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玉升除了管理莊院之外,堅持精煉武藝,他多麼希望哪一天能出人頭地,名揚江湖。當然,玉升也沒有忘記他的韋娘,但凡有空就去照顧韋娘,這已成爲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不覺間又是一個春秋。這一天,莊院的人們都在忙前忙後,有眼力的人都知道,大家都在後院廂房跑來跑去,就在巳時一刻左右,有人出來報喜,恭喜韋娘生了個千金,玉升聽到消息後,十分高興,自知這是與韋娘相愛的結晶,起名靜姝,其寓意希望女兒能夠像花草一樣,安靜的成長,只有健康和快樂就好。玉升和韋娘相好,全莊院都很清楚,的確,玉升在這裡是一手遮天的莊主,這事又不關其他人的利益,所以沒有人提起這種閒話,韋娘也是因爲一個人,單身已多年,兩個人走到一起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自從生了靜姝以後,韋娘就從後院廂房搬到了莊主的房間,從此兩人過上了真正的夫妻,膝下又有一位可愛千金,真可謂坐享天倫之樂。
一天傍晚,有人傳話說繼善千金的貼身奶媽有事求見,玉升聽見有師父家人來見,必有要事,急忙叫人請入大廳,與奶媽客套一番之後。
奶媽臉上一沉說道:“莊主,是否還記得莊主託你之事?”
一句話問的玉升愣了半天,心想莊主的吩咐,我每件事情都記着很清楚,怎麼會忘記呢?莊院搭理的還算井井有條,是哪裡出了問題,正當玉升百思不得其解時……
“老莊主臨終前曾把我家千金許配與你,難道忘了不成?”奶媽繼續面沉似水地說道。
玉升聽到此,心中一驚,想起繼善師父臨終前,的確說過這樣的話,怎奈當時嬌兒還小,另外玉升也只是爲了讓老莊主安息,順水說了這麼一句話,自己並未當真,不料大家都信以爲實。
玉升忙起來解釋,向奶媽滿臉陪笑說道:“奶媽提醒的對,的確有此事,只因當時嬌兒還小,如今容我安排妥當,再前往後院與您商議如何?”。
奶媽看玉升如此回覆,也甚是滿意,畢竟終身大事含糊不得,隨後奶媽回到後院,自己也回到韋娘房間。
單說奶媽回到後院,把見到玉升的情景和嬌兒說了一遍,嬌兒聽到後十分滿意,從小嬌兒就聽父親說白玉升是一位英雄,羌水邊救主、蒼山滅德福、大破鳳眼寨……對於嬌兒來講這些場景都歷歷在目,如今玉升管理的莊園井井有條,同時也爲當地百姓津津樂道。只是有一件事讓嬌兒不太舒服,那就是玉升與韋娘的醜聞,但又一想潔白無瑕的和氏璧哪裡能有,月有陰晴圓缺豈不更美?就這樣嬌兒說服了自己內心,決定按照父親臨終之託,將自己的的終身嫁給玉升。
玉升剛回到房間,韋娘就發現玉升臉色低沉,但不知什麼原因,通過了解才知道竟然還有託孤成婚之事,兩個人沉默了有一刻鐘之久,還是韋娘最後打破了這場沉默,微微一笑說道:“玉升,做人應一諾千金,既然曾經答應過老莊主,那就娶嬌兒過來爲好”。
韋娘也是明白人,作爲女人遇到這種事情哪能沒有禁忌,但是又能如何?韋娘又想到自己並非明媒正娶,只是和玉升湊合過日子罷了,怎能管得着玉升娶妻,與其不願意還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日後也好和大家和睦相處。
玉升也在想既然答應過師父的事情,也不能食言,身爲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如果能娶嬌兒,就能圓了老莊主的遺願,他老人家也會安息。
“可是你和靜姝怎麼辦?這麼多年跟着我也吃了不少苦頭”玉升滿臉疑慮地望着韋娘。
“殘柳敗花之人,這麼多年你也沒嫌棄,我已感恩不盡,將來我們娘倆只要有口飯吃就行,按照我說的去做吧,我永遠支持你”,韋娘溫柔的說道。玉升聽了這番話,心中無限感激,從此他也堅定了一個信念,餘生決不虧待韋娘。
作爲男人,在這個事情上思想是徘徊的,既喜歡家中良妻相伴,又喜歡外面情人纏綿,縱然再多的無奈也只是流於形式,也是爲了更好地達到目的而使用的催化劑罷了,這就是玉升真實的寫照。
選良辰摘吉日,將婚禮的日子定於八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全莊院熱鬧非凡,有道喜的,有恭賀的,還有鄉親們來看熱鬧的,門前人來人往,足有千人之多。隨後就是吹笛子的、敲鼓的、打鑼的……鞭炮聲、吶喊聲、歡呼聲……整個羌水岸邊都沉浸在喜悅的氛圍內。
就這樣繼善的遺孀順利的嫁給了玉升,成爲玉升正妻。夫妻拜完天地後直接送入洞房,兩位新人進入新房後略微有些許尷尬,畢竟昔日師父之女嫁己爲妻,感覺有點不自在。但事已至此,雙雙已入洞房,只能這樣了,玉升按照鄉俗給新娘掀起蓋頭,當掀開一瞧,讓玉升驚訝不已。
但看這位新娘,今年一十九歲,身穿紅袍,體型苗條;頭戴鳳冠,猶如天仙;腮邊微紅有羞澀之狀,脣邊可愛令凡人神往,長長睫毛下,一雙水靈的眼睛,看上去令人念念不忘。玉升呆呆地望着嬌兒,無限自豪在心中;嬌兒羞羞地側目新郎,甘之若飴任品嚐。
再說這嬌兒,從小就跟着父親朝夕相處,也經常聽到父親講到白玉升的英雄事蹟,比如大戰胡海翼、大鬧陳德福等,每次談到都讓嬌兒敬佩不已,所以嬌兒從小就想嫁給這樣的英雄,其實繼善也深知女兒意思,只是不好意思表達而已,後來在臨終時,繼善果斷地把女兒許配給玉升,這也算完成了女兒的心思。
洞房花燭,兩心傾慕,猶如久旱逢甘霖,人生何不樂哉!一夜如何風雨與共、如漆似膠暫且不提。
從此以後,玉升家中不僅有嬌兒,還有韋娘,兩位婆娘把後院管理的井井有條;玉升主要管理莊院,附近百姓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玉升莊主,結交英豪,保境安民,造福百姓,聲名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