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泰夫婦得繼誠衣鉢,一路向北逃亡。這一日進入揚州城,但見這揚州城內景色秀麗,使人流連忘返,後人有秦太虛望海潮之詞爲證:
星分牛鬥,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花發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豪俊氣如虹。曳照春金紫,飛蓋相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
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掛斗,月觀橫空。紋錦制帆,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往事逐孤鴻。但亂雲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鍾。
更泰夫婦一路奔波疲憊不堪,如今看到揚州盛景,心情大好,也忘記了一路逃難之艱辛。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若明自然之理,居安思危乃根本。更泰夫婦由於大喜過望,全然忘記丹陽郡的通緝令,各位看官請注意,就在更泰夫婦剛進入揚州城,兩位捕快就盯上這兩位,通過遠觀與通緝令比對,確認之後派人去通知揚州知府,彙報上司如何辦理。
揚州知府得知消息,知此關係重大,急派八百官兵予以拘捕。不一會,更泰夫婦外圍被官兵威脅的水泄不通,還沒等更泰明白過來,拘捕官拿着鐵鐐來到面前,由於人多勢衆,更泰夫婦不得已被五花大綁推進囚籠之內,真可謂剛出龍潭,又入虎穴,無奈之極,有詩爲證:
雙拳難敵四手,獨木非能遮陽。
若想逃離囚海,勢必陰人還陽。
更泰夫婦被五花大綁,進囚車被送往牢獄暫且不提,但說“過者無意,見者有心”,囚車運送的路上被知府的五姨太溫錦環所遇,這位姨太正好去大明寺還願,見囚車上一位身材魁梧大漢,通過面部輪廓深覺熟悉,但是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所以五姨太錦環還願的路上一直思索……
傍晚時分,知府大人脫官服爲便服,走進自己最寵愛的姨太身邊,本想與五姨太錦環春宵一度,不料看到夫人神態恍惚,略有所思,就問何事,五姨太把事情原委敘述一番,知府大人聽候哈哈一笑,說這位囚犯名爲李更泰,曾在隋朝立過赫赫戰功,因不願久居官場退而爲民,目前因殺丹陽郡公子被拘捕,淪爲階下囚。
“啊,李更泰,是韓擒虎賬下的那位將軍嗎”五姨太驚訝地問道。
“沒錯,你知道他?”知府大人驚訝地問道
“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曾救我於水火之中,我說看面孔如此熟悉”,溫錦環邊說着眼淚也流下來了。
各位看官,溫錦環的回憶一分不差,這裡的確有一段往事,就在大隋朝平陳戰役中,李更泰路過揚州地界,遇到一則土匪搶親之事,這裡的新娘就是知府五姨太,李更泰不僅救了溫錦環一家人,還給了這家人一些財物,以備生活之用。
真是無巧不成書,知府聽後也深感驚訝,由於寵愛這位夫人,心裡也在想萬全之策,設法爲夫人寬心。
衙門錢字轉,鬼神皆不愁。知府大人本是此界首位,通過適當安排與周旋就把更泰無罪釋放。
正當更泰夫婦一籌莫展之時,兩位衙役上前來給更泰夫婦鬆綁,說無罪釋放,這一下可把更泰和陳妙搞的“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出來牢獄就看到兩駕馬車,旁邊站立一位貴婦人和一位丫鬟,不遠處還可以看到兩位家人,見更泰兩人出來忙上前施禮,更泰見此哪裡敢受,急忙向前攙起。
“多謝壯士往日相救,一生無以爲報,今再遇貴人真爲難能可貴”,溫錦環溫柔說道。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再看錦環的模樣,更泰忽然想到曾經救過一位女孩及其全家,眼前站立的這位貴婦正是此人,然後再想到自己的牢獄之災被無罪釋放,想必是這位相救,想到這裡更泰忙拱手相謝:“多謝這位夫人相救”。
根據錦環的安排,更泰夫婦與錦環一起進入知府後花園,分賓主入座,往事相敘甚歡,另外錦環重點囑咐一番,因丹陽郡惹禍,通緝令鋪天改地而來,建議到深山隱居暫避風頭。宴罷,錦環派家人將更泰夫婦兩位送到向南三十餘里的瓜州渡,更泰夫婦謝罷家人,擇一葉扁舟順江而下,放浪不羈。
正所謂萬事善爲本,以詩爲證:
但行善事,不問前程。
明爲救人,實在惠己。
更泰夫婦無罪釋放,並行舟東下,但是更泰心裡疑惑欲將何處,有道是鬧裡有錢,靜處安身,不得已只能小舟慢行。
這一天大約酉時左右,天色已暗下來,更泰夫婦正要棄船上岸,忽然一陣狂風驟至,小船在風浪中緊促的搖晃起來,更泰和陳妙不得已,只能緊緊抱在一起,任風吹雨打,大廈將傾,只能認命了。這場狂風颳得足足有一個時辰,天昏地暗之後,船隻無了蹤影,更泰夫婦不知何往……
一陣陣鶯歌燕鳴、一場場鶯飛草長,陽光透過枝葉縫隙映射大地上,撒得星星點點,溫潤的露滴閃閃發光,這是一塊風景秀麗,仙人嚮往的好地方,可惜此地只有飛蟲走獸、鳥語花香,缺少人之氣息。幸運的是,就在昨天晚上本島迎來了兩位主人,這兩位將是本島的帶路人,未來門派的奠基者。
耳畔的鳥語花香,惺忪的雙眼緩緩睜開。
“啊”更泰不禁發出一聲,好久沒有休息這麼好了,更泰忽然感覺不對,仔細定定神,睜開眼睛發現陳妙正壓在他的一隻胳膊上,然後叫醒陳妙,對於昨天的事情兩個人只知道狂風驟起,後面的事情一概不知。
看到島上風景秀麗,引人入勝,與外部無通,可謂世外桃源。“這正是咱們要找的棲身之所”,更泰喜出望外地說道。
要想長期居住並非易事,更泰和陳妙在島上開始選址、佈置等不在話下,待一切就緒,便居住於此。
這天晚上,月光朦朦般撒下的光,映照在這個島嶼上,靜下心來似乎都能聽到鳥蟲的氣息。更泰夫婦看到院子里正在忙碌的陳妙,眼前一新,只見身材苗條,好一位佳人,在月光映照下極其迷人,畢竟這位才女原爲宮女丫鬟,再加上如今年芳二十有一,正所謂良辰美景年少時,但看陳妙佳人此時也心有會意,畢竟跟隨更泰乃心之所願,有詩爲證:
含苞欲放時,何爲採蓮人。
卿我心中願,還君三世戀。
更泰一邊想着,一邊向前幾步走在陳妙身後,輕輕擁起這位佳人,柔軟之感覺察全身,陳妙對更泰更是仰慕至心,所以任推波逐浪,放任心頭。正所謂有詞爲證:
素琴合良瑟,良瑟繞素琴,甜歌迷曲引人勝,亦有琴瑟和鳴聲。
英雄愛佳人,佳人配英雄,良辰美景宵夜度,哪有世人不風流?
風雨之後,兩人和衣而臥,更泰回憶起往事不免感慨萬千,兩個人從相遇、相知與相愛,一路上奔波辛苦不算,這些年不是逃荒就是逃難,沒日沒夜的擔驚受怕,讓自己妻子跟着自己受累,真想在今後的日子裡好好補償。隨着夜色逐漸變深以及今日難得疲憊,不一會兩個人就與夜共眠了。
任時光流逝,歲月變遷,更泰夫婦便以天島爲家,同鳥獸爲伍,與花草爲伴,從此他們成爲這座島的主人。
“山中無日曆,寒盡不知年”,更泰與陳妙日復一日,不覺間已過很多時日,這一天下午更泰剛從外回來,看到陳妙在做針繡功夫,甚爲好奇,一個曾經熱衷於舞刀弄棒的女俠,如今怎麼喜歡閨閣之事,正思緒間,陳妙走了過來,手託着腹部,緊緊靠在更泰身邊。
“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陳妙眉睫毛微顫,含羞脈脈說道。
“都喜歡,男孩做英雄,女孩做巾幗”,更泰不假思索地回道。
“這是真的嗎?”更泰突然大聲驚訝道。
被摟在懷裡的陳妙微微點頭,是對更泰疑問的最佳答案,願時光靜默,望摯情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