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各朝各代

吳雨龍和佟養性的軍團幾乎以最快的度突破淮揚防線沒有史可法的揚州就像一座不設防的城市被迅攻佔。

“快快大軍前行不要停留!”吳雨龍在馬上催促道按照作戰計劃吳雨龍部沿徐州、淮安一線進攻鎮江;佟養性部沿鳳陽、滁州線進攻南京而鄧希晨所率領的海軍由嘉定、南通攻擊前進。整個戰役的指導方針就是一個“快”字不和敵人過多的糾纏所以6軍根本就沒有攜帶重武器清一色的騎兵部隊所有火力支援都靠由海州(連雲港)進入運河的海軍艦隊來完成。

吳雨龍秉承了我一貫的作戰風格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淮揚攻克鎮江後沿江而上向南京迅移動由於南明部隊缺少機動力量所以訊息傳遞嚴重滯後以至於鎮江被攻破後洪承疇纔得到消息。

明軍裝備落後再加上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很難形成有效的防禦我軍如同摧枯拉朽一樣不斷進逼同佟養性部度也不慢這一次他拋棄謹慎小心的作戰風格指揮戰役大開大闔完全不和小股部隊糾纏終於在第二天清晨抵達南京外圍。

此時的南京如同在風中搖曳一般搖搖欲墜鄧希晨的海軍憑藉無以倫比的戰力已經將長江防線撕開口子江面上千帆競渡滿眼望去盡是我們的戰船。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時我突然想起了毛主席的詩詞不覺間吟誦出來到了如今我才能體會當年他老人家是何等的氣魄否則斷然不會有這樣豪邁的詩句。

站在我身側的四君子聽到這詩無不動容直到這一刻他們才相信我就是李開陽那個北方的統治者人們口中貪婪無厭的人。

“大哥真是好詩望眼當世也只有你有這樣的氣魄這樣的手筆!”鄧希晨在一旁讚道真是讓我汗顏誰的東西都可以佔爲己有唯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我不敢竊取。

“這七律不是我寫的而是一位前輩所寫我不過是因爲有所感悟才才吟誦出來!”我解釋道。

“是哪位前輩有這樣的文采?”侯方域問道。

“說出來你們也不知道算起來他應該是我的師父!”我說道確實我的很多政治主見和作戰思路都是照搬毛主席的思想攀上一個師徒關係也不算過吧!

“我就說麼世間還有誰能寫出如此詩篇原來是大哥你的師父沒有這樣的師父哪來這樣的徒弟我看大哥你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鄧希晨在一旁鼓吹道我已經懶得理他了舉起望遠鏡向遠處望去一隊又一隊的士兵從戰船上跳下來加入到攻城的洪流當中蜿蜒曲折數不勝數按照這樣的度天黑前應該可以拿下南京。

“李兄不李大人感謝你將我們從牢獄當中解救出來但是我還是有一句話不知當問不當問?”冒襄說道江風中他單薄的身材顯得有些孤零零的數日的牢獄之災顯然讓他經受了不少磨難其實不僅是他其他幾人也是如此但是他們還是堅持觀戰。

“冒兄請講!”我說道。

“不敢敢問李大人下一步準備如何?”冒襄不卑不亢的問道並沒有因爲我的身份而顯得謙卑我想這就是讀書人的風骨吧中國太需要他這樣有骨氣有抱負的讀書人了。

“下一步下一步我還沒有想好大概是攻佔整個南方吧不過這很難說要看戰況如何如果都像今次這樣我有信心在三個月內佔領整個江南。”現在沒有任何人懷疑我是在說大話北方軍隊的戰鬥力他們是親眼所見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比傳言還可怕兇悍的作戰風格頑強的作戰意志再加上各種他們見都沒有見到過的先進武器已經完全出了他們能夠想象的範疇。

“那麼攻佔整個江南之後又如何呢?”冒襄接着問道董小宛站在一側有些擔心的拽了拽他的衣袖在獄中她倒是受到了優待可能是因爲她是名噪一時的江南名妓吧阮大鋮雖然是讀書人中的敗類可是憐香惜玉的還是懂的所以她只是神情有些憔悴。

“沒關係的董姑娘我很敬佩冒兄的爲人再說在北方也不會因爲說錯話而被治罪的每個人都有表自己見解的權利。”我笑着說道反倒叫董小宛不好意思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董小宛試圖解釋。

“冒兄問我下一步如何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不是說沒有事情做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倒想問冒兄在冒兄看來我下一步該做什麼呢?”我反問道。

“這個我不太清楚大概是建元稱帝吧!”冒襄說道聽他這樣說我哈哈大笑將衆人弄得莫名妙董小宛則緊張的握住了冒襄的手兩人彼此互視眼神中流露出愛意和憐惜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何況是我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呢一句話不小心都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如果我對冒兄以及方兄等位說我李開陽永遠不稱帝不知道你們信不信。”我對衆人說道還不等他們回答我又接着說道:

“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我李開陽深知此點所以不敢做此妄想我唯一想做的就是爲後世留下些什麼。每個朝代都有自己貢獻例如漢朝漢人、漢字、漢化……甚至是漢奸凡是帶“漢”字的大都可以說是漢朝留給我們的。當然還有漢朝本身那是漢族最強大最自豪的朝代。往後唐朝也強但李氏有胡人血統元朝乾脆是胡人宋朝明朝倒是純漢人卻多半隻剩下給人總結經驗教訓的份兒了。”我說道這裡四君子臉上紅一片白一片的因爲當初就有人叫我漢奸只因爲我最開始投靠了皇太極所以就被深深地打下了這個烙印更何況我的軍隊裡有大量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而我又是從朝鮮起家的一個“漢奸”並不爲過。

“西晉二6兄弟臨刑感慨說:以後再也聽不到華亭鶴唳了。嵇康臨刑前則說:可惜廣陵散從此而絕。作爲對比秦相李斯腰斬前對兒子說:可惜以後再也不能牽黃犬出東門了。都是大有學問的人但臨死的境界卻大不同。晉人很雅把自己看得很高秦人則只是東門黃犬。”我接着說道衆人不清楚我又如何撤道西晉了但都被我精闢的論斷吸引了。

“把自己看得高那是因爲自己欣賞自己對生命對自己的身份具有強烈的認同意識這應該是讀書人的風骨。但是即便談論理想文人也很少出義利家國之辨他們只不過是一種工具是爲了有用的。孟子說要養浩然之氣但也無關個人感受只是爲了去實現王道在這一點上魏晉的文人還做的很不徹底但不管怎麼說由於特別在意個人感受終於使文人具有了獨立人格或者說是主體意識這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不衰。

至於隋朝太短命除了大運河基本上乏善可陳。唐人倒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東西主要是唐朝國勢昌盛開疆甚廣但有一點應該注意唐朝的開邊武將一多半是胡人。唐人留給我們的最大禮物其實是唐詩。想想看誰不能背誦幾唐詩?那是深深滲入我們血脈裡的東西以致我們往往想不起它的年代和背景而覺得它就是活的是我們的。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完全在於唐人的人格魅力而與才氣、見識倒沒有太大關係。我口說我心沒有任何曲裡拐彎唐人的爽朗實在令人神往啊!”

我極其神往的說道衆人也都被我的話題吸引完全忘記了隆隆的炮聲和喊殺聲我站累了乾脆就坐在甲板上衆人也有樣學樣。陳真慧問道:

“按照李大人這麼說唐人除了唐詩以外就再沒有留下別的什麼嗎?”

“問的好!”我擊腿說道“在我看來唐人還給我們留下一件寶貴的財富那就是民族融合有唐一代雖然也歷經興衰可是當時的人並不像現在這樣仇視胡人長安城隨處可見波斯和東瀛的商人商隊更是遠達西方可惜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到了宋代雖然商業達可是由於遼人、金人的崛起而使得有宋一代積弱難返民族間的仇恨日益加深。雖然國勢不堪但百姓還是生活得有滋有味由於達的市民文化形成的有效傳播使我們在數百年之下也可以品味那種幸福了。這或許就是宋朝的貢獻在宋朝文人獲罪遠沒有現在這樣重的懲罰所以文人敢說話百姓也敢說話官員們甚至直接抨擊皇帝的不是試問幾百年後的今天還有這樣的事麼我想沒有了。”

“那大明朝呢?”侯方域問道直接越過了元朝本來我是想說說元朝的其實元朝的最大貢獻在於其行政制度中的獨創:省。

省本來是官署的名稱元代以中書省爲中央政府又在各路之上分設行中書省(略等於中書省辦事處或中書省行署)簡稱行省。後來行省成爲正式的行政區域名稱簡稱省。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變化多端有州、郡、國、道、路等有的是行政單位有的是稅收單位如宋朝的“路”已經大致相當今天省的規模。而今天的省卻是從元朝的行省承襲而來。今天來看縣市一級時有變更而省一級作爲國家行政的基本支柱其地位仍然雷打不動。

“明朝我不知道有人說明朝是史上最壞的。我雖然不知道他說得對不對但卻從明朝找不出一件像樣的禮物拿給今天也許他是對的吧。”我深有感觸地說道明朝乾的最漂亮的事是鄭和下西洋但對於我們今天來說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要是沒有這回事大概我們還不用自己按着腦袋去總結那麼多的“歷史教訓”。倒是曾經有英國人在考證鄭和的分艦隊最早到達美洲。因此我想等到全世界都承認了這個結論再把我的“不知道”劃去不遲。不過看來希望不大因爲那位英國曆史學家也太敢設計居然說鄭和的一支分艦隊曾經從北歐穿過北冰洋返回中國。那麼多西方探險家付出犧牲多少年都沒辦成的事居然讓中國人一次就幹成了我實在不敢相信。當然這條西北航線最後還是被西方人打通了但那需要兩年時間船開到一半被凍住等來年冰化了繼續往前開可能還需要破冰船幫忙因此經濟價值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怎麼會呢自洪武皇帝開國以來大明朝已經歷經二百年《永樂大典》難道不是麼?長城難道不是麼?”方以智問道。

“方兄所說的難道就算明朝的功績麼《永樂大典》不過是總結前人而長城更不值得一提它擋住誰了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抑或是我李開陽它誰也沒有擋住但是卻擋住了大漢開疆拓土的決心擋住了大漢威儀四方的腳步看看如今的天下吧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爲官者只知損公肥私不思百姓疾苦你說還要我說什麼還要我知道什麼?”我質問道一時間讓衆人啞口無言。

第29章 大勝利第31章 坑蒙拐騙第17章 焚村第30章 天花第23章 狂野作戰第8章 造反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4章 忙亂第13章 大獲全勝第1章 出征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7章 平壤第3章 新城(上)第19章 插足江西第4章 洪承疇第17章 意義深遠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章 兩面夾擊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3章 弘光退位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19章 心計第34章 營救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7章 雙寶第26章 新婚第16章 泊船金陵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4章 妥協第14章 戰淮海(一)第3章 新城(下)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6章 賦稅第18章 軍妓(下)第35章 龍歸大海第2章 兩面夾擊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0章 自殺第32章 圍困(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章 羅剎騎兵第29章 升官第6章 一樁生意第11章 誘惑第28章 鄧家(下)第7章 危機(二)第10章 平壤大學第17章 獲益第11章 坎坷第32章 圍困(下)第5章 天命汗第23章 驚豔(上)第18章 軍妓(上)第10章 公審大會第2章 賭注(下)第10章 光海君第12章 多事之秋第13章 討論(上)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30章 大儒第18章 海權第12章 嬉鬧第18章 提親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6章 正人君子第17章 獲益第3章 新城(上)第26章 賦稅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章 新城(下)第8章 血戰第21章 政體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1章 羅剎騎兵第5章 南遷之議第23章 說媒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1章 西學人才第28章 三個女人第2章 白銀第23章 漢軍第19章 囤積(上)第7章 平壤第13章 討論(上)第22章 大海戰(一)第7章 院判第29章 惹禍第19章 心想事成第16章 毒藥第32章 拍賣第36章 得償夙願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17章 獲益第26章 徐霞客
第29章 大勝利第31章 坑蒙拐騙第17章 焚村第30章 天花第23章 狂野作戰第8章 造反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24章 忙亂第13章 大獲全勝第1章 出征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7章 平壤第3章 新城(上)第19章 插足江西第4章 洪承疇第17章 意義深遠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章 兩面夾擊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3章 弘光退位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19章 心計第34章 營救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7章 雙寶第26章 新婚第16章 泊船金陵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4章 妥協第14章 戰淮海(一)第3章 新城(下)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26章 賦稅第18章 軍妓(下)第35章 龍歸大海第2章 兩面夾擊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0章 自殺第32章 圍困(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章 羅剎騎兵第29章 升官第6章 一樁生意第11章 誘惑第28章 鄧家(下)第7章 危機(二)第10章 平壤大學第17章 獲益第11章 坎坷第32章 圍困(下)第5章 天命汗第23章 驚豔(上)第18章 軍妓(上)第10章 公審大會第2章 賭注(下)第10章 光海君第12章 多事之秋第13章 討論(上)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30章 大儒第18章 海權第12章 嬉鬧第18章 提親第2章 吃飽的感覺真好第18章 身世之謎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6章 正人君子第17章 獲益第3章 新城(上)第26章 賦稅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章 新城(下)第8章 血戰第21章 政體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1章 羅剎騎兵第5章 南遷之議第23章 說媒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1章 西學人才第28章 三個女人第2章 白銀第23章 漢軍第19章 囤積(上)第7章 平壤第13章 討論(上)第22章 大海戰(一)第7章 院判第29章 惹禍第19章 心想事成第16章 毒藥第32章 拍賣第36章 得償夙願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17章 獲益第26章 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