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始議封侯(上)

金建國元年六月,阿骨打以其弟吳乞買爲諳班勃極烈,國相撒改爲國論勃極烈。諳班意爲尊貴,國論爲國相。諳班勃極烈乃是都勃極烈以下第二人,也是國主這個位置的第一繼承人。又以阿骨打的族叔辭不失爲阿買勃極烈,以阿骨打的弟弟斜也爲國論昊勃極烈。金國最尊貴者,無一不是完顏部,部族政權色彩極濃。

折彥衝仍爲猛安,不過阿骨打又冊狄喻爲猛安,允許漢部兵民依漢俗稱折彥衝、楊應麒等首領爲將軍,漢部內部開始形成的一套文官系統,也得到阿骨打的默認。

歐陽瀧的事業越來越順利了,終於在七月底提前完成了楊應麒交給他的任務。不過,在歐陽瀧眼裡,那些大小不一、形狀古怪的小船實在是丟人的作品。

阿骨打聽了楊應麒的回覆後卻很高興,金軍主力休養了半年,也都開始蠢蠢欲動。當阿骨打下令南征之時,全軍無不奮發。打仗,對女真人來說戰爭已經和勝利、掠奪、財富分不開了!

這次南征折彥衝沒有參與,他仍然在家帶孩子呢。狄喻在後方指揮千人押運糧草,蕭鐵奴和阿魯蠻率領輕騎騷擾黃龍府後方,只有楊開遠帶着五百工兵隨軍出征。

大軍南征之時,“十五歲”的楊應麒卻坐着船廠造出來的唯一一艘樓船,滿載着完顏部宗室第二代、第三代的十幾個孩童,順混同江而下,一路遊山玩水。歐陽運帶着十幾艘江船在後面跟着。國相撒改怕出意外,讓這次沒有隨軍出征的兒子宗翰率百騎沿岸護航。一路經過五國部、東海女真等族的領地,宗翰亮出名頭,這些部族大多風聞完顏部大名,也都默認了阿骨打的領導,因此也沒有留難。偶爾遇到一些比較熱情的部族,楊應麒便拿出琉璃珠等東西送給他們,這些部族往往也有回贈,或是江珍,或是山貨,還有個族長送了他兩頭訓練有素的海東青。

楊應麒在船上逗弄着海東青,心道:“這些部族並非不可溝通。只要稍加引導,都可成爲朋友,甚至國人!”

一路順利,終於望見了大海。這裡是混同江的入海口,楊應麒知道,對面不遠就是庫頁島了。

歐陽運望着江海交接出十分興奮,但其他船伕大多是在船廠剛訓練出來的,只是稍懂水性而已,望見平闊無涯的海面都感到恐懼。楊應麒看在眼裡,心道:“要征服大海,還是得靠濱海之民。”

歐陽運希望在江口設下一個據點。楊應麒道:“不可。我們和沿江、沿海的部族還不熟悉,貿然在這裡安寨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不多時,一部東海女真過來打探消息,想知道這些人想幹什麼。

楊應麒讓宗翰告訴他們,自己只是到此一遊,並送大船來給他們的酋長。

歐陽運聽說楊應麒要把樓船送人大吃一驚,那些東海女真卻十分高興,他們中也有些頗懂水性,否則如何能橫過海峽到庫頁島去?只是這麼大的樓船卻造不出來。

衆人下船之後,歐陽運連連回頭,對樓船十分不捨。楊應麒道:“送都送出去了,還流連什麼!走吧!”

完顏部的少年童子見小楊哥哥如此慷慨都充滿崇拜,連宗翰也十分佩服。一行人舍舟乘馬,逆江回國。來到會寧,南征大軍早已班師,黃龍府也成爲阿骨打囊中之物。

阿骨打問楊應麒道:“此去東海,帶回什麼東西沒有?”

楊應麒道:“我讓完顏部的年輕一輩見到了比草原與森林更加廣闊的大海,告訴他們,真正的英雄,胸襟氣魄當如此。”

阿骨打大喜,對楊應麒道:“我本想賞賜你,但你這小子神通廣大,翻手便能變出無數金銀財物,那麼大的樓船也是一句話就送出去,世上只怕沒什麼珍寶能讓你放在眼裡。你說吧,有沒有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

楊應麒眼珠轉了轉,說道:“如果我求國主下令釋放境內所有奴隸,允許他們去開荒造田,自給自足,國主能答應麼?”

阿骨打搖頭道:“怎麼你也來說這個?當初彥衝說過,但已經被諳班和國相他們批駁了!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行。”

楊應麒道:“若是這樣,我也就沒什麼想要的了。”

阿骨打道:“這樣吧,我按照漢人帝王的傳統,劃一塊地方,封你爲侯,讓你按自己的想法治理那個地方,如何?”

楊應麒大驚道:“裂土封侯?這可是大事!草率不得。就算國主有意,也得和國相他們商量好了再提。”

阿骨打對楊應麒的態度頗爲滿意,說道:“其實這事我和他們討論過。斜也認爲漢部人口漸多,在會寧和完顏部接踵磨肩,彼此都伸展不開來,而我們新打下來的土地又大多空曠,因此提議讓漢部另擇一塊好地方安居。”

楊應麒一聽心中恍然。這兩年來漢部規模漸大,造出無數良田,築起千百間屋舍。雖然漢部也將種植建築之法教給女真人,但女真人自己造出來的房子畢竟不如漢部雅潔。完顏部的豪強對漢部開拓出來的這片事業心存豔羨的不在少數,只是漢部連連立功,折彥衝又是烏雅束的女婿,大家都不敢開口,更不敢搶奪。然而偶爾流露出來的貪婪,楊應麒這種長着順風耳的人哪會不知?當下道:“不知諳班勃極烈和國相可曾參與討論?他們又如何說?”

阿骨打道:“國相說駙馬所部,與完顏本爲一家,還是大家混居爲佳。只是漢部內部法制頗與完顏祖制不同,因此最好讓漢部也都遵從完顏部法爲善。”

楊應麒道:“國主,當初我部來投之時,國主曾經許諾,只要我部效忠國主,部民便可依漢俗生活,國主不加干涉。正因如此,兩族才得以相安無事。這兩年來漢部得國主庇護,一切事業蒸蒸日上。而漢部對大金的貢獻也人盡皆知。教書建禮等事且不待言,就是每季交納的錢糧也是諸部之首!可見漢部禮俗雖然和完顏部不同,但這對大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若國主打算讓漢部從女真之俗,只怕漢部部民難以習慣。漢部部民並非我們幾個首領的奴才,相反,我們是因爲他們的擁護才成爲領導者的。我們幾個首領曾鄭重答應過他們:雖離宋邦,不忘祖制。否則我們幾人只能卸任。若國主能夠見容,允許我們自治,則漢部當爲臣屬,襄助國主以成安邦大業。若不能見容,我們唯有棄村出走,繼續流浪而已。”

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58章 故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8章 伏擊(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58章 故國第13章 狼羣(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165章 陰陽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46章 南行(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349章 聞逝(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7章 去向(下)第15章 誓約(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188章 定第11章 夜遁(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
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58章 故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8章 伏擊(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58章 故國第13章 狼羣(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165章 陰陽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46章 南行(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349章 聞逝(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7章 去向(下)第15章 誓約(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188章 定第11章 夜遁(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