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苦戰(一)

張賢又一次衝入了戰場,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已逐漸明朗了起來,國軍的士兵們勇猛如虎,又是自上而下的衝擊,雖然在總人數上並不佔優,卻由於長官們的身先士卒,士氣空前的高漲起來,所以經過了長時間的混戰,已然佔據了主動。敵人也十分頑強,但終於有所鬆動,正緩緩地向山下敗退。雖說兩軍還是在混戰中,但是從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移動,混戰區已經離着山頭陣地越來越遠了。

整個戰場上一片屍體,兩軍之間互相交錯着,一時間也分不出彼此,只是這青青的山崗,已然被鮮腥的血染紅。

張賢首先看到了徐海波,經過長時間的拼殺,他體力明顯有些不支,正與一個鬼子搏鬥,他的一條腿脆在地上,肯定是已經受了傷,但是他的身體還堅挺着,格擋着那個鬼子的刺殺。猛地,他手上一緩,右臂被對手的刺刀刺中,那把槍掉落在地。那個鬼子大喜,再一次舉起刺刀捅向他的胸口。也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張賢擡手一槍,子彈呼嘯着鑽入了這個鬼子的心臟,這個鬼子仰面摔倒。

徐海波回過頭,看到了張賢,如釋重負一般倒了下去。

“衛生員!”張賢大叫着,奔到了徐副營長的身邊,抱起了徐海波的身體,看到他渾身的鮮血,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的還是敵人的。一個衛生員匍匐而來,動作熟練而迅速地爲他包紮着大腿上的傷口,那裡被敵人的刺刀扎透。“他只是昏過去了!”這個衛生員告訴張賢,張賢這才定下了一顆心來。

敵人已經退過了半山坡,張賢直起身來,奔着混戰的人羣衝去。遠遠地他就看到了張慕禮正與敵人的一位指揮官在搏鬥,那個日軍指揮官舉着倭刀,勇猛異常,將張慕禮幾次的衝殺化解。正是因爲這位敵人指揮官的兇悍,穩住了鬼子將敗的陣仗。

張賢直奔這個鬼子的指揮官,他遠遠就看到了這個鬼子的領章,竟然是一箇中佐,相當於和自己的中校一樣的軍銜,這肯定是鬼子這個聯隊的頭目,不然也不會只有他拿着一把倭軍戰刀。

這個中佐也已然滿面是血,他一定也殺了許多的國軍的士兵,看他靈活的身手,應該沒有受傷,那血不會是他的。此時,他正一刀劈向張慕禮的面門,張慕禮舉槍相迎,那刀劈在了張慕禮握着的步槍木身上,猛然發力,逼得張慕禮連連後退,只退了兩步,腳下被一塊石頭絆了一下,身子一歪,他仰面摔倒。這個鬼子中佐大喜過望,抽回刀來,再一次以雷霆之力砍向張慕禮的頭顱。張慕禮已經失去了反擊之力,本能地向邊上滾去,堪堪避過那砍下來的一刀。但是這刀沒有結束,卻順着張慕禮的方向划來,張慕禮無處可躲,“哧”地一聲,鋒利的刀刃已經割破了他的衣服,在他的側身劃出一道長長的血口,痛得他“啊”地大叫起來。這個鬼子並沒有收手,再一次舉起刀來,又迅速地劈向他的身體。

“當”的一聲,那把刀並沒有劈上張慕禮的身體,張賢疾身而來,刺刀正格開了這把細長的倭刀,救了這位大哥一命。

鬼子看清了面前的張賢,同時也看清了張賢的領章,這纔是與他旗鼓相當的人物,他哇哇怪叫着,指着張賢比劃着,那意思是說要和他一決高下。看來,這個鬼子中佐也把張賢當成了這個戰場上的指揮官,他不想乘人之危,要與他明正言順地大戰一場,這也是他武士道精神所在。於是,中校對中佐的生死之戰在驚心動魄之中開始了。

張賢並沒有退縮,搶先發起了攻擊,刺刀直刺對手的胸膛,這帶着刺刀的槍怎麼也要比倭刀長上一大截,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但是也有一個弊病,那就是靈活性到底沒有倭刀好。這個鬼子閃身躲過,就在張賢回槍之時,他的刀也揮了過來,緊跟着張賢回撤的槍接近他的身體。張賢急忙舉槍相迎,哪知他卻是虛晃一刀,劈到勢老隨之回手上撩,砍向張賢握槍的雙手。張賢馬上手忙腳亂起來,這個鬼子刀法精妙,非比尋常的對手,難怪剛纔張慕禮會吃虧。他急忙後退着閃身躲過,卻還是慢了一拍,那倭刀從他的雙臂之上劃過,將他的前胸的衣服劃破,同時劃出了一道斜斜由下往上的血痕,若不是因爲襯衣的兜裡揣着一塊懷錶,這塊表隔了一下,將這把刀的勁力御去了一大半,只怕他的胸膛已經被切開了。這道血痕的去處卻是張賢的頭,張賢本能地轉頭躲過,但是左臉上還是被這刀尖劃出了一道口子,從下巴處通到了耳垂。如火燒般的疼痛頃刻之間襲滿全身,但是他強咬住牙關,愣沒有吭上一聲。

張慕禮此時已經從地上爬了起來,舉着槍正要衝上來幫忙,卻激起了張賢好強的本性,他大叫着:“大哥,我自己來!”說着,抹了一下臉上的血,舉槍再一次衝了上去。

這個鬼子中佐一招得手,很是得意,卻沒料到張賢忽然象是發了瘋,那刺刀飛快地連刺過來,一時間逼得他連連後退,盡然無力還手。張賢左突右擊,時上時下,已然忘記了自己的傷口,靈活得猶如游龍。鬼子中佐閃避之間稍有些滯塞,便被張賢抓住機會刺中了他的手臂,鬼子痛得大叫一聲,手中的倭刀險些撒手。但是,這個中佐的反映也是極快,迅速地閃開,同時再一次出刀劈來。張賢舉槍橫擋,便和剛纔與張慕禮的情況一樣,刀砍入了步槍的木把中,一時之間也抽不出來。張賢並沒有象張慕禮那樣後退,他承受住了這個鬼子的壓力,冷不丁地擡腳踢向他的下陰。鬼子猝不及防,被踢了一個正着,痛得哇哇亂叫着撒手後退。張賢卻是得手不饒人,又跟上了一腳,正踹在了這個鬼子的胸口。鬼子本來是面向上山,背向下山,往後仰面摔倒,骨碌碌地滾了下去,正被一棵小樹擋住,還沒有等他明白過來爬起身,張慕禮已經衝了過去,一刺刀便準確無誤地捅入了他的心口。

張賢取下了砍入自己步槍上的倭刀,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到這時才覺出心頭在突突的直跳,渾身發軟,哪裡都在痛,他一屁股跌坐在地,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

敵人見到自己的長官被擊殺,心理防線一下子崩潰了,便也沒有抵抗的能力,紛紛調轉頭逃下山去。

戰場上只留下了成片的屍體和濃濃的血腥。

總算是擊退了敵人,張慕禮也長出了一口氣,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來到了張賢的身邊,拿過了他手中的那把日本戰刀,看了看,那上面有那個鬼子中佐的名字,他不由得念出了聲來:“野地俊雄!”

張賢愣在了那裡,他清楚的知道,這個野地俊雄正是日軍第三師團的一個聯隊長,是一個身世顯赫的名家子弟,這也是迄今爲止,被他打敗的最高日軍頭目。

※※※

張賢和張慕禮根本沒有想到,八斗方的戰場上會留下這麼多的屍體,他們粗略地估計了一下,應該在兩三千以上。這一場肉搏戰,足足打了三個多小時,就是他們自己的士兵,便陣亡了近千人,而受傷的也有三百,這裡面還不包括張賢和張慕禮這樣的輕傷員。當然,沉重的代價換來的也是豐盛的果實,在第三天打掃戰場的時候,他們清理出了兩千多具鬼子的屍體。而張賢非常清楚,在當時的戰鬥結束後,本來不會有這麼多的死屍,鬼子大部分是重傷倒地的傷兵,是張慕禮那殘酷的命令斷送了這些鬼子傷兵的命。張慕禮命令清理戰場的國軍士兵們,在搶救自己人的同時,如果看到沒死的日本兵,就給他補上一刀,讓他歸西。

開始的時候,張賢還覺得張慕禮有些不人道,可是,當他看到那些死難的兄弟們的遺體時,他便把這話憋在了心裡,再也沒有說出口來。這些可愛的士兵們,與鬼子的屍體交錯在一起,互相疊壓着,有的臨死前還緊抱着死鬼子的腿,有的嘴裡還咬着鬼子的耳朵;有的雙手緊緊掐住了鬼子的喉嚨,而自己已經被敵人的刺刀從前胸捅入,從後背露出刀尖;更有許多慘不忍睹的場面,那些士兵的腸子流了出來,心與肺整個穿透……。

直到一個月後,張賢才知道,八斗方的戰鬥纔是鄂西會戰中最慘烈、最血腥,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鬥前,張慕禮手下的士兵有一千六百餘人,相當於一個團了。可是在這場戰鬥之後,除了那三百多個傷兵,真正能戰鬥的人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陣亡有八百人左右,陣亡率達一半。而鬼子的損失更加慘重,進攻的兩個聯隊共有四千五百餘人,此一役只剩下兩千三百餘人,傷亡亦高達近一半,其中戰死的接近兩千人。國軍與日軍傷亡之比爲一比二,這與抗戰以來五比一的比率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勝利!

這一仗之後,敗退下去的日軍沒有再對八斗方發起衝鋒,他們顯然也已經大傷了元氣。

※※※

雖說勝利得來是這麼的艱難,負出的代價是這麼得高昂,但是有的時候,面對整個戰局而言,便是這一場的大勝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卻不能挽回致命的失敗,這就像三國時期的常勝將軍趙子龍那樣,經常要面對如此的無奈。

胡師長的電話在第一時刻便打到了八斗方的作戰指揮部,詢問戰況如何。當得知張慕禮率部擊退敵人兩個聯隊,以肉搏之戰艱難贏取了這場勝利,而自己也只剩下不到半數之衆後,他的眼淚悄然掉落,他不得不向張慕禮下達了一個對他來說都有些難以接受的命令,要張慕禮率部撤出八斗方陣地,將這些有限的兵力再一次集中到八斗方之北五里外的四方灣與三角巖一線,同時告訴他,十一師配製於石牌核心陣地左翼的三十三團已被敵第三師團另一部擊破,三十三團團長和一個營長戰死,若不撤出八斗方,那麼他們將兩面受敵,更重要的是石牌要塞到時根本無人來守。

張慕禮與張賢都知道,四方灣與三角巖防線已經成了石牌要塞的最後屏障,那裡已經是核心區了,到要塞的主炮臺不到十里路,一旦被鬼子突破,那也就意味着石牌要塞的失守。在這種援軍還遙遙無期之時,對於十一師這支孤軍來說,如今最佳之策只能是孤注一擲,將有生力量抽回,集中優勢兵力,將敵人擋在四方灣與三角巖陣地之前,令其止步,只要再支持上一到兩天,或許就會有轉機。

當得知自己爲之拼命才保住的陣地就要被主動放棄之時,這些剛纔還生龍活虎的士兵們不由得淚流滿面,張賢又何嘗不是如此,他還是耐心地向大家講解了其中的原因,主動後退,是爲了更好的回擊。這些可愛的士兵們並不懂得這些戰略戰術,他們只是聽從於自己官長的指揮,也許在戰前,他們爲了保命,很樂意地向後面撤退,但是此時,經過了生死的搏殺,親眼看着自己袍澤兄弟魂歸此處,他們又如何能夠下嚥這一口氣,又如何願意放棄誓死保衛過的陣地呢?

即使流着淚,心中有一百個不情願,他們還是服從了官長的指揮,在下午兩點鐘前退到了三角巖。在離開八斗方的時候,張賢發現自己的同學王江也在流淚,只是不知道他是爲自己的貪生怕死而悔恨,還是爲了那些戰死沙場的兄弟們而悲傷。

與他們一同退下來的還有王元靈的部隊,朱家坪失守,敵人壓在了四方灣之下。而此時,更前方一些的三十一團,仍然在南林坡方向堅守,那個團阻滯着敵人的三十九師團大部,若一旦後撤,讓敵三十九師團與敵第三師團合攏,那麼對於十一師來說,就真得只有死路一條了,再無回天之力。

王元靈部的損失也很重,他兩個營的兵力此時也只剩下了一個營的兵人,與張慕禮、張賢合兵一處,一個三十二團加一個獨立營,還有那些從暫三十四師拉來的兄弟,合起來不過一千人,也就是這時,胡從俊把他的警衛營調了過來,撥給王團長使用。

師警衛營都上了陣地,可想而知,師部手上已經沒有可以調出的兵了。

師長的電話又一次打到了剛剛佈置完畢的三角巖三十二團的指揮部,卻是讓張賢和張慕禮把自己的兵交給王元靈,要他們兩個馬上趕回師部。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三十三團團長陣亡之後,三十三團團副也受了重傷,三十三團的許多士兵們敗退回了師部所在的石牌,值此戰鬥正緊時刻,必須要有強有力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去組合他們,好歹也是一隻上百人的隊伍,所以胡從俊決定先任命張慕禮爲這個團的代理團長,張賢輔助之。

第四五章 坦埠(一)第七七章 舊謀(三)第六五章 掩護(二)第三五章 選擇(二)第四四章 偷襲(三)第六十章 護送(二)第十章 石牌(一)第十八章 風殤(三)第十六章 疾馳(二)第十九章 懲奸(一)第六五章 雙堆(三)第四一章 黃維(一)第五二章 重慶(二)第五十章 歸逃(一)第五四章 崮山(一)第五三章 虛張(三)第四二章 亂戰(二)第十三章 車行(三)第三九章 伏蟄(三)第十章 包圍(三)第二八章 回臺(三)第四八章 情殤(二)第五九章 榮民(一)第四二章 心殤(一)第十二章 空戰(三)第六三章 新生(三)第五四章 芷江(一)第四二章 打獵(二)第三五章 蛇心(二)第五章 未死(三)第四六章 歸去(二)第四五章 轉變(二)第五八章 反擊(一)第二十章 夾擊(二)第二八章 迷魂(二)第二章 入朝(一)第三八章 曾識(三)第六四章 套狼(二)第五九章 洞口(二)第十九章 灰心(三)第四二章 亂戰(二)第四三章 將帥(三)第四三章 巷戰(二)第二七章 圍突(一)第一章 槍王(二)第七六章 殘軍(一)第四章 尋夫(二)第三四章 風景(二)第二三章 邊境(三)第四五章 白馬(一)第五九章 榮民(三)第四十章 鏖戰(三)第三七章 危城(一)第六四章 火焰(一)第三一章 殘兵(一)第四一章 救援(二)第十章 押解(三)第三三章 暗謀(三)第二三章 邊境(二)第六四章 火焰(一)第六六章 飛將(三)第三十章 慘勝(三)第六十章 護送(一)第六四章 險境(三)第七一章 決斷(一)第五九章 洞口(三)第四章 雲山(一)第六九章 家破(三)第五一章 元江(二)第八章 熊熊(二)第六四章 險境(三)第五七章 苦難(二)第二二章 故地(一)第三九章 辰州(一)第五二章 無量(二)第三六章 急進(一)第七十章 狼謀(二)第八四章 無殤(三)第七章 緬甸(一)第七章 開顱(二)第六一章 風聲(一)第二九章 羣毆(三)第二六章 價川(三)第十七章 內奸(三)第六八章 創業(一)第四六章 復城(二)第十三章 軍制(三)第十八章 急救(一)第十一章 門栓(二)第五八章 轉攻(一)第二十章 戰書(二)第四九章 望鄉(二)第五十章 會審(三)第七章 烈火(二)第三七章 真相(二)第四十章 鏖戰(一)第七四章 黑白(二)第三四章 汝南(一)第八章 嫁禍(三)第五章 未死(二)
第四五章 坦埠(一)第七七章 舊謀(三)第六五章 掩護(二)第三五章 選擇(二)第四四章 偷襲(三)第六十章 護送(二)第十章 石牌(一)第十八章 風殤(三)第十六章 疾馳(二)第十九章 懲奸(一)第六五章 雙堆(三)第四一章 黃維(一)第五二章 重慶(二)第五十章 歸逃(一)第五四章 崮山(一)第五三章 虛張(三)第四二章 亂戰(二)第十三章 車行(三)第三九章 伏蟄(三)第十章 包圍(三)第二八章 回臺(三)第四八章 情殤(二)第五九章 榮民(一)第四二章 心殤(一)第十二章 空戰(三)第六三章 新生(三)第五四章 芷江(一)第四二章 打獵(二)第三五章 蛇心(二)第五章 未死(三)第四六章 歸去(二)第四五章 轉變(二)第五八章 反擊(一)第二十章 夾擊(二)第二八章 迷魂(二)第二章 入朝(一)第三八章 曾識(三)第六四章 套狼(二)第五九章 洞口(二)第十九章 灰心(三)第四二章 亂戰(二)第四三章 將帥(三)第四三章 巷戰(二)第二七章 圍突(一)第一章 槍王(二)第七六章 殘軍(一)第四章 尋夫(二)第三四章 風景(二)第二三章 邊境(三)第四五章 白馬(一)第五九章 榮民(三)第四十章 鏖戰(三)第三七章 危城(一)第六四章 火焰(一)第三一章 殘兵(一)第四一章 救援(二)第十章 押解(三)第三三章 暗謀(三)第二三章 邊境(二)第六四章 火焰(一)第六六章 飛將(三)第三十章 慘勝(三)第六十章 護送(一)第六四章 險境(三)第七一章 決斷(一)第五九章 洞口(三)第四章 雲山(一)第六九章 家破(三)第五一章 元江(二)第八章 熊熊(二)第六四章 險境(三)第五七章 苦難(二)第二二章 故地(一)第三九章 辰州(一)第五二章 無量(二)第三六章 急進(一)第七十章 狼謀(二)第八四章 無殤(三)第七章 緬甸(一)第七章 開顱(二)第六一章 風聲(一)第二九章 羣毆(三)第二六章 價川(三)第十七章 內奸(三)第六八章 創業(一)第四六章 復城(二)第十三章 軍制(三)第十八章 急救(一)第十一章 門栓(二)第五八章 轉攻(一)第二十章 戰書(二)第四九章 望鄉(二)第五十章 會審(三)第七章 烈火(二)第三七章 真相(二)第四十章 鏖戰(一)第七四章 黑白(二)第三四章 汝南(一)第八章 嫁禍(三)第五章 未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