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梧妹也不惱,便爬伏在車窗子處,側着頭往前看,能看到他高大的背影。
一路上趕得很慢,並不是很着急的去大福寺,反正寺廟隔京城裡近,就算這麼慢吞吞的趕過去,也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下馬車的時候,李氏不得不看了看自家早已經心不在焉的女兒。
沒想劉梧妹一下馬車,腳步飛快的跑秦羽身邊去了。
秦羽目不斜視,可是原本要下馬的動作卻是一滯,就這麼幹坐在馬背上,前面的護衛騎兵都已經下了馬駒,回頭一看首領,見狀,個個都笑出了聲,接着紛紛讓開,給兩人留下空間。
李氏見狀,臉就拉下了,明明在家中的時候再三交待了劉梧妹,沒想到出個門就顯了形,李氏知道自家女兒的心思,可也不能這麼不知廉恥的盯着人家男子瞧個不停。
李氏三步並做二步上前把劉梧妹拉走。
宋青宛權當沒有看見,跟在母女的身邊爬上石階,往大福寺走去。
上了香祈了福,一行人便往寺後邊走去,側邊有小道能爬上山頂。
三月的天氣,空氣中帶着一絲涼意,宋青宛攏了攏衣裳,與李氏走在一起,來到一處僻靜處,宋青宛遣退下人,她腳步一頓,李氏也回過來頭來。
“夫人,我今日來還有一事相求,真不想掃了夫人的雅興,可此事不說,我心裡有些難過,這關乎着幾十萬百姓的安危。”
宋青宛的話引起李氏的注意,李氏聽後也跟着慎重起來,“壽王妃請講,老身聽着。”
宋青宛上前握住李氏的手,緩緩說道:“劉家乃書香門弟,桃李滿天下,壽王斗膽想與劉大人見上一面,不知夫人可否安排一下?”
這話已經很挑明瞭,若是李氏同意,便是劉修早已經授意的,若是李氏不同意,此事只當宋青宛沒提,畢竟在這荒郊野嶺的,也只有兩人知道。
李氏想也沒有想的應承了,“那就請王妃安排一下時間,來夫君應約便是。”
宋青宛聽到李氏應承了,心裡那個高興,若是回嶺南,能得到劉修的支援,以後打理嶺南的事務就事半功倍了。
兩人自從談過話後,當真親密了不少,再遊玩,不知不覺玩了一日,到傍晚纔打道回府。
回到壽王府,宋青宛二話不說便去主院書房報信,完顏玉和文祥還等在書房裡,就等着宋青宛回來報喜。
文祥聽到宋青宛的描述,高興道:“主上,成了,只要劉修能跟着咱們回嶺南,便是嶺南百姓之福。”
兩人接着商討細節,宋青宛覺得左右無趣,便退出書房,回側院的小廚房裡做了幾道好菜,準備夜裡完顏玉回來的時候,一起月下小斟。
朝中局勢不明朗,樑帝久久不提完顏玉回封地的事,聖旨上的事是承認的,也沒有因爲當日的逼迫而降罪於完顏玉,但再這樣一日一日拖下去,拖得越久對他們越是不利。
而宋洐君這邊又過來找宋青宛,把張獻文這邊的進展說給她聽,那些追隨張獻文的清流派官員都已經協妥,願意跟着完顏玉回嶺南去。
這些人都是寒門學子,不是勳貴之後,也不是世家之後,能坐上眼前的位置,都憑的是自己的真本事,亦如宋洐君一般。
便是宋洐君能跟着去嶺南,宋青宛便已經開心了,宋洐君有冶國之才,這些年在樑國,自從他踏入仕途後寫下冶國策,之後幾年慢慢滲透到各政各派裡頭,還當真收效不小,若沒有張獻文與一些大臣的支持,朝中大權早已經被各大世家門閥與勳貴把控。
別以爲坐上九五之尊,便真的能揮旨命令,若沒有這些世家大族與勳貴的支持,就算一個簡單的政策,不損害他們利益的政策都未必能施行的下去。
張獻文受樑帝擡愛,也不是樑帝真的想要擡愛於他,而是迫於形勢,而在這形勢之上,張獻文卻成了樑帝的一把利刃,如果張獻文辭了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踩死張家人,他們沒有世家的底蘊,有的只是錢財,張府沒了張獻文支撐,就猶如當年他們的祖父那樣,只能是任人魚肉,地位低下的商人,最多或能做到皇商,可是那又能怎麼樣。
所以張獻文被晚年喜怒無常的樑帝貶了官,他爲了護住身邊的人,於是跟着辭官不幹了,沒想樑帝也同意了,這豈不正是樑帝本該有的意思,他爲了護住張府上下幾百人的性命,不投入壽王殿下的陣列都不成。
一個人的原則固然重要,可相較於整個大家族的存續,他就不得不犧牲。
在這個時代,他們對本家姓氏的傳承有着令人想不明白的執着,宋青宛看來,張獻文這樣清高的文官,能在這個時候轉投完顏玉門下,心裡不知做了多少回鬥爭吧。
宋青宛把張獻文的話轉達給了完顏玉,文祥決定與這些寒門士子暗地裡見個面,評估一下他們的忠誠。
不過這些都與宋青宛無關的,只要他們離開後,宋洐君能全身而退,當然她的私心裡是希望宋洐君跟着去的,何況這個時候他也完全向着壽王這邊呢,當真是兩全齊美了。
想當年他們在夏國的時候,若不是宋洐君幾次三番使了計謀,他們在夏國還未必能全身而退。
夏皇也未必能這麼順利的登基。
自文祥與這些大臣見過面後,樑國的朝堂上就詭異起來,世家門閥覺得機會來了,勳貴們也跟着蠢蠢欲動。
沒想樑帝不知爲何,居然給九黎的勳貴們再次分功論賞的,把一些重要的職位安排給了他們,那些世家門閥氣得半死,既而把怒氣轉移到了勳貴們身上。
而這些寒門士子當真成了他們的炮灰,有幾位門面上還在朝中走動的大臣,沒想惹怒到樑帝,沒有張獻文相護,他們在朝中寸步難行,反被樑帝打入天牢。
上刑臺之前莫名的被江湖人救走,下落不明,樑帝派人四處搜查未果,便懷疑上了完顏玉。
完顏玉在壽王府很是‘安份’,硬是令樑帝挑不出錯來,而通過幾家朝中九黎勳貴的挑嗦,樑帝覺得還是把這個能耐的弟弟早早打發了吧,呆在這京城裡頭,九黎人都向着他,叫樑帝不好施展自己的計謀。
於是在夏末秋初之際,樑帝同意放壽王回封地去,壽王藩地由壽王自冶之前提條件是:嶺南必須向樑國支付三百萬兩銀子,時限爲半年,不然太子完顏宏便揮百萬雄獅南下,收回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