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討論(中)

對我剛纔的話很多人不以爲然當年那個在杏林書院鬧事的古塔現在已經升爲參將這小子學醫不成打仗倒是很有一套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他。

“先生倭人有何不好對付當年要不是有神風相助估計忽必烈徵倭的大軍早就把倭人趕盡殺絕了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咱們這次登6作戰儘管一開始受到了一些小挫折但是總的來講不也是很成功麼照此辦理何愁倭人不滅。”看來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尤其是朝鮮將領對於倭人一直懷恨在心趁着機會公報私仇也是不錯的紛紛點頭表示支持古塔。

看着大帳中很多年輕的面孔我心裡真的有些不是滋味這些年輕的將領都是這兩年因爲軍功而冒起的對於他們來說或許過於一帆風順了因爲這兩年我們幾乎沒有打過敗仗所以他們甚至是有些目中無人了在經過軍校的錘鍊有些人更是覺得自己了不得了甚至是連蘇克薩哈和佟養性這樣的老將都不放在眼裡了。看來還真要值得警惕人家說驕兵必敗不是沒有道理我冷笑兩聲說道:

“你們還真爲自己是天下無敵麼若說天下無敵當年蒙古人差不多至於我們現在這點家當這點戰力說天下無敵爲時過早。就說剛剛古塔說的那個神風救倭吧難道你們真是這麼認爲倭人靠的是運氣麼錯了大錯特錯!”

對於日本人由於他們曾給朝鮮和中國帶來的深重災難(雖然女真人還沒有自詡什麼中國人之說但是在朝鮮日子一久難免和朝鮮人同仇敵愾)講述他們如何英勇抗擊蒙古人的侵略更是令人不可容忍。而“神風”的存在使很多人將日本沒有被征服順理成章歸咎於運氣事實上“神風”確實幫助了日本人但如果沒有“神風”日本人同樣能擊退蒙古人。關於十三世紀元帝國兩次入侵日本的慘重失敗當時從東亞到歐洲的許多史籍都有記載不過最原始的紀錄來源不外三處:一爲元帝國的記載;一爲朝鮮的記載;一爲日本的記載。這三種記載難免都有偏頗但其中朝鮮人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戰爭沒有太多利害關係因此還是他們的記錄更可信些正是從這些記錄中我初窺了當年那兩次大戰的全貌。

“諸位左右現在無事一切要等鄧將軍從下關傳來的訊息那麼我們就趁此機會在這裡進行一次討論看看倭人是憑運氣把蒙古人趕到海里還是靠自己的本事再研究研究將來對倭國的政策如何?”我的這番提議衆人自然贊同隨着在朝鮮日久研討戰例越來越成爲軍隊的一個熱門話題而對於蒙古兩次徵倭由於年代久遠一直沒有被列入軍校乃至軍隊的討論範疇。

“戰爭的目的是爭奪利益蒙古人對倭國的進攻起因於倭國不肯臣服於蒙古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當時的高麗國王也致書倭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倭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於是武裝攻倭遂不可避免。

需要說明的是忽必烈執意要控制倭國除了顯示大可汗的權威外還有許多更實際的考慮。蒙古大汗雖富甲四海可因爲蒙古貴族對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於理財蒙古帝國的財政時常捉襟見肘。忽必烈之前的兩位大可汗貴由和蒙哥都以揮霍無度着稱他們購買奢侈品主要以金銀支付對部分拖欠的債務甚至以未來的戰利品做抵押。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爲爭奪汗位激戰四年這場蒙古人之間的內戰無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國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而倭國在過去數百年來一直是當世最大的白銀產地和出口國這個富裕的島國在急需銀兩的蒙古貴族眼裡無疑是塊肥肉。當然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極爲誘人的否則我沒事大老遠的跑這破地方幹什麼還不如回家抱老婆逗孩子呢?你們說是不是?”我如此一說再次將衆人逗得哈哈大笑這營帳裡的都是武將用不着舞文弄墨的粗口往往是和下級溝通最好的途徑。

“好了我們就來說說忽必烈的這兩次對九州的登6作戰誰能告訴我第一次東征的結果是什麼樣的麼?我估計你們當中很多人恐怕不清楚吧!”我笑着向衆人問道在這次進攻對馬島之前我可是將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的戰例研究了個透估計沒人會比我更清楚所以正想趁這個機會好好炫耀一下再爲自己添加一些威望不想偏偏有人不讓我得意。

“回稟先生這場大戰小將略有所知。”站在衆將末尾的一個人大步向前拱手答道這個人叫劉星是第一批的山東移民在軍校裡表現很突出北京戰役時自己率領一個小隊的人馬多次伏擊皇太極的運輸部隊並且以優異的成績從軍校畢業正是我着力培養的人才之一。

“哦你倒說說看!”雖然自己少了一次炫耀的機會但是我倒是很高興給年輕將領機會。

“是先生!”爲了能更好讓衆人聽清劉星又大踏步地向前走了幾米正好位於營帳的正中看來他很會把握時機和挑選位置劉星身材很高用現在的度量來說足足過了一米八長得也十分威武大賬內內只聽見他嘹亮的聲音。

“蒙古進攻日本的遠征軍由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大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爲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爲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先攻佔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登6攻入內6。三路入侵軍隊中一路爲主力兩路爲策應主力部隊的登6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

當時執政的正是鎌倉幕府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鎌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倭人戰術較爲落後在開始的戰鬥中傷亡巨大但他們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軍的推進。在相持了幾天後倭人漸漸適應了蒙古人的戰術於是開始反擊。主要由武士組成的重騎兵隊尤爲英勇他們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陣衝擊敵人與敵軍貼身近戰使蒙古人的弓箭優勢失效。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元軍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倭人之所以取勝就在於善於利用騎兵蒙古人一直在馬上作戰然而渡海作戰不可能攜帶大批戰馬要知道戰馬消耗的糧草是普通士兵的五六倍遠洋渡海不得不考慮糧草接濟艙位有限不得不犧牲戰馬沒有了戰馬的蒙古人如同折了臂膀也次嚐到被騎兵攻擊的滋味。

至此元軍傷亡慘重進展無望他們的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給養都即將用盡元軍無力繼續守住陣地他們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鮮的路上元軍的艦隊遭風暴襲擊遭受了一些損失不過大部分船隻安全回國。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次進攻倭國時南宋尚未滅亡忽必烈僅控制了中原北方當時元帝國正集結重兵準備南征用以進攻倭國的軍隊並不多更不是蒙古的精銳漢人也不是此次東征的主力。至於水師的力量更爲有限這一仗戰敗原在情理當中只是一次嘗試。”

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2章 鉅額財產第30章 天花第5章 間諜第30章 百廢待興第4章 手術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2章 逼宮第3章 生動課堂第8章 造反第28章 三個女人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28章 鄧家(上)第11章 香菸魅力第13章 李記運河第8章 疽癰第23章 驚豔(上)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6章 城下之盟(一)第24章 刺殺第10章 三件事第2章 白銀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2章 強毒攻擊第16章 敲竹槓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2章 白銀第33章 解困(下)第18章 提親第3章 新城(下)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22章 強毒攻擊第22章 大海戰(一)第18章 軍妓(下)第14章 瘟疫(一)第1章 烽火臺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章 暗流第8章 發展大計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5章 天命所歸第4章 洪承疇第11章 圈錢第11章 坎坷第28章 傳教士第5章 間諜第5章 初爲人父第15章 香豔旅程第32章 圍困(下)第20章 水軍第9章 甦醒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4章 妥協第22章 商路(上)第28章 拔絲地瓜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35章 討價還價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9章 心想事成第20章 罷課第2章 地第23章 弘光退位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9章 惹禍第21章 次品第14章 盟誓第13章 秦淮晚風第19章 糧食戰役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32章 圍困(下)第15章 伊始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章 白銀第1章 大移民第19章 插足江西第36章 赴會(下)第29章 初春(上)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17章 重逢第1章 羅剎騎兵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22章 強毒攻擊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8章 國殤第30章 嫌隙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2章 賭注(下)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3章 鼓動第2章 白銀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19章 整容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6章 鄭和寶船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25章 別樣的風情
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2章 鉅額財產第30章 天花第5章 間諜第30章 百廢待興第4章 手術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2章 逼宮第3章 生動課堂第8章 造反第28章 三個女人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28章 鄧家(上)第11章 香菸魅力第13章 李記運河第8章 疽癰第23章 驚豔(上)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6章 城下之盟(一)第24章 刺殺第10章 三件事第2章 白銀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2章 強毒攻擊第16章 敲竹槓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2章 白銀第33章 解困(下)第18章 提親第3章 新城(下)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22章 強毒攻擊第22章 大海戰(一)第18章 軍妓(下)第14章 瘟疫(一)第1章 烽火臺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章 暗流第8章 發展大計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5章 天命所歸第4章 洪承疇第11章 圈錢第11章 坎坷第28章 傳教士第5章 間諜第5章 初爲人父第15章 香豔旅程第32章 圍困(下)第20章 水軍第9章 甦醒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4章 妥協第22章 商路(上)第28章 拔絲地瓜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35章 討價還價第8章 城下之盟(三)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9章 心想事成第20章 罷課第2章 地第23章 弘光退位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9章 惹禍第21章 次品第14章 盟誓第13章 秦淮晚風第19章 糧食戰役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32章 圍困(下)第15章 伊始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章 白銀第1章 大移民第19章 插足江西第36章 赴會(下)第29章 初春(上)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17章 重逢第1章 羅剎騎兵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22章 強毒攻擊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8章 國殤第30章 嫌隙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2章 賭注(下)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3章 鼓動第2章 白銀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19章 整容第19章 插足江西第26章 鄭和寶船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25章 別樣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