這樣做,可誰知道他現在是什麼情況!更可慮的,是大伯手底下那些人也不知道怎麼想!萬一大伯其實已經控制不住局面,那些近衛軍的刀可不認得七將軍、八將軍!萬一來個‘錯殺’,那時可就死得冤枉了!爹!別去!”

楊應麒對此也有顧慮,他站起來踱步,在屋內饒了七八圈後才道:“就算是那樣,那我也得冒一冒險!若等他進了城我再求見,那時他在九重之內,我在市井之中,一切按規矩辦事,我要見到他也必在韓昉等人之後,甚至還沒等見到他我就被遣返了!”

林輿心想:“遣返就遣返,那樣更好!”口中卻不敢說,楊應麒又道:“當前中樞有兩大憂慮,一是近臣脅大哥亂政,二是大哥重傷之餘、大敗之後倒行逆施,這兩件事若能防範於未然,國家付出的代價會小得多。若等起了大亂,我再要收拾就只能從外圍動兵了!那時不但名不正、言不順,而且還會傷了國家的元氣。我可不願走到那一步!我心意已決!你不用再勸,如果你害怕的話,替我傳話之後就回塘沽去。”

林輿一奇:“你肯讓我跟你一起去?”

楊應麒頷首道:“如果你不害怕,那我就帶你去。”

林輿聽了這話心反而寬了兩分,心想他既準備帶自己去,那多半有很大的把握,又問:“方纔你說要我傳話?卻是要傳什麼話給誰?”

“給大嫂啊!”楊應麒道:“你這就託個名目進宮去,請大嫂和我們一起去迎大哥。”

華元一六九零年,中秋之夜,天上卻是烏雲蔽月,大漢京師南正門忽然打開一條縫隙,十餘騎魚貫而出,馬上騎者無兵無甲,爲首兩人一個是半頭白髮的女子,一個是儒冠儒服的書生,正是完顏虎與楊應麒。京師城防提督安塔海在門內道:“姑姑,真不用我護送你去麼?”

完顏虎拉了拉繮繩,說道:“天子腳下,皇城之外,你還怕有毛賊來犯我的駕麼?”

安塔海道:“那倒不是,不過大軍進城之前姑姑你去攔道,我是怕……我是怕會有誤會。”

“誤會什麼!”完顏虎道:“以前還在會寧時,你姑丈每次出征歸來我和應麒都會出迎,當年不擔心會有誤會,今日也不怕!”說着一揮手,領頭而行,她自從遼南搬到京畿後已無出城踏青的習慣,城外道路竟全然不知!林輿落後一個馬頭緊緊跟着,從旁指點,不久到了桑乾河邊的大橋北端才停下等候。橋邊已有十餘人等候着,卻全都是大漢的元老宿將,帶頭那人正是大漢上將軍、比完顏虎還早知道漢部的石康。完顏虎見到他十分高興,河邊敘舊,在風聲水聲中,完顏虎嘆道:“自到遼南以後,我就很少在大夥兒班師時跑出來迎接了,這些年我們的事業越來越大,情分卻越來越薄,若光陰能回頭,真想重新回到當年——那時我們雖然過得苦,但心裡卻是快活的,不像今天……”話未完,忽有人指着南方道:“看!”

完顏虎舉目望去,但見數千火把組成一條長長的火龍蜿蜒而來,完顏虎黯然道:“他傳到宮中、相府的文書說會明日正午到,昨日應麒和我說他會在夜裡回京,我本來還不肯相信,誰知卻是真的。雖然這次是打了敗仗,但他就這麼怕被人說麼?”

那條火龍漸移漸近,先有一支輕騎在前清道,馳到大橋南端望見橋這邊有人警惕起來,上橋喝道:“什麼人!不見前方行軍麼!快快回避!”

石康上前喝道:“不得放肆!是皇后與七將軍到此迎駕!來啊!亮起火把!”

自完顏虎以下,所有人都穿着便服,但楊應麒帶來的全是大漢不在朝的名臣,石康帶來的全是大漢不在役的宿將,二十餘人拱衛着完顏虎,這般氣勢着實非同小可,橋上將領沒見過完顏虎卻見過石康,不敢造次,翻身下馬行禮,說道:“容末將先去稟告!”

便聽蹬蹬而去,好久才蹬蹬而來,這次卻有多了一個品階高得多的將領,火光下隱約看得出是個下將軍,到橋頭道:“聖上有旨,請皇后暫且回宮,明日大軍進城安頓妥當後再來相見。”

完顏虎道:“妻子來迎接丈夫,完顏虎來迎接折彥衝,不見到他,我不會走的!”

那下將軍道:“皇后,別讓末將難做。”

石康喝道:“什麼難做!魏志奇!你不是近年才歸大漢的新丁,是從會寧漢村跟過來的老人了!虎公主迎接大將軍,有哪回大將軍是讓虎公主先回去的?”

橋上魏志奇聞言語塞,楊應麒道:“魏志奇!是大哥親口跟你說不見大嫂的麼?”

魏志奇訥訥道:“是光祿侍衛劉仲詢傳的口諭。”

楊應麒怒道:“劉仲詢那閹貨的話也能信麼!你這就去見大哥!劉仲詢若敢攔你,你就說是大嫂和我讓你去見的!”

魏志奇苦着臉道:“七將軍,末將做不來這事。”

楊應麒道:“那就叫個做得來這件事的過來!”

魏志奇正躊躇,又見一隊人馬奔近,石康等都警惕起來,魏志奇擔心是來爲難皇后的,一邊向大橋北端叫道:“皇后,今時不比往日,你還是迴避一下吧。”又趕着對橋南邊叫道:“橋北是皇后!爾等不可造次!”

那隊人馬卻一直奔到大橋南端才停下,一員大將翻身下馬,奔過橋來,完顏虎楊應麒等還看不清那人面目,便見魏志奇攔住他道:“任將軍!不得造次!”那將軍卻一手推開他道:“我是來見皇后與七將軍的!”說着便跑過橋來,跪在完顏虎、楊應麒馬前道:“任得敬參見皇后、七將軍!”

完顏虎雖見過任得敬的面,卻不熟悉他的立場、爲人,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楊應麒兩腳一夾,讓坐騎走前一步,才問道:“任將軍,我聽說大哥被你挾持了,可有此事?”

任得敬誠惶誠恐道:“七將軍!冤枉啊!絕無此事!末將也是在大名府時見過陛下,北上之後就沒再見到他了。”

“胡說!”楊應麒怒道:“你身爲大漢上將軍,護駕北上的大軍中品階以你最高!從大名府到此迢迢千里,大哥若一路都不見你,這君命、將令如何傳達?”

任得敬道:“七將軍容稟,陛下這次受傷頗重,輕易不願見人,在大名府時也是隔着帷幕安排軍務,命王彥守大名府,徐文守河內,傳令種彥崧移守洛陽,傳令趙立守山東,又傳令蕭大元帥按兵不動,而末將則隨駕北上,率精兵七千人殿後,但從那天以後末將便再未見到陛下了。中軍有事都是劉仲詢代傳君命。”

楊應麒哦了一聲,問道:“既然你該殿後,怎麼跑到前面來了?”

任得敬一時愕了,但他腦子也轉得真快,只是頓了一頓便道:“末將身居上將軍,雖奉命殿後,但也理應照料四方,今晚大軍夜行,前方忽然不動,末將擔心是出了什麼意外,所以前來看看,不想是皇后與七將軍。”

楊應麒又哦了一聲,說道:“原來如此,看來任將軍倒也是個懂得變通的人。”轉頭對完顏虎道:“大嫂,我懷疑大哥被劉仲詢這閹貨挾持了!你看如何?”

完顏虎哼道:“他要真敢這樣!看我不扒了他的皮!”

楊應麒點了點頭,對任得敬道:“任將軍!你敢護皇后與我去見大哥麼?”

任得敬頓首道:“末將亦疑劉仲詢有奸!願護皇后與七將軍前往!”

“好!”楊應麒道:“你這就帶兵去見大哥,告訴他大嫂和我來了!見到大哥之前劉仲詢若敢阻攔你便當他造反!有什麼事情,自有皇后與我擔待!”又對橋上魏志奇道:“魏志奇,你隨任得敬一起去!”

任得敬領命而去,這一去便有將近半個時辰沒有消息,眼見東方天色漸白,完顏虎等得心焦,才見魏志奇滿頭大汗奔近,呼道:“陛下請皇后、七將軍入營相見。其他一應人等,不得過橋!”

石康喝道:“魏志奇!你見到陛下了麼?這命令是誰下的?”

魏志奇道:“石將軍,我見到陛下了。這命令是陛下親自下的。”

石康又問:“那任得敬呢?”

魏志奇抹了抹汗水道:“任將軍被陛下綁了起來,正打着呢。”

完顏虎聽了微感擔心,楊應麒卻道:“沒事,他說的應該是真的。大嫂,我們走吧。”

石康和林輿也要跟來,魏志奇叫道:“石將軍!留步!”

楊應麒回顧道:“不用擔心,大哥還清醒着,我們不會有事的。”

這時行軍早已停止,大軍就地駐紮,楊應麒與完顏虎在魏志奇的帶領下進入營內,一路刀斧森森,完顏虎卻絲毫不懼,到得營中,只見任得敬脫得赤條條的伏在一條木凳上,被一個壯漢揮鞭打得兩股模糊卻一聲也不敢吭。魏志奇領完顏虎楊應麒到這裡後,指着帳門說:“皇后,七將軍,陛下在裡面,你們進去吧。”便自己脫了衣服,伏在另外一條木凳上等着挨鞭子。

楊應麒掀開帷布,完顏虎當頭而進,陰森森的大帳中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侍立在旁、瑟瑟發抖的劉仲詢,另外那人躺在臥椅上,以袖覆面。

劉仲詢低聲道:“陛下,皇后和七將軍來了。”臥椅上那人一揮手,劉仲詢如得大赦,急急忙忙退出去了。完顏虎上前拉開那人的手,只見他半邊臉都塗着藥膏,剩下那半邊臉也沒有半絲血色,但這張臉變化再大她也還認得這人就是自己的丈夫折彥衝!

折彥衝見到完顏虎,眼睛一闔,喉頭如鋸,說道:“你們就這麼等不及……要看我笑話麼!”

完顏虎一聽這話哭了起來,指着折彥衝罵道:“你胡說什麼!誰會笑話你!會笑話你的人,都在外頭!不在這座帳篷裡!”

——————

《邊戎》行將結束,有太多線索要理,偏偏最近又很忙,所以接下來一個星期更新可能不會很規律很及時,希望大家見諒。

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177章 勢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173章 叛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85章 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14章 烏古(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173章 叛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3章 整軍備(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81章 責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78章 會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02章 自辱第13章 狼羣(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9章 塞外(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5章 出谷(上)
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177章 勢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173章 叛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85章 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14章 烏古(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173章 叛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3章 整軍備(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81章 責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78章 會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02章 自辱第13章 狼羣(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9章 塞外(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5章 出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