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糧食問題

楊沐也很頭疼。

按照宮裡的規矩,太子冊立後,便要選幾名授師教授其學業。

但是,如今的蒼國中,太子的學業讓誰教?

是像學堂中一樣,採用新式教學,還是像諸國傳統的方法,聘請幾個名師來教導?

從本心上,楊沐兩者都是排斥的。

如果放在後世,小楊鈞這個年紀,應該還在上幼兒園,讀一年級都還早着呢。

讓一個小孩子,去學那些枯燥的東西,聽一些治國理政的大道理,豈不是……太殘忍了?

畢竟,楊鈞才五歲呀。

正所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楊沐以前小的時候,就非常的討厭上學,就連上學前班,都是因爲學校裡有很多小夥伴陪他玩,如今他的兒子,又豈能在該玩的年紀,被困在枯燥的書房中,每日沉浸在學業裡?

一個小孩子的童年,對於一個人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自古太平皇帝多是呆弱之輩,因爲從小受到的就是中規中矩的教育,楊沐想的是,這兩年多花些時間,好好陪伴孩子,小孩子就應該做小孩子該做的事,再大一些的時候,就該嚴格教導。

至於怎麼樣教導,楊沐必選的也是新式教學。

畢竟,傳統的那些經義,其實與新式的教學是有很多相悖地方的,甚至是矛盾,蒼國日後的發展就依賴於數理化等工業化了,如果作爲一個儲君不認識到其重要性,將來怎麼能保證不會人亡政息?

自古以來,皇位和權力交接,除了擔心爆發內亂之外,就屬於此最重要了。

小楊鈞看着諸多大臣在討論他,也意識到此事很重要,懵懂地擡起頭來。

楊沐哈哈大笑了一聲,揮了揮手,也沒說什麼。

朝臣們懂了。

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之後,討論就是田墾一事了。

所謂田墾,是分爲兩部分的,一部分是農民的耕種,一部分是荒地的開墾。

如今正是春耕時分,今年的耕種關係到駐紮在前線的將士們的後勤保障問題,也關係到明年一整年,蒼國民間是否會窘迫的問題。

如果耽誤了春耕,那麼前線的糧草就將更爲緊張,不僅是三國聯軍,就連駐紮在王畿內的青龍軍團,也將大受影響,無力展開大戰,最多隻能堪堪自保。

明年,就註定無法對外開戰了。

春耕,種子問題倒是不怎麼擔心,雖然不說培育出雜交水稻之類的,但是工部也知道優選優育的道理,接連五六年,農耕司早就甄選出了十分優良的品種,各郡各縣也都有種子的儲備。

普通百姓也意識到傳統自留種子的劣性,所以都是直接購買種子的,這樣結出來的穗,產量會高很多。

所以,春耕的主要問題,還就出在人力上。

之前太多人投入在後勤運輸方面,徵調了大量的民夫,再加上上一次臨時的徵兵,導致民間很多鄉村都或多或少的,缺少勞動力。

爲今之計,就是在進一步推動解放奴隸,提高生產力的基礎上,合理的安排勞動力。

然後,就是墾荒了。

除了最新兼併的盛國之地外,其餘的各郡中,土地開墾在經歷過最初幾年的如火如荼之後,如今迎來了短暫的停歇。

因爲,各村之間事宜開墾和灌溉的好地方,基本上都被開墾完了。

目前工部正在組織民間百姓,修建梯田和圍湖造田等。

圍湖造田自是不必說,多在湖泊多的地帶。

梯田,大多就是丘陵地帶和山林地帶。

自古以來,大禮王朝的百姓們,便有修建梯田的傳統。

用一道道的堤壩涵養水源,使在丘陵地帶大面積種植水稻成爲可能,解決了當地的糧食問題。

但是梯田的種植對於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產量沒有任何優勢,一旦遭遇大旱就可能顆粒無收。

所以,在糧食並不是十分緊張的地區,官府都是不提倡的,百姓們也沒有刻意去修建。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田埂和水渠的問題。

但是,隨着水泥的誕生,這個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

比如渠道,在兩座丘陵之間,不是特別遠的地帶,就可以修煉一座架在空中的溝渠,作爲一種特殊的渠道——渡槽。

在一些大型的水池邊上,修建一座水閘,便形成了一座水庫。

水庫,便成了灌溉之源頭。

前往不要小看水庫與渠道的結合,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但是要實現起來還真的不容易。

在中國古代,估計都能於都江堰那樣的偉大工程相媲美了。

曾經有人將梯田與長城媲美,說它們同是人造奇蹟,不同的是,長城是古代皇帝強迫人民修築的,梯田則完全自發修築,經過千年形成規模,一切順其自然。

中國的南方,正是有那麼多梯田,才讓中國有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一聽起來不可思議的情況。

毫不客氣的說,在某些地區,梯田的佔比是遠遠要高於普通水田的。

出於需要,工部也將修建梯田的計劃說了一遍,同時刻意預估了一下修建渠道和水庫需要的錢財,向戶部伸手要錢。

“我蒼國,還有多少軍屯田?”楊沐忽然問道。

當初,在需要大力發展軍隊實力的時候,他直接廢除了軍屯這一制度,讓士卒們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戰訓練中。

但是如今,伴隨着地盤越來越大,軍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小,實際上很多地區,特別是新吞併的一些地區,都是有很多的軍屯田的。

民屯與軍屯不同,前者不必多說,是蒼國主要的糧食儲量來源。

而後者,則單純是爲了養活各地方府兵。

雖然,民屯的產糧遠遠將軍屯拋在後面,但若仔細比對一下就會發現,民屯的效率卻遠遠不如軍屯。

其原因無非就是那些遺留下來的通病。

墾田分配不均、百姓們的戀鄉不願意搬離、交通水利不發達、新吞併地盤中的新舊勢力的劃分等等……

“陛下如果要發展軍屯,不妨先改變一下府兵制度。”

這個時候,兵部尚書葛烈站出來,沒有說軍屯的規模,而是直接提出了一個建議。

“改變府兵制度?”

楊沐皺了皺眉,當下討論的是如何提升近兩年蒼國的糧食產量,彌補這一個短板,和府兵制度有什麼關係?

第422章 鑑賞進行時第567章 降軍成主力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232章 洗劫皇宮第211章 與洞國合作第47章 潰敗第312章 魏軍身負第71章 四大軍團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33章 一箭雙鵰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124章 圍城第307章 孔明燈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96章 民間反應第128章 皇子府邸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85章 落魄母子第304章 百萬晉軍南下第193章 軟禁?第365章 募兵制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560章 貨幣戰開打!第428章 新都建成第86章 路見不平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第302章 佈局出兵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139章 撒錢第11章 戰爭賠償第483章 密信第218章 郡縣第287章 特殊的禮物第489章 楚瓊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426章 六十億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156章 老嬤嬤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557章 功勳爵改革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158章 奴隸稅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342章 新都構想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565章 士氣第565章 士氣第549章 筵席第336章 族議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51章 奔襲糧草第25章 全盤否定第527章 攻城第45章 一封書信第336章 族議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424章 競拍第44章 構築營寨第225章 洞國與蒼國的決戰第268章 見面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460章 蒼楚宣戰(二)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194章 皇見皇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163章 識字大會第308章 成功第207章 敗逃第296章 合盟相商第530章 積分激勵第429章 參觀新都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594章 推恩令第174章 紡織機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332章 絕路第398章第135章 燎原之勢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302章 佈局出兵
第422章 鑑賞進行時第567章 降軍成主力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232章 洗劫皇宮第211章 與洞國合作第47章 潰敗第312章 魏軍身負第71章 四大軍團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33章 一箭雙鵰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124章 圍城第307章 孔明燈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96章 民間反應第128章 皇子府邸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85章 落魄母子第304章 百萬晉軍南下第193章 軟禁?第365章 募兵制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560章 貨幣戰開打!第428章 新都建成第86章 路見不平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第302章 佈局出兵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139章 撒錢第11章 戰爭賠償第483章 密信第218章 郡縣第287章 特殊的禮物第489章 楚瓊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426章 六十億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156章 老嬤嬤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557章 功勳爵改革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158章 奴隸稅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342章 新都構想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565章 士氣第565章 士氣第549章 筵席第336章 族議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51章 奔襲糧草第25章 全盤否定第527章 攻城第45章 一封書信第336章 族議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424章 競拍第44章 構築營寨第225章 洞國與蒼國的決戰第268章 見面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460章 蒼楚宣戰(二)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194章 皇見皇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163章 識字大會第308章 成功第207章 敗逃第296章 合盟相商第530章 積分激勵第429章 參觀新都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594章 推恩令第174章 紡織機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332章 絕路第398章第135章 燎原之勢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302章 佈局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