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

弘光皇帝下榻南明故宮後我率先“盜用”了他的玉璽私印炮製出所謂的退位詔書昭告天下果然反響不同一些本就都要的地方軍閥和官吏紛紛請降。對於退位的朱慈煷我幾乎每隔幾天都要帶着他去考察民情讓他了解民間的疾苦剛開始聽到老百姓說南明不好朱慈煷還接受不了可是正所謂衆口鑠金又不是一個兩個人這樣說荒落的村莊衣衫襤褸的饑民對這位少年觸動很大。“你的父親崇禎皇帝並不能說不是一個好皇帝他很勤於政務但是用人不當偏聽偏信又過於偏激才錯殺袁崇煥自毀長城否則皇太極不會那麼快就功陷北京我此刻也不會站在這裡和你講話。但這一切皆有因緣明朝積弱已久官場腐敗不修武事纔是滅亡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犯了一個毛病——愚民。”“愚民?先生官場腐敗甚至是我父親固執偏激我都承認可這愚民又從何來?”朱慈糧不解的問道多日來他跟我已經熟悉雖然我強迫他退位但是在他看來那是必然的能有今天的待遇他已經深感慶幸了更何況他畢竟年輕還是璞玉一塊很容易打磨的。

“自古王者都宣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實這就是在愚民人生來平等何來高低貴賤之分至於所謂的真龍天子更是無稽之談。你生在帝王家也當過些時日的皇帝。你可曾認爲自己是真龍天子有神靈護佑?”我問道。“不曾有神靈護佑!”朱慈火良水聲說道實際上已經承認自己不是什麼所謂的真龍天子。

“其實這都是統治者爲了便於自己統治的愚民把戲又什麼三綱五常忠臣不待二主扯淡的話。難道昏君也要忠麼難道錯誤也要遵從麼?”朱茲火良被我問地啞口無言。&qut;像史可法就是愚忠,明知事不可爲偏要爲之,他葬送的是無數無辜人的生命.愚蠢至極!&qut;我接着道.

&qut;難道讀書人就沒有節氣也不要節氣了麼,像岳飛,文天祥?&qut;朱慈良試圖拿這些大英雄來駁倒我觀點,在他看來史可法可是大忠臣.

&qut;那要看和誰對敵,在真理面前人是不該存在偏見和固執的,民國又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韃虜匈都是同胞幹嗎刀兵相見,爲了一個&qut;忠臣&qut;地虛名值得麼?&qut;我說道.襄陽城外吳雨龍也是這樣和史可法說的。

“史閣部史大人。大家都是同胞你有必要把他們往死路里逼麼?弘光皇帝已經宣佈退位了任何抵抗都是無意義的你有責任讓他們活下去因爲有更好的生活等着他們呢!”城下吳雨龍通過簡易擴音器向城上喊話這已經是限期的最後一天史可法仍舊舉棋不定城外吳雨龍的華中軍團整裝待陣陣春風吹過紅旗招展所有士兵都昂揚着飽滿地戰義。戰馬不安的刨着前蹄。

城上所有的軍兵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史可法這種眼神他曾經在西安城外見過。&qut;史某死不足惜,國破家亡當以身殉國,事實上史某已經死過一次,並不懼怕死亡.只是這數萬軍民史某~~~~~~&qut;說着,說着史可法泣不成聲,隨着心中精神支柱的徹底坍塌他整個人憔悴不堪,三日來幾乎滴米未盡,如今兩眼深陷,嘴脣乾裂,與之當年英姿勃判若兩人.

&qut;史大人,難道你不相信我家大人的人品麼,如今河南,江浙等地已經開始丈量田畝,力求耕者有其田,賑災的糧食分到了百姓手中,天下有目共睹,難道還有什麼比天下蒼生更爲重要的麼?我家大人推翻明朝非是爲了做皇帝,而是爲了天下百姓,我民國新軍捨生忘死也非爲了異己私慾,你們聽聽戰士們的呼聲!&qut;說着吳雨龍高舉指揮刀向天他身後的五萬精銳大聲喊道:“天下爲公天下爲公!”聲音直振九霄經久不衰吳雨龍指揮刀落下聲音也戛然而止軍隊訓練有素已經乎常人想象不愧是甲種兵團也看得出來吳雨龍治軍有法。

城上衆人均都失色這陣勢當真是氣吞萬里如虎襄陽城破看來是早晚的事情要知道經過三天的休整連續作戰的華中軍團已經恢復季所有戰力如同箭在弦上只待一聲令下就摧山撼嶽。“大人!”城上地軍民齊刷刷的跪倒了一片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史可法他們的命運等待時刻的決斷可以說是史可法地人格魅力使得他們甘願效命可是對於新生活的嚮往也使得他們進退兩難唯一的希望就是史可法不再孤注一擲。

“罷了罷了開城吧李開陽的爲人我倒相信只可惜我大明朝二百餘年的基業毀於一旦我苟活於世還有什麼意思!”說着史可法抽出腰間的寶劍想要刎頸自殺。“大人不可!”他身邊參將一把抓住史可法的手腕奪下劍來。

“做什麼你們連死都不讓我死麼!”史可法瞪大了眼睛怒斥道那參將被他怒斥放開史可法的手腕但是劍是死活不肯交給史可法再不敢上前史可法眼見自刎不成隨後一聲長嘆猛然向場面外翻身而去。

“大人!”衆人驚呼道但是史可法死意以濃衆人來不及阻擋只見他的身軀衝出城牆向外飄落襄陽城內外一片驚呼聲。“嘭!”的一聲如擊敗…革史可法的身軀落在城下但並未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腦漿迸裂一命嗚呼只是因爲強大的衝擊力而昏厥過去。

“襄陽城內的軍民放心十大人並無生命危險!”隨着一隊士兵向史可法的落點奔去。適於龍在馬上大聲喊道這是他不得不佩服我有神鬼莫測之術早就料到史可法會選擇

襄陽城下,正對我軍正面陣地地廣大地域幾乎都被偷偷的挖空,地面以下灌注大量的泥漿.因此史可法從十數米高的城牆跳下除非是頭先着地否則不會有生命危險,這機關是吳雨龍接到我的密令偷偷派工兵在三天內完成地.城上軍民聽了這話才鬆了一口氣,都紛紛爬在垛口上向下觀望,只見救護兵已經將史可法擡上擔架.隨後開始進行急救,北軍的戰地急救是出了名的,甚至有傳聞只要不是當場死亡都能撿回命來,因爲我是神醫華佗轉世,那些求護兵都是我的徒子徒孫,雖然誇張地成分成大但是並非捕風捉影.果然不到一會兒史可法吐了一口濁氣.悠然轉醒,正看到殘缺破幾的襄陽城,再看周圍都是身着奇服的北軍,一下子明白過來.“上天啊。爲什麼連死都不讓我死呢!”史可法狂呼道城上軍民卻是歡呼雀躍“獻城我們獻城!”也不知道是誰帶頭士兵們紛紛拋下武器蜂擁着向城下跑襄陽城的大門被推開一隊隊出現在吳雨龍的視野當中。吳雨龍直到這時候才鬆了一口報導,扼守華南的大門終於被打開,並且是在最小地犧牲代價下完成的.這自然歸功於&qut;射馬擒王&qut;計劃,也多虧了我的密信點破史可法很軍民有可能墜城自殺的,告誡吳雨龍提前採取措施,否則史可法一死襄陽軍民地取向仍是未知數,很有可能因爲史可法的死頑抗到底。怎會像現在這樣皆在歡喜。

“部隊進城!”天雨龍一揮戰刀工兵率先以木板鋪在地上搭築出進城通道五萬大軍昂然入城。

“史大人我家先生知道您心有不甘特邀您去南京論道您還是打點行囊準備南京之行吧相信收穫一定會不小到時再擇死也不遲啊至少可以見到退位的弘光皇帝!”吳雨龍開導道史可法則是在擔架上別過頭去一言不。

“看好了史大人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唯你們試問!”吳雨龍不在耽擱囑咐後催馬進城。華中軍團並沒有在襄陽耽擱而是留下一部進行整編外其餘大部都和吳雨龍揮軍南下隨着襄陽被撬開北方的物資源源不斷沿長江逆流而上進入洞庭湖流域大軍勢如破竹直搗左良玉的老巢安化在那裡據說有左良玉三十萬大軍。而隨着襄陽大門洞開江西的王銘健部也進入瀏陽距離長沙不過有一天的路程與此同時我調集華北、東北軍團各一部加入戰…局務求在最快的時間內結束內戰。隨着弘光皇帝的退位馬士英和洪承疇岌岌可危通知日益鬆懈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員潰逃同時各地的官員開始被策反缺少皇帝這一金字招牌二人還真就玩不轉。再加上襄陽被克已經無法在湖南立足如同喪家之犬一樣匆匆向貴州偏遠山區潰退剛剛構築的所謂南方防線不攻自潰。

各軍團開始大規模進軍甚至有的部隊開始分散建制的進攻只因爲地域廣闊兵力嚴重不足這給我敲響了警鐘&qut;告訴前線,饅頭一中一中地吃,不要貪多嚼不爛,集中優勢兵力從敵人的軟肋下手,不要到處撒鹽面,不起作用不說反被敵人有機可乘.&qut;每天我都看着地圖,隨着大軍的推進整個國土將近四分之三的面積已經落入我手,可是至少還有四十萬的明軍仍在以種種形式進行頑抗.在西北,袁崇煥的剿菲行動並不順利,李自成各張獻叫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且戰且退,很難抓到主力聚而殲之,反倒是我們的後勤補給線不斷被襲,大量物資被劫.&qut;告訴元帥,他要是不行,我就換別人上了,別力氣不少費最後沒成效,問問他還是不是當年的那個袁崇煥了,怎麼官當大了本事卻小了呢!&qut;我說道,一旁的書記官爲難的看着我.

&qut;你就寫吧,元這是在使用激將法,袁蠻子不激一激是不使出看家本領的!&qut;鄧希賢在一旁笑道,他在東北和袁崇煥共事過一陣子,因此對袁崇煥得脾氣十分了解.果然袁崇煥在接到我的信後火冒三丈先後使出打草驚蛇、調虎離山、欲擒故縱的妙計來連挫李自成於關西逼迫他不得不和張獻忠合兵一處隨後又使出離間計成功的在積石山大破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聯軍李自成戰敗不知所蹤其下軍兵死的死降的降正式宣告李自成部被徹底殲滅。而張獻忠則不得不重新退回他的老巢四川自明朝滅亡後他先後攻佔成都附近州縣進駐明蜀王府更派遣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分取四川州縣。兵力一度達至十餘萬但是積石山一役打得張獻忠聞風喪膽再加上聽到弘光皇帝退位的消息他居然做起了皇帝夢五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以成都爲西京頒行《通天曆》鑄“大順通寶”錢行用。

可是這出鬧劇並沒有上演多久就被袁崇煥徹底粉碎經過一週的休整袁崇煥率關寧鐵騎舊部大舉如川破李定國部於西充鳳凰山全殲艾能奇使得所謂的大西四虎將只剩下劉文秀、孫可望張獻忠倉惶逃離了只做了6填皇位的成都向貴陽敗退結果在途中遇袁崇煥得伏兵戰鬥中張獻忠左眼被流彈擊穿若不是起養子孫可望捨命相救恐怕早就一命嗚呼。張獻忠被打破了膽一路向西南方向逃竄企圖竄入雲南。至此西北這個連年遭受兵災的貧瘠之地徹底被平定連同多爾袞打下的西域連成一片整個版圖只剩下雲南、廣西、湖南及福建部分地區沒有被佔領其餘均被我軍進駐大軍所向披靡當真是有氣吞萬里江山如虎的氣勢。

第33章 圈套第33章 解困(下)第17章 獲益第29章 惹禍第17章 重逢第19章 插足江西第7章 院判第33章 解困(上)第7章 疫苗(下)第1章 起航第8章 血戰第18章 提親第1章 出征第3章 夜襲第13章 授課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9章 變故第13章 討論(下)第20章 海上梟雄第23章 狂野作戰第5章 登陸第27章 債卷(上)第19章 變故第16章 醫壇泰斗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1章 艱難抉擇第22章 大海戰(一)第25章 一觸即發第23章 說媒第27章 債卷(下)第17章 獲益第20章 水軍第28章 鄧家(上)第30章 自殺第14章 戰淮海(一)第33章 圈套第32章 神效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32章 圍困(下)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18章 軍妓(上)第28章 較量第1章 倭亂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3章 狂野作戰第15章 香豔旅程第24章 射馬擒王第23章 驚豔(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26章 徐霞客第23章 說媒第12章 多事之秋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2章 多事之秋第28章 吃癟第9章 獻計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6章 戰淮海(三)第33章 解困(下)第8章 疽癰第14章 盟誓第31章 反叛(上)第32章 招賢第19章 囤積(下)第9章 驚喜第13章 大獲全勝第5章 間諜第25章 戰後第7章 平壤第18章 海權第26章 新婚第28章 三個女人第6章 一樁生意第6章 正人君子第12章 重操舊業第17章 議戰第11章 故弄玄虛第15章 戰淮海(二)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32章 圍困(下)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32章 圍困(下)第15章 瘟疫(二)第17章 焚村第19章 整容第6章 一樁生意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9章 初春(上)第13章 落難第20章 安妮寶貝第2章 賭注(下)第23章 驚豔(上)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2章 商品展介第22章 鉅額財產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章 遭遇第9章 甦醒
第33章 圈套第33章 解困(下)第17章 獲益第29章 惹禍第17章 重逢第19章 插足江西第7章 院判第33章 解困(上)第7章 疫苗(下)第1章 起航第8章 血戰第18章 提親第1章 出征第3章 夜襲第13章 授課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9章 變故第13章 討論(下)第20章 海上梟雄第23章 狂野作戰第5章 登陸第27章 債卷(上)第19章 變故第16章 醫壇泰斗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1章 艱難抉擇第22章 大海戰(一)第25章 一觸即發第23章 說媒第27章 債卷(下)第17章 獲益第20章 水軍第28章 鄧家(上)第30章 自殺第14章 戰淮海(一)第33章 圈套第32章 神效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32章 圍困(下)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18章 軍妓(上)第28章 較量第1章 倭亂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3章 狂野作戰第15章 香豔旅程第24章 射馬擒王第23章 驚豔(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26章 徐霞客第23章 說媒第12章 多事之秋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2章 多事之秋第28章 吃癟第9章 獻計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6章 戰淮海(三)第33章 解困(下)第8章 疽癰第14章 盟誓第31章 反叛(上)第32章 招賢第19章 囤積(下)第9章 驚喜第13章 大獲全勝第5章 間諜第25章 戰後第7章 平壤第18章 海權第26章 新婚第28章 三個女人第6章 一樁生意第6章 正人君子第12章 重操舊業第17章 議戰第11章 故弄玄虛第15章 戰淮海(二)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32章 圍困(下)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32章 圍困(下)第15章 瘟疫(二)第17章 焚村第19章 整容第6章 一樁生意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9章 初春(上)第13章 落難第20章 安妮寶貝第2章 賭注(下)第23章 驚豔(上)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2章 商品展介第22章 鉅額財產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章 遭遇第9章 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