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懿郡主名下莊子,經過育苗繁殖方法,證實番薯通過育苗繁殖,發藤更快,更繁茂,每畝扦插由原來的十畝,達到七十畝以上, 解決了大規模推廣番薯種植,即將面臨扦藤不足的問題,實現了全民、廣泛種植目標,目前番薯經過兩輪育苗繁殖,經發現育苗繁殖,也極大地提高了番薯扦插的成活率及畝產量。
番薯的最佳扦插時間是端午節前後, 但遼東一帶受北方草原氣候影響,下半年天氣較爲苦寒, 番薯喜陽, 生長受氣候影響,據推斷,四月下旬是最佳扦插時間,育苗繁殖需要二十天左右,四月上旬是育苗繁殖的最佳時期,特此總結了,番薯育苗繁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項問題,請諸位務必仔細須知。
第一批,第二批通過繁苗繁殖的番薯,已經可以扦插入地,韶懿郡主將聯合謝府名下莊子一起,將前二批番藤, 通過衙門,免費發放已經獲得安置的災民, 災民收成的三成番薯, 將歸衙門、幽軍、韶懿郡主所有, 餘下七成歸自己所有,災民可通過戶籍,到村長處進行領取登記,由當地里長到縣鎮衙門,進行戶籍審查、申領等,番薯藤將在三日左右,下放到各地裡長處,由各村村長代領,發放給村民。
十災九蝗,受山陝地區旱情影響,遼東一帶或有蝗災危機,請百姓們儘早防範,切勿僥倖待之,韶懿郡主查閱了大量古籍,尋出以下十種,最普遍、最有效的防治蝗蟲的方法,另韶懿郡主與謝府商船聯合,將從廣東一帶,購入大量成年、幼生、孵蛋鴨鵝,會在名下各處莊子進行養殖,百姓可通過官府進行購買。
有人站在榜前,高場地宣讀榜文。
這會兒,衙門口已經是人山人海,一片推擠嘈雜。
百姓們不懂大道理,但他們有血有肉,他們高喊着韶懿郡主,激動歡呼,振奮的心情,簡直無以言表。
衙門的行動力,自是無與倫比。
僅僅三天,四榜告示就已經貼遍了,整個遼東三省大小衙門,家家戶戶都忙着番薯育苗,防治蝗災等事宜。
與之一起的,還有韶懿郡主“活菩薩”的名聲,再度被人廣爲流傳。
白府狀告韓氏族一案,經州府衙門判定,韓氏嫡出六公子,夥同木管家謀殺劉大根,以達成陷害白府,及韶懿郡主一案,有充分的作案動機。
此案成立。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遼東都沸騰起來,士紳們人人自危,紛紛效仿謝、白二府,咬了牙慷慨解囊,出錢又出力地協助災民安置的一應事宜。
大批糧食、藥材、物資送往龍城災民收容營,緩解了收容營裡物資不足的窘境。
另外,因劉大根一案背後牽涉複雜,茲事體大,葉梟慈在立案之後,就已經秘密動身前往西安,徹查此案。
遠在西安的韓府,到底不是吃素的,劉大根一案折騰了二十日左右,韓氏族便是消息滯後,也從旁的渠道,察覺了襄平城內的苗頭。
但是,韓氏族來不及做出反應,就被三千幽軍精銳,將府邸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武穆王直接下了軍令,北境全面戒嚴。
所有的水、陸關卡,派重兵把持,不允任何人出入。
所有的官府驛站由幽軍接管,各處塔哨見鳥就射,內外消息均不得傳送。
官府衙門須配合幽軍封鎖城門,及城內各處關卡。
違令者,以叛國罪論處。
整個北境,都進入到了警戒備戰狀態,武穆王的理由也很充分,由於北方乾旱,導致邊境一帶違法走私者衆多,邊境衝突日益加劇,戰局隨時有可能擴大。
另外遼東一帶,收容了大批流民,由於士紳配合國策不力,導致流民安置事宜進展不順利,流民收容營內,矛盾衝突日益加大,導致不少人傷亡,加之龍城一帶,氣溫升高,處於病菌多發時間,百多萬流民,也爲北境帶來諸多不安定成因,北境不得不及早防範。
韓氏族心知大事不妙。
違法走私一事,表面上看和韓氏族無關,但韓氏族與其他士族,明裡暗裡把持着山陝地區商道,背地裡沒少暗中與狄人做交易,以獲取暴利。
這可是勾結外邦的叛國大罪。
收容流民,安置流民,這是朝廷頒發的國策,是需要當地士紳全力支持,如今百多萬災民,還在流民收容營裡,士紳敷衍國策實錘了,而士紳敷衍國策,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流民收容營裡,矛盾衝突日益加大,導致傷亡巨大,北境甚至會面臨一場,可怕的疫症威脅。
北境全面戒嚴,也是爲了將風險降到最低,是爲了北境的百姓考量。
百姓們理解了武穆王的作爲,不滿的情緒卻對準了士紳。
因有謝、白兩府,慷慨捐助在前,百姓乃至天下文人學子,少不得也要道德綁架其餘不作爲的士紳。
一場針對士紳的輿論、譴責、抨擊,在北境轟轟烈烈地展開。
這幾乎是歷無前例。
殷懷璽聽了稟報,似笑非笑:“我這人睚眥必報,尤其是喜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千夫所指的滋味兒,也該輪到士紳們好好品嚐。”
亂糟糟的災民收容營裡,今日罕見的安靜。
災民們雖然衣衫襤褸,但身上還算整潔,精神也瞧着不錯,一個個站在空地上默默地等待。
沒過多久,整齊劃一的步伐聲響起,一隊隊幽軍穿着甲冑,將一車又一車的物資,搬進了空地裡。
很快空地上就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流民們激動不已,忍不住交頭接耳。
緊接着,大家就看到年輕的武穆王,走進了流民收容營裡,他穿了一身玄色鎧甲,顯得是那樣高大、巍峨,那樣不可撼動。
流民們激動地跪地高喊:“武穆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們不懂太多禮數,只聽戲曲裡,經常喊皇上萬歲這樣的話,表達對一國之君的崇敬,就也想用同樣的方法,表達對武穆王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