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

河西地區良好的基地環境,尤其是戈壁綠洲具備良好的天然隔離條件,是十分理想的農作物種子專業生產的“天然車間”。

這邊是全國最大最具優勢的蔬菜花卉外貿制種基地和重要雜交玉米制種基地,也是全球公認的各類農作物種子繁育最佳場所。

作爲一家農業企業,尤其是有志於全產業鏈發展的農企,對種子行業的忽視是不可原諒的。

隨着嘉穀自有種植面積和附屬合作社種植面積的擴大,優質種子來源問題被提上了日程。

齊政以前一直沒有抽出空來進軍種業,還是在來肅省之前,被師兄陳建章提醒到,才意識到嘉穀十時候補上這一環了。

在農業生產發展中,種子技術是最核心、最基礎、最重要的關鍵技術。

每一次品種突破都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生物育種是種業發展的大趨勢,想要未來佔據主動必須積極做好技術儲備。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自己留種,根據氣候變化、需求變化,不斷篩選和優化品種,這一以農民爲主體的種子系統成爲維持中國農耕傳統的生態根基。

憑藉這一種子系統,中國曾養活了十幾億人口。同時,在這一生態體系中,農民同時也保護着全球75%的種子資源,實現着農民與自然、生產與環保的和諧發展。

然而,隨着城市化的發展,國內人口與耕地兩個數字之間的差距將越來越大,目前中國擁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有9%的耕地。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國將如何提高單產來養活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

從過去100年的世界農業發展經驗看,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60%來源於種子技術。

生物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可以快速突破技術瓶頸,逐步逼近農作物的理論潛力產量,是有效解決糧食高產問題的重要技術方法。

我們最熟悉的兩種育種技術,就是雜交育種和轉基因育種。

雜交就不用多說了,無論是雜交水稻和雜交小麥,我國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袁老先生的雜交水稻技術,已經走出國門,正爲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缺糧問題發揮顯著作用,被世界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但雜交小麥就不爲大衆所知了,事實上這同樣偉大。

小麥專家茹教授經過十餘年的改良和雜交,終於在明年,育成了溫敏雄性不育系BNS,把“半不育”變成了100%不育系,“啃掉”了雜交小麥研究中“最硬的那塊骨頭”。

齊政有印象,十多年後,他在雜交小麥優異親本創育、強優勢組合配製和規模化高效制種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領域終於獲得重大突破。

這就意味着,我們可以做到需要優質小麥就配製優質小麥品種,需要大穗的就配製大穗的,需要多穗的就配製多穗的。這不僅在小麥主產區有極高的應用價值,而且可影響到其他區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至於轉基因,呃,就一言難盡了……不管大家是不是真的瞭解轉基因技術,反正都能就安全問題說上個一二,支持轉基因和反轉基因兩派一直吵得不可開交。

其實吧,齊政覺得,技術無好壞,轉基因技術就跟核武器一樣,不一定要用,但一定要有。

……

不過,我國兩大主糧育種上的優勢,並不能掩蓋在種子商業化方面的巨大劣勢。

近30年來,農民傳統的育種實踐已經遭遇了幾乎滅頂的排擠和顛覆。相比於其他亞非拉國家,國內種子的商品化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但悲劇的是,在整條種子產業鏈體系中,從農藥、種子、化肥、育種技術等方面,中國是遠遠落後與世界前十大種子企業的。

自2000年《種子法》頒佈之後,中國種業開啓了市場化的征程。各路資本紛紛進入種業市場,大大小小的種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民營的和中外合資的、有科研院所自辦的、有農技推廣人員“自立門戶”的,甚至還有“皮包公司”。

但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數千家種子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不到100家。絕大部分的企業小而散。

“以美國的孟山都爲例,該公司僅玉米種子業務在全球的銷售額就達十幾億美元,即一百多億元人民幣。而國內玉米種子企業銷售達1億元的都很罕見。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陳建章是這樣評價的。

不過,最致命的,還是國內種業企業大多並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

“長期以來,國內種業研究的核心在科研院所而非企業。80%以上的品種出自科研單位。擁有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內種子企業不到總數的1.5%,絕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一般在其銷售額的1%,甚至不及1%。”說起這個,陳建章就是痛心疾首。

“相比之下,像孟山都、先鋒這樣的跨國公司,其研發投入一般佔銷售收入的10%左右,甚至更高。以先鋒公司爲例,那裡集聚着全世界最好的人才,擁有最多的基礎資源和全球性資源,多到可以抵上一個國家。”有幸參觀過先鋒公司的陳建章感嘆道。

實驗室自然是種業公司的核心,不過齊政總覺得陳建章的痛心疾首是在暗示要增加實驗室資金。

齊政就接口道:“所以,單個的種業公司很難與跨國公司競爭。對國內來說,要麼對他們進行收購,要麼集中全國的科研單位與較大的企業聯合起來以抗衡強大的跨國公司。”

陳建章就失笑道:“收購他們怎麼可能?還是第二個方法靠譜點。”

知道先正達日後會被國內收購的齊政笑而不語。

“總之,現在市場大部分份額都被幾個大的種子大玩家:孟山都、杜邦、先正達等佔領。而且,這些大玩家不僅賣種子,通常,他們會將這些種子與特定的化肥、農藥搭配銷售,從而控制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國內種子企業面臨的不只是單個的跨國種業公司,而是一個龐大的國際化產業鏈條。”

“十年內我都不要求你們能與跨國種業公司抗衡,但最起碼,嘉穀自身的種子需求你們要保證滿足吧。”齊政對陳建章提要求道。

於國於民,我們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陳建章眨眨眼,笑着道:“捨得投入,耐心等待,總有希望的。”

嘉穀種業在肅省建立了啤酒大麥種子、玉米種子和牧草種子的生產基地和加工中心,對應目前嘉穀所種植的作物大類。

“投入是會有的,成果也是要有的,家裡就等着你們的‘米’下鍋,反正你們就看着辦吧。”齊政調侃道。

心裡卻在想:對農業來說,誰有“種”,誰就驕傲。光靠實驗室他們競爭力還是太弱了,看來還得靠他時不時祭出開掛手段才行。

……

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12章 雛苗入場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79章 特別“牛”(4/4)第219章 分歧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95章 運氣嗎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271章 大豐收(上)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659章 放衛星(2/3)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128章 我懂(1/3)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194章 真·“嘉穀”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38章 縱論(下)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732章 緊張感(1/2)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205章 有錢和沒錢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431章 可怕的堅持(2/2)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458章 是誰讓喝奶變平等?(3/3)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554章 啪啪啪(3/3)第732章 緊張感(1/2)
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12章 雛苗入場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79章 特別“牛”(4/4)第219章 分歧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95章 運氣嗎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271章 大豐收(上)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659章 放衛星(2/3)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128章 我懂(1/3)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194章 真·“嘉穀”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38章 縱論(下)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732章 緊張感(1/2)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205章 有錢和沒錢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431章 可怕的堅持(2/2)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458章 是誰讓喝奶變平等?(3/3)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554章 啪啪啪(3/3)第732章 緊張感(1/2)