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件事

(不稱職的獸醫17)

史載一六二六年八月,由代善提議與大貝勒阿敏、莽古爾太及諸貝勒阿巴泰(努爾哈赤第七子)、德格類(努爾哈赤第十子)、濟爾哈朗(舒爾哈齊子)、阿濟格(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杜度(褚英子,褚英早死)、嶽託(代善第一子)、碩託(代善第二子)、豪格(皇太極第一子)等共同推立皇太極繼承汗位。九月朔日,皇太極(清太宗)拜天即位,時年三十五歲。稱天聰汗,以天聰紀年。族名也不再沿用女真,而稱爲滿洲()。

和歷史記載的差不多,皇太極幾乎是沒費什麼力氣就登上了汗位,這時的我卻極爲安靜,此時出頭必爲衆人矚目,所以我還是在幕後做些小動作爲好。更何況阿巴亥已經甦醒,如何安排她也是個問題。

儘管我的院落十分不起眼,並且只有主僕兩人,平日裡我也多住在書院,所以此時多了阿巴亥也不覺怎樣,這日我忙完了書院的事來看望剛剛康復的阿巴亥。

“阿巴亥還沒有謝過先生的救命之恩呢。”見我進來阿巴亥趕緊起身要給我施禮,我連忙阻止。

“折殺小人了,大妃萬萬不可。”阿巴亥雖然康復,但是面色還有些憔悴,也難怪剛剛死了丈夫,又差點被殉葬放誰身上也不好過。

“先生千萬不要再這樣稱呼我了,阿巴亥已經是死過一遭的人了。”說着神色黯然。

“逝者亦已,大妃不要難過,只是大妃對將來有何打算?”我連忙轉移話題,這也是我關心的問題,她總不能一直住在我這裡吧,早晚會露餡的,皇太極那裡更不成了,至於多爾袞、阿齊格就簡直是胡鬧,是怕別人糾不出來()。

“這個我還沒想好,只是從前聽先生說女子也可以當那個什麼護士的,我既然百死餘生,不如去學當護士吧,救治生靈也是積德的事情。”阿巴亥提出了一個高尖端的事情,這不是難爲我麼。

“這個……,大妃的樣貌很多人都認識,只怕太危險了吧!”我爲難的道。

“先生不是說過,母豬也能變公豬麼?我想對先生來說改變相貌也不是什麼難事吧!”

“什麼?”我驚的把口中的茶水都噴了出來,這話他怎麼知道,對了!一定是多爾袞那小子說的,沒想到自己當時吹牛皮的話他居然還真信了,並且告訴了阿巴亥,這不是難爲我麼。

“這個,這個,大妃有所不知,這種技術我倒不是不會,只是手術起來怕將大妃沉魚落雁一樣的容貌變醜了,到時豈不是罪過。”我搪塞道。女人都怕醜,再醜的女人還怕更醜呢,拿這個搪塞她總該沒問題吧。不想阿巴亥的話再次讓我瞠目結舌。

“我不怕醜,說不定醜一點還好呢,難道先生不會麼,纔來搪塞我這個可憐的女子?”說着幽怨的看了我一眼,直把我魂都弄丟了。

“這個,這個,那就隨大妃吧,只是我好久沒有動過這種手術了,手有些生,所以要練習一下,所以還要大妃等待些時日。希望過了些時日這個女人就能望了吧。不過爲防萬一,我還是先練練手,這東西只知道原理可從來沒操作過。爲了轉移話題,我連忙又問道:

“如今四貝勒繼承了汗位,大妃您久在宮中,對下一步形勢發展如何看待呢。”

聽我這麼問,阿巴亥認真了起來,聚目凝眉想了一會,說道:“依我是皇太極必然增添議政大臣,這些議政大臣由八旗固山額真充任,與諸貝勒共坐議政。議政人員擴大,可以使貝勒權力相應縮小。然後再找機會削若阿敏、莽古爾太等人,逐漸鞏固自己力量。”她這兩句話說得雖少,但是都正在點子上,歷史上皇太極當政確實是如此作的,這時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確很有政治頭腦,真不是個簡單的女人。又聊了一會,我的這種感覺就越深,真不愧是努爾哈赤的大妃,也難怪代善等人要急着處死她,這個女人要是活着,那麼繼位的還就真不一定是誰了。恐怕沒有那日絆住皇太極,他也會成爲極力處死阿巴亥的人之一吧!

公元1626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八月天命汗努爾哈赤歸天,九月天聰汗皇太極繼位,改天聰元年()。

自皇太極即位以來,我又重新回到杏林書院,教我的書這日皇太極突然喚人叫我,說是議政,這讓我有些詫異,一直以來議政的事我這個太醫院的院判是沒資格參加的,怎麼今日叫上我來了呢?

進了皇宮,到了議政殿只見已經站了好幾個人,除了範文成有幾面之緣外其他的人都不認識。見我進來皇太極倒是很客氣,名人給我看座,這一下子我的地位就突出衆人了,不覺得有些得意。

“來,我給先生介紹,這位是寧完我。”說着皇太極將手指向一個白面書生,年歲不大也就剛過三十,原來是這傢伙,他和範文成一樣是皇太極的謀士之一,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他。

“這位是鮑承先,那位是馬鳴佩。”順着皇太極的指向,我看了看鮑承先和馬鳴佩,兩人都高大魁梧,一看就是武將。我和他們打了招呼,坐下來靜靜的聽皇太極說什麼。

“今日召集各位來,是商討下一步該做什麼,歷年來我女真都是夏秋休戰,冬春作戰,此時該是確定明春攻擊方向的時候了,不知各位有什麼想法?”皇太極說道,雖然沒做幾天大汗,這威嚴確是與日俱增,眼前的皇太極可能已經不是我所熟悉的那個皇太極了,他正在朝着自己的霸主地位前進。

“我認爲應該繼續攻伐明朝,打開遼西走廊,進逼山海關。”範文成首先說道,這話由一個漢人嘴中說出來總讓位我覺得十分不舒服,可他卻說的那麼自然,不得不佩服啊,慫恿女真人去搶掠自己同胞,這話我是說不出口啊。

“範先生說的對,寧遠之戰只是一時失利,只要這次我軍準備充分,他小小的寧遠有何可怕。”鮑承先接着道,他被俘前曾是明朝的副將,對明朝的虛實很是清楚,如今新主子繼位,這些人都想積極表現()。

“範先生的意見我不同意。”說話的是寧完我。

“哦,寧先生有什麼高見麼?”皇太極虛心問道,他對漢人文士總是很尊重的,稱必呼先生。

“高見不敢當,淺見還是有的。”說着寧完我揹負雙手在殿中站立,用清越的聲音說道:

“如今天命汗新喪,我軍失利於寧遠,此時再攻寧遠,恐怕士兵中有恐懼心理,並且袁崇煥自此之後,於2月初被提升爲右僉都御史,3月加遼東巡撫,4月又提升爲兵部右侍郎。滿桂、趙率教、左輔、朱梅、祖大壽等將領均加官進爵,此時寧遠不說固若金湯,銅牆鐵壁也差不多,並且明軍經此一役已經不再十分恐懼我八旗了,在心理上和氣勢上我們不具有優勢,在軍力上袁崇煥經過此役又增添了數萬兵馬和很多紅衣大炮,糧草足,城牆厚,試問面對堅城利炮我軍如何得勝,到時大汗再敗,諸貝勒恐有異議。”

寧完我這話說得極是,尤其最後一句,這一仗是皇太極繼位後所面臨的第一仗,一旦打不好甚至是打敗,那麼對他的威望打擊極大,女真人的大汗不是長子繼承製,是由衆人推選,只要不出愛新覺羅家族,任何人都有有可能,可以說窺視他汗位的人極多,這或許是皇太極排斥異己的主要原因,就是爲了穩固汗位。他是努爾哈赤的繼承者,但並不像努爾哈赤那樣戰功赫赫,具有極大的威信,其實即使如努爾哈赤這般的梟雄也曾爲了汗位幽禁自己的弟弟,殺死自己的長子褚英,何況是皇太極呢?寧遠這一戰當真是許勝不許敗。衆人聽寧完我這麼說都陷入沉思。

“那先生以爲如何?”皇太極向寧完我問道。

“議和!”寧完我平靜的說道。

“什麼,議和?”在場諸人除了我都驚訝起來,這寧完我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對,議和,和明朝議和,確切的說是和袁崇煥議和,以此麻痹敵人,我軍積蓄力量,向大安口龍井關集結,從此越過長城,進攻遵化,隨即進攻薊州、三河、通州。說着寧完我走到皇太極桌前的地圖,用手比劃着,一條從蒙古繞道中原的奇襲路線被他勾畫出來,衆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寧完我簡直能有瘋狂來形容,孤軍深入勞師遠征,後勤極爲困難,而且沒有打通遼西走廊(寧遠是遼西走廊的咽喉),也不敢久留,因爲一旦明軍回師救援,那麼女真後路被切斷,陷入中原,就等於是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此計所冒的危險極大,但是一旦勝利戰果也會極大,通州以爲京畿腹地,這戰的政治意義更大,可以說即震撼了明朝,也威懾了大金的貴族。不過對於此戰的危險所在衆人也都看的明白。

馬鳴佩首先發言:“大汗,此戰一旦獲勝戰果雖然誘人,但是若是獲敗,那麼恐怕入關的八旗沒有多少人等活着回來。”他這話決不是危言聳聽,一旦明軍回師救援,堵住歸路,就成了關門打狗的局勢,八旗再勇猛在沒有補給和支援的情況下,其後果實在可怕。

一六二九年十月(三年後),皇太極就是按照這條路線進軍的,當時崇禎帝起復孫承宗爲兵部尚書,駐守通州。十一月,明山海關總兵趙率教領兵四千援遵化,在作戰中敗死。八旗佔領遵化,隨即進攻薊州、三河、通州。袁崇煥、祖大壽自寧遠領兵入援,至薊州。這時幾乎是已經堵住了八旗的退路,再加上袁崇煥的兵將當時已經十分精良,各路勤王部隊也都在向京畿進發,若是一直由袁崇煥指揮那麼此戰的結果很可能就會導致女真的衰亡,可是皇太極嚮明朝施了反間計,對俘虜的楊太監透露金國與袁巡撫已有密約,然後放楊太監回京報告。十二月,崇禎帝逮捕袁崇煥,下錦衣衛獄。崇禎皇帝命大同總兵滿桂出戰,結果敗死。

崇禎三年(一六三○年)正月,八旗佔領永平、遷安、灤州,進攻昌黎,被守城明兵擊退。三月,皇太極自領大兵俘驚大批人畜返回瀋陽。五月,孫承宗收復遵化、永平、遷安、灤州諸城,擊敗阿敏部。八旗退後,明朝審理袁崇煥案,原屬魏黨的官員乘機報復,攻擊袁崇煥與大學士錢龍錫“擅主議和,專戮大帥(指毛文龍)。”八月,崇禎帝殜(剮刑)袁崇煥於市。由此歷史可見這種作戰方案急具風險,比原來的提前了三年,試問這時還會有楊太監出現讓皇太極施反間計麼,再說就是施也沒用,此時袁崇煥並未和女真私下談和,疑心極重的崇禎皇帝也沒有繼位,這些諸多因素加在一起,落敗幾乎成爲必然。

馬鳴佩說完衆人也是都隨聲附和,出言反對,一時間兩人的的計策都有疏漏,陷入僵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道該如何定策。皇太極見我獨自那裡悠閒自得,十分好奇的問道:

“先生如此悠閒難道是胸中有何定策麼?”

“定策不敢當,我是個郎中,不懂軍事,不過這地圖我還看得懂。”說着我起身走到地圖前,衆人也都圍攏過來,我用手指了指和大金接壤的朝鮮和蒙古諸部,笑着說道:

“真是不明白,這周圍這麼多地方,那裡不好打,非要肯這塊硬骨頭。”說着用手指敲了敲寧遠的位置。

“朝鮮出產稻米,軍事力量極弱,被個小小的倭國欺負的擡不起頭,要不是明朝出兵,肯定就要亡國了,可如今態度模棱兩可,經常給明軍資助糧草,該打!蒙古諸部,那裡到處都是牛羊,除了科爾沁部與我交好,其餘諸部尤其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依附明朝和我作對,該打,這麼多該打的人不打,卻去和堅城大炮較量,實屬不智。諸位,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啊!”說完我又悠閒的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觀察諸人表情。皇太極和馬鳴佩、鮑承先眼睛一亮,畢竟是身爲武將和統帥,當然是一點就通,從前一直是和明朝作戰,而且戰事很順利,所以眼睛一直盯在一處,現在不同了,通往山海關的大門-寧遠已經被堵住了,八旗就如同一股洪流,假如一直向着高大堅固堤壩衝擊只會損失自己的力量。相反,找到其他宣泄的渠道,就會一瀉千里,直入汪洋大海。寧完我和範文成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作爲文人的侷限性現在就體現出來了,這種就是所謂的發散思維吧。不過我也是佔了歷史的先機,最終歷史上皇太極還是選擇了征討朝鮮。我此時撿了一個大便宜,在皇太極等人心目中身價大增,看來我還是蠻有天賦的,呵呵,剽竊了皇太極自己的戰略反倒獲得了這樣的效果()。

“先生之話,如一盞明燈,真是讓人頓開茅塞。只是不知道依先生之見是否還和明朝談判呢?”皇太極接着問道。

“談,爲什麼不談,不過不是和明朝談,是和袁崇煥談,袁崇煥這個人我還是有所耳聞的,他對關外的形勢看的很清楚,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明朝守城有餘進取不足。而我方在沒有得到先進火器之前,也不宜強攻。所和爲上,這樣我們可以騰出手來,將大金的版圖向外擴張,明朝不過這麼大地方,如今他的國內局勢又很亂,我們沒必要去趟這攤渾水,若說疆域向北有蒙古諸部,牛羊遍地;向東有朝鮮,朝鮮再東有倭國,我聽說倭國盛產白銀(一聽白銀這些人眼睛全都雪亮),再說倭國人十分矮小,都如侏儒,想來只要又一支強大的水師就可以征服倭國;向西是西域諸部,再向西是西洋夷人,據說紅夷大炮就是他們造的,(衆人眼睛又是一亮,不過一想到紅夷大炮的利害,又有些猶豫),當年成吉思汗就是以兩個萬人隊攻伐西域的,據說打到了多瑙河,那可是極西的地方,這些地方盛產金髮碧眼的美女(衆人眼睛又亮了起來,並且有明顯的流涎跡象),這些地方加在一起怕是有現在明朝十倍的疆域,我們何苦去和漢人爭勝負呢?再說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先征服西域諸國才徵西夏、大理的,最後挾餘威一舉吞併中原。”哈哈,看着他們的表情不斷變化我心裡就想笑,試問有幾個男人不愛金錢美女,一聽說這些地方如此好征服,誰又願意啃明朝這個硬骨頭呢,再說這個骨頭還在爛着,等他爛的不像樣了再一舉吞併不是更好麼。衆人都跟着我的思路暢想騎在馬背上在大地上馳騁的樣子,一時神往,大殿裡寂靜異常。。

第11章 西學人才第22章 大海戰(一)第32章 圍困(下)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9章 整容第31章 開張大吉第10章 光海君第21章 次品第36章 赴會(上)第26章 鄭和寶船第23章 弘光退位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7章 院判第22章 強毒攻擊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2章 攻城第9章 絞殺第15章 伊始第36章 赴會(上)第6章 瘟疫降臨(下)第28章 拔絲地瓜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5章 戰淮海(二)第15章 激戰第12章 重操舊業第18章 提親第3章 生動課堂第23章 鏖戰第19章 藩鎮第18章 審問第23章 大海戰(二)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10章 平壤大學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13章 鼓動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0章 洞林驚魂(上)第7章 平壤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3章 狂野作戰第6章 爭論不休第3章 新城(下)第35章 討價還價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23章 驚豔(上)第14章 盟誓第1章 出征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30章 天花第19章 藩鎮第8章 血戰第1章 艱難抉擇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30章 自殺第3章 下毒二十一章 贖金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0章 海上梟雄第23章 大海戰(二)第28章 鄧家(下)第25章 戰後第26章 新婚第21章 戰前第5章 天命所歸第10章 三件事第25章 別樣的風情第12章 嬉鬧第5章 天命所歸第26章 賦稅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22章 商路(下)第17章 和解第12章 瞞天過海(上)第4章 賭注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8章 審問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3章 遭遇第31章 反叛(上)第9章 甦醒第11章 對馬海戰(三)第27章 債卷(上)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8章 血戰第35章 討價還價第28章 鄧家(上)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3章 討論(上)第13章 討論(下)第17章 重逢第10章 對馬海戰(二)
第11章 西學人才第22章 大海戰(一)第32章 圍困(下)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9章 整容第31章 開張大吉第10章 光海君第21章 次品第36章 赴會(上)第26章 鄭和寶船第23章 弘光退位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7章 院判第22章 強毒攻擊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2章 攻城第9章 絞殺第15章 伊始第36章 赴會(上)第6章 瘟疫降臨(下)第28章 拔絲地瓜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5章 戰淮海(二)第15章 激戰第12章 重操舊業第18章 提親第3章 生動課堂第23章 鏖戰第19章 藩鎮第18章 審問第23章 大海戰(二)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10章 平壤大學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13章 鼓動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0章 洞林驚魂(上)第7章 平壤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3章 狂野作戰第6章 爭論不休第3章 新城(下)第35章 討價還價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23章 驚豔(上)第14章 盟誓第1章 出征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30章 天花第19章 藩鎮第8章 血戰第1章 艱難抉擇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30章 自殺第3章 下毒二十一章 贖金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0章 海上梟雄第23章 大海戰(二)第28章 鄧家(下)第25章 戰後第26章 新婚第21章 戰前第5章 天命所歸第10章 三件事第25章 別樣的風情第12章 嬉鬧第5章 天命所歸第26章 賦稅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22章 商路(下)第17章 和解第12章 瞞天過海(上)第4章 賭注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8章 審問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3章 遭遇第31章 反叛(上)第9章 甦醒第11章 對馬海戰(三)第27章 債卷(上)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8章 血戰第35章 討價還價第28章 鄧家(上)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3章 討論(上)第13章 討論(下)第17章 重逢第10章 對馬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