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蕭字旗(上)

楊應麒的三個最重要的文臣副手,除了各自該管的內政政務之外,楊樸和陳正匯分別都有涉外重任:楊樸主要盯着大金,而陳正匯則主要盯緊大宋。

汴梁告急期間,楊應麒日日都要過問戰報,宗望退兵之後,陳正匯將這段時間以來各方情報整理成文,重新向楊應麒全面彙報一次:

“宋廷朝令夕改,宗望退兵以後,李綱請以大兵護送,宋帝一開始準李綱所奏,分遣大軍,分數道並進,且許諸將度利出擊。一開始大宋將士受命無不踊躍,宗望軍被宋軍所懾,一路也不敢妄動。但宋軍追到邢州地界,忽傳宗翰西路軍繼續南犯,汴梁朝廷便又改了主意,命大軍中途折回,這一番折騰令大宋兵將士氣低落,人人不知朝廷舉措是何意思。從此再無進擊之意,宗望軍馬見狀又張狂起來,四出劫掠,所過村落無不殘破。宗望軍凡得男子都強制削剃頭,令其爲牽馬荷擔之奴隸;得婦女,年輕貌美的便掠去,老醜者當場屠殺。如今趙州以北,西至真定、東至河間都是一片混亂,河北民衆家園被毀者數不勝數,因聽說滄州有糧草賑濟都朝這邊涌來,流入滄州者光是這個月就多達十萬以上,滄州存糧己經告急。

楊應麒痛聲道:“救不得河北民衆,卻是我們的罪過。馬上贖奴令:凡商人能從金軍手中贖回被掠爲奴之漢民者,可到塘沽、遼口報賞,兩地政府當依其價全額贈還。至於滄州那邊,糧草我們有的是,立刻傳命塘沽再開一倉,交給滄州那邊的自治政府賑濟流民。”又問:“宗翰那邊怎麼樣?他知道東路軍已和宋廷講和未?是否還繼續進兵?”

楊樸道:“剛剛收到的消息,宗翰已分兵破忻州、代州,宋將折可求率麟府兵、劉光世率鹿延兵援救太原,都被宗翰在途中各個擊破。”

楊應麒點頭道:“看來宗翰行的多半是圍點打援的策略。大宋處處失利,最大的問題恐怕就是中樞沒有全面、有效的佈置,致令西、北諸路軍馬各自爲戰,難以起到以多克精之效。”又問陳正匯:“汴梁方面準備如何?現在宗望兵退,他們剛好趁着這個空隙整頓河防、城防。”

誰知陳正匯卻道:“林翼剛剛又來一信,信中說汴梁方面己經宣佈解嚴,都城戰備也全面停止了,黃河沿岸也未增設防務。”

楊應麒呆了呆道:“戰備全停?”

“是。”陳正匯道:“據林翼來信,汴梁諸宰相認爲金軍己滿載而歸,應該不會再來,所以就不再備戰。就連原來李綱、种師道在作戰期間主持的城防修補工作也己經全停下了。而且种師道也己被罷職……”

楊應麒叫道:“种師道被罷職我知道,但不是有朝臣力爭,又復他職了麼?”

“是封他爲河北、河東宣撫使。”陳正匯道:“官倒是挺高的,但據林翼查實,他如今手上並無實權。又:种師道建議合山東、陝西、京畿之兵屯守青、滄、衛、孟、滑州等地,以防金兵捲土重來。但宋廷宰相認爲費用太大,未予考慮。”

楊應麒冷笑道:“費用太多?他們往金營送賠款時,怎麼就沒想到賠款的數目更大?”

楊應麒氣乎乎把趙桓和他的宰相們痛罵了一頓,陳正匯等他罵完才繼續道:“還有一件事,蕭字旗的下落,找到了。”

楊樸奇道:“找蕭字旗是我份內之事,怎麼倒是你先知道了?”

陳正匯忙道:“此事我先知道也是湊巧,樸之不用掛懷。”

楊應麒問道:“這消息可是從四哥那裡來的?”

“不錯。”陳正匯道:“四將軍大婚,虎公主命沒有十萬火急的事別去擾他,讓四將軍好好過幾天舒坦日子。但今天己是第四天,他忽然向我透露這個消息,想必是要和七將軍聊聊軍情了。”

楊應麒領道:“好吧,我待會就去找他。順便說說塘沽政學的事情。”

忽然門外來報:“四將軍到。”

楊應麒嘿了一聲道:“他倒是比我還心急!”忙迎出來道:“四哥,春宵一刻值千金!怎麼有空跑這裡來啊?”

歐陽適這樁婚姻雖非因情而動,但人逢喜事精神爽,洞房花燭總是佳,所以臉上看起來神采飛揚,大辣辣進房坐了,問楊應麒道:“怎麼樣?宋金戰事,這幾天有什麼新變化沒?”

“沒有,還是那樣。”

“什麼叫‘還是那樣’?”

“一句話:宋人不弱而宋廷弱,金人不多而金廷強。”楊應麒道:“大金兵強馬壯,佈置得當,所以大佔上風,幸好女真人畢竟太少,他們對漢人又不肯放手信任,所以他們在大定府以西、以南的根基其實薄弱得很,至於燕雲以南那就更不用提。不過相比之下,大宋的情況更糟。宋廷如今己經爛到根子裡去了,不值一提。但境內民間力量甚強,英雄豪傑龍臥虎棲,也正是如此才令金人一時無法得逞。現在雙方消磨之勢己成,咱們就看他們慢慢耗着吧。”

歐陽適點頭道:“這麼說來形勢對我們大大有利了?”

楊應麒道:“暫時來說是。至少現在宗翰己經完全沒心思來理我們了,宗望那邊也得把大部分力氣用在對付宋廷上。只要雙方相持不下,我們就可左右逢源。”

歐陽適嘆道:“可惜現在老大在他們手裡,要不然我們漢部便能大展身手了!”

楊應麒也嘆道:“不錯。爲了大哥的性命,咱們還是得忍下去。對了,四哥,聽說你打聽到蕭字旗的消息了?”

歐陽適對陳正匯、楊樸笑笑道:“我要和老七說點梯己話。”

陳、楊兩人會意,連忙告辭。等他們出去以後,歐陽適對楊應麒道:“老七,有一件事你要老老實實回答我:老六背叛,到底是真,是假?”

楊應麒猶豫了一下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歐陽適頗爲不滿道:“你怎麼會不知道!”

WWW★TтkΛ n★¢o

楊應麒“‘大哥沒跟我說什麼,所以我不知道!”

歐陽適哼了一聲道:“沒跟你說什麼,難道也沒暗示什麼麼?”

“這種事情,不能靠暗示。”楊應麒道:“我也不想把不確切的事情拿出來說。”

歐陽適道:“那好,就當是讓你猜,你覺得老六是真的背叛麼?”

楊應麒道:“這件事情,我不願意猜。”

歐陽適瞪着他,慍道:“真受不了你!”

楊應麒淡淡道:“四哥,有什麼話你就直接說吧。是不是六哥私下寄信給你了?”

歐陽適聽到他叫出“六哥”二字,笑道:“你這滑頭!分明就己經信了老六不是真背叛,還不肯認!”

楊應麒聳了聳肩膀道:“那是你說的,我可沒說。我又還沒和六哥割袍絕交,便叫一聲六哥也說明不了什麼。”

“好了好了,我就不跟你鬼扯了。”歐陽適道:“先跟你說個事兒:這段時間以來,宗望、宗翰和撻懶都曾悄悄向我示好,之前我沒跟你說,一來是書信上說這個不方便,託人帶話更不合適,二來也覺得沒即刻跟你說的必要。但現在見到了你,總要和你說清楚的。”

楊應麒微笑道:“他們來拉攏四哥,四哥怎麼表態的?”

歐陽適也含笑道:“我當然是跟他們套近乎。他們要來拉攏我,總得給我些好處吧;我現在無求於他們,所以大可坐地收錢不還禮——這等好事,幹嘛不做?如今塘沽的商人進出燕雲、大定府都暢通無阻,還不是靠我罩着!”

楊應麒笑道:“現在我們兄弟幾個和宗望、撻懶關係最好的,就是四哥您。這事楊樸也悄悄和我說過,還說四哥你賣了不少好東西、好情報給他們。但我卻說四哥心裡必有分寸,賣了的東西,定是無傷大雅之事物。”

歐陽適笑罵道:“你這隻鬼麒麟,原來你早就收到風聲了!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你!”

楊應麒道:“現在我們漢部正當開拓階段,彼此有利、公私兩便的事情,就算不合規矩,也可從權。不過這個度四哥可得把握好,什麼事情做得,什麼事情做不得四哥心裡有數,不用我這個弟弟的來聒噪。只是行事之際還是要做得乾淨些,可別鬧大了引起部民誤會,那中樞便難做了。”

歐陽適冷笑道:“你放心,我不會像老六那樣,不知爲了什麼竟把自己塗抹得那麼黑!現在我都不知道他將來怎麼回來了!”

楊應麒神色一黯,說道:“這件事情以後再說。倒是六哥在宗翰軍中的事,不知四哥打聽到了多少?”

歐陽適道:“宗望、宗翰分兵南下以後,便把蕭字旗和和老大隔開了,如今老大身邊就蒲魯虎和安塔海兩個不中用的小鬼,種去病那一小隊人馬也近不得老大的身了。至於老六那邊,宗翰一開始就命蕭字旗攻堅拔城一一那還能安什麼好心1自然是要磨損蕭字旗的戰力了!嘿嘿!可惜他失算了!老六打起仗來可不像老二,他也不管對手是宋是遼,總之領了軍命毫不猶豫地就挺進應州、朔州,誰知道大宋邊防竟是出乎意料的疲軟,又有不少燕人臨陣倒戈,所以老六他連下七縣,皮也沒蹭下多少,反而輕輕鬆鬆就得了兩萬多戰俘,一萬多戰馬,又徵得邊民萬餘。他從中挑出六千個強悍敢戰的打入部伍之中,一轉眼間兵力竟強得讓宗翰也覺得有些棘手了。”

蕭鐵奴這次帶走的兵馬人數不多,總數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切割了一部分給種去病衛護折彥衝後只剩下兩千餘人,但這兩千多人卻是他的嫡系人馬,組織力和戰鬥力都極強。漢部對於招降俘虜本來就有一套成型的路子,而蕭鐵奴收納新兵度之快、手段之狠更是衆將之,所以楊應麒楊應麒聽說蕭鐵奴越戰越強並不奇怪,不過楊應麒卻在擔心另外一個問題:“六哥打仗、收人都沒問題,可他的糧草供應怎麼解決呢?”

歐陽適道:“糧草供應,當然是就地徵糧啊。你也不想想,沒了漢部中樞的制約,他們蕭字旗肯定是變成了一羣蝗蟲,飛到哪吃到哪,還怕餓了他們不成?”

楊應麒道:“這不是長久之計,宗翰既對六哥有了忌憚,一定會想辦法限制他的。”

歐陽適點頭道:“不錯,宗翰一見老六得利,馬上改變了主意,不讓他攻城略地了,卻驅使他去太行山打忠武軍。”

楊應麒吃了一驚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3章 論武(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02章 自辱第196章 夜訪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89章 國債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46章 南行(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76章 詔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58章 故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162章 講演第182章 諾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63章 表決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166章 使者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
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3章 論武(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02章 自辱第196章 夜訪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89章 國債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46章 南行(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76章 詔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58章 故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162章 講演第182章 諾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63章 表決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166章 使者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