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醫狗

(不稱職的獸醫9)

路上皇太極告訴我,原來這兩天四大貝勒都在值守,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努爾哈赤是今天早上醒的,醒來後稍稍進了些粥就又睡了,直到下午才徹底清醒,聽他這麼說我心裡纔有些底,看來努爾哈赤正處在康復期,只要小心因該沒事了()。

不一會來到了努爾哈赤的寢宮,屋裡除了一箇中年女子以外再沒有別人,聽皇太極稱呼她大妃,我才知道這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

來不及再多看這阿巴亥兩眼,那邊努爾哈赤看到我進來已經輕聲地在呼喚了。我連忙走到牀前,此時的努爾哈赤早已經沒有昔日梟雄的風采了,兩頰凹陷,目光停滯,頭髮也很散亂,應該說他更像一個垂暮的老人,經歷了病魘的折磨,再次從死亡中掙扎過來的他不再像從前那樣重新點起昂揚的鬥志。或許病尚在其次,而寧遠的這一敗纔是他的心結,要知道努爾哈赤一生大戰小戰數百次,歷經生死也不再少數,但是吃敗仗還是頭一次,這種打擊恐怕纔是最大的。阿巴亥從旁邊搬來一個椅子客氣的請我坐下,她和皇太極則靜靜的站在我的身後,關注着這個老人。

“大汗,您現在還有哪裡不舒服。”我微笑着說道,不管這個人從前怎樣,但是此刻他是一個老人,而且是我的病人,我應該尊重他。

“這次多虧先生了,我還以爲自己熬不過來了呢,若不是先生醫術高超,或許就真的要站不起來了。”努爾哈赤的語氣中充滿了悲觀。曾幾何時這曾經是一個縱橫疆場百戰百勝的英雄,不過此時倒是英雄垂暮了。

“大汗客氣了,這是作爲醫者的最起碼的職責,在我眼中世間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您是女真的大汗也好,還是街頭的乞丐也好,只要我李開陽力所能及斷不會見死不救的。”趁着這個機會我像他灌輸人人平等的概念。

“哦,是麼,李先生當真是俠骨仁心啊,你的想法皇太極都和我說了,一直以來我也在思考,只是沒等給先生答覆就傷勢惡化了,才拖到今日,漢人如今也是我大金的子民,澤被天下原是好事,只是我怕漢人們有了這些恩惠也不思感激,反而變本加厲的和我女真人對抗,到時不是要助長他們的氣焰麼?”聽他這麼說,事情似乎有了轉機,於是我連忙開動腦筋,想法子說服他,要知道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次不但沒有把努爾哈赤治死,反而救了他的命,這讓他欠了我一個好大的人情,不趁這機會討要好處,豈不是傻子麼()。

“大汗,在我看來戰爭比的就是資源,這個資源包括糧食、兵器、人口等等,而在這所有的資源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八旗就是再英勇也不過十萬餘人,只要戰爭就會有消耗,試問以現在女真的總人口而論要再有多少年才能再生出這十萬勇士來,而關內的漢人本身人口就多,對於他們來講十萬人不算什麼,甚至不需要等待就能將這十萬之數補充完畢,而女真做不到這一點,不客氣地說女真能有今日,還要拜明朝的皇帝所賜,要不是這些皇帝們昏庸無道以至武備鬆弛,人心散亂,怕也不會有大汗您今日的成就的,但是誰能保證明朝就不能再多出幾個袁崇煥這樣的人,一個袁崇煥已經叫人撓頭了,要是再多幾個恐怕就是大汗您也要犯愁吧!所以就必須要善待大汗治下的漢人,只有依靠這些漢人,大汗纔有糧食,兵器,才能在這種消耗中生存下去,否則就等着亡國滅種吧。”我不客氣地說道。

努爾哈赤對我所說的這些有些反感,他稍微掙扎了一下身體,用手支着牀沿坐了起來。阿巴亥和皇太極連忙上前攙扶,皇太極更是向我大使眼神,甩開阿巴亥和皇太極,努爾哈赤激動地說:

“我還不善待漢人,當初我讓漢人和我女真人合戶,可是漢人怎麼對待我們女真人的,那些漢人不但揚言造反,有的地方還放毒毒殺我族婦孺,這讓我如何善待他們,難道將他們醫治好了,讓他們掉過頭來殺我們女真人麼。”努爾哈赤胸口起伏不定,顯然是動怒了,這些事情我倒是知道的。天啓二年(1621年),遼陽大戰後努爾哈赤控制了渾河、遼河兩岸,遼陽、瀋陽、包括廣寧在內的大片土地,隨後他採取了將漢人和女真人合戶的辦法來管制漢民,照理,合戶之後,各戶成員都應從事耕作,而實際情形卻是女真人根本就不從事耕作。漢族男丁承擔了全部重體力勞動,漢族婦女則成了奴婢。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導致了第二年女真人和漢人之間的一系列衝突。許多漢人故意在食物和飲水中投毒,焚燒房舍,還殺死了一些八旗的哨卒。對此努爾哈赤採取了嚴厲的措施,他認爲這次叛亂是漢人秀才們煽動的,所以捕殺了大量的關外文人秀才,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一直到這次寧遠之戰,那次鎮壓的餘波仍在,在努爾哈赤面前善待漢人是最爲避諱的詞語,不想我今日仗着救命的功勞冒犯了他,心中後悔不迭,嘴上又不肯放軟。

“大汗或許說的也對,但是大汗還是不得不考慮消耗的問題吧,八旗兵力畢竟有限,若是明朝以傾國之力來對付女真,最後怕也不好辦吧?”聽了我這話,努爾哈赤稍微平靜了一下,又重新躺下,他也意識到我們兩個人畢竟是在討論問題,這樣的語氣似乎重了。於是緩和了一下語氣和我重新說道:

“那先生除了善待漢人以外就沒有什麼好辦法麼?"

"有是有,不過也僅是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我見努爾哈赤在善待漢人問題上如此執拗也就不再提,這個問題還是等到將來皇太極來解決吧,還是先說說當前最首要的問題吧。

“沒關係,先生儘管說來。”其實這個消耗問題,像努爾哈赤這樣的軍事家如何會想不到,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找到好的辦法罷了,聽我這麼說,連忙詢問,聲音中充滿了熱切。女真人每次對明進行戰爭都是打的閃電戰,快速出擊,快速結束,但往往就是這種閃電戰也要積蓄一年左右的時間纔會有足夠的糧草,軍械,馬匹和人員,所以可以說女真是最經不起消耗的,聽說我有解決的辦法努爾哈赤如何能不着急。皇太極也是十分感興趣側耳傾聽。

要說服努爾哈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疑他是一個十分固執而有主見的人,若不是這樣當年他也不會執意以13鎧甲就起兵,更不會在絕對的劣勢下發起統一女真的戰爭,更不會以七大恨告天和明朝作對,但是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固執纔有今日的成就,雖然經歷了寧遠一敗的打擊,但是他這個固執的脾氣恐怕也不會那麼一下就容易改變了。對付這樣的人必須曉之以理,誘之以利,至於動之以情,我看就不必了。

“請問大汗,歷次戰鬥中女真傷亡情況如何?”我問道。雖然不明白我爲什麼問這些,但是努爾哈赤還是回答了我()。

“我八旗士兵驍勇,將士用命,除了上次先生所說的兩次戰鬥有些失利外其他戰鬥無不以少勝多,傷亡不大。”說道這裡他很自豪,任誰能統帥一支這樣的軍隊,取得如此的戰績都會十分驕傲的,對此我也很佩服,只是努爾哈赤似乎刻意避免了寧遠這一戰的情況。

“那麼請問四貝勒,這次寧遠一戰八旗傷亡如何?”我將頭轉向皇太極問道,寧遠一戰努爾哈赤十分在意,所以我沒有問他,以免刺激他。皇太極也沒想到我會突然問他,連連忙組織語言:

"寧遠一戰,我軍亡6千餘人,傷9千餘人。若是沒有先生恐怕死亡的人數還會增加許多。”聽到這裡,努爾哈赤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這可是他平生最大的敗仗,損失又如此慘重,雖然這一戰明軍光在覺華島就損失了7千多人,再加上寧遠的損失肯定要比八旗多,但是以八旗以往戰績來看這場仗的確是八旗輸了,並且傷亡慘重。

“那麼敢問四貝勒,每次戰役死亡的士兵中有多少是直接斃命,又有多少是因爲受傷而導致死亡的呢?在受傷的士兵中有多少人殘疾呢?”對於我的一大串問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倒是阿巴亥眼睛一亮,似乎把握了了我問題的主旨,這個女人真是不簡單沒我心中想到,雖然不明白我的意圖,但是皇太極還是儘量回答了我:

“死亡的士兵大概有三成左右是先受傷隨後死亡的,剩下的大多是直接死亡的,至於殘疾的士兵我們倒是沒有計算,不過大概自天明元年至今十年間有8千左右吧。”聽他這麼說,我心裡有了底。

“大汗,相信您知道無論是大金也好,還是大明也好都有一條規定,就是戰場上受傷的士兵是不允許接受救治的。”

“是的,這是爲了避免動搖軍心。”努爾哈赤回答道。

“但是請問大汗,明朝的軍隊就不用說了,單以八旗的精兵而言假如將傷員擡回救治,真的會動搖軍心麼?”我一步步進逼的問道。

努爾哈赤想了想回答道:“大概是不會吧,這要看戰鬥進行的情況而定,假如順利的話應該不會。”

我笑道:“相信以八旗的訓練有素,和過往的歷史而言這樣戰事不順的戰鬥恐怕屈指可數吧!”

“是啊。”努爾哈赤機械的回答道,他已經完全在跟着我得思路走了()。

“既然是這樣,大汗您還認爲讓那些受傷的士兵繼續留在戰場等死或任人殺戮,有必要麼?”我嚴肅的問道。

“這個……”努爾哈赤低頭沉吟道,進行了這麼長時間的對話,努爾哈赤完全忘記了自己身上的傷勢,我也沒辦法顧忌這些了,必須一鼓作氣,說服努爾哈赤。

“其實就像四貝勒所說的那樣三成的士兵是因爲先受傷而隨後死亡,在剩下的死亡的士兵中我估計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士兵是因爲受傷失去抵抗能力而死亡的。”聽到我說道這裡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兩人都表示贊同,他二人出沒於戰陣中與這樣的事情見得多了。

"其實我認爲每個人都是戰爭的寶貴資源,尤其是這些士兵,相信凡是經歷過受傷而又活過來的人都是素質不錯的士兵,他們具有豐富的戰陣經驗,是軍隊的主力和靈魂,這樣的人與其任其在戰場上自生自滅,不如及時救治,到下次投入戰鬥時都是不錯的士兵,所以我建議大汗允許受傷的士兵及時醫治,這樣就可以減小傷亡,保存人這一主要的戰爭資源。同時這些士兵知道了受傷後可以妥善醫治,上戰場時也就沒了後顧之憂,必能勇往直前,其作戰能力也必定大大提升。"聽我說道這裡,努爾哈赤和換太極才明白了我的意思。父子倆互相望了一眼,皇太極說道:

“李先生所說的這些的確很有道理,我們也不是沒有想到,但是隨軍醫生是在太少,李先生也看到了,故纔有此下策。”他說的也有道理,這時沒有專門培訓醫生的機構,醫生大多是世代相傳,或者是師父傳徒弟這樣的一對一的教學,所以醫生這個羣體十分的少,沒辦法大規模的投入戰場。

我再次笑道:“這纔是設立太醫院的主要目的,太醫院的設立不應當只滿足那些大臣貝勒,而是爲了軍隊,爲了百姓,太醫院應該大量的培養醫生,滿足軍隊的需要,將每場戰鬥的傷亡減少到最低,這雖是治標之計但是相信效果也會很好的。”說道醫學這父子倆就不懂了,但是他們明白一個合格的醫生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說培養就培養出來的。皇太極疑惑的問道:

“這麼多的醫生如何培養呢!要知道一個好醫生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

“這個好辦,其實四貝勒已經做到了。”我說道,這讓他更疑惑了。

“我早做到了,還請問先生我早做到什麼了?”

“難道四貝勒忘記了那20個調配給我的士兵,如今這些人已經都能獨當一面了,最基本的包紮縫合他們已經都學會了,完全可以應付一般的傷勢了,其實並不是真的要他們成爲所謂的合格的一生,戰場上那些傷其實無外乎刀傷、箭傷、骨傷以及火器傷等外傷,這些外傷醫治的方法固定也很簡單,很容易學,所以只要加大人手學習這些處置方法,那麼所收到的成效一定不會小,這些經過訓練的人也算不上是醫生,充其量是醫士罷了,其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是護士。”

“護士!”努爾哈赤父子倆對這個新名詞都十分好奇()。

“對,護士,護理之士,不是就叫護士麼,其實這些護士也不一定都要男人來做的,女人也可以的。”

“女人!”父子倆更是詫異了,古代戰爭絕對信奉的是戰爭讓女人走開,倒不是愛護女人,而是出於對女人的輕視,在他們眼中女人在戰場上是什麼也做不了的,反而會成爲累贅。阿巴亥聽我說女人也能做護士,更是驚奇,大大的眼睛向我看來,加上她那令人**的成熟女人的風韻真是十分誘惑人啊,我連忙避開她的眼神,繼續說道:

“是的,其實說起來簡單,這些包紮和縫合的活,恐怕和女人做的女紅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吧,只不過應用的對象不同罷了,一個是綢緞和布匹,另一個則是肉身。或許對於女人來講,學起來會更簡單。”對於我這種大膽而又頗具有建設性的設想,努爾哈赤父子倆都十分動心。我停了下來給他父子倆充分的時間思考,畢竟這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西方近代護理起始於19世紀60年代,是適應近代工業與社會分工的需要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其奠基人是佛羅倫斯.南丁格爾,而我此時提出的護士概念比這一時間整整早了二百多年。讓古代人接受這樣一件新鮮的事物的確不是很容易。

“女人,女人”努爾哈赤反反覆覆的重複這兩個字,女真人女子這時大都從事勞作,沒辦法輕壯男子都被整編入八旗,雖然八旗制度是出則爲兵,入則爲民。可是隨着戰爭的不斷升級,八旗已經逐漸向一支職業化的軍隊過渡了,女人也就成了維持正常勞作的主力,可隨着不斷有漢人俘虜加入(在女真統治下的蒙、漢人中,被“收”爲“民戶”、從而與滿族人處於同等社會地位者,和被“獲”爲“人畜”、並分賜將士充當奴隸者,處境大不相同。後者被稱爲“包衣”,其經濟功能大不一樣。其中一部分完全是女真人的家奴。另一部分則在努爾哈赤及其他女真貴族自1596年創立的由莊頭管理的拖克索(田莊)中從事耕作。在女真的軍事力量迅速增強的過程中,他們的最大貢獻,或許就是促進了女真社會手工業和商業的進步。)這也就意味着很多女子被從勞作中解放出來。

“真的可能麼,李先生?”努爾哈赤疑惑的問道,畢竟對於這種“護士”歷朝歷代都沒有嘗試過,更主要的是允許傷兵救治到底會不會影響八旗的戰鬥力的問題。我明白努爾哈赤的意思,這只是我頭腦中一直以來所思所的變革的第一步,只有走出了第一步,纔有有希望進行範圍更廣,程度更深的變革,女真還沒有完全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對於下一步的變革我心裡真是沒底,這種大踏步的跳躍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對我來說實在是未知數。在我計劃的所有變革中,只有這個醫學改革最爲緩和,也是可能被女真統治者所接受的。

“應該沒什麼困難,至少在培訓方面我很有把握,至於讓不讓女人當護士,大汗可以考慮。”我不緊不慢的說道。

努爾哈赤又思所了良久,終於決定下來。。

第9章 盤點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2章 商路(下)第2章 白銀第25章 生意夥伴第18章 海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6章 城下之盟(一)第4章 海盜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22章 商路(下)第3章 遭遇第14章 平定臺海第6章 爭論不休第23章 驚豔(下)第16章 劫匪第16章 戰淮海(三)第26章 訛詐第24章 刺殺第10章 三件事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第31章 血清第28章 鄧家(下)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1章 圈錢第22章 遊說第27章 接戰第20章 謠言第29章 代理第16章 醫壇泰斗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2章 賭注(上)第35章 龍歸大海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5章 登陸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4章 刺殺第12章 開學第5章 初爲人父第23章 漢軍第17章 獲益第7章 院判第21章 青樓爭鋒第31章 反叛(上)第30章 嫌隙第4章 地緣政治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初抵王京第13章 授課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3章 夜襲第6章 正人君子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章 兩面夾擊第17章 焚村第7章 疫苗(下)第24章 騙婚第4章 地緣政治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5章 討價還價第21章 平等麼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16章 敲竹槓第19章 糧食戰役第23章 歷史舞臺第17章 意義深遠第20章 安妮寶貝第28章 拔絲地瓜第35章 龍歸大海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6章 進軍第18章 軍妓(上)第30章 嫌隙第18章 海權第10章 三件事第36章 得償夙願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13章 討論(上)第15章 香豔旅程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6章 新婚第13章 討論(中)第29章 初春(下)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9章 初春(上)第6章 一樁生意第2章 地第28章 傳教士第18章 提親第5章 間諜第7章 院判第23章 狂野作戰第23章 說媒第21章 青樓爭鋒第3章 暗流
第9章 盤點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2章 商路(下)第2章 白銀第25章 生意夥伴第18章 海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6章 城下之盟(一)第4章 海盜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22章 商路(下)第3章 遭遇第14章 平定臺海第6章 爭論不休第23章 驚豔(下)第16章 劫匪第16章 戰淮海(三)第26章 訛詐第24章 刺殺第10章 三件事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第31章 血清第28章 鄧家(下)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1章 圈錢第22章 遊說第27章 接戰第20章 謠言第29章 代理第16章 醫壇泰斗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2章 賭注(上)第35章 龍歸大海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5章 登陸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4章 刺殺第12章 開學第5章 初爲人父第23章 漢軍第17章 獲益第7章 院判第21章 青樓爭鋒第31章 反叛(上)第30章 嫌隙第4章 地緣政治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初抵王京第13章 授課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3章 夜襲第6章 正人君子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章 兩面夾擊第17章 焚村第7章 疫苗(下)第24章 騙婚第4章 地緣政治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5章 討價還價第21章 平等麼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16章 敲竹槓第19章 糧食戰役第23章 歷史舞臺第17章 意義深遠第20章 安妮寶貝第28章 拔絲地瓜第35章 龍歸大海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6章 進軍第18章 軍妓(上)第30章 嫌隙第18章 海權第10章 三件事第36章 得償夙願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13章 討論(上)第15章 香豔旅程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6章 新婚第13章 討論(中)第29章 初春(下)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9章 初春(上)第6章 一樁生意第2章 地第28章 傳教士第18章 提親第5章 間諜第7章 院判第23章 狂野作戰第23章 說媒第21章 青樓爭鋒第3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