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皋大師一生收了四位高徒,分別爲繼誠、繼忠、繼善和繼新,繼新排行老四,也是提皋大師的關門弟子,提皋大師對繼新真是用心,將自己最拿手鴛鴦掌、飛貓腿傳授於繼新,經過多年的精修苦練,如今繼新也功成名就,經師父點撥後下山去了。
繼新離開家鄉已多年,如今學成下山榮歸故里,從終南山一路向北,大約走了半月左右,這一日已經快到隴西老家,當看到家鄉的山山水水,想到家中的老母親和左鄰右舍,繼新感到無比親切,心情無比激動,真乃是歸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入家中。
又走了半個時辰就到了武威城下,突然看到城門緊閉,並且城門處派有重兵把守,旁邊敞開着一扇小門,過往的人員很少,凡是過往者都需要嚴格審查,再仔細觀看每個人臉上都帶着蒙面類的東西,具體是什麼不得而知。
繼新走到官兵面前,需要登記從哪裡來,進城做什麼,然後給發了一塊毛巾,說務必要擋住嘴和鼻子。繼新從旁邊看到一個告示:
告示
今歲仲春,隴地大疫,染者數萬計,重傷死者十有七八。衆惶恐,舉城防禦。今朝廷派一國士郎中鎮守此地,率白衣郎中數萬抗之,囑咐有三,一曰不聚衆;二曰閉戶不出;三曰有咳嗽發熱者即上報官府,以防再次傳染。全城百姓務必遵之,若有不遵守者,官府必重懲之。
再看下面有官府印鑑。看到此繼新忽然明白了,爲什麼進城如此嚴格,突然想到母親開始擔心起來了,進城之後,街上很少有行人,繼新急忙向家裡趕路,當走到大衚衕路口,突然看到停放着三口棺材,繼新大吃一驚,心中暗想但願和自家無關。
再走幾步即將入門時看到幾個鄰居,臉部都綁着一塊布,繼新正要上前打招呼時,卻被鄰居的話打斷:“鴨蛋子,你回來的真是時候,抓緊看你母親幾眼吧,要不……”。在鄰居的眼裡繼新還是小時候的鴨蛋子。
繼新聽到後腦子一懵,像炸鍋了似的,差點暈了過去,稍稍定了定神,驚慌失措般跑往家中,一進大門口就看到色白如雲,所有的物件都被白色籠罩,整個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繼新已經明白髮生了什麼,一進門就撲在母親身上,鄰居看勢不好,擔心繼新被傳染瘟疫,抓緊拉住了他,就這樣繼新悲聲大放,哭了個天昏地暗。
當天晚上繼新給老母親守夜,看着母親的遺像,繼新感慨萬千,想起來自己小時候時,母親抱着自己看星星,“這是天河,這是牛郎星、織女星……”,不覺間眼淚已經順着臉龐流淌。
又想到自己出門學藝,臨走前目前的深情囑咐,如今學成歸來本應爲母盡孝,卻不料如今天人永別,想到這裡繼新又大聲的哭了起來。
由於瘟疫當前,爲防止疫情傳染,官府要求喪事兩天之內必須處理完畢,不得已就在第二天,繼新在鄰居的幫助下將母親下葬,此事完畢之後對於繼新來講難免會留下終生的遺憾,人生就是如此,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人生自古難全,哪能無有缺憾。
繼新後來得知,回來時看到的幾口棺材,分別是鄰居們的,由於此次瘟疫太過嚴重,被傳染死者上萬,想到此,繼新也聽老師教誨,若有文武藝,定爲蒼生造福,今天學成歸來,恰遇城中瘟疫,此時不出力還待何時。
繼新走在大街上,看到有多處擡擔架的,經此一問,原來是傳染病人被集中救治,繼新就參加到這支救援隊伍當中,爲這座城的疫情抗擊做着最頑強的搏鬥。
瘟疫肆虐約兩月之久,導致傳染致死者十有七八,百姓閉門不出,時間一長甚至都有餓肚子的,苦不堪言。幸運的是最終疫情結束,官府總結此次疫情抗擊情況並呈給當今聖上暫且不提。單說武威城郡守張文通,從繼新開始參加防控疫情不久,就注意到繼新。有一次郎中在收治一病人,誰知趁慌亂之際,一個小偷進屋子偷盜,被家裡小孩看到,高聲大喊:“有小偷了……”,這時兩位官兵迅速上前追趕,誰知一瞬間卻不見小偷蹤影,正在此時,繼新雙腳點地,使了一個飛貓腿,騰空而起,不一會就將小偷抓拿歸案。
這一幕正好被微服視察的張太守看到,大豎拇指贊曰奇才。從此之後張太守更加關注繼新,覺得此人品善德正,可堪大才。於是此次呈給聖上的摺子裡,把繼新的品德和才華展示給當今皇上。
真所謂“奇石何有埋沒日,寶玉終有光天時”,等官府公文下來,繼新被封爲副都尉,管理城中兵務,雖然爲副職,但是上面正職空缺,所以他的權力極大,當然繼新也非常明白,若不是太守極力推薦,自己何德何能成長如此之快。
春風得意馬蹄疾,繼新履新副都尉以來,每天兢兢業業,安心處理兵務,雖然之前聽老師講過爲官之道,但那都是紙上談兵式的教育,如今身臨其境,方知如履薄冰。爲此,繼新每天除政務之外還不斷修爲自己。一日,繼新在翻閱包袱時發現有一封沒有封口的信箋,繼新拆開一看,信文如是:
繼新徒兒:
見字如晤。離開時未能及時交代,以信爲要。汝知吾門分有四支,爲誠、善、忠、新,皆以繼字爲頭,四支皆有分責,各有不同。誠、忠分支各有半符,若能合併,利益有二,一曰降虎拳;二曰得開寶藏,得其精華可一統江湖;善、新兩支皆有輔助、監督職責,若有不法門規者,可清其門戶;若能光我門戶者,必輔佐之。
爲師
信上未寫日期,繼新看到此也明白師父寫此信的深意,但是其他三支現身在何處,只能等機緣了。
這一日,張太守單獨請繼新過來商議城中防務,繼新按照自己的規劃整體敘述了一遍,張太守聽後哈哈大笑,對此十分滿意。
“繼新,如今你年歲不少,爲何不成家?”,張太守很溫和地說道。
“啓稟老爺,家母新喪,暫不考慮婚姻大事,多謝老爺關心”,繼新畢恭畢敬地答道。
“不妨,若能成家立業遂心滿意,令堂也能安息,我膝下有一小女,名玉婷,年方十九,我有心與你結秦晉之好,婚事非兒戲你慎重考慮一下”,張太守靜靜地看着繼新說道。
繼新聽到後滿心喜悅,能娶太守千金真是美事一樁,但是繼新還是非常收斂地說:“若老爺看中我,乃我之福氣,家族之幸”。
寥寥幾句,定好了繼新的終身大事,太守女兒出嫁絕不含糊,幾乎整個城池都在慶賀,道喜賀喜的成千上萬,絡繹不絕。
當然更令繼新高興的時,張太守的女兒玉婷知書達理,溫文爾雅,有魚燕月花之貌,繼新擁抱着這位嬌妻真是幸福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